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是一位奇女子所作,後兩句小學生都會背

2020-12-20 最美詩畫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300多首唐詩,其中最後一首是來自唐代奇女子杜秋娘的《金縷衣》,杜秋娘是潤州(江蘇鎮江)人,其天生麗質,能歌善舞,也擅長填詞作曲。他本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小妾,後因罪沒入宮中並得到唐憲宗的寵幸,唐穆宗即位後又任命她為兒子李湊的傅姆,可謂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金縷衣唐代:杜秋娘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詩的含義非常通俗易懂,可以用「珍惜時光」這個詞來概括。這本來就是一個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這首詩卻使讀者感到願望單純而強烈,使 人感到無比的震撼,有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全詩每一句似乎都在反覆強調「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有些微妙變化,重複而不囉唆,迴環不快不慢,形成優美的輕盈旋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金縷衣和少年時哪個更重要呢?我們應該珍惜哪一個呢?詩人給出了答案,雖然金縷衣華貴精美,但青春年華一去難返,故而要捨棄物品而珍惜時間。這兩句句式相同,都以「勸君」開頭,「惜」字也出現了兩次。一再「勸君」,用對白語氣殷勤致意,娓娓動人。但第一句的「莫」和第二句的「須」意義相反,一個是肯定,一個是否定,使得詩的意思在保持貫通的同時又形成了重複中的變化。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兩句構成第二次反覆和詠嘆,單就詩意看,與一、二句差不多,還是「莫負好時光」那個意思。但在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這兩句的意思有發生了轉變,被用在大膽追求愛情上面,不要等到錯過最佳時機在後面。可以說這兩句流傳是非常廣泛的,很多小學生都會背。

錯過青春便會導致無窮悔恨,這種意思,此詩本來可以用但卻沒有用「老大徒傷悲」一類成語來表達,而緊緊朝著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繼而造出「無花空折枝」這樣聞所未聞的奇語。沒有沾一個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卻耐人尋味,富有藝術感染力。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中最感人的一首《宮詞》,連杜牧都作詩模仿
    唐詩中的宮詞詩尤其多,如王建的《宮詞一百首》、元稹的「白頭宮女在,閒坐話玄宗」、韓偓的「燕子不來花著雨,春風應自怨黃昏」、羅隱的「經年不見君王面,落日黃昏空掩門」,白居易的「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等等都是後宮幽怨之作。僅僅《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的宮詞詩就不下於十首。
  • 《唐詩三百首》裡不該遺漏的經典,寫得很有趣,最後兩句還是名言
    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即使是不寫,那也是會吟。可見這部經典詩集,它對於後世的影響力,而且它還是很多人啟蒙的讀物,裡面收錄了唐詩最重要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經典,一共是有311首詩。每一首詩都是優中選優,最終才有資格入選,不過儘管編撰者很用心,但還是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漏掉了。
  • 《唐詩三百首》中12位低調的詩詞大神,一人一首傳世名篇!
    《唐詩三百首》是學習唐詩的啟蒙讀本,其中收錄了77位詩人,共311首詩作,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李白杜甫固然是我們熟悉的大詩人,其實,在《唐詩三百首》中還有一些冷門低調的詩人,雖然只收錄了一首作品,卻成為傳世的名作,值得一讀再讀。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 杜甫最精彩的絕句,好多人都會背,卻沒入選唐詩三百首
    杜甫的詩有好多都被收錄進《唐詩三百首》,但是杜甫有一首非常精彩的絕句卻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後世對於杜甫的讚頌和崇拜,是一點都不亞於李白的。這位現實主義詩人,流傳下來的佳作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對後來文學界的影響極其深遠。因此,在《唐詩三百首》中,杜甫的詩歌被選入的是最多的,一共是38首。
  • 蘇軾最有名氣的一首詩,小學生都會背,最後14個字飽含了人生哲理
    盛唐時期,李白的唐詩後人無人能及,他那豪放如流水般的灑脫一般人是跟不上他的節奏的,也正是李白這種縹緲不定而又不是誇張的作風讓後人奉為詩仙李白!而蘇軾大大是有骨氣的,他要做只做第一,於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另闢新徑,專心工詞,終於在宋詞領域裡闖出了一片天,被後人稱為蘇仙。成功地與李白並駕馳騁於「仙」界。說起來蘇軾的詩並不多,但確實所作的詩皆被後人傳頌。
  • 能背百首唐詩,愛讀大河報
    耳聰目明的呂印蕊老人    94歲的新鄉老太太呂印蕊,眼明耳聰,思維敏捷,不但能背誦百首唐詩,每天打三個小時的麻將「我不接受採訪,就會背幾首詩,有啥好採訪的?」    經不住記者的軟磨硬泡,李慶彬進屋把鶴髮童顏的老母親請了出來。坐在椅子上,老太太還有些不悅地嘮叨:「會背幾首詩,有啥好採訪的!」李慶彬介紹,母親從一兩年前開始背詩,看的書是重孫子買的《唐詩一百首》。「她有時候晚上睡不著覺,就背詩,我也不知道她能背多少首。」    說起重孫子,老太太很驕傲。「他今年考上四川大學啦!」
  • 《唐詩三百首》竟有這樣的詩,開篇就讓人想「歪」,讀完會心一笑
    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是謊言,畢竟我們讀了這麼久也不是不會作詩。但不可否認,作為我國流傳最廣的詩歌總集,《三百首》是頗有魅力的。當年蘅塘退士編這部書的時候,對入選的詩只有一個要求「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僅僅是要「膾炙人口」而已。
  • 這首五言絕句是首豔詩,居然入選唐詩三百首,俗中含雅,樂而不淫
    如果有一首詩能夠入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一定是一首高雅的作品,那是經過了編撰者反覆的斟酌和篩選。庸俗的詩歌作品是不可能入選的,特別是所選的作品主要用於啟蒙教育,一定是慎之又慎。有這麼一首詩,標題擺明了這就是一首香豔詩,竟也入選《唐詩三百首》,這其中有何考量呢?
