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竟有這樣的詩,開篇就讓人想「歪」,讀完會心一笑

2020-12-17 美詩美文

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是謊言,畢竟我們讀了這麼久也不是不會作詩。但不可否認,作為我國流傳最廣的詩歌總集,《三百首》是頗有魅力的。當年蘅塘退士編這部書的時候,對入選的詩只有一個要求「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僅僅是要「膾炙人口」而已。

正因如此這本詩集沒有名家崇拜,雖然杜甫、王維、李白被選數量佔了前三,卻沒放過平生只有一首詩作的小詩人們,甚至無名氏的作品都能入選。不但各種詩人的詩都有,詩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既有我們經常看到的送別、愛情、懷才不遇、邊塞、詠史,也有不少畫風清奇的作品。比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玉臺體》,就算得上是很特別的一首。

初讀這首詩會驚訝,《三百首》中竟有這樣的詩,開篇就讓人想「歪」,但讀完卻讓人會心一笑。這首詩的作者名為權德輿,雖然在詩壇只能算是個二流詩人,但卻是唐代有名的宰相,在當時聲望頗高。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出自宰相之手的一流唐詩:

《玉臺體》

唐.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

這大概是唐詩中最歡喜的一位女子了。在詩詞的世界裡,有那麼多哀怨的思婦,她們因相思成災而生怨,甚至怨出了一種特殊的詩體叫閨怨詩。她們對著月色一邊「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一邊卻」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而權德輿卻一反常態,為我們塑造了丈夫即將歸來的妻子形象。

首句「昨夜裙帶解「似乎有些讓人想「歪」,女子裙帶自解其實是一種喜兆,古代女子裙帶解暗示著丈夫的歸來,這種說法是有典故的。次句以「今朝」對「昨夜」,一喜不夠還要再添一喜,才能讓女子確認這喜兆的真實性。這兩句詩,不但對仗工整,而且用兩個頗有生活氣息的的動詞,將這份喜悅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句「鉛華不可棄」,丈夫要回來了,自然要好好打扮一番。「鉛華」指的是脂粉,所謂「女為悅已者容「,可以想像之前的女主人公其實是無心打扮的。一個」不可棄「將她振奮的精神寫盡,內心的快樂也躍然紙上。

最後一句以問句落筆,這其實並非是女主人公之問,因為她心中已然確認。這一問是跳空的畫外音,也就是看著女子打扮的外人心中的疑問:莫非是她的丈夫要回來了嗎。女子的欣喜必然表現在眉眼間,旁人都能看得出來,而當她拿起久不動的眉筆胭脂時,身邊的人就都明白了,也在為她開心。這一句從側面描寫了女子的喜悅,頗有感染力。

全詩就此落筆,詩人沒有交代最後丈夫是否歸來,這也是讓不少強迫症朋友受不了之處。或許對於世間女子來說,無限的等待,一次次地欣喜和失望,已然成了生活的常態。不然千古才女李清照又怎會寫出那麼多斷腸的相思之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畢竟只是安慰人的話,能長長久久互相陪伴的戀人,吟一首」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才是王道。

