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診斷

2020-12-19 騰訊網

來源:醫脈通

病理診斷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診斷的金標準,長期以來,NET早期診斷比率偏低,規範化的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病例一:

患者,男,61歲,因「反覆心慌出汗昏迷8年,胰腺包塊、部分肝、脾切除術後8年,肝移植術後6年,大腦佔位切除術後4年,反覆皮膚鞏膜黃染伴瘙癢1年」入院。

入院後行「全麻下腸粘連松解+腹腔癌結節清掃+膽腸吻合術」。術中見「上腹部組織腹膜壁層、網膜、橫結腸、小腸、胃、第一肝門之間廣泛惡性粘連,肝臟明顯淤膽,第一肝門處一結節質硬大小約1.6cm×1.5cm(術中冰凍證實為惡性腫瘤),小腸繫膜處一質硬結節大小約1.5cm,腹膜後一質硬結節大小約1.6cm,膽總管上段明顯增粗直徑約1.6cm」。

病理學檢查肉眼所見:灰黃灰褐結節,直徑0.5~2.5cm。切面灰白實性質中。

鏡下見:送檢物為淋巴結,淋巴結內原有結構破壞。腫瘤細胞排列呈巢團狀、器官樣及條索狀,細胞異型性輕至中度,核分裂數目:7個/10HPF(圖1)。免疫組化染色示腫瘤為CgA陽性(圖2),PCK陽性,Ki67陽性率約為5%。

病例一:解析

該病例的病理診斷為淋巴結轉移性神經內分泌腫瘤(NET),G2。該診斷有充足依據,包括典型的NET形態學改變、CgA陽性、Ki67陽性率5%、核分裂像7個/10HPF,這些均符合2010年WHO消化系統腫瘤分類對於NET的界定和診斷標準。

該病例為原發胰腺的G2胰島素瘤。8年多前,患者臨床首先出現心慌、出汗、昏迷等低血糖休克症狀。8年前首次入院時,患者已經出現肝臟轉移,手術行胰腺部分切除,部分肝切除和脾切除。6年前,患者再次出現肝臟多髮結節並行肝移植。4年前,患者又出現腦轉移並行手術切除。1年多前,因腫瘤造成梗阻性黃疸,患者兩次接受放置膽管支架,但均未能完全解決梗阻。這提示胰腺的G2-NET除了出現過多分泌激素的臨床表現外,還可以轉移到肝臟、腹腔,甚至遠處轉移到腦。

早期診斷胰腺NET以及與胰腺外分泌腺癌鑑別十分重要,因為治療方法和預後有很大的不同。本例患者雖然多處轉移,但帶瘤存活時間已經8年多,而胰腺癌一般不超過1年。在治療上,如果該患者使用長效奧曲肽微球(善龍)等藥物,會對抑制腫瘤進展和控制症狀有很好的作用。

病例二

病史簡介

患者女,79歲,因直腸腫物術後3年,肝臟佔位2個月入院。

3年前,患者主因大便習慣改變就診外院,行腸鏡檢查提示距肛門5cm處見一大小3cm×3.5cm×4.5cm腫物,於全身麻醉下行骶尾部直腸癌根治術+肛門成型術。術後免疫組化顯示腫瘤細胞角蛋白(CK)+、突觸素(Syn)+、嗜鉻素A(CgA)-、CD56+、Ki67+(約5%)。患者術後恢復可,並於當地醫院行放射治療(具體劑量不詳)。

2個月前,患者複查腹部CT,發現肝臟佔位。影像學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顯示肝臟S8段稍低密度灶,正常及延遲顯像均未見異常放射性攝取。盲腸及升結腸見2個濃聚灶,最大標準攝取(SUVmax)值分別為8.8及6.1,延遲後攝取增高。腸鏡病理結果顯示回盲部和升結腸及距肛門20cm處均有絨毛狀管狀腺瘤,遂就診。

診療經過

入院後於全麻下行右肝部分切除術+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術。術中見右半肝近S8段處實性佔位,腫物大小約2.0cm×1.6cm×1cm。術後給予靜脈營養支持、保肝、抑酸等治療。

病理學檢查

大體所見部分肝S8:部分肝組織,大小5cm×4.5cm×3cm,部分肝被膜面光滑,餘為游離面,臨床已切開,切面見一腫物,大小2cm×1.5cm×0.8cm,腫物切面灰紅、實性、質中,未見壞死;右半結腸和遠端小腸:結腸長25cm,直徑3.5cm,小腸長4.5cm,直徑2cm,距結腸斷端10cm,於結腸黏膜面見息肉樣物3枚,大者5cm×3.5cm×1cm,中者4.5cm×2.5cm×1cm,小者1.5cm×1cm×0.5cm,3枚息肉間間隔2~3cm。

