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論碎片化學習的正確姿勢

2020-12-16 斯波實驗室SPONIA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在這個時代,最困擾我們的問題,不是信息匱乏,而是信息過載。

不是嗎?打開任何APP、網站,總會有鋪天蓋地的「猜你喜歡」、「大家都在看」;刷一下朋友圈,常常就停不下手,直到最後一條才罷休。

這種快餐式閱讀和碎片化的學習充斥著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他們大多數都不願意把時間用在讀一本書上面,覺得閱讀還不如刷刷知乎,而且美名其曰:

「我這可不是玩手機,我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一切網際網路事物都在做同一件事:用大量的碎片信息,不斷地「衝刷」你的神經,讓你不斷產生新鮮感和愉悅感。

它們想盡辦法把你留住,目的就是為了你的時間和注意力。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碎片化學習的弊端是什麼?

1)大腦容易形成惰性,只能接受簡單粗暴的信息

雖說學習沒有捷徑,人們仍然樂此不疲的追求著簡單、快捷甚至一勞永逸的方法,於是便有意無意地尋求用很小付出獲得很大回報的偏方,哪怕回報是虛擬的。

從生理層面來講,這種行為會提升自己的「刺激閾值」,令人不願意再在讀書時進行主動的學習和理解,更多的只能是吸收一些淺顯的、易於理解的、不需要過多思考的信息。

胃口也變得刁鑽,只有那些簡單粗暴,能夠調動起來情緒的,或者是與我們自身欲望,有著直接的強關聯的文章才能夠令我們閱讀下去。

與此同時,對於所有需要思考的部分,這些刺激不是那麼強烈的內容,我們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由此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2)它們往往簡單、片面、直觀

每天如潮水般湧入我們眼球的各種文章、各種書評和影評,有多少是僅僅作者一家之言、一廂情願,更何況有很多的言論是經不起琢磨和推敲。

現代社會,一種被稱為「泛自由主義」的興起,讓大家可以自由言論、各抒己見,但是也讓身為讀者的我們,容易被片面的言論所左右,它們往往簡單、片面、直觀,難以構建有效的邏輯和結構,這便容易讓自己喪失主觀判斷和主觀意見。

3)過於零散和碎片化,無法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

碎片化學習有其作用,但它的意義在於「更新」「補充」,而不是「建造」

什麼意思呢?

非系統性的知識會損害你原有的邏輯體系,造成價值觀混亂,任何的道理或建議都有其自身的適用範圍與適用情境。

如果你對一個領域一無所知,那麼,碎片化信息有害無益。因為它們往往簡單、片面、直觀,難以構建有效的邏輯和結構。你所得到的只是一堆砂礫,而不是一座房子。

但如果你已經有了成型的體系,那麼,碎片化信息就相當有用了——它可以成為有益的補充。

看到任意一條信息,你會知道,應該把這條信息「放在哪裡」,應該如何去批判、吸收,應該如何去溯源。

這時,你就是在「將碎片信息體系化」

說到底,碎片化學習在本質上還是有著兩個作用:

快速的、多元化的獲取資訊。在你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的前提下,通過碎片化學習作為拓展和補充。

但真正的現實是,幾乎90%以上的人都不具備最基本的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試圖通過碎片化學習獲取知識,這是很難的。

其次是獲取了資訊和信息,不等於獲取了「知識」

你知道了「碎片化學習弊大於利」,這只是獲取了一條信息。

你理解了為什麼碎片化學習的內涵,你能對這條信息產生疑問或者思考,你能夠自己有選擇的從這篇文章中選擇對你有效的建議,這才叫獲取了知識。

那麼,如何避免陷入這些信息黑洞之中呢?

很多人會問:一直強調碎片化學習的危害,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避開所有碎片化信息,完全靠讀書來學習?

當然不是。

碎片化信息,並不意味著它們沒有價值, 比起讀書,它們或許不夠深入,但更加多元、即時和豐富。

在這個社會中,信息也是一種競爭力。對它們善加利用,會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

重點是什麼呢?

是看你如何吸收和利用它們:是零碎、無序、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還是始終知道「我想要什麼」,用一根主線,將它們串聯起來,納入自己的體系。

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必須明確碎片化學習的意義所在:「碎片化學習只是為了獲取信息,和作為知識體系外的補充。」

因為碎片化學習的意義與重要性需要遠遠的排在深度學習之下。

那麼,我們如何更好地進行深度學習?

