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族人生

2020-12-17 大河網

  剛畢業時,跟幾十人一起擠住在求職公寓,家只是一張床位

  好不容易熬出頭,有房有車了,還貸的日子卻長得沒邊沒沿

  在56個民族之外,他們自成一體,構成了一個百萬規模的龐大群落:蟻族。

  像螞蟻一樣蝸居,像螞蟻一樣拼搏,像螞蟻一樣為了每天初升的太陽,而抖動翅角。

  這個群體,年齡在22歲至29歲之間,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從事著餐飲服務、廣告營銷、保險推銷、器材銷售等臨時性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很少有「三險一金」。

  他們工作在繁華的市中心,卻租住在郊區的城中村。

  他們曾是父母眼中的「小太陽」,卻為了一份盒飯而看人臉色。

  他們懷揣著青春夢想,卻心靈脆弱渴望一個安全的港灣。

  堅強、拼搏、奮鬥、擔當、無助、彷徨、失落、詛咒……這個群體,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身後,就在轉身而過的某個角落。

  他們是一群80後,他們有他們的故事。            (河南商報記者 邢軍)

  河南商報記者 邢軍

  2007年,從西安來到鄭州,這個陌生的城市,並未讓她感到欣喜。

  在西安上過四年大學後,她並未想過要來鄭州,她想去重慶,因為男友的家在那邊,她也喜歡那邊的生活方式。她想和他在一起。

  然而,屢次碰壁後,就業的壓力,把她推向了鄭州。

  人物:

  程雲,28歲,某公司行政助理。

  

  入選理由:

  不是每個人都有過「蟻居」的生活,但基本上每個人都有過合租的日子。那時初入社會的欣喜、投入工作的快樂、彼此之間的單純、共同遊玩的歡笑,以及現在房貸的壓力、工作的繁忙、養子的重擔……回味曾經的日子,才能讓人在短暫的停歇時,感慨那時的美好。

  火起來的求職公寓

  一個床鋪,一天10元,幾十個年輕人,就這樣擠住在一個大房間

  她沒有離開,而是搬進了一個求職公寓。公寓房租每天10元,包月200元,她還能承受。

  所謂的公寓,其實就是將一個大房間隔成幾個小房間,擺上床鋪,供人住宿。

  房東是個80後,之前也是求職者,當他看到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無處可住時,便萌生了這種想法。於是,他找家人借錢,把這套複式房租下來,隔成小房間,對外出租。房客可以租一天,也可以租幾個月;房租可以一天一交,也可以一月一清。

  程雲租了7天。她想,如果不行,就回老家。

  這裡的人,基本上都是求職者。有些人兩天後就走了,有些人據說住了幾個月了。程雲沒感覺多麼不便,大學宿舍也是這種形式。只是,與同學間的融洽相比,這裡更多的是陌生。

  難以忘懷的合租日子

  大家一起買菜做飯,一起唱歌看電影,一起郊遊,一起八卦……

  一個月之後,程雲搬出了公寓,和三個新同事,合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民房。

  新單位在碧沙崗公園附近,這種核心區房租太貴,合租能減輕不少壓力。大家都是剛畢業的學生,一起進了單位,很容易聊得來。

  工作之餘,其他同事也會來串門,把這兒當成聚會場所。大家一起買菜做飯,一起唱歌看電影,一起郊遊,一起八卦單位那些事兒,哈哈笑個不停,日子充滿了無憂無慮的快樂。

  入職第一天,她給男友打電話,沒人接。晚上,他回了過來,說在忙。程雲囑咐他多注意身體。然後,突然好像都沒有了話。

  事業上,程雲做得越來越順手,收入也能夠讓她在吃喝不愁時,還能買幾件自己喜歡的衣服。

  沒邊沒沿的還貸人生

  兩口子每月要拿出5000多元供房、供車,無形的壓力,讓養孩子成奢望

  2010年,已單身兩年的程雲,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了現在的老公。與大多數情侶不同,他們並沒有搬出去過二人世界,而是留在了合租房內。

