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皮膚科版「丁香園」到AI輔助診斷系統,「優麥醫生」要解決教學...

2020-12-23 36氪

作者:zi躍

中國各類醫療機構每年的皮膚科門診量超過2億,而皮膚科醫生的總數卻只有2萬多人,也就是說皮膚科醫生每年的接診量在數萬人以上。在這種高負荷的工作下,皮膚類疾病的漏診、誤診情況時有發生。

要改善目前皮膚科診療的現狀,AI醫療輔助診斷系統或將成為醫生們的一大重要幫手。近期我接觸到的優麥醫生,從去年起就開始研發黃色人種皮膚腫瘤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目前,該產品已經開發完畢,預計今年6月正式推向基層醫療市場。

AI醫療領域的公司不在少數,其中以肺部影像篩查診斷方向最為集中,皮膚科領域也有如Airdoc、大拿科技等公司推出了相關產品。不過,優麥醫生的特點在於,它不僅研發皮膚疾病的AI醫療輔助診斷系統,還可以從教學、科研、臨床三個角度提升皮膚科醫生的診療水平,它的臨床教學科研平臺已經為其積累了大量的醫生與數據資源。

優麥醫生最初並不是一家AI醫療公司,它在開發AI醫療系統之前主要做的是皮膚科臨床醫生的教學社區,相當於一個皮膚科垂直領域的「丁香園」。自2016年底該平臺正式運營以來,優麥醫生如今已經覆蓋國內85%的皮膚科醫生。

除醫生教學平臺外,優麥醫生在科研方面也有所布局。

去年5月,優麥醫生聯合國內的皮膚科專家團隊成立了中國人群皮膚影像資源庫項目(簡稱CSID)。在CSID的開放平臺下,醫藥企業可以為其感興趣的課題提供資金支持,平臺為醫生搭配科研團隊,將入組病例與醫生聚合在一起,輔助醫生完成科研課題。據介紹,目前已經有600多家醫院加入到了CSID中,其資源庫中已經匯集了40萬張皮膚疾病的圖像數據。

正是因為優麥醫生在前期醫生教學、科研方面的積累,公司已經聚集了國內一批專業醫生資源,和大量皮膚鏡標註數據。由於目前AI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的研發技術壁壘並不高,各家公司比拼的一大重點在於是否有持續的高質量數據。而依託CSID,優麥醫生在此方面有著更明顯的優勢。

據介紹,優麥醫生的黃色人種皮膚腫瘤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將搭載皮膚鏡和圖像處理系統,形成一個軟硬體結合的產品包,面向醫療機構銷售。目前其AI系統正準備申請CFDA認證,在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前,該產品包主要靠皮膚鏡硬體產品和圖像處理軟體系統收費。

另外,在優麥醫生的醫生教學社區平臺上,面向醫藥企業、藥妝企業收取的市場推廣費用依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未來將進一步擴大AI醫療方面的收入比重。

團隊方面,優麥醫生創始人常江為醫學學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復旦大學MBA,在皮膚科醫藥行業有多年從業經驗。團隊核心成員在醫療信息化、人工智慧領域有多年積累。

