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右下角「在看」,告訴我你來過
老媽站在金庸題字旁合影 雨雲攝影
文按:今年情況特殊,跟老媽說,就不出門旅遊了,明年再帶她出門。後面退休了,更有時間陪她了。去年暑假,家中姊妹就帶著老媽從江西自駕出發,路經湖南、廣西、貴州,到達雲南,最後再到四川休整,然後再飛回各自的家。現在有空就整理出一些資料和圖片,也算是重新旅行了一番。山水之間,人總是特別快樂的。
南嶽天下秀,到此人增壽
文/圖 雨雲
中國有五嶽,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我們途經湖南,到的第一站就是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海拔1300.2米。
"南嶽"一詞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慎到所著《慎子外篇》:"(舜)遂南巡,五月至於南嶽;又西巡,八月至於西嶽;又北巡,十有一月至於北嶽。其禮皆如宗。歸,反舍於外,次三日齋,親告於祖禰,用特。命有司告郡廟、社稷及折內名山大川,而後聽朝。"此處出現的"南嶽",與東嶽、西嶽、北嶽並立,是帝王巡狩的對象。嶽,意為高峻的大山。
南嶽又是中國五嶽之壽山,歷來為祈福、求壽之聖地。人類人文始祖、南嶽主神祝融氏生息於南嶽衡山,是主管人間福、祿、壽之神。關於南嶽為壽嶽的歷史也記載頗豐,《春秋元命苞》《開元佔經》《春秋感精符》《費直周易》《唐書天文志》等許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嶽稱為壽嶽的記載。《辭源》釋"壽嶽"即為南嶽。自漢代起,南嶽即有"壽嶽"之稱。漢之《星經》載:南嶽衡山對應星度28宿之軫星,軫星主管人間蒼生之壽命,故南嶽又稱"壽嶽"。人們常說的"壽比南山"即為"壽比南嶽衡山"。
祝老媽壽比南山
衡山也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後葬于衡山赤帝峰,被當地尊稱南嶽聖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處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釋迦牟尼兩顆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臺寺金剛舍利塔中。我們到的時候,一路上香客不斷。人們左拎右提,有的還背著孩子,只為登高祈福。
上封寺,由隋代皇上封敕的佛教寺院,海拔1200米,也是衡山最高的寺廟
衡山書院文化始於唐肅宗時,鄴侯李泌賜隱於南嶽煙霞峰下讀書論道,居處藏書極為豐富,其後李泌之子李繁為隨州剌史時,在南嶽建南嶽書院(現名鄴侯書院)以作紀念,時約816-824年,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書院。南嶽書院數量眾多,在全國居第一位。據《湖南通志》統計,清光緒年間,在現南嶽區範圍內,先後共有鄴侯、盧潘、集賢等書院17處。
南嶽還是"湖湘學派"的發源地。宋代胡安國父子在南嶽書院講學,後張受業於胡氏父子,發揚程、胡之學,朱、張之學在此合流,形成有名的"湖湘學派",推崇愛國主義和"經世致用"哲學。
以上資料,我們都可以在網上搜索了解。如果對某一方面感興趣,還可以細細研究。記得那天,我們是下午到達衡山腳下,來不及登祝融峰,只好先安排住宿,然後去衡山博物館參觀,再在山腳下逛了逛。晚餐去老飯鋪品南嶽菜,更是狠狠地品嘗了一下湖南的辣。辣的什麼程度呢?想跳。讓你瞧一眼。真是無辣不歡。辣完了第二天才有勁上衡山啊。
無辣不歡的南嶽菜
博物館展示的壽嶽資料
第二日,我們先坐觀光車上山。車盤山而上,漸漸開進雲霧裡。到達南天門停車場,我們下了車,剩下的路就靠自己走了。
雲霧之中的南天門
站在半山之中的高臺古寺(南宋乾道年間已建)向山下看,寺後有古松,寺下有觀音巖,寺左有開雲亭,為後人紀念「韓愈開雲」而建
和香客合個影
祝賀到達祝融峰頂,祝融殿原為天尺奄,又名老聖殿,此為清代風格的山門
祝融殿下看雲霧
香客來了
下山途中,依然雲遮霧繞
然後我們一直沿著南嶽忠烈祠下行,此祠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而建。1943年建成,仿南京中山陵依山而建,為國內最大的抗戰烈士陵園。
神州祖廟,古稱寶善山房。
緊挨著神州祖廟的梵音谷,溪水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