鏡下所見部分肝S8:腫瘤細胞呈小梁狀或腺管狀結構排列,以小圓細胞為主,細胞輕度異型,核分裂數約4個/10高倍視野(HPF)(圖1),免疫組化顯示腫瘤細胞Syn+(圖2)、CD56+、Ki67+(約5%)(圖3)、CgA-、尾型同源盒轉錄因子2(CDX2)-、甲狀腺轉錄因子1(TTF1)-;右半結腸:3個息肉樣腫物的絕大多數區域以分支狀絨毛狀突起和腺體結構為特徵,伴腫瘤細胞核輕到重度異型,但是有些區域可見篩狀結構,伴有核重度異型,符合絨毛管狀腺瘤伴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不典型增生)。

交流學習

病理資源

請關注病理之家!

學術交流

病理資訊

請關注口袋病理

相關焦點

  • 生物標誌物檢測在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中的作用
    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是神經內分泌細胞產生的腫瘤。神經內分泌細胞及其腫瘤可向全身循環系統分泌多種胺和多肽激素,這種功能觸發了人們對循環生物標記物的廣泛研究,以用於NET的診斷以及腫瘤細胞生物學行為的預測。
  • FDA批准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Ga 68 dotatate的吸收水平反映了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中生長抑素受體的密度。這種吸收也可以在其他各類腫瘤或其他病例條件下觀察到,Ga 68 dotatate的吸收可能需要通過組織病理學或其他評估措施確定。
  • FDA批准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2016年6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來自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 USA公司開發的一款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用於檢測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 FDA批准Netspot用於罕見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檢測
    近日,FDA批准放射性診斷試劑Netspot 用於檢測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pot(美國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公司),是一種無菌的鎵68 dotatate靜脈注射的單劑量試劑盒,是一種用於PET成像的放射性診斷試劑,旨在將幫助定位生長抑素受體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成人及兒童患者的腫瘤部位。三項研究結果均表明NetSpot安全有效,基於此FDA批准了NetSpot的應用。
  • 經常肚子疼應警惕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
    2018-12-17 08:2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經常拉肚子、肚子疼,很多人都以為患上了胃腸炎,其實很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祟。據悉,因該疾病症狀不典型,有的患者需要超過10年時間才能最終確診。經常肚子疼一定是胃腸炎嗎專家提醒:應警惕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 南報網訊 (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吳倪娜) 經常拉肚子、肚子疼,很多人都以為患上了胃腸炎,其實很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祟。
  • 為何病理診斷對腫瘤患者意義重大?
    惡性腫瘤的確診需要足夠充分的證據,醫生從不會僅憑臨床診斷或影像學檢查就給患者「下判決書」。  一般來講,腫瘤的診斷需要經過五個步驟,分別為臨床診斷、影像診斷、手術診斷、細胞病理學診斷、組織病理學診斷。
  • 神經性內分泌腫瘤藏得深!不明原因腹瀉若久治不愈,需提高警惕
    但如果此類症狀一直沒有改善,甚至出現症狀加重的情況,可能就要考慮是是不是某些腫瘤。神經性內分泌腫瘤就是一種。據流行病學顯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率其實不高,算不上特別常見,所以患者可能要經過多家醫院的檢查才可能最終確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
  •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提醒你該做檢查了
    腫瘤是破壞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腫瘤的種類非常多,而神經內分泌腫瘤就是腫瘤疾病的一種。近年來,患上神經內分泌腫瘤疾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大家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時發現病情,才能早做治療安排。那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提醒你該做檢查了。
  • 聚焦分子病理 助力腫瘤疾病精準診斷——武陵山片區病理高峰論壇...
    鍾定榮主任進行講座李代強主任進行講座王蓓教授進行講座會上,鍾定榮教授作了題為「分子病理在肺癌精準醫學中的應用」講座,詳細介紹了現階段在肺癌的精準診斷方面分子病理發展的前沿理論和知識;王蓓教授作了題為「胸腺瘤病理診斷」講座,介紹了胸腺瘤的病理診斷最新的