  一群靠工資生活、暫時沒有生活壓力的人,過得沒心沒肺,逍遙自在。

  這種美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房子還是那個房子,只是隨著成家,有的人搬出去,有的人搬進來。 

  2012年,程雲搬進了新家。新家在鄭州北郊,離單位較遠。原來合租的人,也各自為家,住在鄭州的不同地方。

  現在,程雲兩口每個月要拿出5000多元,用來供房、供車,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他們再無法輕鬆。想想這些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現在的生活,養孩子變得不敢想。

  閒暇之時 ,程雲還會召集大家聚聚,聊聊那時的美好。人去樓空,一種落寞感襲來,曾經的熱鬧和輕鬆,再也難以覓見。

  點評

  所謂長大成人就是第一次產生一種無法彌補和無法挽救的感覺。我們認識到,每走一條路,就一定有許多其他的路未走,許多路永遠也不會有人去走。成年的甘苦糅雜的才識總是不同於青年的衝動的激情;但是經驗之路並不一定以徒勞和挫折告終,正像青年的憧憬不一定由於天真和希望一樣。

  ——美國文學史家莫裡斯·迪克斯坦

相關焦點

  • 「蟻族」研究學者:蟻族比我們堅強得多
    爭論中,許多人建議畢業大學生不要留在大城市當「蟻族」,應該去二線、三線城市工作;也有媒體評論說,「蟻族」不應得到社會過多的同情和關注。對此,「蟻族」們怎麼評價?「蟻族」的研究學者廉思的看法又是如何?2010年春節期間,本報記者跟隨廉思前往著名的「蟻族」聚居地——北京北五環外唐家嶺村,並在行程中與廉思再次長聊。
  • 「蟻族」心聲:理想+生存技能=成功
    城市「蟻族」的出現,以及規模上的日益龐大,讓人不得不反思,這類人群與日俱增的原因在哪裡,他們通往幸福的道路在何方?「蟻族」的夢想 舉步維艱「蟻族」,是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這群漂泊在外為夢想打拼的年輕人,內心有著強大的力量,演繹笑中有淚的人生。「蟻族」的尷尬,在於面臨一個欲望的世界,想有卻不能擁有的窘困。
  • 《蟻族的奮鬥》開播 劉天佐演北漂蟻族現狀
    劉天佐(1 /2張) 日前,現代勵志電視劇《蟻族的奮鬥》在安徽衛視獨播劇場開播,該劇對「蟻族」人群工作和生活狀態的刻畫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共鳴。曾飾演過《士兵突擊》中的老魏、並因《裸婚時代》中「冬瓜」一角而人氣大漲的演員劉天佐,在該劇中飾演「北漂蟻族」馮大寶,他在大城市中打雜、送快遞又當過保鏢的經歷,將時下蟻族的現狀演繹得恰如其分。作為80後低收入聚居群體,蟻族已成為時下極為普遍的族群。《蟻族的奮鬥》從深處挖掘此類族群在大城市中奮鬥的喜怒哀樂,著力刻畫為夢想打拼的艱苦歷程。
  • 河南信陽市長:鼓勵蟻族青年到二三線城市就業
    河南信陽市長:鼓勵蟻族青年到二三線城市就業時間: 2010-03-11責任編輯: 子不語2010全國兩會_中國網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單純剛)「我作為信陽市長,很歡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高校畢業的『蟻族』青年前來創業
  • 《蟻族》作者廉思:書熱了 「蟻族」卻對我恨之入骨
    浙江在線04月02日訊去年9月,總結了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與螞蟻的三個共同點後,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廉思新造了「蟻族」這個嶄新的漢語單詞。很快,《蟻族》一書出版,這個沉重、形象而飽含感情色彩的詞彙,一躍成為2009年度十大熱詞,一個龐大的、難以統計的城市沉默群體,由此浮出水面。
  • 北京16萬「蟻族」的青春何處安放?
