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搭建研究交流的平臺,提高教師課堂研究水平,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2018年12月19日上午,在泉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金井鎮教委辦的關心支持下,泉州市教科研成果推廣暨「送教送研下鄉」活動走進岱峰中心小學。本次活動分為三個專場,即語文、數學和體育三個專場。泉州市教科所教科室柳惠斌主任、泉州市教科所教科室何玉鳳副主任、泉州市教科所教科室教研員顧金玲老師、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陳淑端副校長、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體育教研員洪民族老師、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原小學教研室主任郭琪琅老師、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研員施妮老師、省學科帶頭人數學兼職教研員許貽亮老師、金井教委辦施經倫書記、金井教委辦楊永躍副主任、金井教委辦張阿滿副書記、金井教委辦教研員李俊生老師以及泉州市、晉江市各鄉鎮的老師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語文專場活動,岱峰中心小學陳玲仙老師、泉州市晉光小學曾慧蘭老師分別展示了兩堂紮實的語文觀摩課,岱峰中心小學柯麗雅副校長和蔡金標校長分別為大家帶來《基於統編版語文教材的小學低段寫話教學策略》和《淺談語文教學獨特的育人價值》兩場精彩的專題講座。
陳玲仙老師執教的是統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寓言故事《坐井觀天》。在教學中,陳老師採取了觀看動畫、詞語闖關、在讀中充分創設情境、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教學策略循循善誘、細心指導,展開了有趣的教學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整堂課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學得紮實。
曾慧蘭老師執教的是六年級習作課《學寫觀後感》。曾老師在播放影片《小鴨子爬樓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待影片內容,善思善想,暢談感受,讓學生珍視自己對待事物的獨特感受,並指導學生聯繫實際把感受寫具體。整堂課,曾老師通過「引、概、議、聯、結」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
柯麗雅副校長為大家帶來《夯實基礎,善引活水》的專題講座,柯副校長結合自身正在研究的語文小課題《基於統編版語文教材的小學低段寫話教學策略》暢談如何循序漸進地促進低段學生寫話能力的提高。她從小學低段寫話存在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認為要培養學生習作能力,必須從源頭抓起,做到夯實口語基礎,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和善引源頭活水,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蔡金標校長為大家帶來《淺談語文教學獨特的育人價值》專題講座。蔡校長認為談語文教學之前,要從語文教育先說起,以研促教,教研相長。如果語文教育缺失研究,將導致語文教學的諸多問題,所以應當尊重語文學科特有的育人價值,追求真、善、美的語文教學。
商榷求得真知,切磋方成良玉。活動最後,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施妮老師、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原教研室主任郭琪琅老師、泉州市教科所教科室何玉鳳副主任分別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精彩點評與專業指導。
施妮老師認為兩堂課的執教老師教態親切,教學「有趣、有譜、有效」,課堂紮實,學生學有所得。同時,她提出兩點思考:認為課堂提問該如何取捨、整合,朗讀的指導效度該如何提升。
郭琪琅老師首先表達了自己對母校煥發生機的激動心情。接著,從專業角度進行點評,認為語文應從「文字、文學、文化」三個方面進行思考:識別文字符號,認為教者心中有標,才會教得有標;再現文學形象,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挖掘文化蘊涵,情感教育水過無痕。
何玉鳳副主任則認為今天的教研活動目的是交流、分享、收穫。大家要以研究的心態和視角來對待教學教研,並以今天的課堂和講座為例,進行提煉、思考,從而成為研究課題的成果。她覺得一節課不是看它是否符合優質課的標準,而是要看這節課是否體現出課題研究的核心思想。
不一樣數學專場活動包括課堂觀摩、專題講座、專家點評三個環節。
蔡緣訂老師執教的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分數的再認識(一)》。整堂課,蔡老師通過有層次、有梯度的數學活動,引領學生在說、找、畫、議、拿等一系列的有思考的操作活動中,多種感官參與,真正經歷分數的再認識,體驗深刻,完成分數意義的建構,發展數感,同時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能幹;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接觸大自然;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
