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家長如何了解孩子厭學背後的真相?

2020-12-18 豆芽媽媽說

最近一則「幼師午休坐女童身上玩手機被行拘」的新聞上了熱搜。幼兒園女老師在午休時,將雙腳壓在5歲的女孩身上,一邊在玩手機。事後還稱是為了使孩子快速入睡。目前,該老師已被行拘,解聘。


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相信不少父母心中五味雜陳。


上了幼兒園以後,孩子就離開了我們的視線,步入了一個「小型社會」,他能不能吃得飽、睡得香?能不能融入集體的小生活?有沒有受欺負和排擠?……


這些都成了讓父母憂心的問題。


學齡前的孩子很難說清楚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整天發生了什麼,因為在幼兒時期還沒有形成構建記憶和描述事件的能力,所以表達能力有限。


這樣導致我們很難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那麼,家長要怎麼做才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呢?

01

跟孩子溝通有技巧


1、問問題,宜具體,忌籠統


每次去幼兒園接孩子,大部分家長問孩子的問題都是:「今天乖不乖?」、「有沒有聽老師的話?」


這樣的話題太寬泛且籠統,孩子除了回答「我今天很乖」、「很聽話」,也就沒啥可說的了。


所以問孩子的時候要拎重點,從具體的一些小細節問起。

就比如:


「今天在幼兒園老師都教了什麼故事呀?」

「今天都和小朋友玩了什麼遊戲?」

「你有幾個好朋友啊,他們都是誰?」

「今天的午餐和加點吃的是什麼啊?」


從孩子比較願意聊的話題入手,引導孩子一點點回顧在幼兒園生活的具體細節。

2、旁敲側擊,藉由聊別的孩子來了解


在和孩子聊天時,如果一天沒有發生什麼特別印象深刻的事情,孩子根本就記不清楚。


所以還可以旁敲側擊,問問其它小朋友的情況,從而來了解自己的孩子。


就比如:

我們可以問誰被表揚了?誰被老師批評了?為什麼?

還有今天誰吃飯吃得最快,哪個小朋友最調皮經常愛打人?


通過問其他孩子的情況,也能大致了解自家孩子的表現以及老師處理問題的方式。

3、鼓勵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家長可以在家裡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家長扮演孩子,讓孩子扮演老師或者其他同學。


在遊戲的過程中,儘量引導孩子將現實中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對他說的話、做的事表現出來。這樣能初步情景再現,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4、切忌讓孩子報喜不報憂


有的孩子不敢說自己在學校發生了什麼,只因為父母沒有給足孩子「暢所欲言」的安全感。


比如剛開始孩子說自己因為表現不好,被老師批評或沒有得到小紅花。


如果家長的回答是:「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別人都能得到小紅花,你怎麼就不行?」


家長過分在意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和老師是一個陣營的,甚至為了討父母開心,只敢說好事,不敢說自己做錯的事。


這樣無疑是把自己推到了孩子的對立面,孩子根本無法跟你吐露真實的心聲,也不利於對孩子的「是非觀」教育。

02

觀察孩子的情況,每一天都要做


判斷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也不能只看孩子的一面之詞。孩子放學以後,一定要多注意他的言行舉止,心情狀況。


一般來說,只要父母細心一些,就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來進行判斷,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異樣,以此提高警惕。


因為孩子的表現不會撒謊。


當孩子出現以下幾種表現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被欺負或虐待做一些綜合性的分析。


觀察孩子的睡眠


家長可以觀察一下孩子的睡眠情況,看看他最近有沒有經常失眠或者做噩夢。


如果有,家長可以多找他談談心,問問他噩夢的內容。告訴孩子爸媽是寶寶永遠的依靠,是最值得信賴的人,有什麼事可以第一時間告訴父母。


多注意孩子的神情和心情


在孩子放學後,家長多關注一下他的神情與心情,如果原本比較開朗的孩子突然變得內向起來,或者原本很願意去幼兒園的孩子,突然哭鬧著不願意去了,家長都應該重視起來。

一定要弄清楚孩子不開心的原因,並第一時間找到解決方案。


如果感覺孩子不開心,對去幼兒園有牴觸情緒,但又找不出原因,可以準備一支錄音筆藏在書包裡。


03

看外傷


除了臉上、手上、腿上這些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地方,每天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要多注意看他身上是否受傷,比如耳朵,脖子,小腿,後背,手掌這些容易受傷的地方,還有他身體的其他部位有沒有傷痕或瘀青。