1) 夯實地基

學習任何一個領域,最根本、最本質的方法,就是從最底層的基礎打起。簡而言之,老老實實去讀最經典的教材,不要去看市面上的暢銷書。

只有打好了基礎,才能確保,後面的學習,是有效的。

這一步,不用強求「通讀」「讀懂」,先把最基本的術語、研究範式、思維脈絡弄清楚。

慢慢來,從最基本的術語開始,一次弄懂一個問題、一個關鍵字,就已經是極大的進步。

2)發散領域

如果把每個領域看作一棵樹,那麼,主幹就是這個領域的發展源流,枝葉就是各個分支、流派和研究對象。

先把枝幹摸清楚,大致了解這個領域的概況,下一步,就是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關鍵詞,去找大量相關的資料,進行橫向對比閱讀。

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不知不覺積累下來的東西,已經遠遠超出了你的想像。

3)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

只有主動參與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閱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並不一定要以掌握這些對象的全部內涵為目標。很多時候,只要這些內容中有一些片段對我們有用就足夠了。所以有可能你在等車的時候刷了一篇文章,全篇來看似乎寫得平平,但是裡面講到一個知識點對你來說新鮮又有用,那麼你就只要把這個知識點快速地轉存起來,或是放到筆記軟體裡,或是將這知識點輸出為一張思維導圖。

4)長期探索

通過閱讀,通過工作中的實踐,還有隨時隨地的思考,你可能漸漸找到一兩個值得自己長期探索的問題。

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你的學習會越來越結構化,越來越成體系,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你還可以進行主題寫作,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寫一些文章,一開始可以寫短一點,幾百字都沒有關係,然後逐漸再增加篇幅和深度。

5)知識間關聯

內容的碎片化的一個成因是,我們沒有悉心去探索內容與內容之間、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可能關聯。

比如一本好書的作者可能在書的前言部分,告訴你他的這些思想來源於哪些前人的貢獻,受益於哪裡,那麼你就可以從這些陳述出發,去找尋這些可能是同樣精彩的作品。

把這些關係型信息當作我們閱讀過程中的路標和指示牌,我們的知識體系就會在這樣一次次穿針引線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所有的領域,所有的知識點,越往深處去挖掘,你會發現,它們之間都是有聯繫的。

那麼,當你學習一個知識點的時候,不妨不斷地問自己:

