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產業鋪就致富路

2020-12-17 身邊24小時

產業選對頭,小康有盼頭。近年來,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利用「支部+市場主體+產業+旅遊+扶貧」的發展模式,合理利用荒廢土地,引導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規劃中來,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正在基地務工的江群芳今年68歲,體弱多病的她和老伴兒沒有收入來源,日子過得很是清苦。2017年,在村兩委和羅田縣融媒體中心駐平湖鄉古羊山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江群芳養了兩頭黃牛,享受產業獎補5000元,給她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老倆口還在村裡的產業基地務工,收入慢慢增加了。

平湖鄉古羊山村村民江群芳表示,菊花開了我摘菊花,蓮米熟了我摘蓮米,搞衛生一年有5000多塊錢,一年有兩萬多塊錢。顧我們兩個老人也有了。

今年年初,村裡的黨員林承平成立愛華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流轉荒廢田地100多畝,發展野菊花和苗木生產,帶動貧困戶合作經營,每年就務工一項,可為村民增收20多萬元,苗木和菊花兩個基地年產值達到50萬元。

古羊山村是一個高山村,基礎設施薄弱,村集體經濟「空白」,一直以來,村民們依靠土地種植傳統農作物勉強解決溫飽。

產業是脫貧攻堅的關鍵。古羊山村擁有耕地1120畝,山林2917畝,水塘180畝,如何利用現有資源發展產業,成了村兩委和工作隊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縣融媒體中心駐平湖鄉古羊山村工作隊隊長李格娟介紹,我們通過在外面考察,就感覺到既然是發展產業,就肯定要發展這種短期見效快的項目,還有就是長期有效益,然後風險低的項目。同時古羊山村的田地大部分都是泥土地,也就是我們說的爛泥巴田,蓮米是當年下種當年見效,跟古羊山的這個天然資源非常吻合,於是我們就選中了發展蓮米產業。

說幹就幹,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一起找種子、跑資金,於2016年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了興旺種養合作社,流轉土地150多畝種植蓮米,當年就帶動38戶貧困戶就業,平均每戶增收6000多元。

平湖鄉古羊山村黨支部書記林金山表示,自從蓮米嘗試獲得成功以後,我們的老百姓都嘗到了甜頭,也堅定了村兩委以發展產業帶動老百姓致富的信心,更提升了凝聚力,老百姓們自發地出錢出力,願意找上門來,與我們村一起抱團發展致富。

在探索出經驗後,古羊山村的產業發展之路走得更快了,步伐也更加堅毅穩定。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古羊山村的產業實現了由一到四的裂變,目前全村已成立了4個合作社,5個產業基地,共流轉土地500多畝。

平湖鄉古羊山村黨支部書記林金山介紹,我們的車釐子、蓮米、菊花、苗木、油茶等五個基地,每年為我們村民務工及土地流轉累計增收將近200多萬元,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收5萬多元,村裡的土地慢慢都利用起來了,人也留得住了。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產業的蓬勃發展讓村民們富起來的同時,更為這個小山村帶來了人氣。

羅田愛華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林承平介紹,上星期菊花開得最旺的時候,很多遊客來到我這裡看菊花,特別是那些攝影愛好者還帶著模特到這裡來取景、拍照。

大自然賦予古羊山山水靈秀,風光旖旎。一道山崗就是一道風景,一片梯田就是一幅畫卷。春眺梯田層層綠,夏賞荷花映碧陽,秋看紅葉層林染,冬踏瑞雪滿山崗。

古羊寨下菊花黃,站在遍地金黃的菊花基地裡,眺望古羊寨,層林盡染,每年五月份,古羊山上映山紅競相開放,這裡就成了一片映山紅的海洋。

海拔近千米的古羊寨是村裡的最高峰,是「蘄黃四十八寨」之一。層巒疊嶂間,既有雄關漫道,茂林修竹;又有龍潭飛瀑,奇松怪石。古戰牆、古石門見證了那烽火連天的歲月。登臨山頂,極目山河縱大觀,古羊山村全境及周邊風景盡收眼底,盛開山花搖曳多姿,令人心曠神怡。優美的田園風光、熱情的古羊山村民,迎來了來自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拍攝美景。