不要給孩子貼「受害者」標籤


經研究顯示具有「受害者」定位的孩子反而更可能被欺負。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不經意間流露出對孩子的過度擔憂,總問孩子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在幼兒園有小朋友欺負你嗎?」「今天老師罵你了嗎?」


這樣其實是在瘋狂暗示孩子的「受害者」定位。

家長這種無意識把孩子放在「弱者」的位置,給孩子貼上「容易被欺負」的標籤,孩子也就會慢慢變成「受欺負」的對象。


鼓勵孩子多結交幾個朋友


鼓勵孩子多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朋友,長期下來,孩子自己就會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交友原則,親近友愛的朋友,遠離冒犯他的朋友。


另一方面,這也可以避免孩子朋友少,到時候為了交友而不得不忍受朋友的欺負,以換取和朋友玩耍機會的情況。


教會孩子基本的日常動作


儘量在送幼兒園之前,教會寶寶基本的日常動作,比如自己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等等。


家長放手讓孩子去做事,不替孩子包辦,幫孩子建立起獨立生活的自信心,擁有自信心的孩子同樣拒絕被欺負。


還要從小教給孩子邊界意識,例如身體邊界意識。讓孩子相信他對自己的身體有絕對控制權,在他不同意時,誰都沒有權利觸碰他。


多在班主任那裡刷點「存在感」


要知道老師也是人,對學生個別偏愛也是正常的,所以,平時可以跟班主任搞好關係,一來可以更多了解班主任的為人,二來熟悉以後,可以更方便的了解到寶寶的情況。


而且,真的和班主任很熟了以後,特別照顧也不是不可能,至少也不會區別對待。


04

反抗欺負不是教孩子打回去


當孩子真的受到欺負時,我們也要教孩子學會應對,育兒專家們提到了在幼兒園時期就可以教孩子學會的「反抗欺負」四步法:
1.大聲表達自己的經歷:「你搶我手裡的玩具」;


2.大聲表達自己的感受:「玩具我也在玩兒,你搶走它,我不開心」;


3.大聲表達自己的需要:「你得把玩具還我,並向我說對不起」;


4.假如上面3步不管用,就離開現場,去找自己信任的成人來處理。


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幾句話,能說出這些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底線,懂得溫柔而堅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場、捍衛自己的邊界。


有這些特質的孩子恰恰不容易成為欺負的對象。


最後一定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與人相處的方式。


不能欺負別人,也不能被別人欺負,如果被欺負了,一定要回來告訴爸媽。

幼兒園時期,是寶寶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對與錯,必須分的很清楚。


如果寶寶錯了,要及時指出,並加以指導改正;如果寶寶是正確的,一定要支持,如果有證據的話,一定要跟園方反映。


要知道寶寶被欺負以後,身上的傷,是次要的,心理上的創傷才是最致命的,一定要讓寶寶知道,爸媽是寶寶永遠的依靠,這樣才不至於養成孤僻的性格。


通過以上幾個方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確保孩子在安全健康地成長,實現家園合作、家園共育


