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調增企業以前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如何補稅?

2020-12-24 中匯信達

問題

甲企業是一家商業服務企業符合小微企業標準,申報2019年度企業所得稅時應納稅所得額為-8.5萬元,未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稅法允許彌補2018年及以前年度虧損數額為26萬元。2020年7月稅務部門檢查發現2019年甲企業存在不能在稅前扣除費用45萬元,予以調增補稅。請問企業該如何進行補稅?

答覆: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被稽查調增不可扣除費用應當補繳企業所得稅,如何補繳稅金需要考量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稅務部門稽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是否可以先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再補稅;二是稅務部門稽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補稅時能否按照企業當年度的標準享受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

1、稅務部門稽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能否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查增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2010年第20號公告)規定:「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規定,稅務機關對企業以前年度納稅情況進行檢查時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凡企業以前年度發生虧損、且該虧損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應允許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彌補該虧損。彌補該虧損後仍有餘額的,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上述文件規定,稅務機關對企業以前年度納稅情況進行檢查時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可以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結合本案例中企業彌補虧損後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0.5萬(45-8.5-26=10.5)。

2、稅務部門稽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能否享受小微企業優惠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實施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2號)規定:

一、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二、本公告所稱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對於小微企業這一稅收優惠政策,只要企業符合文件規定應納稅所得額和政策期間即可享受,本案例中甲企業最終補稅:5250元(10.5*25%*20%=0.525萬)。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企業所得稅中的「實際利潤額」與「應納稅所得額」?
    問:如何理解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中的「應納稅所得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中的「實際利潤額」概念?答:在企業所得稅中,「實際利潤額」與「應納稅所得額」有各自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規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 全年利潤不一定就是應納稅的所得額!
    企業所得稅不是按照利潤來計算繳納,而是按照經過納稅調增調減後的應納稅所得額來計算的。具體計算企業所得稅的時候,稅率不一定都是25%,還要看看你是否屬於小型微利企業或者高新技術企業等。>稅金及附加0.6萬元利潤總額=17萬元福利費需要調增金額=2.4萬元-1.4萬元=1萬元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應納稅調增=17+1=18萬元應納所得稅額=18*25%*20%=0.9萬元
  • 自查應納稅所得額調增調減的處理
    企便函[2009]33號文明確:本次企業自查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可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調減的應納稅所得額,若有多繳所得稅的則暫不辦理退稅,抵減以後年度應納稅額。這裡需要注意兩個問題:   1、關於企業自查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可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 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補稅,看這裡
    從上面政策規定可以看出:需要補稅首先是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如果沒有超過12萬元,則不需要辦理彙算清繳,也不需要補稅;其次是補稅金額需超過400元,即如果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但因為平時預扣稅款與年度應納稅稅款差異很小,補稅不超過400元,則也不需要辦理彙算清繳。
  • 外資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原則的納稅籌劃
    現行稅法規定,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有以下四項原則,正確利用這些稅法規定,有利於納稅人節約稅收成本。  (一)權責發生制原則的避稅策略稅法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
  • 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以及相關規定,現就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公告如下:   一、關於季節工、臨時工等費用稅前扣除問題   企業因僱用季節工、臨時工、實習生、返聘離退休人員以及接受外部勞務派遣用工所實際發生的費用,應區分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
  • 小微企業應納稅所得額290萬,稅務局要求補稅和滯納金,為什麼?
    即非禁止行業,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員工人數不超過300人,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滿足認定條件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為,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企業實際所得稅稅率為5%;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且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企業實際所得稅稅率為10%。
  • ...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企業所得稅負5%!
    二、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 2019年中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一般規定
    下面,中公會計小編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19中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知識點: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一般規定,大家快來學習吧!中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一般規定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一般規定1.
  •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和繳納周期
    企業所得稅的是每一家企業都需要繳納的,只要是正常經營的,都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那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和繳納周期你知道嗎?如果不清楚,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企業所得稅的繳納時間和周期是多久?
  • 國稅總局: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0萬小微企業可減半徵稅
    中國網新聞7月17日訊(記者 魏婧 實習記者 李禕然)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貫徹落實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範圍有關徵管問題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指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其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0萬元的,可享受「減半徵稅政策」。
  • 財政部:將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提高至100萬元
    財政部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範圍的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將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50萬元提高至100萬元,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0萬元(含10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 個人所得稅 綜合所得年度彙算如何申報
    計算公式:綜合所得收入額=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勞務報酬所得收入額+稿酬所得收入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額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全部工資薪金稅前收入(即未減除任何費用的應發工資)勞務報酬所得收入額=全部勞務報酬稅前收入×(1-20%)稿酬所得收入額=全部稿酬稅前收入×(1-20%)×70%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額
  • 查補以前年度企業所得稅應如何進行帳務處理?
    諮詢提問:查補以前年度企業所得稅應如何進行帳務處理?彭懷文解答:查補以前年度的企業所得稅正確帳務處理,前提是需要清楚企業執行的會計準則或制度。因此,企業發生查補以前年度企業所得稅的,不需要區分情況,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 個稅年度補稅額不超400元可免申報
    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可免於辦理《公告》明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居民個人取得的綜合所得,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且需彙算清繳補稅的,或年度彙算清繳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居民個人可免於辦理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時存在扣繳義務人未依法預扣預繳稅款的情形不適用於上述政策。
  • 2010年註冊會計師《稅法》要點:應納稅所得額
    註冊會計師《稅法》科目第十二章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節 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彌補虧損   =會計利潤+納稅調增額―納稅調減額   一、收入總額
  • 2012注稅考試稅法二預習:應納稅所得額扣除原則和範圍
    要求:計算2009年度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可直接扣除的稅費是( )萬元。  【例題】某企業2009年財務費用為350萬元(其中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超標10萬元)。『正確答案』向自然人貸款利息應調增所得額10萬元。
  • 為什麼年度個稅彙算要補稅?退稅與補稅的問題匯總
    一般來說,常見的補稅情形有以下幾種,讓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常見的補稅情形有以下幾種:   (1)在兩個以上單位任職受僱並領取工資薪金,預繳稅款時重複扣除了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   (2)除工資薪金外,納稅人還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各項綜合所得的收入加總後,導致適用綜合所得稅率高於預扣預繳率。
  • 哪些事項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技術轉讓所得。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國債利息收入。企業因購買國債所得的利息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   虧損彌補。
  • 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退稅補稅什麼意思
    個人所得稅退稅補稅什麼意思  通俗來說,個人所得稅補稅就是,居民個人將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合併後按年計算全年最終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再減除納稅年度已預繳的稅款後,應退或應補的稅額,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並進行稅款結算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