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到底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閱讀

2020-12-17 歷史回憶室

有人在的地方便有江湖,這是一句電視劇中的臺詞,有人的地方便有爭論,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不管怎樣的人,怎樣的事情,都會存在著很大爭論,而名氣越大,所做之事越多,本則身爭論就越大,比如說在文學界。

莫言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按道理來說他在文學上的水平應該是公認的好,可依然有很多人看不上莫言的作品;不過和這位「大師」比起來,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爭議最大的頂級大V

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人將那些流量特別大,名氣特別高的作者稱之為「頂級大V」,可是相比起南懷瑾先生來說,許多人們已知的頂級大V,都完全比不上他當年的作品傳播速度以及影響力。

在那個網絡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南懷瑾先生的紙質作品便已經可以達到每年百萬冊的銷量,可在他名聲大噪的同時,在南懷瑾先生的身上又出現了兩極分化式的觀點,喜歡他的人將他當菩薩一樣尊敬,而不喜歡他的人則對他各種抨擊

論名氣,南懷瑾先生就像是神壇中的人物一樣,他的鐵粉遍布全世界,而他的作品更是被很多人稱為「劃時代的作品」,甚至有人傳言說:「當年的中科大校長朱清時都是他的信徒,對他的作品五體投地」。

在南懷瑾巔峰時期,不僅僅是民間,就連CCTV的官方每年都會專門發送微博來紀念他,可以說這是一個得到「官方承認」的大師級人物,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師級人物卻一直背負著很多的批評,可以說從南懷瑾先生出名的那一刻開始,「神棍」、「大忽悠」等負面標籤一直伴隨著他。

那麼南懷瑾先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兩極分化式的評價呢?其實很多讀者在讀他的作品前,並沒有對他本人有一個確切的認知,所以這些評論大都是「片面」的。

而我們在理解南懷瑾先生的著作前,應該首先注意他的兩個身份:「佛學家」與「通人」這是他對於自己的一個定位,以這兩個身份定位為基礎,再去看他的作品和生平,便會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當然了,也有很多人在抨擊南懷瑾先生關於佛學家的身份,因為從始至終南懷瑾先生都沒有真正地成為一個「出家人」,嚴謹點說,他只能算作一個佛學方面的理論家。

而在他生平留下了接近60部作品當中,基本全是以佛學觀點去進行展開的,所以大家在觀看南懷瑾先生的作品時,一定不要忽視這一點。

頂級大V的跌宕生平

如果按照學歷來說,南懷瑾先生的確配不上「大師」的稱號,在他人生漫漫長路當中,南懷瑾先生並沒有選擇出家,也沒有上過一天大學,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南懷瑾先生是一個很難被準確歸類的人。

說他是一個大學者,但同時他也像是一個江湖術士,說他是一個擅長旁門左道的人,但在佛學研究上的成就,他也足以媲美很多佛教大師。

南懷瑾出生於浙江省的一個小村子裡,從很小的時候,南懷瑾便讓家人很擔心,因為根據記載,他從小學開始成績就常年穩居倒數第一,甚至小學都無法順利畢業,獲得的還是肄業證書,在看到兒子這樣的狀態,南懷瑾的父親覺得兒子的確不是讀書的料。

既然不能讀書,那麼總得有一個吃飯的本事吧?所以南懷瑾的父親便將他派去商店做一個學徒,可是南懷瑾卻說什麼都不去,就這樣幾次吵架無果之後,南懷瑾說服了父母讓他在家裡自己進行學習。

為了讓孩子有出息,南懷瑾的父親還專門為南懷瑾請來了一個博古通今的老師,這個人就是葉公恕。

在那個年代,成婚都比較早,因此南懷瑾17歲的時候,便和他的姨表姐結婚,還有了一個兒子;在在兒子出生後,南懷瑾突然覺得自己應該有一份事業才能擔得起家庭的重任,所以在兒子出生的那一年,南懷瑾離開了家鄉準備去闖蕩一份事業。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南懷瑾去學習的地方竟然是浙江的一個國術館。也許是有天分,在來到國術館學習武術之後,南懷瑾不但成功畢業,還獲取了武術教官的資格,這可能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接下來,剛剛20歲的南懷瑾就遇到了戰爭時期,而南懷瑾也好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從小學習不好的他,很意外的考上了中央軍校的政治研究班,畢業之後順利的來到了中央軍校擔任軍官教育員。

南懷瑾的前半生好像和他日後的發展不沾一點邊,學習不好,擔任武術教官,不過就在1943年,南懷瑾遇到了一個改變他人生的人,這個人就是袁煥仙。

在袁煥仙認識南懷瑾之後,他便帶著南懷瑾一起前往重慶去見到了當時禪門的虛雲老和尚,而就在那之後,南懷瑾成為了維摩精舍的第1任弟子,這也是他接觸佛學的開始。

人生身份的轉變就位

在開始潛心參悟禪道的時候,南懷瑾的家庭也發生了劇變,隨著1949年的到來,南懷瑾一家人從大陸遷到了臺灣,南懷瑾因為多年來潛心禪修,也開始經歷身份的轉變,到了臺灣之後,臺灣多家著名大學開始邀請南懷瑾為他們進行講學。