相關焦點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文 | 謝小樓一直想好好讀一下中國古代那些經典,可是,以前讀過一遍《論語》,方法是對照著注釋仔細地讀了一遍,結果書讀完了,收穫卻不大。因此我想,這些經典不能這麼讀,必須有一個精讀的法子,將這些經典嚼碎嚼爛,才能吸收到這些經典裡的營養。
  • 《唐詩三百首》中的一首新娘詩,句句俗氣,卻受到名家們一致好評
    鬧洞房的習俗先秦漢代時期就有,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不過或許因為這並不算很雅的事,所以文壇這方面的詩詞作品並不多。以唐詩為例,雖然朱慶餘寫過一首《近試上張籍水部》,開篇「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看起來是寫洞房,事實上也不過是藉此詩來問張籍自己科考結果如何。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它編程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編選者僅署名「蘅塘退士」,後經現代學者的考證,才確定為孫洙。《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從所選詩人和詩作來看,此書主要選取了盛唐和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的代表著作。從編排體例看,此書按詩體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大類,並單列樂府詩於每類之後。囊括了唐代詩歌的全部題材 。1,五言古詩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唐詩三百首》,水平良莠不齊,甚至有的註解錯誤百出。要想讀唐詩,一個好的註解本必不可少,為此,小樓選出幾本經典的唐詩選注本,跟大家分享。《唐詩三百首》,是清人孫洙和其繼室徐蘭英合編的唐詩選本。
  • 《唐詩三百首》沒有「詩鬼」李賀的詩?且看《南園》第五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唐詩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結合唐詩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代表作彙編而成,其體裁和題材非常廣泛,包括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社會生活等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詩了全貌,能夠幫助讀者體會唐詩的深層內涵。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一個懂中文的華人,只要認真讀一下《唐詩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國化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這樣說到。如果讓我們說出一本關於唐詩的著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唐詩三百首》。這部唐詩選集成書於清代中後期,可謂家喻戶曉,極受推崇。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達此要求,確屬不易,差近的通行本有四種,茲簡評如下。  《唐詩三百首》  相對全面,但編選比較保守  選者孫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進士。自序選詩原則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詩》,選膾炙人口之作,作為家塾讀本,確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共選77家,詩302首。
  • 熟讀唐詩三百首;熟彈琴曲一百首
    昨兒先生因傳了一自彈琴曲視頻在書院雅士群裡,結果竟引得古龍同學大發感慨:一樣的《秋風詞》, 先生撫出的是秋風明月情意纏綿,我彈的鬼哭狼嚎苦大仇深。語雖誇張,亦可見其中情致,真有天壤之別。其實先生的訣竅只:「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八字而已。
  • 《唐詩三百首》裡不該遺漏的經典,寫得很有趣,最後兩句還是名言
    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即使是不寫,那也是會吟。可見這部經典詩集,它對於後世的影響力,而且它還是很多人啟蒙的讀物,裡面收錄了唐詩最重要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經典,一共是有311首詩。每一首詩都是優中選優,最終才有資格入選,不過儘管編撰者很用心,但還是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漏掉了。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 想讀懂唐詩,你還可以看——《金性堯注唐詩三百首》
    (原標題:想讀懂唐詩,你還可以看——《金性堯注唐詩三百首》) 歷來皆不乏唐詩選本
  • 唐詩三百首(一)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猶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不僅使人靈秀,更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學習中華民族千百年流傳的經典詩詞,將使人受用終生。《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上世紀九十年代,陶先生又編著了《中國歷代詠物詩辭典》,其中收錄從先秦至晚清的歷代詩詞曲作品3000餘首,按詩篇所詠事物分類並加以注釋;與此同時他堅持創作舊體詩,出版了《雪鴻集》等諸部舊體詩詞集。後來,李春林先生曾以「筆下雙鋒錦繡篇」的形容,來表達陶先生在唐詩編撰和舊體詩創作兩方面的成就。「他不僅會作詩,還會教人寫詩。」
  • 《唐詩三百首》中標題最長的一首詩,正文56字,標題就有50字
    但有些詩人作詩時也會取一個超長的標題,將作詩的目的、涉及的人物、時間、地點、時間等等交代清楚。比如李商隱的《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此詩因標題太長,後人不得不將其縮減為《韓冬郎既席為詩相送因成二絕》。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唐詩三百首》共有多少詩篇呢?看完你會驚訝,或許一生也讀不完
    提起《唐詩三百首》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甚至還能讓很多人回想起小時候背詩的「傷痛」。另外《唐詩三百首》作為老師與書店老闆重點推薦的讀物,各位的家裡的書櫃裡也斷然少不了這本書,那麼各位有沒有這樣一個疑問,《唐詩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之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