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蘇霍姆林斯基的家教智慧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蘇霍姆林斯基是20世紀蘇聯傑出的享譽世界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的著作和教育思想傳播到了中國,並在教育界形成了一次次學習的熱潮。

其家庭教育思想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形成於60年代。隨著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國傳播而逐漸引起中國學者和教師們的關注。鄭建業著的《探索與創新: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解讀與實踐》一書既是對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全面總結,也是我們學習和借鑑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指南。

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養者

儘管我國歷來有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家庭教育思想源遠流長,但是,在當下家庭教育工作中,無論是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與管理,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方法、修養,都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

實事求是地說,我們在家庭教育的許多方面,還遠遠沒有達到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的高度。通過研究發現,我們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往往都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尋找到解決的答案。

對學校、教師而言,學校教育無論如何發展,都離不開與家庭教育的緊密結合,而且家庭教育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所說的:「建立理想的家庭,建立父母之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理想關係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我堅定地相信,家庭——這是海浪中美麗的神話般的浪花,如果沒有這種人類的美的神秘力量,學校的作用將會永遠停留在初級教育的水平上。」

在36年的教育生涯中,蘇霍姆林斯基創造了輝煌的教育業績。分析其成長曆程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來自家庭教育的良好影響。他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後,與妻子和睦相愛,相濡以沫,形成了融洽的家庭氣氛,建立了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蘇霍姆林斯基不但探索形成了豐富的家庭教育思想,還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去。他對兒女的教育集中體現在《給兒子的信》和《給女兒的信》中。他把自己的兩個孩子培養成才,切實做到了他自己所要求的「我們要在孩子身上重現自己」。

女兒奧麗佳·蘇霍姆林斯卡婭繼承了父親熱愛讀書和刻苦學習的傳統,並堅持多年進行教育科學研究,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後來成為蘇聯教育學博士和烏克蘭教育科學院院士。

即使是今天,還有許多家長並沒有認識到培養孩子的重要性,也沒有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蘇霍姆林斯基有個生動的比喻:「社會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應當使每個人懂得:在社會面前,他的責任和對社會最重要的義務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養者、第一位老師,這就是母親和父親。」「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學家、數學家,可是幾乎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丈夫或妻子。而且在家庭中,父母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如果父母在學前期對孩子放任不管,那麼他入學以後,學校要進行的就是再教育的工作了,而「再教育」付出的代價要比「教育」昂貴得多,且教育的效果恐怕就很差了。因此,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入學前對孩子的教育。即使入學後,家庭教育也必須和學校教育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收到成效。

教育人要首先教心

「人類之愛是強大的教育力量。」「家庭,則是人類真正愛的一座學校。這種愛是相互信賴的、嚴格的、溫柔的,而且是嚴格要求的。」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滿懷深情的愛,源自於童年時期啟蒙老師在他心靈中埋下的愛的種子。他不僅熱愛所有的孩子,還在孩子們入學之前,逐個進行家訪,詳細了解孩子們的家庭與健康狀況,然後針對存在的問題,同家長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我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愛孩子。」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中向讀者們莊重的宣告!他終生篤行「愛孩子」的信條,但他還倡導: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嬌縱的愛、專橫的愛、販賣式的愛,而應當是明智的愛、睿智的愛。

教育孩子必須講究方式、方法。作為合格的家長,應當對孩子滿懷一顆愛心,要公平、公正地對待孩子,學會正面管教孩子,加強跟孩子的溝通。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注重跟孩子進行道德談話。家長還要積極與學校配合,消除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種惡習,決不能讓惡習的種子落入兒童的心田。要採用恰當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懲戒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正確的教育是與懲罰無緣的,反對對孩子進行體罰和惡聲斥責。「教育人要首先教心。」一切正確的方式方法都必須從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出發,讓親熱和愛撫發揮神奇的教育力量,這樣有利於促進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著名的「三朵花」故事,不僅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高超的教育藝術,更是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博大愛心。

人人需要一本《家長教育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孩子身心發展過程中,家庭環境和教育起著決定作用。「無知識、無禮貌的環境,早晚會變成孩子的眼淚和愁苦。」有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就有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孩子也就會有什麼樣的成長道路。

在教育實踐中,蘇霍姆林斯基特別重視自然環境對早期兒童智力發展的影響,他開設「藍天下的學校」,倡導家長要親自帶領孩子來到大自然中,引導孩子進行觀察,啟迪孩子進行思考,鼓勵孩子進行創作,開發孩子的智力和潛能。

家庭中要重視藏書和讀書,要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家長要做孩子讀書的榜樣,要重視親子閱讀的作用,跟孩子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他曾自豪地介紹說:「我和蘇霍姆林斯卡婭的私人藏書共有1.95萬冊,包括文藝、歷史、教育、藝術理論及藝術史等方面的書。」

