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偉人孫中山曾帶領中國人民走出黑暗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制度。他是國共兩黨都要尊稱一句「國父」的大佬級人物,也是百年前那場浩劫的救世「偉人」,生前他叱吒風雲,撼天動地,死後卻不知他的靈魂是否得到安息。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了解下「國父」孫中山的一些奇事。
孫中山的遺體究竟在哪裡?1924年11月,孫中山應邀赴北京共商大事,豈知他中途舊疾復發,隨行人員深知耽誤不得,雖然他極力拒絕但是依然強行送往北京協和醫院就診,但是化驗結果卻使在場所有人震驚,經多名專家聯合會診,孫中山的病情被確診為肝癌晚期。每個人心裡都像壓了塊巨石般沉重,而孫中山卻不以為然甚至拒絕治療!在他看來政務耽誤不得,這甚至比自己的命更重要。他只答應保守治療,眾人勸說無效也只好放棄勸他動手術這一想法,可是這麼重的病再加上多年來勞心勞力導致心力交瘁又怎麼會是保守治療能起到作用的呢?到了一九二五年一月他的病情已經無法控制,三月十二日上午,一代偉人孫中山在北京辭世。經過一番周折後(後文會詳細解釋),1929年6月1日,國民政府為其舉行了告別儀式,即「奉安大典」。這場儀式結束後孫中山的棺柩被運往中山陵。
本以為孫中山會在此長眠不被打擾,然而在那個年代哪裡會有人獨善其身,哪怕是他已不在紅塵。喪心病狂的日軍在侵略南京時曾威脅過國民政府,如果不投降則會使千載古都成為灰燼,當時曾有人提議把孫中山的遺體帶到重慶,然而開館取遺體必然要爆破,而爆破的破壞力實在太大,靈柩和遺體被破壞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當時沒有執行,這也間接造成了後面的遺憾。
誰也沒有想到日軍竟然會選中山陵為他們侵略的「突破口」,在日軍連續的進攻和破壞後中山陵附近的建築均遭到了破壞,奉安紀念館等園外建築都變成一片廢墟。雖攝於孫中山的名望未敢繼續破壞但是也給中山陵帶來無法抹去的傷痛。
還有一種說法是孫中山先生的遺體被蔣介石帶到臺灣。當然,這種說法的可信度還有待商榷。在老蔣逃往臺灣時,孫科對警務員說毛周兩位領導一直對總理十分尊重,不會過多為難你們的。事實也確實是這樣,解放後的中山陵一直被精心呵護,綜上所述,孫中山的遺體應該是沒有被動過,依然在中山陵中安息。
上文說到在遺體下葬前頗有一番周折,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孫先生著名的四口棺材。
在他去世前就曾留有遺言,希望可以像列寧一樣供後人追悼。因此通過當時醫術把他的遺體做了內臟摘除和防腐措施,然後向蘇聯定了一臺密封的水晶棺材,在水晶棺材運到前遺體被暫時存放在一口楠木棺材中。這是他四口棺材中的第一口,存放在香山碧雲寺。
然而孫中山有個土豪親戚,這就是孔祥熙,作為他的好連襟他可以說是做的十分到位。在移棺沒多久孔祥熙就覺得這個棺材對於孫中山來說實在是太簡陋了。於是做主給他換了一個更大更豪華的棺材,這便是第二口。據說這口棺材有一個玻璃夾層,只要開棺就可以看到遺容。這就是傳說中的「楠木玻璃棺」。
在孫中山去世後的幾十天,他連續換了兩口棺材,直到三月三十日,蘇聯贈送的水晶棺抵達北京,整個棺材均系鋼質鍍鎳,內為玻璃,然而這個棺材的瑕疵太明顯,不僅有一些裂痕,工藝也沒有那麼精細,所以沒有被使用。這個是第三口。
最後決定用的是在美國定製的紫銅棺,這口棺材不僅製作精美細緻,它的功能也是永久性的,但是卻不是透明的。無法滿足孫中山的遺願供後人瞻仰,這便是他的第四口棺材。
話至此處各位看官們肯定會有所疑惑,這幾口棺材跟梅蘭芳又有什麼淵源,為什麼他會躺在裡面長眠呢?
還記得上文說到的第一口楠木棺材嗎?再被棄用了以後一直存放在故宮,直到六十年代梅蘭芳大師病故後被賣給了梅蘭芳的夫人,作為梅大師的棺槨。這便是孫中山和他四口棺材的奇事。各位網友們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