平湖鄉古羊山村財經委員楊勤高介紹,有很多遊客到我們村來看荷花,還有一些攝影愛好者發現古羊山的古羊春曉和杜鵑紅遍滿山野的一些美景,通過攝影發到網上,很多人評論點讚,讓我們村兩委和工作隊萌發了依託自然優勢發展鄉村旅遊的想法。

有了思路,村兩委和工作隊就帶著村民們幹了起來。一方面挖掘人文歷史資源,另一方面藉助縣融媒體中心宣傳平臺優勢,拍攝宣傳片、專題片進行大力宣傳、推介,遊客們紛紛慕名前來。然而,村裡髒亂差的環境卻成為制約發展鄉村遊的關鍵因素。

美麗鄉村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群眾的觀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轉變,拆除五小建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美麗鄉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怎樣儘快統一思想,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積極探索。

縣融媒體中心駐平湖鄉古羊山村工作隊隊長李格娟介紹,我們先行先試,從群眾基礎好的壪落開始進行整治,黃家壪是我們進行的第一個試點,我們利用了3天的時間進行入戶走訪,統一了群眾思想,利用了一個星期時間拆除五小,整個灣落整治之後,環境變美了,群眾的精氣神也變好了,有很多群眾到這裡來參觀,形成示範效應。以前是我們要求群眾參與這個活動,到現在群眾是積極的到村裡面來報名,甚至說好話,參與到壪落整治,想改觀自己的生活環境。

很快,古羊山村1組和4組率先完成壪落整治,其他組的村民看到效果後,也紛紛主動參與,自發開展壪落整治。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古羊山村共整合資金300多萬元,全面完成村安全飲水工程,投資近60萬元完成了石獅坳至村部2.2公裡公路基礎建設,投資30萬元完成2019年五級提水抗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近16萬元用於水塘整修及農田灌溉,投資80多萬元完成了黃家壪、楊家壪壪落整治工程,投資近20萬完善了通村主幹道的綠化工程和安保工程,投資近30萬元完成了全村的廁所革命工程建設。

平湖鄉古羊山村誠信山莊黃愛華表示,現在環境好了,不想出去打工了,在門口開個農家樂,最好的時候有二三十桌客,一年可以做六七萬塊錢,在家裡照顧老人和小孩。

如今走進古羊山村,產業蓬勃發展,村裡乾淨整潔。依託自然優勢和資源優勢,村裡大力發展以「看古寨、賞杜鵑」、「訪名人故居、尋翰林足跡」等鄉村旅遊項目,著力打造梯田農耕文化、周錫恩名人文化、傳統孝德文化、廉潔文化、山水文化等品牌,努力建設成為國家4A級景區,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古羊山村呼之欲出,展現在人們眼前。

平湖鄉古羊山村黨支部書記林金山介紹,古羊山村現在四季有景,下一步我們就要探索怎樣搞好產業發展與鄉村旅遊進行深度融合,讓遊客來既能享受美景又能到產業基地裡觀光、採摘,到農家樂吃農家飯、住民宿,這樣才能吸引遊客留得住遊客,讓村民都能吃上旅遊增收這碗飯。

平湖鄉古羊山村財經委員楊勤高介紹,目前我們村有四個市場主體,已經讓群眾得到了很多實惠。在未來,我們準備成立一家以旅遊為主的市場主體,帶動全村的旅遊業發展,實現在五到十年之內吸納本村的村民90%以上,人均實現增收2000元以上。

(作者:雷鳴 李首怡 周晨曦 胡磊 黃碧梧)