為了全面提升家長的教育學素養,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創造性地開辦了家長學校。他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認識到:「我們的社會——無論是家長,還是將要建立家庭的青年,都需要有一本《家長教育學》,需要有一本關於家庭、婚姻的道德修養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書。」

蘇霍姆林斯基,一個普通鄉村中學校長,為什麼能獲得中國當代教師如此的熱愛和追隨?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朱小蔓給出了答案:「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先鋒、思想的超前者、卓越實踐的創造者。對他思想和實踐的詮釋在現今時代依然有著巨大的張力,依然具有無窮的魅力!」

(作者單位:天津市天津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0日第10版 

相關焦點

  • 從蘇霍姆林斯基著作汲取教育智慧
    一部百科 一座富礦——從蘇霍姆林斯基著作汲取教育智慧張麗 攝  【蘇霍姆林斯基與中國教師②】  這些年,關於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聽得最多的就是那一句「我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好像這麼一位大教育家只是個目下數不勝數喊著口號的「閱讀推廣人」,說著與閱讀、與書籍有關的大而無當的話語。  剝開我的閱讀經歷與教學實踐,總深切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我的影響很大,涉及的方面也多,絕不僅在閱讀這一塊。
  • 對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兒子的22封信的理解
    尊重和熱愛勞動,做一個能為社會創造財富,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幸福的人,是蘇霍姆林斯基家教思想的核心。  在第五、第六封信談「志向」時,他告誡兒子,人的志向和人生的幸福,必須通過勞動才能實現。「只有通過勞動,人的志向才能跨上智慧的、創造的、科學的大道。」「天堂和人世只有一點不同,那就是在天堂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志向工作。」「什麼是生活的最大樂趣?
  •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父母的建議》
    (圖片來源於網絡)蘇霍姆林斯基,是烏克蘭著名的教育家,早在很多年前讀國內一些教育類書籍時,就常常看到作者引用他的隻言片語,引起了我對他的極大興趣。隨著我的孩子越長越大,我對家庭教育的興趣不減反增,因此,更想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中吸收更多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蘇霍姆林斯基在十七歲的時候就開始了老師生涯,並且在烏克蘭一所普通的農村十年制學校——帕甫雷什中學工作三十三年,而擔任該校校長二十三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閆學:如今,我們為何還要讀蘇霍姆林斯基?
    2009年,我開始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寫了一本《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後來,我又寫了這本《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這本書結合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他在班級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智慧,通過大量中國一線教師的教育實踐案例,探討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
  • 說說家教那些事,如何做智慧父母?
    網友紛紛曬出,從小家教很嚴給自己帶來了的影響。有網友說,因為從小家教很嚴,不能早戀,不能和小夥伴玩得太親密,造成社恐越來越嚴重了。羅弗巧樂卡給你揭曉:從上面的例子看出來,從小家教很嚴,會讓孩子覺得童年太委屈,長大後極力想擺脫父母的管制,想得到自由。當然家教嚴格,會讓孩子從小有規矩,父母經常會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接人待物上要有分寸。父母會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管束。
  • 人教版《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在京首發
    本報訊(記者舒晉瑜)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首發式近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行,此活動也拉開了中國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一百周年的序幕。
  • 蘇霍姆林斯基:難教的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我覺得我很幸運,我的孩子並不屬於以上範疇裡難教的孩子,但我知道,並不是每一個母親都能像我一樣幸運。——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叫別佳的孩子的例子。起初,老師們為了幫助別佳學習,就常常讓把他留下來補課,但別佳的成績並沒有因此而有所長進,反而更厭惡學習。為此,他學會了欺騙,既騙老師,也騙家長;還學會了抄作業,即使自己能做,也要抄別人的。甚至他故意在課堂上使壞,與老師對著來。
  • 讓心靈自由生長 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說起
    半個多世紀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卓越的教育實踐和「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刷新了當代教育的地平線。他全身心地培養孩子,領導了影響深遠的帕夫雷什中學,撰寫《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等四十多部著作,用畢生的教育經驗,「留下了自己的永恆的足跡。」重溫這筆豐美而珍貴的育人智慧,對今天的教育者而言,仍不失為一種啟迪。
  • 蘇霍姆林斯基:保護孩子純潔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 只要有人類群體存在的地方,就有嫉妒生存的土壤,無論這個群體是成人群體,還是孩子之間的群體。 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在一個四年級的班上,有一個叫米沙的孩子常常得到滿分。「為了保護孩子心靈的純潔,應該幫助他們形成以下這些信念:相信良善,相信人不僅能使自己幸福,也能使別人幸福,為別人創造幸福是人最大的幸福;相信勞動改造世界的神奇力量,相信人可以用勞動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相信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善良和智慧,為自己、為勞動成就、為自己用勞動給別人創造幸福的意在善舉而自豪;相信展示在社會理想