黃麗旋老師執教的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好玩《數圖形的學問》。《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本》特別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教學中,教師立足學情,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把現實問題抽象為數圖形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經歷不重複、不遺漏地數圖形個數的過程,在畫一畫,比一比,數一數、說一說、議一議的活動中,體驗多樣的畫圖策略,感受線段圖的簡潔,掌握數線段的不同方法,領悟從無序到有序的思考方法,自主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正懂得數圖形的學問。教師又巧妙地把數線段轉化成數三角形、長方形、角,實現從一維到二維的轉化,發展學生的遷移運用、歸納推理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王聰聰老師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高段學生錯題反思能力的研究》的講座中,結合實例談及如何引導學生利用習題中在計算、判斷、問題解決、圖形與幾何等領域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思」錯,培養運算、分析推理、解決問題、空間想像等能力;也談到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從延遲評價、從正視錯誤、從認真傾聽等辦法引導學生進行「化」錯,促進學生錯題反思能力的提高。王老師的講座真正把課題研究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種種舉措很有借鑑價值。
許麗容老師在《空間觀念促發展,數學研究享快樂》中和大家分享課題研究的具體情況,並結合課例重點講述空間觀念如何促進學生發展,從建立空間觀念的生長點、立足點、關鍵點、延伸點、注意點等幾方面進行闡述,讓大家領悟到教學中如何把觀察、操作、想像、抽象、表達有機整合,很有實效性。
緊接著,晉江市小學數學兼職教研員許貽亮老師對兩節課進行點評指導,肯定兩位老師數學語言簡練,採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基於學生的作品交流營造以生為本的課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問題情境的設計層層遞進,學生的學循序漸進。特別指出蔡緣訂老師能吃透教材、尊重教材,值得一線老師學習;能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合理地處理教學環節,課前讓學生畫一畫表示,教師收集作品,課堂交流,拓寬教學空間。黃麗旋老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一個情境貫之,24個核心詞遞進式呈現問題情境,教育教學同在;從3站到6站,類比遷移的道理,學生理解很到位,後面從線到面的拓展性遷移練習,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回顧總結的板書設計,令人眼前一亮。同時,提出教學上的思考:在《分數的再認識(一)》一課中,如何把簡單的知識上得生動些、豐富些;如何把「一個整體」的學習進行拓展,放到生活中;如何在份數的意義上下功夫等。在《數圖形的學問》這課,如何引導明白有序地數是怎樣的數,是按點數、還是按線段數,序是有方向的序,數量的序,讓說理更有底氣。
最後,泉州市教科所教科室教研員顧金玲老師對本次活動作出總結與指導,肯定這次活動舉辦得很有成效,並提出了課堂應該是結合課題研究的教學,教學與教研合一,還分享了《教研與教學》的觀點:你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課題,教師對這個問題的反思過程就是教研。鼓勵老師們平時要多閱讀教育刊物,提高教學素養。同時,提出名師的引領能促進教學教研之路更寬、更廣。
體育專場活動包括大課間活動展示、課堂觀摩、專題講座、專家點評四個環節。
大課間活動是岱峰中心小學這所學校的一張亮麗的名片,跑操、啦啦操、五祖拳及各種形式的區域活動項目讓整個操場充滿了歡樂的笑聲。班科任老師的參與讓整個場面更加有序與和諧,老師也通過大課間的活動達到健康工作的目的。
首先,由永春實驗小學的省學科帶頭人邱偉民老師為觀課的教師展示了二年級《投毽子》的教學觀摩課,邱老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與惟妙惟肖的示範動作贏得觀課老師的一陣陣讚嘆聲。
接著,由本校的黃諸敬老師帶來五年級《耐久跑》的教學觀摩課,黃老師通過有趣的情境教學,從易到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以及體力的分配,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樂中練、趣中練、玩中練。
隨後,由泉州市教科所教科室主任柳惠斌老師帶來的《提高大課間活動質量的策略》和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名師兼教研員的李瑞芳老師帶來的《律動—讓體育教育教學充滿魅力》的兩個專題講座。柳主任和李老師分別都通過生動的案例讓與會老師認識到當前學校體育大課間的現狀,以及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應融入律動,「因生而動,美美與共」讓課堂呈現優美的律動,讓課堂充盈著陽光與和諧。另外柳主任針對調整大課間活動對與會老師提供了策略,讓與會的老師很受啟發。相信柳主任此次專業化的指導,將有力推動我校的大課間活動更加有效性、科學性!
最後,晉江市教育進修學校體育教研員洪民族老師洪老師對兩節課進行針對性評價指導,他首先肯定兩位教師在課堂實施上取得的實效,接著從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語言、課堂教學效果等問題結合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引領。
師指一條路,燭照萬裡程,本次泉州市教科研成果推廣暨「送教送研下鄉」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希望能充分利用這次泉州市「送教送研下鄉」的機會,讓我校的教學教研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紮實。
文:曉絲 玲仙
雅宣 德蓉
圖:曉媚 嵩國 厥華
少俊 佳佳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