「這個知識點,可以跟其他哪些知識點,聯繫起來?」

慢慢的,你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建立更多、更密集的知識間關聯。

學習的本質,或許就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欲速則不達,欲利則不成
    欲速則不達,想要成功,必要有恆心,有毅力。歌星周杰倫存在,李宗盛手下學習,被李宗盛多次扔回他寫的歌詞,沒有被採納。但周杰倫他不放棄,堅持繼續奮發寫詞,並沒有氣餒,也沒有刻意追求速度。在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下,最終得到李宗盛首肯,成為天王的成就。他深知,欲速則不達。
  • 孩子學習英語欲速則不達
    孩子學習英語欲速則不達(來源:父母網)1、缺少語言環境沒有說英語的環境,低幼兒學的英語單詞很快就會忘記,學了也沒多大用處。孩子3歲了,還不會開口講話,看得出,孩子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表述。父母挖空心思給他營造了一個英語小環境,但他仍生活在中文大環境中。英語「喧賓奪主」的搶先,在孩子的腦子裡造成了混亂。「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華師大教育系主任杜成憲認為,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語言環境,英語沒有可供使用的地方,小孩只靠死記硬背英語單詞,偶爾冒出幾句簡單的話,沒有什麼用處。
  • 如何理解「欲速則不達」
    「欲速則不達」是一個成語典故,有著積極的思想意義。對於這一思想,我們應如何理解呢?《論語·子路》說,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就是「欲速則不達」一詞的由來。
  • 「欲速則不達」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欲速則不達,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mor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則不達I know we're all eager to get the
  • 英語每日一句:欲速則不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每日一句:欲速則不達 2013-01-28 16:21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每日諺語:欲速則不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諺語:欲速則不達 2013-01-28 16:0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欲速則不達,大事無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來源於孔子的名言,正和我的理念一模一樣:平心靜氣,腳踏實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都有一個目的。或者想著這件事很簡單,一下子就能完成,而不認真地去做,最終面對失敗,心中懊喪,仍不知自己為何沒有做好。任何成功人士都不是天生的,比如孫楊遊泳健將。誰都知道他遊泳技術好,奪得了金牌,但不知道他上場前剛剛敷在身上的膏藥,也不知道他連續幾夜不寐日不休,每天二十個小時的鍛鍊。又說我們現在每次考完試,都有些同學總是抱怨自己沒考好,兩眼羨慕地盯著那些考得好的同學。
  • 世人皆知欲速則不達,卻少有人知小不忍則亂大謀
    我們生活當中常有一句話叫做「欲速則不達」。說到這句話,筆者腦海中最先跳出來的一個畫面,是在小學時的課外書看到的:一個人懷揣一杯水急匆匆走在大街上摔倒,一個路過的老者感嘆到:欲速則不達啊!這是筆者最開始對欲速則不達的理解,當讀到論語原話時,才明白自己錯了那麼久。「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夏向孔子問政,孔子告訴他為政的原則就是要有遠大的眼光,百年大計,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來表現,也不要為一些小利益花費太多心力,要顧全到整體大局。
  • 欲速則不達,安駛萬年船
    「欲速則不達,安駛萬年船。「欲速則不達並不經典,經典的是下一句:安駛萬年船。智遠算是比較保守,我認為古人說的:換工作窮3年,換行業窮10年,欲速則不達,安使萬年船,應該會有一定的道理吧。」,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欲速則不達」用英文怎麼說?
    詞彙表達haste makes waste 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拓展訓練1.Don&39;ve got to do it step by step欲速則不達,你必須一步一步的做。每日翻譯忙中有錯是很常見的。
  • 深刻體會欲速則不達
    粗暴地限號、限行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其次是原來貨車行走的東鄭線在封閉施工,所以途徑東鄭線這條路的貨車不得不繞行工農路,這就讓原本就交通壓力巨大的工農路更加的不堪重負,於是在今天,周一的一大早徹底罷工,把所有途徑此處的車輛死死得堵在了這裡。而我原本早去早回的計劃基本上泡湯一半了。最後是國民的素質還有待提高,如果不是所有人都想見縫插針地變道、搶行,再怎麼著,一個信號燈正常工作的十字路口也不會堵成一鍋粥。
  • 一日禪:遇事先緩一緩,欲速則不達
    一日禪:遇事先緩一緩,欲速則不達 2011年08月19日 08:48來源:華人佛教綜合 遇事先緩一緩,欲速則不達。(圖片來源:資料圖)人的一生總是在忙忙碌碌,總是在和時間賽跑。
  • 古人常說「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句才是精華!
    正如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做事不能只盲目追求速度,不可急功近利,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成功的首要條件就是積累,以少為多,以慢為快。 欲速則不達,安駛萬年船
  • 動詞時態語態的學習,本應速戰速決,欲達則速
    欲速則不達,何嘗不也是:欲達則速!感慨一本教材,一到兩個時態的編排;一年、兩年、三年,寒來暑往......六年學完所有的時態和語態,著實讓人一言難盡。+be+doneS:明白了,根本不需要死記硬背嘛。S:老師,那怎麼快速且正確的判斷時態呢?
  • 欲速則不達,世人大多尋求快的技巧,高手卻在苦練慢的心性
    一直以來,我都在想著更快一步學習講師的知識,當和別人說做講師的時候滔滔不絕,但是看到和我同一期的學員上完課直接去講課內心充滿了焦慮,為什麼她們這麼迅速就開始授課,而我不可以?一大堆的問題出現在我的眼前,與之前的興奮勁相比,我更加憂慮,失眠睡不著,常常熬夜又靜不下心來好好休息。
  • 「欲速則不達」用英語怎麼說
    編輯:colinliao | 大學英語公眾號(ID:sgxydxyy)   轉載請聯繫微信 sgxydxyy01 「欲速則不達
  •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第十三》【譯】子夏擔任莒父的縣長,請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說不要想要很快收效,也不要只看小的利益。想要很快收效,反而達不到目的,只看小的利益,反而辦不成大事。
  • 千古名句「欲速則不達」,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
    今天帶給大家的原創文章是:千古名句「欲速則不達」,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 從我國古代,人們就將渴望速成視為大忌,從我們小時候就會經常學到拔苗助長和欲速則不達這些千古名句,那時我們就明白,性急求快在很多時候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其實欲速則不達是出自論語的一篇
  • 欲速則不達,下半句才是精華
    你若把「快」僅僅當成是一種速度,而不講質量的話,那越快越糟糕。正如有句話說的: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安駛萬年船《論語》上說: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說,子夏在一個叫莒父的地方當官,他來向孔子問政。
  • 「欲速則不達」是誰說的,下半句是什麼?
    不知道這樣的匆忙是不是得不償失呢?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欲速則不達」淺顯易懂的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要只盲目於追求速度,有時候過於追求速度反而會得不到你想要的,甚至於它會離你越來越遠。那麼這句話又是誰說的呢?這句話是我們的孔聖人在論語裡說的,其下半句是這樣的「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