  • 蘇霍姆林斯基:保護孩子純潔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只要有人類群體存在的地方,就有嫉妒生存的土壤,無論這個群體是成人群體,還是孩子之間的群體。 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在一個四年級的班上,有一個叫米沙的孩子常常得到滿分。「為了保護孩子心靈的純潔,應該幫助他們形成以下這些信念:相信良善,相信人不僅能使自己幸福,也能使別人幸福,為別人創造幸福是人最大的幸福;相信勞動改造世界的神奇力量,相信人可以用勞動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相信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善良和智慧,為自己、為勞動成就、為自己用勞動給別人創造幸福的意在善舉而自豪;相信展示在社會理想、道德以及
  • 中國出版系列專著紀念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誕辰百年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 曹瀅)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首發式於2018年9月26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行。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孔懿歷時12年研讀蘇霍姆林斯基著作,親赴烏克蘭實地考察他的人生足跡,依託大量文獻資料,撰寫了一部系統述評蘇霍姆林斯基生平、事業和精神的著作《蘇霍姆林斯基評傳》,並於2017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 蘇霍姆林斯基《睿智的父母之愛》,彭老師的推薦
    霍姆林斯基這本《睿智的父母之愛》是一本家教的經典。如果有心的父母可以去圖書館或者買來看看。養育孩子的勞動是複雜的,它是理智和情感,智慧、愛情和能力的融合。沒有孩子之前,我也會像很多年輕的父母一樣,想著我就負責生,養就交給爺爺奶奶就好。但當真的生下來,才發現事實原沒有自己想像的那般簡單。從寶寶出生開始,我總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著他,能夠看到他每天的變化。 我記得網上對養孩子的意義的給出來特別感人的解釋。要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養兒防老?
  • 蘇霍姆林斯基的花兒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句話讓我們不禁會想,是怎樣的經歷讓他的行為和心靈一樣美麗。蘇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裡,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覺得這位安娜教師像一個女魔法師,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在山花爛漫、萬物生機昂然的季節,安娜·薩莫伊洛英娜帶學生們來到了森林,他平時就到這裡來玩。但女教師的解說,讓他接觸了許多過去沒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驚奇的東西;看這顆盛開的椴樹在幫助蜜蜂釀蜜;瞧那個蟻穴——過去是蘇霍姆林斯基出自惡作劇曾用棍子去捅它,而老師卻說這個蟻穴有迴廊和廣場,有幼兒園和糧倉。
  • 為什麼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經久不衰
    他就是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享譽世界的教育實踐家、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他創造了一種「活」的教育學,更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教師。今年是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主辦,《中國教育科學》編輯部協辦的「紀念蘇霍姆林斯基百年誕辰座談會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首發式」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行。
  • 蘇霍姆林斯基:珍惜人的愛的情感
    它最富於智慧,是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蘇霍姆林斯基我幾乎沒有遇到過一個人說他不需要愛的,我也沒有遇見過一個人會嫌棄自己嫌棄自己擁有的真愛太多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我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婚姻應該是完美的,因為他總是在強調完美和諧的婚姻對孩子的教育及影響有多麼的重要。我想,有很多人最開始對婚姻和家庭的憧憬是這樣的:父母相愛,孩子聽話乖巧,又有上進心,一家人的相處其樂融融,沒有爭吵,沒有背叛。如果用蘿拉·高爾德的話來說:就像是明信片上幸福的樣子。
  •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首發
    蘇霍姆林斯基堅持在日常情境中開展教育實驗,構建起獨樹一幟且底蘊豐厚的教育學說。《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說》是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孔懿歷時12年的作品。上世紀80年代,孫孔懿無意中從新華書店的特價書市中買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兒子的信》,此後,孫孔懿開始與蘇霍姆林斯基結緣,並於2005年開始系統研究蘇霍姆林斯基。
  • 人教社舉辦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教育名著研讀心得交流會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彭詩韻) 11月6日,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辰100周年教育名著研讀心得交流會暨人教版教育名著展示基地玉泉小學揭幕儀式在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舉行。
  •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幾大建議
    俄國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所寫書的年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蘇霍姆林斯基:論家長的教育學素養
    「無論我們的學前教育機構有多麼出色,母親和父親仍然是培養幼兒智慧和思想的最主要的『行家』。兒童在與父母、家人的相處中走進長輩成熟和智慧的世界,家庭生活是兒童思維的基礎,父母家人的這種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 蘇霍姆林斯基「學生自我教育論」啟示錄
    這就是讓少年去關心別人,要他在某件事情中把自己的勞動、智慧、意志和技巧的一部分貢獻給別人。只有當一個少年在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時候,他才是真正地開始了自我教育。」教育者只有幫助學生將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義務」觀念轉化為內在生命的需要和人生的樂趣,才會讓學生在對周圍世界的關愛中學會提升自己、淨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