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冬
至
非遺小貼士
二十四節氣
中國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
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劉江瑞 攝
冬至這天《易經》有"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之說。意思是說這一天黑夜最長,陰氣最重,是最接近"死亡"的一天,最好什麼事也不幹。
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老揚州怎麼過大冬?
1
冬至祭祖
中午,每家每戶要準備7樣菜敬祖宗。大粉、煮魚、燒肉、青菜、豆腐,這是家人想方設法也要湊齊的菜餚。其他的則根據各家的條件安排,稍講究一點的人家會早早地準備豬頭三牲。基本程序是:上菜、明燭、上香、倒酒、叩頭、許願等,然後就是燒大錢。
2
吃湯圓
「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吃了圓子,象徵著全家團圓,家庭和諧、吉祥,討個吉利,所以要家家吃湯圓,湯圓揚州話中也叫做「圓子」。過去也有「吃了圓子大一歲」的說法。
3
吃番瓜
冬至吃番瓜可以治(防)百病,不少人家都把結老的番瓜摘下貯藏好,留待冬至煮食。更有人把番瓜留在枯萎的藤上,擱在牆頭屋頂,到時摘下。
4
九九消寒
有一首民謠,叫「九九歌」,歌詞為:頭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河開凍,八九燕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歌謠中的「九」是指從冬至那一天起算,每九天算一「九」。過了九個「九天」,冬天就要結束,春天就會來臨。所以揚州人把進入冬至以後,叫做「進九」,又叫「入九」。
冬至之後
揚州一波純淨冬景
也即將上線了
一場雪之後,揚州就美成了廣陵。劉江瑞 攝
霧中的揚州,宛如仙境。劉江瑞 攝
一池殘荷,雖枯萎了,仍有獨特的美感。劉江瑞 攝
清晨,路邊的植物裹上一層霜,全城好似穿了一件雪衣裳。司新利劉江瑞 攝
高大的杉樹裝扮著揚州,一方美景自然天成。劉江瑞張卓君 攝
老城區居民忙著醃菜,濃濃的揚州味。司新利 喬家明 攝
校對 王海豔
編輯 李亞晴
嗨!你還「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