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分子病理 助力腫瘤疾病精準診斷——武陵山片區病理高峰論壇...

2020-12-24 湘湘帶你看社會

部分參會人員合影

懷化新聞網訊 12月12日,武陵山片區病理高峰論壇順利召開,來自大湘西各醫療衛生單位相關醫務人員百餘人參會。據了解,此次活動是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建院7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作為活動的主辦方,該院邀請到中日友好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鍾定榮、副主任醫師王蓓、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病理科主任醫師李代強、病理科副主任蔣誼、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吳勇軍前來授課。此次會議旨在推動分子病理學技術在精準醫學實踐中的應用,進一步促進武陵山片區醫療衛生領域病理學科的發展。

鍾定榮主任進行講座

李代強主任進行講座

王蓓教授進行講座

會上,鍾定榮教授作了題為「分子病理在肺癌精準醫學中的應用」講座,詳細介紹了現階段在肺癌的精準診斷方面分子病理發展的前沿理論和知識;王蓓教授作了題為「胸腺瘤病理診斷」講座,介紹了胸腺瘤的病理診斷最新的WHO分類及分子病理的作用;李代強教授作了題為「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新進展」講座,著重闡述了近年來新發現的與腫瘤的精準治療有關的生物標誌物;蔣誼教授以「分子病理在基層醫院的應用前景」為題,提出分子病理是未來病理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基層醫院的病理科醫生需要與臨床醫務人員形成合力,大力推動分子病理工作在基層醫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吳勇軍教授作了「為病尋理」講座,通過深入剖析病理學的定義,進一步強調了病理學在醫學領域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與會人員還進行了MDT多學科診療討論和疑難病例讀片會,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尹輝明主持分享了一例病例,與會人員就該病例的診斷和治療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熱烈的討論,大家紛紛表示獲益匪淺。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病理的形態學診斷已經逐漸難以適應疾病精準診治的需要,邁入精準醫學時代,腫瘤患者需要更精準的放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這也對病理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升病理科分子病理檢測能力,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藉助大湘西區域醫療衛生中心發展的契機,進一步整合醫療資源,建成分子病理室,目前已經投入使用,該分子病理室的正式啟用,標誌著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病理診斷方面開啟了新的篇章,未來將使更多區域範圍內的患者獲益。(通訊員 張暢 曾文明)