    (6月9日中國新聞網)  說起「蟻族」,就不能不提到學者廉思,他是「蟻族」一詞的首創者,也是中國第一位研究「蟻族」問題的學者,2009年《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一出版就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在廉思的著作中,他將「蟻族」歸納為「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的典型,這群人的生存狀態類似螞蟻,「高智、弱小、聚居」,他們的年齡多在22--29歲之間,平均月收入低於兩千元,是繼三大弱勢群體(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
  • 《蟻族的奮鬥》熱播 劉天佐演「蟻族」版王寶強
    明星馮大寶 由銀潤傳媒打造的勵志大劇《蟻族的奮鬥》正在浙江影視頻道熱播,這部聚焦都市蟻族的電視劇真實的表現了草根一族的辛酸生活和奮鬥歷程當紅演員劉天佐在劇中飾演農民工馮大寶,堪稱「蟻族」版王寶強。  在《蟻族的奮鬥》中,馮大寶是幾個主要人物中年紀最小、學歷最低的一個,也是劇中最樂觀最容易滿足的一個人,儘管他一直奮鬥在城市的最底層,只能在小飯館打雜、送快遞、當保安,但他依然過得開心快樂,覺得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就很知足。
  • 《蟻族》大學生心聲 張鐸:草根愛情很唯美
    《蟻族的奮鬥》張鐸最新寫真  搜狐娛樂訊 33集現代勵志劇《蟻族的奮鬥》將於明晚亮相安徽衛視黃金檔,該劇以當下社會熱點「蟻族」這個80後群體為背景,  該劇以「蟻族」為話題,主要講述兩位男主人公走出校園進入繁華的社會後,經歷工作碰壁,金錢誘惑,愛情打擊等一系列的現實問題而而展開的勵志故事 。與相似題材《奮鬥》不同的是,該劇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生存狀態:走出校門,他們變成了「三無人員」,無車無錢無房,每天要為了生計而接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
  • 重慶蟻族紛紛曬經歷 網友稱擴招是蟻族重要成因
    本報訊 重慶蟻族該怎麼辦?本報昨日對重慶蟻族目前的生存狀況進行深度報導後,在網際網路上吸引了眾多網民點擊評論,不少曾經是蟻族一員的網友們也紛紛支招,用自己脫離蟻族生活的經歷,激勵現在的蟻族們堅持下來,創造美好的未來。
  • 教授發布中國蟻族生存報告 蟻族研究生增加3倍多
    近日,蟻族問題的提出者、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廉思關於蟻族問題第二階段的研究成果——《蟻族Ⅱ——誰的時代》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並發布了最新研究成果「2010年中國蟻族生存報告」。  報告顯示,蟻族中研究生比例上升3倍多,從2009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7.2%。
  • 蟻族ant tribe
    蟻族 ant tribe[ 2010-03-03 15:50 ]熱門推薦:兩會熱詞雙語辭典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召開前夕,政協委員聚焦2009年網絡年度「民生熱詞」,「蟻族一些政協委員指出,「蟻族」現象折射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特別是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蟻族」構成中,有城市待業青年,也有農民工,但最受關注的是未就業或低收入的大學畢業生。
  • 廉思:「蟻族」奮鬥前行不忘使命
    中國青基會伴你飛翔工程趙天馳老師介紹了我們做「蟻族調查報告」的情況,原來蟻族主要是唐家嶺聚集,但是現在唐家嶺拆了,但它問題沒有解決。它轉移到其他地方去,在其他的這樣的城市,隨著現在經濟下行的壓力的變大,這個大學畢業生的低收入群體的數量仍然在增長。
  • 楊支柱:「蟻族」的真問題
