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歲老人切除腫瘤 換上3D列印定製的半骨盆假體
7月11日,64歲的蘇婆婆躺在省醫院骨科病床上休息,她剛接受了骨盆腫瘤切除手術,醫生還為她安裝了人工半骨盆和人工全髖關節,而此次手術路徑和安裝的半骨盆、髖關節都是運用3D列印技術完成的,這也是西南地區首例3D列印半骨盆複合髂腰重建手術。
-
南充市中心醫院完成首例骨盆惡性腫瘤切除+半骨盆重建置換術
何女士今年45歲,三年前在南充市中心醫院接受了宮頸癌根治術。今年4月,何女士出現右側髖部疼痛伴活動受限,診斷為宮頸癌伴骨盆轉移,在醫院進行了6周期的化療治療,但疼痛仍未得到解決。為求進一步治療,今年11月,何女士來到南充市中心醫院骨科——骨與軟組織腫瘤專病門診就診,副主任醫師劉躍輝詳細了解了她的病情,並為其完善相關檢查。
-
清華大學附屬醫院長庚:完成世界首例3D列印鈦合金骶骨植入
2016年6月12日凌晨2點,北京清華長庚醫院11號手術室,持續了10餘個小時的手術順利結束。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清華大學新建附屬醫院-,是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於一體的綜合性公立醫院。
-
國內首例!3D列印模型導航,16斤巨大「腹部炸彈」被精準拆除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通訊員 宋莉萍 莊映格圖/醫院提供近日,廣東省中醫院結直腸外科刁德昌主任團隊通過3D人體列印技術,成功完成國內首例3D列印模型導航腹膜後巨大脂肪肉瘤切除術,腫瘤體積達到40cm×30cm×15cm,重量達16斤。
-
市立醫院完成首例髂總動脈球囊阻斷術下兇險性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
7月20日,在德州市立醫院副院長李鳳玲的協調和指導下,產科、血管外科、介入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多學科通力協作,完成了首例髂總動脈球囊阻斷術下兇險性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產婦在德州市立醫院介入中心開展髂總動脈球囊置入術產婦有產後出血剖腹探查手術史一次,本次妊娠彩超及核磁共振均提示完全性前置胎盤伴植入,這意味著產後大出血、切除子宮的風險極高。
-
VR+3D列印技術結合,實現骨盆巨大腫瘤精準切除與重建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脊柱外科李春海教授團隊通過術前VR規劃、3D列印模型精準制定手術方案,配合特殊定製的3D列印假體,邀請多學科專家合作,成功為劉先生完成骨盆巨大腫瘤的切除與重建。近日,劉先生回院複查,康復情況良好。
-
西南醫院利用醫學「3D列印」技術為患者重建胸壁
2016年2月23日,60多歲的手術患者殷道榮回到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複查,結果顯示身體恢復良好。這正是第三軍醫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數字醫學研究所與西南醫院心胸外科合作,藉助3D數位化導航、3D列印技術和3D輔助設計,完成的一例胸腔巨大腫瘤切除加胸壁重建手術。
-
3D人體列印技術導航,精準拆除腹部16斤巨大「定時炸彈」
近日,廣東省中醫院結直腸外科刁德昌主任團隊通過3D人體列印技術,成功完成國內首例3D列印模型導航腹膜後巨大脂肪肉瘤切除術,腫瘤體積達到40cm×30cm×15cm,重量達16斤。【透過肚皮看腫瘤——3D人體列印模型】刁德昌介紹,該患者的腫瘤佔據了整個左側腹腔,與多個臟器、血管緊密相連,並侵犯腰大肌,手術區域複雜。該手術難點在於腫瘤深入梨狀肌後方,包繞左側髂血管,風險很高。
-
義大利成功完成首例3D列印支氣管植入手術
打開APP 義大利成功完成首例3D列印支氣管植入手術 中關村在線 發表於 2020-05-25 15:07:42 (文章來源:中關村在線) 歐聯通訊社報導,義大利一家醫院日前為一名5歲幼兒患者進行支氣管軟化症和支氣管壁嚴重萎縮手術,該醫院首次採用3D列印支氣管植入手術並獲成功。
-
仁濟醫院完成首例腹腔鏡下TAS 腰疝修補術
仁濟醫院完成首例腹腔鏡下TAS 腰疝修補術 2020-08-20 1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南地區首例內鏡微創切除脊髓巨大腫瘤手術在國科大重慶醫院完成
【騰訊大渝網】近日,國科大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脊柱脊髓亞專業組與神經內鏡亞專業組在神經內鏡輔助下合作完成了西南地區首例巨大椎管腫瘤切除手術。這距離該團隊2016年完成西南地區首例內鏡微創切除脊髓腫瘤手術不過4年時間,切除腫瘤大小從1.5釐米到3.2釐米,手術創口卻從2.5釐米縮短至2釐米,出血進一步減少,患者2天即可下地行走。這是醫療技術前進了一大步,也是患者獲得感提升了一大步。
