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三出國門對外交流

2020-12-27 環球網

荊楚網消息(記者吳堅 通訊員胡高普)2月17日,記者從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2016年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次走出國門,參加對外交流活動,分別是「荊楚文化走韓國」、「楚漢神韻」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和「感知中國·哈薩克斯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2016年1月22日至2月15日,「荊楚文化走韓國」展覽在韓國首爾展出,以圖文介紹了湖北省四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十大類別項目,實物展展出45(套)非遺精品,湖北省7項非遺傳承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還進行了集體展示。鄖陽鳳凰燈舞展演後,被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永久收藏。此次展覽是韓國樂天百貨店和免稅店首次引進來自國外的展覽活動,共有近萬人觀賞、諮詢,現場感受湖北省非遺魅力。

韓國展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

5月27日至5月31日,「楚漢神韻」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紐西蘭基督城(克賴斯特徹奇市)舉行。12個代表湖北特色的名錄項目及其代表性傳承人在現場展示他們的傑作和絕活。期間,人類級非遺項目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傳承人還到當地小學給師生們演出了龜兔賽跑等皮影小戲,給孩子們帶去了極大的歡樂,深受校方好評。

漢繡傳承人王子怡教授紐西蘭友人繡制銀蕨花樣

皮影戲傳承人在紐西蘭基督城Avonhead小學

8月26日至8月31日,「感知中國·哈薩克斯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由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配合湖北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廳,聯合豫渝川三省市,牽頭承辦。四省從上千項非遺項目中精選出28個特色項目,40位非遺傳承人用現場展示的方式活態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其中,湖北展出九個項目涉及五大門類,讓哈薩克斯坦民眾近距離感知了湖北文化。

麵塑傳承人在哈薩克斯坦現場展示

哈薩克斯坦民眾參觀展覽

相關焦點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在大會主旨發言部分,王晨陽發表了題為「以實踐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與學科建設之路——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說起」的演講。王晨陽詳細梳理並展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的多種成果。在他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門實踐的學問,是一個橫向領域。
  • 襄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民間瑰寶「活」起來
    有趣的湖北大越調皮影戲、熱鬧的襄陽火炮、精巧的程河柳編、細膩的襄陽曹氏陶器燒制技藝……這些襄州人耳熟能詳的藝術,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處漢水中遊,北與河南相接,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善良的襄州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
  • 2016考研英語作文語料庫:非物質文化遺產(1)
    2016考研備考進入最後倒計時,考研英語最易考哪些熱門話題?北京新東方考研英語教師金凌虹為考生帶來2016考研英語作文語料庫,2016最新最熱門的考研英語作文話題及範文,希望大家熟背及運用。
  • 2016考研英語作文語料庫:非物質文化遺產(2)
    2016考研備考進入最後倒計時,考研英語最易考哪些熱門話題?北京新東方考研英語教師金凌虹為考生帶來2016考研英語作文語料庫,2016最新最熱門的考研英語作文話題及範文,希望大家熟背及運用。
  • 非物質文化遺產——「蜀繡」,是四川文化對外輸出的一張名片!
    山水一程風雪再一程紅燭枕五月花葉深 六月杏花村紅酥手青絲萬千根 姻緣多一分等殘陽照孤影 牡丹染銅樽 滿城牧笛聲……李宇春的一首《蜀繡》,讓更多的人了解了蜀繡,了解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蜀繡現在的蜀繡已然成為四川文化對外輸出的一張最有利的名片。四川作為一個旅遊熱門省份,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奔赴四川旅遊,除了四川省內有名的旅遊勝地,比如:大熊貓基地、寬窄巷子、都江堰、杜甫草堂等地吸引著大家之外,還有就是四川的特產也是吸引大批遊客來四川旅遊的重要因素。
  • 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開幕
    中國網海峽頻道11月23日訊(周曉磊 劉媛)23日,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的「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現場來自11個國家的17個非遺項目和大師,國內27個省近60個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會聚一堂,共同展示、交流。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交流論壇在英國威爾斯三一聖大衛大學舉行
    深圳特區報訊 日前,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和英國威爾斯三一聖大衛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暨多元文化國際交流論壇」 在英國威爾斯三一聖大衛大學舉行。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副主任、緣聚天下創始人唐健文先生代表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創會會長耿瑩女士出席了開幕式並發表講話。
  • 2015年長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速覽
    圖文:墨君-新綠2015.中國長江非物質文化遺大展速覽圖文:墨君 新綠2015年11月21日上午,我們去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參觀了本屆長江非遺大展。因時間關係,只能算是走馬觀花似的速覽。但這次大展還是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規模大,大展主題鮮明,充分展示了中國長江流域豐富的非物質文化成果。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是民族和國家凝聚力的重要所在。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城皮影戲裡的刀光劍影~
    應城pi ying皮影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年豬祭祀、石膏、年貨12月29號上午各種精彩的應城特色>都在應城龍池山莊上演最吸引小編的還是咱們中國傳統文化——「皮影戲」據表演皮影的夏想德師傅講,他所表演的並非傳統的皮影戲,而是光電皮影。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案例徵集活動,各地、各單位共推薦77個優秀實踐案例,經專家評審,確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實踐」等16個項目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於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進行了發布。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泰山皮影戲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新泰市、肥城市分別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舞蹈文化藝術之鄉和民間雕刻文化藝術之鄉;岱嶽區的夏張鎮、新泰市的羊流鎮被省文化廳評為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泰安市山東梆子藝術研究院被評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範基地」,肥城桃木雕刻等三個項目被評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獨杆蹺等三個項目被評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項目
  • 非遺在身邊-兔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如今兔兒爺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 。(文字轉自百度)明清一直到民國時候,老北京城裡有很多製作「兔兒爺」的手工作坊,製作出形態各異的兔兒爺常年供人們選購,尊稱為「請兔兒爺」。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州雕花剪紙展》虎門海戰館開展
    1月11日,由湖北省鄂州博物館和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州雕花剪紙展》在東莞市海戰博物館開幕。該展主要展出的是傳統的花樣子和刺繡品,以及部分現代作品。這些展品均充滿了濃鬱的鄂州鄉土氣息,展示了鄂州的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
  •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成立
  • 2020年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預算公開
    2020年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部門預算 部門概況 一、 主要職能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進一步規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管理,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制度化、科學化、規範性,根據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工作職責。
  • 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
    原標題: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 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智利《信使報》3月26日報導,日前,義大利決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意南部那不勒斯傳統披薩餅及其烹飪做法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守藝·傳承——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蓬萊大杆號
    齊魯網煙臺7月24日訊煙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了更好地宣傳煙臺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好煙臺故事,傳播煙臺聲音,不斷提升煙臺的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煙臺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煙臺大眾網,拍攝製作《守藝·傳承——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專題片,通過視頻鏡頭,帶您領略煙臺非遺項目的魅力和風採,展示煙臺良好城市形象。蓬萊大杆號作為一種吹奏樂,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 時訊|《周易》文化位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倒計時?
    2016年5月4日,當天的《安陽晚報》一則新聞——《湯陰縣重啟〈周易〉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工作》,感慨良多。報導說,5月3日,記者從湯陰縣文化部門了解到,關於《周易》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工作已經重新啟動,正在付諸實施。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然而,在用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作為電視創作者,應當如何更好的完成這個記錄工作,可能就需要回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通過尋找其本質特徵,然後從紀實類作品創作中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實踐,從而達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