  • 山東大學病理中心成立學術會議暨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消化病理診斷新進展研討會」在濟南順利召開
    張祥宏教授-《胃腸道鋸齒狀病變》  下午精彩繼續,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盛偉琪教授詳盡全面的介紹了闌尾粘液性腫瘤的病理診斷進展。盛偉琪教授-《闌尾粘液性腫瘤的病理診斷進展》,為克羅恩病的精準診斷提供很好線索,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薛麗燕教授和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的周成軍教授分別對《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診斷實踐》和《胃早癌的組織病理診斷》進行了專題報告,提高了大家對消化道早癌的認知。
  • 出國看病科普:腫瘤診斷病理檢查之肺癌(二)
    直到醫生可以通過特殊的實驗室測試(如免疫組織化學)更精確地進行分類,或直到檢查整個在手術中被移除的腫瘤。如果我的癌症分化良好、分化程度適中或分化性差,這意味著什麼?這些術語由病理學家根據癌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外觀來命名:分化良好的癌細胞往往看起來很像源細胞的類型。中度分化癌只保留源細胞的一些特徵。分化不良的癌細胞看起來與源細胞大不相同。
  • 健康生活丨您了解臨床病理診斷嗎?
    臨床醫生不能作出肯定性診斷。若給「潰瘍」一個確切的診斷,那必須藉助病理科。臨床醫生活檢胃黏膜組織送病理科,病理科將標本製作成病理切片,最後病理科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病理切片的特徵,給出一個準確的病理診斷。
  • 150秒內 人工智慧術中快準狠診斷腦部腫瘤
    術中快速冰凍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術中決策,提高了手術成功率,但與術後病理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準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對於提供最佳的腦瘤手術治療至關重要。術中決策和手術目標因腫瘤病理而異,而現有的術中組織學檢查方法耗時、費力,且受人工因素影響,限制了病理分析。
  • 一文讀懂丨乳腺癌診斷「金標準」 的病理報告,究竟怎麼看?
    病理報告一直被稱為癌症確診的「金標準」。許多患者拿到病理報告的那一刻簡直一頭霧水,心情隨著各種未知數值的高低忽上忽下。 病理報告到底怎麼看?
  • 病理科醫生這樣說……
    所以SPN不一定是肺癌,但也可能是肺癌,這就需要病理醫生進行鑑別診斷。通過一系列複雜的處理,這些結節在顯微鏡下被放大100~400倍,其細節被一覽無餘。 哪些SPN,是腫瘤? 這部分我們通過病理學判斷哪些SPN是肺癌。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成為華南首家CNAS認可病理科室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餘廣彪 楊森)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成為華南地區首家CNAS認可病理實驗室。今後,該院病理科出示的報告可實現國際範圍內檢查結果互認。據悉,腫瘤的精準診治是腫瘤有效治療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手段,而精準診斷是腫瘤精準治療的前提。
  • ctDNA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首先我想跟大家說一下精準醫學時代下的腫瘤分子病理檢測。以往這種ALK陽性患者的生存期很差,因為這類腫瘤往往是實體型腫瘤,惡性程度比較高。1.3 另外,在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領域,愛必妥(西妥昔單抗)的應用也可以極大地延長RS陰性以及BRS陰性患者的生存期。2. 分子病理檢測可以輔助腫瘤的精準診斷。
  • 【專業報考】病理科報考指南
    因此,病理科也是臨床的重要橋梁科室之一。現如今,一個醫院病理科是否能發展壯大,不僅僅依靠本院的外科科室,而是全院各臨床科室共同努力的結果。臨床上各個科室的大力發展帶動了病理科向著各個方向輻散發展,如皮膚病理,兒科病理,婦產科病理,腫瘤病理,神經病理等。近幾年「精準醫療」越來越火爆,病理科也開始慢慢從冷門科室走出來,越來越受到重視。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和治療
    在此次盛會中,蘭州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任建功教授就「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篩查、診斷和治療」進行了精彩授課,現對其演講進行整理,以饗讀者。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DPNP)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導致的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為以肢體遠端受累為主的對稱性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也可表現為單神經痛或臂叢、腰骶叢神經痛。其診斷三要素包括:
  • 日本胃腺瘤及早期高分化腺癌的病理診斷
    日本是早期胃癌篩查工作非常成功的國家之一,而日本胃癌診斷標準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有較大差異。本文介紹了日本胃腺瘤及早期高分化腺癌的病理診斷標準,並與WHO標準進行比較,以期為病理醫師理解日本胃癌診斷標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