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難教的孩子確實存在,走到哪裡也躲不開。千差萬別的原因使得一些孩子在智力、情緒、道德方面出現了異常甚至畸形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
我覺得我很幸運,我的孩子並不屬於以上範疇裡難教的孩子,但我知道,並不是每一個母親都能像我一樣幸運。
前幾天看新聞,看到一個腦癱孩子參加了高考,看著視頻裡他艱難寫字的樣子,真是讓我大吃一驚,同時也深深地被感動:這個孩子的父母為了孩子能走到今天所付出的努力,沒有任何能人感同身受;這個孩子為了自己能正常上學,付出多少汗水,就算有人看在眼裡,也難以想像孩子所具備的毅力。
這個孩子叫姚俊鵬,是安徽蕪湖安師大附中高三理科考生。由於腦癱導致的痙攣性抽筋,他的雙手不太靈活,導致寫起字來特別費勁。今年高考,學校和父母為他申請了高考延時,而這次是姚俊鵬唯一一次寫完語文作文的考試。
這個孩子高考成績是623分,超出理科一本線108分。
我見過不少腦癱患兒,幾乎沒有一個孩子走路或者說雙手擺放正常,更別說去上學。我曾經看著一個母親,每天扶著軟趴趴的腦癱孩子在巷子裡來來回回地走,只為了鍛鍊孩子的行走能力。
我想,難教的孩子只有老師才能遇到的機率更多。在我看過很多關於青春期孩子的調查之後,我覺得,只要是這個孩子不是精神或者身體機能方面的原因,那麼就可能是在正常的學習狀態下的一種學習障礙。這種學習障礙表現在這樣的孩子對某些科目的成績表現得很差,但在某些方面卻又表現出異常的天分。
這樣的孩子,在心理醫生那裡能遇到不少,他們往往由於在課堂上的表現不是很好,「難教的標籤牢牢地貼在了這些孩子的身上。校長指責老師不會教,老師就指責孩子不聽講、坐不住、偷懶。」——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叫別佳的孩子的例子。
起初,老師們為了幫助別佳學習,就常常讓把他留下來補課,但別佳的成績並沒有因此而有所長進,反而更厭惡學習。為此,他學會了欺騙,既騙老師,也騙家長;還學會了抄作業,即使自己能做,也要抄別人的。甚至他故意在課堂上使壞,與老師對著來。
「親愛的成年同志們,讓我們想像一下,要是你處在別佳的位置,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每天聽到的都是『你什麼也不行』,『你是個後進生』『別人都能做的事情你怎麼就不會』之類的喪氣話,你會是怎樣的心情?」——蘇霍姆林斯基
能夠想像,有些孩子的智力確實不高,但也沒有達到智力低能的那種程度。他也許思考與理解相對其他孩子來說要慢得多,可不代表如果在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後就學不會這些課程。
正因為他們學習需要的時間有些長,所以,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聽到「你什麼也不行」,「別人都能做的事你怎麼就不會」。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就提到過,其實我的智力水平並不高,在很多方面我的理解能力比較差,特別是在數學方面,那簡單就像掉進了一堆亂麻裡,怎麼也理不出一個頭緒來;同樣的還有英語,怎麼學都很難學好;還有,我的記憶力也比較差。
為此,年少時沒少被父母責怪。
那個時候,我也有些小聰明,只不過,越長越大時,缺點就慢慢顯現出來。只是因為有一些地方表現得比較聰明,大家都以為我是太貪玩了,所以沒有認真的學,我自己一直也是這樣以為。也是最近幾年才認真,到底什麼是我擅長的,什麼是我的不足。
因此我總是對朋友說,如果小孩子在學習方面有問題,那就一定要觀察,看看他哪些方面擅長,哪些方面比較弱。弱是有原因的,一定要找出來,不能隨便就認為是孩子貪玩不聽課。
「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即使是真正低能的孩子,也要讓他不感到自己的殘缺,也要讓他享受到做一個高尚人的快樂,享受到認識的快樂,享受到智慧勞動和創造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
此時,我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本書,講的是一個老師帶著一個有自閉症的孩子滑著滑板車從黑龍江的漠河出發,最後抵達海南的天涯海角。
這位老師一直陪著這個有自閉症的孩子,從一上路,就讓這個孩子學著去問路,一路上學著買需要的生活用品,甚至還鼓勵他與一些好奇的當地人進行交談。
在經過六千公裡的行程之後,這個孩子的智力從九十不到,居然增長為一百一十多。最終,這個有自閉症的孩子學會了生活處理,學會了如何與陌生人相處。
這個自閉症孩子的經歷與前面提到的腦癱孩子的學習經歷,都是在父母與老師們的愛的幫助下完成的,如果沒有飽含愛的幫助,那麼這兩個孩子絕對會淪為常人眼中的低能兒。
「永不滿足的求知需要和尋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對於孩子的正常發展非常重要,它們不是天生的,是從人那裡獲得的。我們成年人回答孩子的問題越多,孩子的認識興趣就越大。他在自己周圍發現的新東西也就越多,他也就越是驚奇、越是快樂。」——蘇霍姆林斯基
還記得多年前在公交車上的一次經歷,一個孩子對車外一閃而過的畫面感到十分的好奇,於是不斷地問他的爺爺:「為什麼這個人要跑步?」「為什麼這輛公交車沒有另一輛跑的快?」……孩子的爺爺被孩子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問得不勝其煩,於是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多的話,少說幾句,不行嗎?」
孩子被拒絕幾次後,他就乖乖地把臉貼在車窗上,不再問爺爺任何問題。我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那個孩子我的孩子也正是滿腦子「十萬個為什麼」的時期,我害怕我的孩子臉上也出現問問題得不到滿足的失望,所以就提高了自己的警惕。如果我回答不來孩子的問題,我就直接告訴他:「媽媽也不知道,你就記好這個問題,回家去後我們在網上查查答案。」
所以,慢慢地他長大後就學會了有問題如果在長輩這裡得不到答案,就自己去網上查詢,並且會把查到的結果告訴我們,然後又會有新的問題冒出來,讓我們直接跟不上他的思維節奏。
「有些教師和家長以為,多學多記一些知識就可以把學習困難的孩子拽上來,這就大錯特錯了。教師和家長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不要強迫孩子不停地讀書,而是要培養孩子的智慧,發展他的智力和能力,教他學會思維。」——蘇霍姆林斯基
無論是學習困難還是理解能力強的孩子,我們都不能對他的思維培養掉以輕心,否則,我們就會付出更多的沉重代價。
20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