也在此祝願我們的孩子在邁向社會的第一小步中,有更多的人愛他、陪伴他。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我不想去幼兒園了」,家長要小心應對,回答至關重要
    文/小焦媽媽為人父母,自然都希望孩子能夠所學有所成,在學習上取得良好的成績,今後擁有更加光明的前途。然而很多小朋友卻時常會出現厭學情緒,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幼兒,總是會對父母抱怨說自己不想去幼兒園。此時家長需要小心應對,因為家長的回答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 「媽媽,我不想上學」巧用情景化法則,化解孩子的厭學情緒
    不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學校裡的小學生甚至是中學生,他們都有可能產生不想上學的念頭,而且也會在父母面前百般掙扎著不去學校。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不少家長都會簡單粗暴的對孩子批評教育甚至是大罵一頓之後直接將孩子帶去學校。因為在家長看來,孩子之所以不想去上學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想玩不想學習罷了。 但實際上,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卻是有很多種的,家長們卻主觀性的選擇了忽視孩子的想法,將自己主觀臆斷的猜測附加在了孩子的身上。
  • 青少年厭學很頭疼?孩子厭學背後的自尊,家長要記得保護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養孩子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想法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厭學問題令許多家長憂愁,但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之前就聽朋友家的孩子抱怨說:「媽媽每天坐在我身邊看著我做作業,一走神就批評我,因為這我都討厭做作業了。」聽了這事,我就對朋友說讓她以後不要一直盯著孩子,但朋友又怕自己不盯著孩子不認真。這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而類似於這種的矛盾就會使得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
  • 媽媽,幼兒園不好玩!剛上學就厭學咋辦?找到厭學情緒根源是上策
    不少孩子去幼兒園上學一段時間之後,會開始出現厭學情緒,這也是媽媽群裡的熱門話題之一。自己以前頂多只是一個旁觀者,還主動會幫別的寶媽出謀劃策,真沒想到,這回輪到自己家的孩子了。沒想到,從老師那裡,我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近來因為奶奶去接她接晚了,女兒會表現得不太高興,而她在學校的午睡時間開始得比較晚,她一般要玩到一點多才睡,中午沒休息好,下午在學校沒精神,自然就覺得幼兒園不好玩了。了解到真 正原因之後,我果斷調整自己的解決方案,讓奶奶儘早去接孩子,然後周末讓孩子午休睡眠時間與學校同步。
  • 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家長是元兇?
    孩子,是個奇怪的小生物,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本來以為孩子上幼兒園就會輕鬆啦,顯然這種想法過於樂觀。孩子總能找到各種理由不去上幼兒園:肚子疼、腦袋疼,想盡辦法逃避上學!每個家長都一樣焦慮,有時想放任孩子一天,又擔心放任一次,就更不能堅持了。
  • 「媽媽,我不想去學校……」終於開學了,家長頭疼:「神獸」不想上學怎麼辦?
    不用再監督上網課,不用管孩子睡懶覺、玩手機、吃什麼……總之,家長們自由了,有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做些自己的事情。然而,開學前夕家長們發現孩子突然變得「忸怩」了。「媽媽我不想去學校,不上學可以嗎?」孩子厭學了!這可怎麼辦?家長們處理的方法無外乎哄和嚇。但是,不管糖衣或者炮彈,如果找不到「病根」,並不能從源頭上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 「媽媽,我真沒用!」孩子厭學背後的真相,竟是厭惡自己……
    於是軒軒的媽媽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活動,開始每天都守著軒軒寫作業,可是軒軒不是磨蹭,就是哭泣耍賴……原來的乖學生竟然也厭學了。聽了軒軒媽媽的傾訴,又仔細了解了軒軒的學習表現,我發現軒軒出現厭學的原因是:1、軒軒進入一年級之前,已經上了一年學前班,所以上一年級時比較得心應手,自信心也獲得了極大地滿足。可是上三年級之後,知識量逐漸增大,軒軒之前的學習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他現在的學習內容了。
  • 一位媽媽的分享:與青春期孩子的一場較量,我明白了他厭學的真相
    了解到這些,大部分的家長想必都會理解孩子的偶爾發洩的暴躁情緒,這是青春期孩子生理發展的特質,有時候孩子也會控制不住自己。而此時的家長,如果也跟孩子一樣,他吼你也吼,那親子之間的戰爭真的是一觸即發。問題的解決並不是看誰的聲音大誰就有理,如果孩子的生理髮育特點決定了他暴躁情緒的不可控,那作為家長,是否可以通過調節自身的情緒狀態,去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呢?
  • 孩子厭學:家長們不知道的三個原因