不過遺憾的是,此時南懷瑾最擔心的事情並不是他的學問,而他的生活。南懷瑾來到臺灣之後已經基本沒有任何生活收入,即便有人請他講學,收入也很微薄,無奈之下,南懷瑾只能選擇出書

可因為南懷瑾出的作品都是靠近佛學的東西,所以出了多本書之後,依舊無人購買,這個時候南懷瑾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臺灣地區航運業的老大楊管北。

楊管北也是一個熱愛禪道之人,雖然他有著自己的龐大產業,但他依然選擇在人生的晚年放棄所有的產業,潛心研習打坐,而他的這個舉動讓南懷瑾看到了希望,南懷瑾足足花了6年時間才徵服了楊管北。

從這一刻開始,南懷瑾開始名氣大增,很多江湖人士開始紛紛前來向南懷瑾求道,甚至臺北的中國文化大學創始人也聘請南懷瑾來學校之中當教授。

不過隨著南懷瑾的名氣越來越大,對南懷瑾抱有懷疑態度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李敖。李敖曾經專門分析過南懷瑾,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南懷瑾最多只能算上是一個佛學理論家,他根本配不上文學家這個稱呼,而後更是有北大教授說:「南懷瑾的書只配一些不懂文學的文盲去看」。

南懷瑾一生著作良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楞伽大義今釋》和《楞嚴大義今釋》,這兩本屬於純佛學著作,確實。當年聽他講課,買他著作的是大有人在,即使是現在,很多臺灣地區的政治及財經界人士也仍是他的忠實聽眾。

結語:

作為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雖然南懷瑾先生的作品被很多人諷刺「不夠文學」,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佛學作品本就應該足夠普及,讓很多知識水平不夠的人也能夠參悟,這一點放在文學作品當中也是同樣的道理。