此前優麥醫生已經完成數千萬Pre-A輪融資,近期將啟動A輪融資。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 拍照就能識病
    拍個照就能提示疾病   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   湖南日報5月21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尹恆)用手機對準患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就能得到疾病提示。
  • 湘雅二醫院、丁香園、大拿科技三方聯手,推出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
    丁香園則整合醫療行業多方位的資源,連接醫生、患者與醫療機構,在此次合作中參與系統的設計、開發與運營。作為階段性研發成果,「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第一期主要實現以紅斑狼瘡為代表的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   湘雅二醫院對AI的需求湘雅二院皮膚科主任陸前進教授首先指出他們當時急需解決的問題,以及對AI的需求。
  • 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 拍照能診病
    拍個照就知道   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發布;紅斑狼瘡診斷準確率85%以上   紅網長沙5月20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通訊員 尹恆 吳海競 陳詩文)用手機對準患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即可給出最有可能所患皮膚病種的提示,這一科幻場景已成現實。
  • 中國首個 | 皮膚病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識別系統獲批醫療器械註冊證
    什麼是皮膚病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識別系統皮膚病的種類繁多,而且部分皮膚病的皮膚損害非常相似,極易混淆,給皮膚科醫生的臨床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在基層和偏遠地區,輔助診斷手段缺乏,以至於皮膚病的臨床診斷準確率遠遠達不到臨床實際的需要。皮膚病是一門形態科學,很多皮膚病都可以通過皮膚損害的典型特徵進行診斷。
  • 「拍圖識病」不是夢 確診率超85% ——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
    央廣網長沙5月19日消息(記者傅蕾 通訊員尹恆)用手機對準患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即可給出最有可能所患皮膚病種的提示,這一科幻場景已經成為現實。5月19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聯合丁香園、大拿科技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已取得重大突破。
  • 國內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系統上線 可準確識別近百種皮膚病
    看皮膚病,它一點不比醫生差 國內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系統上線, 可準確識別近百種皮膚病 華聲在線4月27日訊 今天,由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丁香園和睿琪軟體等共同研發的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綜合平臺在長沙正式上線
  • 中國研發首個皮膚病智能輔助系統 可「拍圖識病」
    科技日報訊 (記者俞慧友 通訊員曹希雅 尹恆 魏驚宇)將患病皮膚拍照,上傳圖像識別系統,系統便能給出患病病種提示。5月19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院聯合我國最大醫生專業社交平臺丁香園、人工智慧技術公司大拿科技,已研發出較成熟的紅斑狼瘡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模型,該模型對紅斑狼瘡各種亞型以及其類似疾病,可進行較準確區分,識別準確性在85%以上。這也是我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  皮膚疾病病種多,皮膚損害形態也呈多樣化。
  • 幫醫生確診早期癌變,AI輔助診斷系統助力宮頸癌篩查
    幫醫生確診早期癌變 AI輔助診斷系統助力「分級診療」 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可以預防和治癒的惡性腫瘤,宮頸癌的篩查與診斷引起世界各國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北京晚報記者日前從第十七次全國子宮頸癌協作組工作會議暨2019年亞洲-大洋洲生殖道感染和腫瘤研究組織(AOGIN)區域大會上了解到,宮頸癌篩查人工智慧電子陰道鏡輔助診斷系統研發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不但能幫醫生判斷受檢者是否需要活檢
  • 英特爾AI醫療實戰曝光:10倍加速輔助診斷、準確度高達90%
    在醫院裡,心血管內科醫生每天都要查看大量的醫學影像資料,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判讀每一張 MRI(心臟磁共振成像檢查) 影像,試圖從隱秘而複雜的心臟結構中發現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患病秘密。人命關天,儘管他們不敢掉以輕心,但不同醫生之間經驗有差別,而且長時間工作中誰也無法保證一直處於最佳狀態。
  • 皮膚病診斷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拍圖識紅斑狼瘡準確率超85%