蔣誼教授進行講座

吳勇軍副院長進行講座

尹輝明院長主持MDT討論

【來源:掌上懷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何病理診斷對腫瘤患者意義重大?
    惡性腫瘤的確診需要足夠充分的證據,醫生從不會僅憑臨床診斷或影像學檢查就給患者「下判決書」。  一般來講,腫瘤的診斷需要經過五個步驟,分別為臨床診斷、影像診斷、手術診斷、細胞病理學診斷、組織病理學診斷。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成為華南首家CNAS認可病理科室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餘廣彪 楊森)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成為華南地區首家CNAS認可病理實驗室。今後,該院病理科出示的報告可實現國際範圍內檢查結果互認。據悉,腫瘤的精準診治是腫瘤有效治療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手段,而精準診斷是腫瘤精準治療的前提。
  • 開展人工智慧病理診斷 提升了病理診斷效率
    12月8日下午,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專家一行五人蒞臨汾陽醫院,就開展人工智慧病理診斷及電子病理庫的建立視察及調研評估。汾陽醫院院長郭建平和汾陽學院副院長陳振文陪同專家調研。在病理科召開的座談會上,專家組分析了病理人工智慧的現狀和展望:當下病理醫生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病理科應當環境智能化、流程工業化、風險數量化。而人工智慧病理診斷系統將會大大提升診斷效率,基於人工智慧的遠程診療也能夠實現患者居家診斷,減少院內人群聚集,降低感染風險,彌補病理醫生的缺口。
  • 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診斷
    來源:醫脈通 病理診斷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診斷的金標準,長期以來,NET早期診斷比率偏低,規範化的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病理系列專題報告:人工智慧診斷 病理行業的騰飛之翼
    而病理診斷是一種基於圖像信息的診斷方式,被譽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卻由於自動化程度較低,病理醫生缺乏等原因,在我國發展落後。通過圖像識別技術,AI助力病理轉向數位化診斷,能有效提升病理診斷效率,AI對病理行業的賦能有望突破行業瓶頸。
  • 東莞所有公立醫院「聯手」,超95%的病理診斷有望解決!
    病理診斷通俗地說,就是病人得病以後,將從人體上取下的組織,經過固定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細胞發生的病理變化,從而得出疾病診斷。這是臨床診治最有力的客觀證據,特別是腫瘤的確診,病理診斷更是「金標準」。
  • 日本胃腺瘤及早期高分化腺癌的病理診斷
    樸正華1 丁小雲2 蔣海忠2 沈曉涵1 1寧波市臨床病理診斷中心病理科 315031 2寧波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 315010 【摘要】內鏡下準確識別早期病變是提高早期胃癌篩查率的關鍵,而精準的病理學診斷是提高內鏡診斷技術的有力後盾。
  • 【專業報考】病理科報考指南
    因此,病理科也是臨床的重要橋梁科室之一。現如今,一個醫院病理科是否能發展壯大,不僅僅依靠本院的外科科室,而是全院各臨床科室共同努力的結果。臨床上各個科室的大力發展帶動了病理科向著各個方向輻散發展,如皮膚病理,兒科病理,婦產科病理,腫瘤病理,神經病理等。近幾年「精準醫療」越來越火爆,病理科也開始慢慢從冷門科室走出來,越來越受到重視。
  • 2018 EDC易貿診斷系列峰會—聚焦分子診斷和醫學實驗室?
    2018 EDC易貿診斷系列峰會—聚焦分子診斷和醫學實驗室  暨 2018(第六屆)分子診斷產業高峰論壇&2018(第二屆)中國醫學檢驗實驗室高峰論壇  精準診斷 助力臨床  2018.6.09-11 江蘇 南京  參會及推廣 聯繫:
  • 300專家齊聚潮州共議分子診斷技術臨床應用最新進展
    來自北京、廣東等十餘位國內醫療領域頂尖專家、學者齊聚潮州,聚焦精準醫療背景下分子診斷技術的應用,緊扣研究熱點,緊密結合臨床,展示研究成果,總結交流經驗,探討臨床應用,為前來參會的臨床醫生更新了知識體系,提供了新的診療思路,給分子診斷技術的臨床應用在粵東地區的運用帶來了積極的思考。
  • 中國醫藥峰會「生物醫藥前沿」高峰論壇舉行
    9月16日,中國(泰州)醫藥峰會「生物醫藥前沿」高峰論壇在泰州舉行。中國(泰州)醫藥峰會是一個專家領銜、政府主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多學科、多領域、跨界融合的高端交流對話平臺,以專家群體力量謀劃「上醫醫國」之策,論壇緊緊圍繞「生物醫藥前沿」議題,開展國際性學術交流、進而希圖推動成果轉化,助力健康中國,促進中國醫藥創新發展。
  • 第四屆「復旦軟組織肉瘤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上海2018年9月21日電 /美通社/ -- 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聯合主辦,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共同承辦,領星參與贊助的「第四屆復旦軟組織腫瘤高峰論壇」於2018年9月15-16日在上海順利召開。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白血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疾病,但是絕大多數普通民眾不知道的是,除了白血病,血液腫瘤有上百種,診斷難度大,分類複雜,傳統的治療方案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精準診療」應運而生。在過去30年,我國血液腫瘤診療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平均工作年限超過30年的高博醫療集團的血液病專家們見證了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發展和進步。
  • 健康生活丨您了解臨床病理診斷嗎?
    潘國慶:雖然老百姓對病理科了解較少,但實際上,病理科是醫院,尤其是大型綜合醫院最為重要的科室之一,相當於一個人的心臟和靈魂,它是對臨床醫生送檢所有標本進行顯微鏡下觀察(如手術切除組織、活檢組織、脫落細胞像胸腹水、尿液、口痰等),進行病理診斷,真實反映疾病的本質,臨床醫生根據病理診斷報告選擇治療方案、估計患者的預後、評價藥物療效,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因此病理診斷被視為是「金標準」,病理醫生被稱之為
  • 如何正確解讀病理診斷報告
    武鑫瑞,吳繼華,解放軍306醫院,病理科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編輯病理診斷是疾病的最後診斷,被譽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它是疾病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然而在臨床診療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病人以及部分醫務人員對病理診斷報告的重要性並不了解,常常把病理診斷報告視為一般的化驗報告,每當面對不同類型的病理診斷報告時顯得很困惑,不知如何解讀。本文就如何正確解讀病理診斷報告做一簡單闡述。
  • 山東大學病理中心成立學術會議暨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消化病理診斷新進展研討會」在濟南順利召開
    張祥宏教授-《胃腸道鋸齒狀病變》  下午精彩繼續,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盛偉琪教授詳盡全面的介紹了闌尾粘液性腫瘤的病理診斷進展。中國藥科大學/浙江大學的來茂德教授,從組織形態到大腸癌發生的分子機制,相關信號通路及分子基因的改變,內容全面而豐富。
  • 我國學者揭示精神疾病分子病理機制
    2018年12月14日,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春宇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雜誌Scienc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Transcriptome-wide isoform-level dysregulation in ASD,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精神疾病的分子病理機制
  • 新華財經在線-近萬人齊聚高博醫學論壇 精準診斷與治療話題引眾矚目
    大會盛況   2020年12月12日,高博醫學論壇精準診斷與治療專場 隆重召開。   本著精準·整合·創新 的大會精神,本次高博醫學論壇圍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及治療併發症等在診斷、檢測、治療、監測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論壇中包含基礎研究、前沿技術,也有臨床實戰應用的分享,大咖雲集,精彩紛呈。   歡迎關注高博醫學論壇公眾號 ,稍後獲取直播回放連結!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中日友好醫院病理科主任鍾定榮對精準診斷做出了一個很巧妙的比喻。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包括二代測序在內的分子病理檢測,實際上跟中醫有默契之處。「中醫的理念叫異病同治或者同病異治,而在分子層面,不同的組織學改變可能有相同的基因,或者同一種病卻有不同的基因改變,可以用不同的靶向藥物。」尋找疾病中的「異」與「同」,幫助醫生對患者實現個體化診療,這就是精準診斷的意義。
  • 陸蔭英教授講述中國實踐:人工智慧大數據助力肝膽腫瘤精準診療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的蓬勃發展,我國肝膽腫瘤的精準診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膽腫瘤診療與研究中心陸蔭英主任就「肝膽腫瘤精準診療中國實踐」進行了精彩的報告。《腫瘤瞭望》現整理其精萃,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