【來源:羅田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小小柚子樹 鋪就致富路
    經過近30年的規模發展,龍安柚產業已成為一項立區富民的「拳頭」產業。廣安龍安柚已先後獲得全國優質柚類專項評比金獎、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廣安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通過建基地做大主導產業、搞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創品牌提升產品價值、促融合構建新型業態等舉措,加快龍安柚特色產業發展,努力實現「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
  • 種植麒麟瓜 鋪就致富路
    麒麟小西瓜,鋪就致富路,讓劉四滿在家門口實現了致富,也成為村民增收的「甜蜜」產業。劉四滿說,接下來還將加大資金、技術投入力度,把西瓜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引進獼猴桃種植、蜜蜂養殖,實現產業多樣化發展,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全國人大  作者:  2020-10-21 他是來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長嶺組的一位農民代表,面對偏僻貧窮的山村現狀,他不退縮、敢創新、真幹事,帶領鄉親成...
  • 福建: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致富路便民路
    原標題:四好農村路,鋪就百姓致富路便民路   近日,由交通運輸部主辦的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暨「十大交通微博」發布活動在福州舉行。活動揭曉了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名單,福州市晉安北峰環線全景公路鼓宦線等10條農村公路脫穎而出,被網友推選為「最美農村路」。
  •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遠安:小竹筍鋪就群眾增收致富路 2020-04-09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孫祖小米鋪就「黃金」致富路
    如今,作為「黃金糧」,小米從穀子裡「蹦」出來,鋪就了尹紀美的增收致富路。  沂南縣位於沂蒙山區腹地,西部丘陵地帶盛產小米。全縣小米種植面積2萬畝,其中孫祖鎮種植小米1.5萬畝。孫祖小米獲得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2010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 車田鄉:荒山變茶山 鋪就致富路
    近年來,該鄉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破除交通瓶頸,並充分利用土地、氣候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油茶產業,讓荒山變茶山,為村民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路,鞏固脫貧成果。2018年,車田鄉引進酉州實業集團到該鄉發展油茶產業,新建油茶基地1萬畝,並在車田村5組修建了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的油茶初加工廠,為當地油茶產業的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當地村民對發展油茶產業充滿了信心。
  • 重慶彭水: 「火紅」小辣椒鋪就「紅火」致富路
    小小的辣椒鼓起了村民的腰包,鋪就了一條紅紅火火的致富路。在石院村2組羅慶書家,紅紅火火的辣椒裝滿了背簍,正「排隊」過稱,辣椒收購車就停在了家門口。羅慶書把附近的村民都請來幫忙採辣椒、裝辣椒,處處都是歡聲笑語。
  • 衢寧鐵路為浙閩山區鋪就發展致富路
    衢寧鐵路的開通運營,不僅為浙南閩北14個區縣(市)迎來了一條連接長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通江達海快捷通道,更為浙閩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鋪就發展致富路。衢寧鐵路為浙閩山區鋪就一條綠色生態旅遊路。
  • 平湖鄉幼兒園接受學前教研室教學視導
    黃岡日報訊(通訊員趙豔玲)11月26日,羅田縣學前教研室到平湖鄉中心幼兒園進行本學期教育教學視導工作。
  • 邯鄲日報: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