    主辦方相關工作人員對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進行演示紅網長沙5月19日訊(記者易徵洋)用手機對準患病的皮膚拍照,上傳到圖像識別系統後即可給出最有可能所患皮膚病種的提示,皮膚病人工智慧診斷已變虛幻為現實。今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聯合丁香園、大拿科技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已取得重大突破。記者獲悉,目前已建立紅斑狼瘡及相似皮膚病的輔助診斷模型,準確率超85%。未來這一技術還將擴展至更多皮膚病病種,以輔助常見、多發皮膚病的臨床診斷。在為醫生提供診斷參考的同時,也為患者就診提供科學引導。
  •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影像與病理醫生或將被取代
    ACID中,A指的是「Apps」,即我們手機上大大小小種類繁多的App;C指的是「Connected」,Connected Health,即通過各類App或智能硬體採集到個人生理數據;I指的是「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即通過物聯網採集到患者周圍的環境數據,用於與醫療數據的整合;D指的是「Doctor」,醫生或是像醫生一樣能夠提供準確病情診斷的設備。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來源:鳳凰網綜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疫區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醫療系統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
  • 可識別85種皮膚病的人工智慧來了 當然複雜病症還得靠醫生
    去年 5 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以下簡稱湘雅二院)、丁香園和睿琪軟體聯合發布了中國首個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系統 ——智能皮膚。當時主要實現以紅斑狼瘡為代表的皮膚病人工智慧輔助診斷。人工智慧系統可為醫生提供學習交流平臺,為患者提供足不出戶初判病情的機會。只需將患病皮膚拍照,上傳圖像識別系統,系統便能給出患病病種提示。4 月 16 - 25 日,湘雅二院和丁香園發起了全網皮膚科醫生排位賽。醫生開始答題時,智能皮膚」都會同步進行,每輪比賽結束後顯示醫生和"智能皮膚"的答題成績。題目由湘雅二院提供,並經過多輪專家審核和病理診斷。
  • 谷歌AI可以通過圖片識別26種皮膚病,準確率與皮膚科醫生的診斷一樣
    人工智慧已經越來越多的來到我們的生活中,其中關於圖片的智能識別已經是大家接觸的比較多的人工智慧應用方向了,現在谷歌的開發人員創建了一個工具,也是關於圖片的智能識別,該軟體可以根據圖像檢測皮膚狀況,並且憑藉26種不同的皮膚狀況,該軟體可以像皮膚科醫生一樣進行診斷。
  • 丁香園版主,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他一定不會想到,17 年後的丁香園(微信號:dingxiangwang)會是現在這番模樣。從嘗試搭建的個人網站,到交流文獻檢索技巧的 BBS (電子公告板)社區,再到多學科專業覆蓋的專業論壇、專業網際網路醫療公司。而伴隨丁香園一起成長的,是伴隨中國網際網路大潮的中國一代代醫生和醫學生。而其中的中堅核心力量,就是丁香園社區的諸多版主。
  • 在百度找到創業方向,康夫子張超欲打造全科機器人醫生
    張超曾經作為百度的一員,在醫療這個方向上發現了創業的機會窗口,從而創立了現在的康夫子科技,致力於打造全科機器人醫生。他說他們團隊人員大都來自於百度,但做事方式卻與之不同。作為「新智造成長榜 2017」的參與者,此次雷鋒網新智造採訪了康夫子科技創始人張超,本文主要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和康夫子全科機器人醫生的發展情況。
  • AI診斷85種皮膚病整體識別準確率達 86% 但仍不能取代醫生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工智慧只能服務醫生,輔助醫生,不可能取代醫生,因為部分疾病需要根據病史和患者各個方面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這是AI做不到的。  「AI對影像的診斷效率高於醫生,但永遠不可能取代醫生。」
  • 皮膚科醫生的新武器——皮膚鏡
    隨著醫學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皮膚科相關技術也日益俱進。皮膚鏡無疑是近年來發展的用於皮膚疾病診斷的一個新武器。如果說肉眼觀察和皮膚病理是皮膚科醫生的兩隻眼睛,那麼皮膚鏡就是皮膚科醫生的第三隻眼睛。皮膚鏡對於皮損的觀察,遠遠不只是放大作用,它結合了物理,光學的醫學工程技術和原理,讓皮膚科醫生通過對皮損的皮膚鏡觀察,準確、客觀地透過表皮看真皮。皮膚鏡是一種無創性皮膚診斷的工具,其適應症也從色素性皮膚腫瘤的輔助診斷逐漸擴展至毛髮甲疾病、炎症性皮膚病以及感染性皮膚病等的輔助檢查。
  • 厲害了人工智慧 社區「拍照」就能診斷皮膚腫瘤
    原來,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醫聯體的成員單位,並且最近還用上了「新式武器」,一款老年皮膚腫瘤人工智慧遠程診療工具。「只要把通過皮膚鏡獲取的患者圖片、症狀描述等上傳到手機上的一款應用程式裡,就能立即得到輔助診斷結果,如果想進一步尋求專家診斷建議,還能通過人工智慧『連線』華山醫院皮膚科,這樣一來社區居民就不用為了皮膚問題來回奔波了。」
  • 好萊塢明星的皮膚科醫生:什麼成分真的抗老
    Bhanusali的皮膚科診所雖然在紐約,但卻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從好萊塢到寶萊塢,甚至中國大陸,很多明星是他的粉絲。和他聊天,幫我重新認識了老東家強生:他們在抗老產品上有了很多研究進展。若要看產品推薦或參與討論,請拉到末尾,並點擊「閱讀原文」,我們在留言區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