反而那些滿口「文學」的人,他們所寫出的作品晦澀難懂,過分賣弄技巧,畢竟對文學作品來說,深入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莫言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按道理來說他在文學上的水平應該是公認的好,可依然有很多人看不上莫言的作品;不過和這位「大師」比起來,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 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南懷瑾更像江湖術士?北大教授:他的書是民間演義,全是胡言亂語
    北大的教授對他也頗有微詞,稱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看。大師也有黑歷史每個人都有黑歷史,每個人也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南懷瑾出生於1918年3月18日,是個地道的浙江人。雖然後來被著稱為"國學大師",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大師年幼時也學習不好,而且成績差到了人們想像不到的地步。1931年,南懷瑾小學畢業考試位居倒數第一,也因此只得到了證書。父親認定他讀書沒有出路了,再讀下去也不過是浪費時間,便想讓13歲的南懷瑾去學一門手藝養活自己,學習木雕或者到商店裡當個學徒。
  • 南懷瑾的作品應該普及嗎?
    昨天,偶然看見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叫做《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作者是「一枕古書」。可以看出來,作者是對南懷瑾基本上持有贊同態度。他首先承認了一個事實,即「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南懷瑾:李敖稱他騙子,朱清時尊為大師,其人如何評說?
    名極一時,毀譽參半,各路大咖的口誅筆伐隨著南懷瑾的聲名鵲起,尤其是他在著作越來越受歡迎,他的學說越來越越被喜愛,在他面前受業解悟的迷界眾生越來越多,一些針對他的批評和意見隨之而來,這讓無論在學界,還是在民間,對南懷瑾的評價形成了截然對立的兩種態度:喜之者奉若神明,厭之者深惡痛絕。
  • 作品暢銷30年,晚年被人說成是江湖騙子,南懷瑾走的到底有多遠
    如果你第一次看南懷瑾的書,比如說《論語別裁》《話說中庸》《孟子他說》等等,你一定會看的一頭霧水,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如果你有這種感覺,那麼恭喜你,你看到了這件事的本質,為什麼你總感覺南懷瑾的書在東拉西扯不夠嚴謹,原因就在於這些書都不是他寫的。
  • 徐晉如:南懷瑾的錯謬「罄竹難書」
    [摘要]南懷瑾在深圳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徐晉如眼中「文言閱讀能力連初中生都不如」,《論語別裁》可謂「錯誤萬出」,尊南懷瑾為南師的必系文盲。尤其是南懷瑾的書,錯謬荒悖滿篇,真稱得上是「滿紙荒唐言」,如果誰還花時間去讀,那可真是笨伯了。只需要略翻一翻,就知道其人其書,毫無價值。我最早知道南懷瑾,是在剛從清華轉學到北大的時候。因為我每天穿長衫,有一位同學就說,臺灣也只有兩位先生穿長衫,一是李敖,一是南懷瑾。李敖的書,也是略翻過數頁,就非常反感。過些天正好在萬聖書園看到南懷瑾的書,信手一翻,就知道這是一個妄人。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南懷瑾先生那麼,南懷瑾先生作為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詩人、哲學家、教育家、中國文化傳播的大師級人物,為什麼會遭到那麼多質疑與批評?也就是說,他的水平到底如何呢?小學沒拿到畢業證的大學教授說起南懷瑾先生,真的是一生傳奇,傳奇到讓人驚奇。
  • 讀南懷瑾的書,感悟教育本質目的
    胡適在美國據說拿了三十多個博士文憑,而金庸在他八十六歲時,還在英國拿了個哲學博士的文憑,實在是活到老,學到老,拿文憑,不休不止。 可我們真的明白讀書上大學的意義嗎?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區別在哪呢?也就是到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更適合現代修佛法?當然是南懷瑾老師了!我們把時間的鏡頭,從現在推向歷史。還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像南懷瑾老師這樣的修行高度。即深入理論,又有真修實證的經驗。只有南懷瑾老師,算是一個既重視理論修行,又重視實踐研究的一位師父。其他修行有成就的,有所心得的,可能也有。但是根據回多年來的觀察,目前來說只有南懷瑾老師一位。讀書需注意讀南懷瑾老師的書,一定要注意,有些書很可能並不是南懷瑾老師寫的。
  • 南師百問:為什麼有人尊崇南懷瑾為國學大師,有人則持相反態度?
    恰恰是南懷瑾老師本人,並沒有在意過,這些所謂的流言蜚語。南懷瑾老師一輩子,過著平凡的一生,也是偉大的一生。勤勤懇懇,心地平實,慈悲為懷,天下為公,為了國學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續命,奔波勞碌了一生。到了老年,還在為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實驗教育。呆在家裡,安享晚年,小受天倫之樂,它不香嗎?一位老人八九十歲了,一天只睡幾個小時,一天只吃一點東西,還是沒日沒夜的工作,他到底為了什麼?
  • 七十而立張中行 ——兼評國學大師南懷瑾
    筆者以為,張中行把他的隨筆結集取名為「負暄」,可能也有一種自謙的意思,他想告訴我們,他的文章並沒有什麼經世駭俗的微言大義,書中的道理,就像太陽曬背可以便人感到溫暖一樣,是很淺顯的常識,誰都可以明白。     然而由於幾十年的思想禁錮,很多常識其實有不少人並不明白。
  • 數字閱讀平臺興起國學熱,掌閱首發上線南懷瑾先生40餘部著作
    2018年6月,國內領先的數字閱讀品牌掌閱與東方出版社展開合作,宣布上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已出版著作的電子版本,大力推廣國學、傳播經典。   南懷瑾先生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曾擔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被評為「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2012年南懷瑾先生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其一生著作豐富,涉及國學、文學、佛學等多個領域,對當代年輕人來說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
  • 南懷瑾:13歲從小學肄業的大師,「經論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不難發現所有的大師都是家學淵源深厚,他們提出很多的理論和看法,在當時都是具有開創性的。這就好比是「開山祖師」,祖師爺第一個擺在那裡,後世的人只能說是他的門人。他13歲的時候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畢業考試的時候拿了倒數第一名,所以學校只給他發了一個「肄業證書」。但他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詩文學家、教育家、學者、武術家、詩人等頭銜紛紛落到他的頭上,他就是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
  • 南懷瑾先生重要著作在掌閱首發上線
    本報訊國內領先的數字閱讀品牌掌閱與東方出版社展開合作,宣布上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已經出版的重要著作的電子版本,大力推廣國學、傳播經典。這是記者在掌閱採訪時獲知的。
  • 不妨看看南懷瑾怎麼解說
    南懷瑾其人:「我的一生,一無所長,一無是處。」南懷瑾的身份標籤很多:教授、國學大師、學者、哲學家、宗教家、武術家……種種成就集大成於一體,鮮有的奇人。央視曾在南懷瑾先生辭世三周年時,製作播出記錄片《先生·南懷瑾》,其中第一句評價便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 中國最後的國學大師——南懷瑾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是非爭議很大的人物——南懷瑾。作為中國歷史中最後一位集儒、釋、道為大家的國學大師。在他的論述中有很多不被現在人所接受。可是作為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在與現代文明最後的碰撞中,有這樣的論調也是無可厚非。
  • 當今清華,北大研究《周易》有哪些值得看的書?
    總之想要讀懂《周易》的真諦,無所謂年齡大小,關鍵是你要入對門,要讀最專業的著作,才能有所成績,如果一上來就讀曾仕強、南懷瑾之流的著作混淆視聽,那麼不如不學《周易》。下面推薦一下零基礎閱讀周易的三大著作。
  • 南懷瑾求仙問道之旅:道士揮手劈松,松樹應手而倒
    隨後,父親提出讓南懷瑾去學一門手藝,但遭到了他的拒絕,南懷瑾提出了在家自修的想法,父親便給南懷瑾找了一名博古通今的老師在家教授南懷瑾的課業知識。17歲的時候,南懷瑾除了精研儒家的四書五經外,對於諸子百家、文學歷史、詩詞曲賦等等都有所涉獵。南懷瑾在家自修的四年間,他所讀的書籍不僅科目類別多元,且每次都以學到書籍上的精髓為樂。
  • 從「南懷瑾大師的自我評價」說起
    談到國學,南懷瑾大師是婦孺皆知的。南懷瑾大師,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於2012年9月29日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大師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國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