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文化傳承人馮敏教授獲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日前,南京中科集團馮敏教授憑藉「靈芝中醫藥中的運用」獲稱南京市玄武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為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據了解,此次確定的市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共有七大類56個項目,而傳統醫藥類只有中科一家獲選。中科靈芝孢子油的總設計師及發明人馮敏教授多年來致力於靈芝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技突破,從靈芝的基礎研究、培植、篩選、破壁、萃取、組方、靈芝抗腫瘤的深入研究等方面皆引領中國靈芝研究的方向和代表著最高水平,把中國靈芝研究推向世界第一,由於其突出貢獻,被譽為「中國靈芝研究的奠基人和開創者」。

    馮敏是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科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藥用真菌抗腫瘤學術研究帶頭人,中科靈芝孢子油的總設計師及發明人,享用國務院特殊津貼。多年來,對腫瘤的致病機理及治療基礎理論有深入研究,在「中國靈芝製劑防治腫瘤」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先後發表了《靈芝的研究》、《癌基因的研究》、《科學抗癌》、《現代科學論靈芝》等科學著作,為腫瘤的基礎理論與臨床治療方面提供了大量科學依據。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劉晨)

相關焦點

  • 潮州市新增7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喜 訊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六批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我市林朝虹等7人被認定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中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項目及傳承人授牌
    本報訊(記者 燕卓)作為西寧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區域之一,城中區非遺項目蘊含著獨特的文化魅力。近日,城中區文化館為城中區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授牌。
  • 湘橋區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公布
    關注「文化潮州」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關注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湘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有關規定,湘橋區開展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和評選工作。
  • 【河湟工匠】湟中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湟中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成 李成一方面以書為師,努力學習傳統文化及技藝。另一方面廣泛交流,與人為師,與作品為師,他經常觀看塔爾寺各殿堂中歷代經典的金、銀、銅器作品,汲取營養,領悟精髓,潛心研究技藝特點,從而摸索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 捏泥人畫糖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秀絕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孫華斌在現場為模特「私人定製」了專屬泥人,栩栩如生。楊天正現場演示糖畫的製作工藝。5月27日,在聖得西輕生活系列沙龍「只為遇見「泥」——聖得西親子家庭日」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麵塑傳承人孫華斌和糖畫傳承人楊天正與家長們、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重回記憶裡的溫暖舊時光。泥人麵塑(捏泥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它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
  • 在日月光華,是我們最美的遇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復旦教學掠影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為當今國內全面掌握古籍修復、碑刻傳拓、碑帖書畫裝裱等技藝的大師級人物。趙嘉福(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趙老師多年以來一直活躍在教學一線,每周風雨無阻來到我校給徒弟和同學上課。將親身演示和理論知識結合,手把手傳授同學們碑刻傳拓的相關技藝,有問必答,一絲不苟。
  • 關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梁遠雄和他的《盤江小調》
    近年來,關嶺自治縣相關部門積極用活用好有關政策,充分挖掘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助推關嶺脫貧攻堅。 記者來到新鋪鎮藏龍村,遠遠就聽到《盤江小調》悅耳動聽的奏唱聲。
  • 走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倪世金
    獨具匠心的金陵摺扇製作技藝, 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咱們棲霞區, 就有一位 金陵摺扇製作技藝的 代表性傳承人, 他,就是南京金陵摺扇工藝研究所所長 ——倪世金。
  • 小小傳承人 英國傳播非遺文化
    8月21日下午,「小小傳承人」2017年中英青少年國際非遺文化交流活動匯報演出在省文化館舉行。省文化廳給31位出訪英國傳播非遺文化的青少年授予了「小小傳承人」稱號。  為了進一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去年,省文化廳打造了「小小傳承人」 活動品牌,向全省招募志願從小學習湘劇、湖南花鼓戲、湖南皮影戲、木偶戲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青少年,擇優選拔後推薦給非遺項目的國家級傳承人收為徒弟,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結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取得的顯著成效可以看出,高校的參與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因此,我們應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的培養力度,在職業院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課程,加強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體系和專業建設,建成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
  • ...雲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團茶|刺繡|非遺|建水紫陶
    彝族服飾彝族刺繡、建水紫陶、白族扎染、鶴慶銀器、普洱團茶、麗江水酥餅、南澗火腿……6月13日開幕的雲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線下非遺購物節上,來自9個州市的38項非遺項目的62個展位在楚雄開發區市民廣場集中亮相,吸引了市民、遊客競相購買,不少非遺好物更是補貨不停。
  • 文化星河裡的非遺傳承人
    近日,淮南市文廣新局傳出消息,淮南又有三人榮登第五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代表人名錄。記者隨後走近華嶽心意六合八法拳非遺傳承人吳英華、六洲棋棋藝非遺傳承人蔡濤和花鼓燈舞蹈非遺傳承人李琴,看看他們是如何在燦若星海的非遺傳承人裡閃爍著迷人的光彩。
  •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南童謠」傳承人周長楫:平平仄仄閩南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閩南話研究學者、「閩南童謠」傳承人 周長楫走進《玲聽兩岸》平平仄仄閩南韻 口口相傳囝仔歌周長楫,廈門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南童謠」福建省級的代表性傳承人。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泰山皮影戲傳承人範正安獲得「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泰山驢油火燒傳承人李鵬榮獲「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模範傳承人」;寧陽縣「保護蟲源地?蟲兒回故鄉」活動被評為2015年「山東省非遺保護工作十大亮點事項」。「泰安市實施泰山皮影+,探索非遺資源合理利用新渠道」被評為2016年「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亮點事項」。
  • 姜昆相聲傳承人與郭德綱文化大使不可同日而語,並且還相差甚遠
    前些日子,就被澳洲的國家博物館聘為了文化大使,這也是對他努力的一種肯定。這樣一種身份,對於他的反對者,特別給他貼上了三俗標籤的主流相聲演員就看不下去了。更是有網友曬出了,姜昆是第四屆非物質文化異常相聲傳承人,乍一看這個身份和頭銜確實有點高。不過仔細回味,也就那麼回事,完全比不上老郭的文化大使,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語,並且還相差甚遠。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三出國門對外交流
    荊楚網消息(記者吳堅 通訊員胡高普)2月17日,記者從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2016年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次走出國門,參加對外交流活動,分別是「荊楚文化走韓國」、「楚漢神韻」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和「感知中國·哈薩克斯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芙蓉樹下為冒菜正名,獲「非物質文化遺產」殊榮
    (原標題:芙蓉樹下為冒菜正名,獲「非物質文化遺產」殊榮) 近日,芙蓉樹下
  • 傳承千年文化遺產,電城炒米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易茂才的故事
    相傳炒米餅是冼夫人軍中的軍糧,經過上千年的流傳已發展成當地特產,炒米餅的製作技藝也成為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作為電城炒米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琪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琪昌公司)董事長易茂才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以原鄉風味為基礎,帶領公司致力傳承冼夫人軍糧千年文化遺產,為維護好「嶺南餅祖,千年軍糧」的品牌和聲譽不斷努力。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一)對人的記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便是以人為中心,許多技藝的傳承都是依靠代代相傳的方式得以延續。現在在我國建立起了以國家級、省市級、地市級,以及區縣級傳承人為中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體系。傳承人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紀錄片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用真實的人,真實的事去記錄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支撐起整個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