    近日,《邯鄲日報》新開鄉村振興專欄首發《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文字新聞,對邯山區「2+2+N」鄉村振興戰略及萬畝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報導。
  • 南洞鄉葛根豐收鋪就脫貧致富路
    該基地是南洞鄉中藥材「十裡長廊」中的一段,由山聯村「十佳產業致富帶頭人」何燕清承包,種植面積達45畝,每畝產鮮葛根3000餘斤,畝均收入可達4200餘元。收穫的葛根將統一銷售給旭坤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根據品質進行分級銷售和加工。據悉,近年來,南洞鄉各村通過發展中藥材種植,流轉零散、閒置土地,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規模化、規範化產業發展體系,帶動周邊村民就地務工、增產增收,鋪就產業脫貧致富路。
  • 鋪就致富路——記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金正哲
    原標題:鋪就致富路 「村子裡變化可大了!以前收入在3000元左右,現在都達到1萬元了。這裡可有村書記的功勞啊!」日前,記者走進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提起村書記金正哲,村民金春華讚不絕口。 金正哲是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工作20餘年,他先後帶領村民發展食用菌栽培、養雞等多種產業,為小山村開啟了一條致富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也由2738元飛躍到了10230元。 金正哲今年59歲,是土生土長的懷慶村人。1993年,金正哲擔任懷慶村村主任後,帶領村幹部走出去觀摩學習,吸取先進經驗,制定了懷慶村的發展之路。
  •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2020-12-08 16:59:35   在沒當選村書記之前,吳祥便是村裡的致富能手,為人「仗義」是村民對他的至高評價。村民王金成二女兒考上了大學,家中拿不出學費想放棄,吳祥手裡沒有現金,便帶著王金成去銀行取了一萬元,讓孩子順利邁入大學校門。吳祥在花海勞動。受訪者供圖  吳祥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要從治理村容村貌入手,加寬主巷路是第一步。這意味著,部分村民家的圍欄、倉房、院牆都要退後。
  • 甜蜜的產業!威海環翠區:小小地瓜鋪就鄉村「致富路」
    在威海市環翠區溫泉鎮雙寺夼村,一顆顆孕育著甜蜜和希望的地瓜種苗正積蓄著能量,這份「甜蜜的產業」為老百姓鋪就了一條致富路。在雙寺夼村東邊的農田裡,一座大棚拔地而起。大棚裡,剛種下100畝新品種地瓜苗,於常春正和其他村民一起,為這些寶貝疙瘩澆灌保墒,細心管理。
  • 滑縣城關街道史固村:小芹菜鋪就致富路
    近年來,城關街道史固村充分發揮村集體和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大力發展蔬菜種植,走出了一條以種植芹菜為主的致富路。 在城關街道史固村郭電存家的蔬菜大棚裡,一株株綠油油的芹菜長勢喜人。這幾年,該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種植戶從最初的一戶一個大棚,發展到現在100多戶300多個大棚,通過以強帶弱、以先帶後、以富帶貧,實現了資源共用、成果共享、共同致富的良好發展格局。種植戶說:「我看效益還是可以的,我從兩個棚現在發展五六個棚,下一年我準備發展一到兩個棚。」
  • 合作:文旅產業鋪就致富「快車道」
    依託合作市文化旅遊各種項目,鄉村旅遊如今成了博拉村最大的致富產業。 近年來,合作市堅持「文化支撐旅遊、旅遊展現文化」的文旅融合發展思路,把旅遊產業作為全市的首位產業來打造,作為農牧民群眾增收的主要突破口來推動,通過統籌抓好民俗文化挖掘、整合、拓展,實現旅遊資源全面向旅遊產業的轉型跨越。
  • 肥西銘傳鄉:鋪就民生路 敲開致富門
    路不通,路網不暢,餵養不易,銷售受阻,使得當地群眾賴以生存的蠶桑產業得不到發展,數萬畝的桑園本該成為致富的香餑餑,卻偏偏愁壞了一方百姓。而今,該鄉1.6萬畝的桑園迎來了發展的新高潮,2400餘戶蠶農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越來越多的「外人」走進銘傳鄉感受該地蠶桑產業的底蘊,越來越多的銘傳蠶桑產品隨著物流網走向全國各地,年產值數千萬的蠶桑產業再次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底氣。民生路「暖了」青年人才回鄉創業幹事的心。
  • 【甘肅電力「十三五」成就巡禮】光伏扶貧惠民生 鋪就「陽光」致富路
    【甘肅電力「十三五」成就巡禮】光伏扶貧惠民生 鋪就「陽光」致富路 2020-12-17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