-
3D列印重建顱骨治好「狹顱症」患兒 中國首例
華聲在線5月20日訊(通訊員 姚家琦 記者 鄧桂明)永州祁陽縣1歲6月的「狹顱症」患兒小晨晨,近日從湖南省兒童醫院康復出院,醫院專家通過3D列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晨晨的顱骨模型,準確實施顱骨重建手術,成功治癒了晨晨的狹顱症,這也是中國首例3D列印技術設計微創全顱整形「狹顱症」患兒。
-
上海專家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上海專家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2020-05-08 19:09:57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8日披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該院骨科專家郝永強教授為一名來自浙江台州的53歲男子成功精準切除了右側巨大骨盆腫瘤,並利用3D列印技術「量身定製」個性化手術方案,為患者植入假體。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
深圳二醫院完成華南地區首例巨大股骨骨肉瘤複合人工血管人工關節...
此刻,站在深圳市二醫院骨關節科病房裡的她臉上溢滿笑容,可誰知道半個月前的她,卻是愁眉苦臉、噩夢連連。原來黃小姐於2015年上半年突然發現右大腿疼痛腫大,去深圳某大醫院檢查確診為股骨骨肉瘤,醫生告訴她這是一種高度惡性骨腫瘤,必須做截肢手術才能救命。黃小姐不甘心年紀輕輕就成為缺一條腿的殘疾人,堅決不同意截肢。經一位好心的骨科醫生介紹和推薦,她來到市二醫院求救於骨關節科張世權主任。
-
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鏡食道閉鎖手術在協和醫院完成
今天(10日),在武漢協和醫院小兒科,醫護人員為剛剛完成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食道閉鎖手術的患兒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滿月儀式。食管閉鎖是一種嚴重的新生兒消化道畸形疾病,會導致患兒無法進食。據醫院介紹,該患兒入院時只有16天,體重6斤2兩,協和醫院迅速組織專家會診並確定採用達文西機器人探查+食道重建術的方案。作為目前最先進的微創手術平臺,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所採用的3D視野顯示解剖結構更加清晰,7個緯度活動的機械臂和濾過防抖動功能可以使術中解剖和縫合操作更加精準流暢,有效減少組織損傷和手術併發症。
-
巴彥淖爾市醫院完成首例3D列印CT引導下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巴彥淖爾市醫院完成首例3D列印CT引導下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2018-04-04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西北首例OLIF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
6月28日,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了西北首例OLIF(斜外側椎間融合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為一位因腰椎失穩、腰椎反曲而常年腰疼的患者解除了病痛。這項手術將OLIF技術和骨科機器人相結合,從植入椎間融合器到植入椎弓根螺釘,全程實現微創。
-
西安現世界首例4D列印重建乳房 所用材料可自動降解
傳統手術中,很多女性不得不切掉整個乳房。28歲的張雪(化名)是幸運的,在世界首例計算機輔助4D列印乳房重建術的幫助下,她的左乳獲得「重生」。 6月6日,張雪到西京醫院複查,10個月前,她接受了乳房重建術。複查顯示,乳房外形良好,植入物與自體組織相容性良好。據了解,該手術為世界首例,將為諸多乳腺癌患者帶來新的生活。
-
首例3D列印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為患者「私人訂製」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骨科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夏科氏膝關節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2014年3月,華西心外微創瓣膜團隊開展了全國首例經心尖TAVR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