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時報
因虛構業績被罰的神農科技近年來業績持續下滑,2019年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達-4240.9萬元,銷售現金比率為-38.09%
《投資時報》研究員 時雨
中國人的飯桌上永遠少不了一碗熱騰騰的米飯,大米的消費對於國人而言向來都是必需品,做此番生意的企業難以頻繁蹭上熱點,但維持基本收益或無需大費周章。作為首批獲得原農業部相關營業許可證的神農科技(300189.SZ)本該被如此期待。
但根據其2019年三季報披露,神農科技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11億元,同比下滑20.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737.18萬元,較去年同期下滑356.8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4240.9萬元,同比下滑109.3%。
在近日由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獨家推出的《2019消費公司撈金榜》中,神農科技2019年前三季度的銷售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營業收入的比值)為-38.09%,較去年同期水平下滑363.81%,下滑幅度為208家公司之最,也意味著其現金獲取能力在消費公司中下滑最大。
通常來講,銷售現金比率越大越好。該比率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現金獲取能力越強,收入質量也越好。在208家納入統計的樣本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銷售現金比率超過30%的有21家。而神農科技去年同期銷售現金比率高達325.72%,今年前三季度就下滑至-38.09%,變動幅度達-363.81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8月6日,神農科技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海南監管局下發的《處罰事先告知書》[2019]3號,其涉及到的違法事實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虛增主營收入。2014年至2016年,神農科技通過虛構種子銷售業務分別虛增主營業務收入5405.77萬元、2223.6萬元、751.4萬元,定期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神農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56億元、3.33億元和11.59億元,以上虛增的營業收入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15.20%、6.68%和0.65%。
經相關部門查明,神農科技以偽造銷售發貨單、使用外部借款劃入合同相對方銀行帳戶,並最終以購買種子名義流入神農科技銀行帳戶,來偽造「真實」的資金流等方式,虛構種子銷售業務營業收入。
其次是通過虛構品種權轉讓虛增利潤。2015年9月,神農科技分別與湛江興羅、藤縣佳禾、湖南正隆、安徽豐永種子有限責任公司籤訂《技術轉讓(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合同》共11份,涉及雜交水稻強優恢復系「神恢568」等10個植物新品種權,合同金額共計2515萬元。
而海南證監局查明,上述業務為無商業實質的交易,交易資金均由神農科技內部人員安排籌措,最終以購買品種權的名義轉入神農科技銀行帳戶,導致神農科技2015年虛增利潤2515萬元。
最後,神農科技存在隱瞞關聯方的情況。海南谷韻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谷韻湘)成立於2009年4月20日,註冊資本200萬元,由時任神農科技董事長的黃培勁安排辦理工商登記等,經查,黃培勁實際控制海南谷韻湘。但是,神農科技未按照規定,在2015年度報告、2016年度報告中披露黃培勁與海南谷韻湘之間的關聯關係。
兩年多來的立案調查於此告一段落,而自2017年開始被調查後,神農科技的業績受影響表現持續堪憂,2017年、2018年,該公司營業總收入分別下降61.06%、61.92%。此次三季報更是指出其支付員工離職補償金較多,導致本報告期虧損額加大。《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該公司2019年員工為194人,較2018年減少173人。
此外,《處罰告知書》同時披露,證監會對神農科技及涉事高管開出共計242萬元的罰單,其中,黃培勁共計被處以70萬元罰款。
資料顯示,神農科技前董事長黃培勁曾師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並被稱作「雜交水稻培植第二人」,可惜受這一系列事件影響,黃培勁最終辭去公司董事長一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公司被調查前夕,黃培勁曾減持公司3900萬股,按照當時股價計算,其套現總額約為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