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是謊言,畢竟我們讀了這麼久也不是不會作詩。但不可否認,作為我國流傳最廣的詩歌總集,《三百首》是頗有魅力的。當年蘅塘退士編這部書的時候,對入選的詩只有一個要求「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僅僅是要「膾炙人口」而已。
正因如此這本詩集沒有名家崇拜,雖然杜甫、王維、李白被選數量佔了前三,卻沒放過平生只有一首詩作的小詩人們,甚至無名氏的作品都能入選。不但各種詩人的詩都有,詩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既有我們經常看到的送別、愛情、懷才不遇、邊塞、詠史,也有不少畫風清奇的作品。比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玉臺體》,就算得上是很特別的一首。
初讀這首詩會驚訝,《三百首》中竟有這樣的詩,開篇就讓人想「歪」,但讀完卻讓人會心一笑。這首詩的作者名為權德輿,雖然在詩壇只能算是個二流詩人,但卻是唐代有名的宰相,在當時聲望頗高。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出自宰相之手的一流唐詩:
《玉臺體》
唐.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
這大概是唐詩中最歡喜的一位女子了。在詩詞的世界裡,有那麼多哀怨的思婦,她們因相思成災而生怨,甚至怨出了一種特殊的詩體叫閨怨詩。她們對著月色一邊「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一邊卻」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而權德輿卻一反常態,為我們塑造了丈夫即將歸來的妻子形象。
首句「昨夜裙帶解「似乎有些讓人想「歪」,女子裙帶自解其實是一種喜兆,古代女子裙帶解暗示著丈夫的歸來,這種說法是有典故的。次句以「今朝」對「昨夜」,一喜不夠還要再添一喜,才能讓女子確認這喜兆的真實性。這兩句詩,不但對仗工整,而且用兩個頗有生活氣息的的動詞,將這份喜悅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句「鉛華不可棄」,丈夫要回來了,自然要好好打扮一番。「鉛華」指的是脂粉,所謂「女為悅已者容「,可以想像之前的女主人公其實是無心打扮的。一個」不可棄「將她振奮的精神寫盡,內心的快樂也躍然紙上。
最後一句以問句落筆,這其實並非是女主人公之問,因為她心中已然確認。這一問是跳空的畫外音,也就是看著女子打扮的外人心中的疑問:莫非是她的丈夫要回來了嗎。女子的欣喜必然表現在眉眼間,旁人都能看得出來,而當她拿起久不動的眉筆胭脂時,身邊的人就都明白了,也在為她開心。這一句從側面描寫了女子的喜悅,頗有感染力。
全詩就此落筆,詩人沒有交代最後丈夫是否歸來,這也是讓不少強迫症朋友受不了之處。或許對於世間女子來說,無限的等待,一次次地欣喜和失望,已然成了生活的常態。不然千古才女李清照又怎會寫出那麼多斷腸的相思之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畢竟只是安慰人的話,能長長久久互相陪伴的戀人,吟一首」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