  • 《唐詩三百首》中的一首新娘詩,句句俗氣,卻受到名家們一致好評
    以唐詩為例,雖然朱慶餘寫過一首《近試上張籍水部》,開篇「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看起來是寫洞房,事實上也不過是藉此詩來問張籍自己科考結果如何。要說真正意義上寫洞房花燭的詩,還要數王建的《新嫁娘詞三首》。喜歡古詩詞的朋友應該對王建並不陌生,人稱「王司馬」,曾寫下過《宮詞》百首、《田家行》、《水夫謠》等名篇。
  • 晚唐無名詩人為唐玄宗辯解,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白居易甚至還為她寫下了一首鴻篇巨製《長恨歌》,將她和唐玄宗的愛情故事寫得纏綿悱惻,尤其是最後一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引起了千古共鳴。 無論當初唐玄宗是如何寵愛楊貴妃,可他最後還是為了自己,將楊貴妃送上了絕路,所以後世對於唐玄宗荒淫誤國,又護不住佳人,大都抱有譴責態度。 可是晚唐卻有一位詩人為唐玄宗辯解,寫下一首詩,還入選《唐詩三百首》。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唐詩三百首》裡的這首詩,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今天要給大家講多的詩同樣是一首五言絕句,表面看來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還入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名為《新嫁娘詞》,作者是中唐詩人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他曾寫過上百首宮詞,以白描的手法揭露了宮廷生活的黑暗,抒發了宮女們幽居深宮的苦悶怨恨之情,後世評價「《宮詞》凡百首,天下傳播。仿此體者雖有數家,而建為之祖」。
  • 《唐詩三百首》裡最下裡巴人的一首,短短20個字,婆媳小姑全都有
    作為一部流傳很廣的詩集,《唐詩三百首》是小朋友們接觸唐詩的一本極好的書籍。入選的標準一開始就很清晰,就是既要膾炙人口,又要易學易懂,畢竟當初清代文人蘅塘退士編寫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私塾裡的孩子們讀。《三百首》共選了77位詩人的311首作品,數量上以杜甫的最多,達到38首,其次是王維的29首,李白的27首,這些名家之作自然不用說,都是經典之作。但也有不少是普通詩人妙手偶得的代表作,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新嫁娘》。這首詩來自唐代詩人王建,王建一生潦倒,對民間百姓生活十分了解,正因如此,他的詩多數相當接地氣。
  • 《唐詩三百首》中標題最長的一首詩,正文56字,標題就有50字
    而《唐詩三百首》中也選錄了這樣一首標題特長的詩,此詩為七言律詩,正文56個字,標題便有50字。且來看白居易的這首七律: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這首詩是白居易思念離散各地的兄弟姐妹所作,標題中便是講明了兄弟離散的緣由,各自所在的地點等等。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唐詩三百首中杜牧唯一一首五律,看到第三聯10個字就讓人想家
    比如「豆蔻梢頭二月初」,比如「春風十裡揚州路」,又比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等等,代表了唐詩沒落時期的最高水平。不過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杜牧對於七言絕句最熟悉,他所留下的最經典的詩篇幾乎都是七言絕句,而他所留下的律詩作品,則就少了很多。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詩佛」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小學生都會背,但不一定懂
    唐詩宋詞是古人就給我們的一大財富,許多人從小就抱著唐詩三百首來朗誦,讀背,不得不感嘆古人在用字和遣詞造句方面驚人的智慧,唐詩讀來往往朗朗上口,詩人們也是輕輕鬆鬆用簡短的需要表達內心豐富的感情。大家都知道唐詩作者中有幾位赫赫有名的大神,「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還有一個「詩佛」王維。今天七哥想說的是「詩佛」王維堪稱最美的一首詩,這首詩短小精悍,全詩不過才二十個字,小學生很快就能背熟,可是小學生並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唯美意境。
  •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唐詩三百首》裡的一首詩,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這首詩名為《巴山道中除夜抒懷》。崔塗雖然也漫遊天下,也寫詩歌,但是他的詩歌卻常常是充滿了羈旅的惆悵,這首《巴山道中除夜抒懷》便是他最出名的一首作品,入選《唐詩三百首》,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首聯點明了地點,道盡了旅途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