    幼兒園門口,一位萌娃抱著電線桿不肯撒手,雙手雙腳都緊緊貼在電線桿上,不管家長如何勸說孩子依舊不肯下來。神奇的是,家長放手孩子也沒有掉下來,可見孩子為了不上幼兒園使了多大的勁。孩子不肯上幼兒園網友們都在笑孩子的行為,但孩子不肯上幼兒園背後的原因卻鮮有人去了解
  • 在「我討厭學校,討厭學習,」孩子厭學真相的背後
    然而初中三年級的小宇突然發生了變化,分數急劇下降,就連班上倒數第三個讓媽媽擔心的學生也去學校了解情況,知道孩子們已經厭倦了學習,與閱讀小宇相比,他們更願意去網吧、KTV、酒吧和其他與小混混在一起的娛樂場所。媽媽和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和小宇交流,但孩子就是不想回學校好好學習,所以乾脆輟學了,他整天呆在家裡出去玩。
  • 媽媽,我今天不想去幼兒園
    這句話作為上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太熟悉了。早上時間很趕了,孩子還在哭哭啼啼。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一、分離焦慮寶寶初次離開父母,要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心裡充滿了不安全感和對媽媽的依戀。一般寶寶去到學校也不會哭了。我們家寶寶第一天去幼兒園沒有哭,幼兒園有玩具有新奇的事物吸引。
  • 孩子學琴「厭學」背後的真相,家長你知道嗎?
    有一段時間甚至出現了「厭學」的情況。一、孩子不願意練琴,也許他「厭學」了。「孩子不願意練琴」這件事,相信是很多琴童家長都曾經歷過的最令人抓狂和崩潰的階段,如果家長在這個階段不進行好好地引導,到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十個孩子裡面只有兩個能堅持下來,其他的通通都中途放棄了。
  • 孩子出現厭學,調查發現幼兒園孩子遭老師毆打,家長要求嚴厲處罰
    有網友反映說,鹹陽秦都區世紀大道上的一所幼兒園裡,孩子如果不午睡,就會被老師打手、打頭,並且孩子還說了,老師不讓說這件事情,事情的真相如何呢,一起來看看記者的調查!記者來到秦都京師陽光幼兒園,中四班學生家長們說,起初有家長聽說自己的孩子被老師毆打,但詢問自己的孩子時,孩子仍是吞吞吐吐,不願意說。中四班家長1:「我就問他,老師有沒有打你?然後我問他第一遍的時候,他眼淚立馬就掉下來了,然後我再問第二遍的時候,就是搖頭,我再問第三遍的時候,他說,媽媽你不要問了,老師說了不讓說!
  • 如今連學霸都開始厭學了,家長和老師該如何疏導孩子的厭學情緒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真相逐漸浮出水面,曾經有個段子《我和張二狗的故事》不知道您聽過沒有?講述的就是一個學霸和當時不務正業的輟學者人生的對比。根本不能,而且不但不能甚至變本加厲的更加沉迷,與此同時對於家長的說教、訓斥等逐漸形成了屏蔽狀態。這就是默示悖論的體現。舉一個真實的例子,在上個月我和一個孩子在做家庭教育心理輔導的時候,我就發現孩子手裡的東西總是掉,比如水杯、筆、本都是如此,孩子每掉一次,旁邊的媽媽馬上就一句冷冰冰的「你手拿『屁』了你?」
  • 當孩子哭著對你說:「我不想去幼兒園」,家長如何正確應對
    但還是有很多孩子不適應,甚至開始和老師周旋,又是拳打又是腳踢,回到家又是各種哭鬧著不想再去幼兒園,可讓人愁壞了。我當初也是這樣,憧憬過無數種孩子背著小書包自己走進教室的樣子,覺得他終於可以獨立成長,不必追,但萬萬沒想到反抗來得這麼快,讓我束手無策。
  • 通過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發現孩子厭學背後的真正原因
    通過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發現孩子厭學背後的真正原因求助的原因很簡單:最近女兒厭學、不願去幼兒園。見到芳飛老師以後,媽媽就非常焦慮地說:「之前孩子在幼兒園表現非常好,不知道什麼原因,孩子就不願上學了。」看到小女孩一臉的委屈與還未擦乾的淚水,芳飛老師看得出,這是已經被責罵過的表情。芳飛老師跟媽媽說:「我可以先跟孩子聊聊麼?」媽媽看了看女兒,說:「你跟老師聊聊吧。」
  • 「高中家長」積極學習:孩子厭學、輟學,作為父母該怎麼辦?
    ▲如果,突然有一天孩子告訴我們,說他不想回學校上學了,你會怎麼辦?案例一有位媽媽來找我。說她讀高一的女兒已經一個學期不回學校上學了。我問她之前發生什麼事了,她說高一上學期的時候,開學沒多久,女兒就有一天告訴她:「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
  • 成功媽媽自述:從班級倒數到年級前十,我如何應對孩子的厭學情緒
    能看到兒子成績這樣優秀,我作為家長,肯定是萬分自豪的。兒子同學媽媽問我,你怎麼把孩子教的這麼好的?成績又這麼穩定?這些媽媽們只看到了我兒子成功的時候,卻不知道一年前,我兒子成績最平常不過,還沒她們家娃好呢。這一年,不止我兒子成績進步了,我也從中感悟了不少。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媽媽用對方法,讓寶貝愛上幼兒園
    導讀:「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媽媽用對方法,讓寶貝愛上幼兒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媽媽用對方法,讓寶貝愛上幼兒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一般在孩子3歲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學習。畢竟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一方面可以減輕自己的重擔,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接觸小團體,對他們的成長教育有很深層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