    導語:從根本上解決「蟻族」問題的辦法無非兩個:一是減少「蟻族」的人數,另一個是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使「蟻族」人有向上流動的機會。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反過來說也成立,窮二代大學畢業生要立足大城市,幾乎都得先過一段「蟻族」生活。其實就居住面積而言,大學生集體宿舍生活本身就比「蟻族」還「蟻族」,不信你計算一下居住面積。在北京,具有碩士學位的大學青年教師,宿舍人均不到10平方米的比比皆是。工資雖然高點也高不了多少,而且因為生活在有錢人中,開銷不可避免地增大,實際上每月能節省下來的錢更少!
  • 上海「蟻族」居住地調查
    編者按  一年前的暑假,上海大學曾組織並完成了「大學生蟻族調查報告」,探討大學生能力培養方向及「蟻族」聚居地的合理規劃問題。  在這份提供給《瞭望東方周刊》的報告中,「蟻族」被定義為「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報告調查記錄了他們的居住條件、工作狀況、收入分配、擇業觀念、未來計劃、心理狀況等,並以此反映「蟻族」的真實生存境況。報告對213名「蟻族」進行了詳細問卷調查,被調查者中,男性64%,女性36%,分別來自安徽、湖北、河南等19個省份。
  • 蟻族:期盼給夢想安個「家」
    他們中不乏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因為低收入不得不聚居在求職公寓這樣的「城市驛站」,過著集體宿舍生活的他們因此也被稱為城市「蟻族」。每至年關,「蟻族」們面對的不僅是寒冬,還有種種撓頭事。  「房子年底就到期了,又得重新找地方住了。」同樣糾結的還有安徽姑娘居暖暖。今年10月到南京找工作時,她住進了位於鼓樓區觀音裡小區內的一個求職公寓。
  • 蟻族 在無奈中奮鬥
    隨著大學生就業難狀況的加劇,「蟻族」成為許多「80後」甚至「90後」們無奈面對的生活狀態。近來,還由此衍生出如「屌絲」這樣頗具自嘲意味的新詞。在廣州,「蟻族」究竟是一種怎麼樣的生存狀態?記者近日特別走訪了一些城中村,了解了聚居其中那些「蟻族」們的生存故事。
  • 2011年公務員面試熱點:「蟻族」就業問題
    一、背景連結  「蟻族」是大學畢業生聚居群體,被稱為繼農民、農民工、下崗工人之後出現在中國的又一群體。之所以把這個群體形象地稱為「蟻族」,是因為該群體和螞蟻有諸多類似的特點:高智、弱小、群居。
  • 專家:「蟻族」現象是年輕人在城市打拼的必經過程
    赤手空拳創造新生活,肯定要吃苦   本報記者 羅震光  「我們雖然沒有什麼,可是我們依然有堅強,我們雖然沒有什麼,可是我們依然還在幻想……」這歌詞並不高深也不煽情,但在距離北京市區2小時車程的唐家嶺村,6萬「蟻族」將這首由兩名北漂「蟻族」原創的歌曲《蟻族之歌》視為精神象徵。
  • 重訪唐家嶺蟻族:過度關注毀了我們的家園(圖)
    讓他感覺十分受傷害的是幾天前親眼目睹的一幕:一輛旅遊大巴停在了唐家嶺北站,從車上下來一群人,帶頭的導遊小姐操著南方口音說:「大家看看這就是中國最大的『蟻族』聚居地唐家嶺,在這裡你們可以感受一下蟻族的生存環境,與蟻族近距離接觸,揭開蟻族的神秘面紗,等下大家可以看看這裡的蟻族人,不過大家不要都盯著每一個蟻族看,這樣會嚇壞他們的。大家有十分鐘拍照留念的時間。」
  • 廉思:其實每個人都是蟻族
    蟻族的年齡和學歷層次在延伸  記者:《蟻族――― 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和《蟻族Ⅱ――― 誰的時代》都有一個副標題,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  廉思:應當是有意為之。《蟻族――― 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側重於描述這個群體的現狀,但我認為當時積累未夠,所以書中並未放入我和我團隊對此現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