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超聲鑽進冠脈血管 這個技術幫助爺爺解決頑固「心」病

2020-12-25 紅網健康

紅網時刻4月7日訊(通訊員 石文燕)近日,湖南泰和醫院為一例病友在降支及迴旋支植入支架後,再在IVUS指引下右冠狀動脈植入支架。這也是醫院心內科成功實施的首例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檢查,技術的順利開展標誌著醫院冠心病的診治水平又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4個月前,長沙60歲的王爺爺因腹痛來到湖南泰和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後,考慮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冠脈造影顯示,前降支中段狹窄70%,遠端狹窄85%,迴旋支中段狹窄100%,右冠近段狹窄50%,遠段狹窄70%,PDA狹窄70%,診斷為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需儘早實施血運重建術。醫院心血管內科以主任江斌為首的介入團隊經過充分的事前方案討論及準備,決定為王爺爺先施行冠狀動脈造影+PCI術。隨後,在前降支植入支架2枚,迴旋支植入支架一枚。

手術非常順利。術後,王爺爺腹痛症狀得到緩解,出院活動後仍感有胸部持續性隱隱作痛,偶爾有胸悶、氣促感,再次就診於醫院心血管內科。單純靠冠脈造影檢查結果以及手術醫生經驗,已經不能提供安全的判斷,心血管決定藉助血管內超聲(IVUS)對他的病情進行再次評估。

完善各項術前準備,由心血管內科教授蒲曉群及江斌為他實施冠脈造影+PCI+IVUS術,冠脈造影提示,前降支、迴旋支支架通暢,右冠近段狹窄50%,遠段狹窄70%。在IVUS下,發現王爺爺的右冠遠端血管斑塊負荷重,纖維斑塊和脂質斑塊佔管腔的80%,有支架植入指徵,故在右冠近端、遠端各植入支架一枚。

術後,在醫護人員的對症治療及精心護理下,王爺爺的胸痛、胸悶、氣促等症狀明顯改善,現已康復出院。

什麼是血管內超聲檢查(IVUS)?

血管內超聲(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利用心導管,將一高頻微型超聲探頭送入冠狀動脈血管腔內進行探測,經電子成像系統來顯示其內部結構和形態的微細信息,是無創性的超聲技術和有創性的導管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的診斷方法。運用該方法可以定量測定分析血管直徑、狹窄程度,還有明確冠脈病變的形態、性質及病變分布,尤其是在冠心病的介入性診療中有很高的指導價值。

IVUS和冠脈造影有何不同?

冠脈造影雖然一直被認為是評價冠脈病變的「金標準「,但是這種方法在臨床實際應用當中也表現出諸多不足之處。如只能顯示管腔的情況,不能顯示病變所在的管壁和斑塊情況,有可能使醫生低估冠脈病變程度。

IVUS能將冠脈血管內病變「看」得更仔細,不僅可以定量測定分析血管狹窄程度,還可明確冠脈病變的形態、性質及病變分布。它作為冠脈造影的重要補充手段,提高了病變診斷的準確性,同時,指導了冠脈介入治療(PCI)的策略、支架選擇和效果評定,能夠幫助改善介入治療效果,減少併發症,減少再狹窄,改善預後。

來源:紅網

作者:石文燕

編輯:易銳華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4/07/7000726.html

相關焦點

  • 血管內超聲擊敗DSA,成為冠脈血管檢查的新「金標準」!
    黑科技血管內超聲不僅能清晰顯示血管壁厚度、管腔面積和形狀,還能辨認鈣化、纖維化等病變,被譽為PCI醫生的「第三隻眼睛」,成功擊敗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DSA成為了冠脈血管檢查新的「金標準」。一、心血管病——人類健康「頭號殺手」心血管病CVD(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
  • 血管內超聲——透視冠狀動脈的「第三隻眼」
    這就需要透視冠狀動脈的「第三隻眼」——血管內超聲來幫忙。近日,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四院)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在血管內超聲的指導下,成功為一例冠心病患者實施了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來自山東榮成市的李先生,因胸痛加重一月入院,被診斷為不穩定型心絞痛。當地醫院行冠脈造影提示左主幹、前降支均有狹窄,且血管堵塞面積較大。
  • 歷時三小時 濱州市中心醫院心成功為患者開通閉塞的冠脈動脈
    近日,濱州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二病區在血管內超聲(IVUS)指引下,歷時三小時成功為患者開通閉塞的冠脈動脈。患者為60歲男性,因「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入院。冠脈造影示前降支(LAD)齊頭閉塞(具體閉塞處不詳),閉塞段長約20mm。患者LAD閉塞合併缺血症狀,提示存在存活心肌,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對於改善患者症狀及預後有顯著臨床意義。
  • 以心救「心」與死神搏鬥的人 記南溪山醫院共產黨員、心內科專家...
    有介入手術,他必在導管室;有心肌梗死急診手術,他必親身參與;有危重患者搶救,他必在現場,他以一顆仁者之心、一顆博愛之心,與患者風雨與共,默默地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他就是心血管內科二病區的負責人朱漢華博士。朱漢華年紀不大,但許多患者提起,都會豎起大姆指:「朱醫生為人好、隨和、技術過硬,有他在我們放心!」
  • 妙通血管,巧換心門 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內科用小切口解決大問題
    家人多方打聽到毓璜頂醫院心內科任法新主任醫師是結構性心臟病方面的專家,便前來求診。經過全面細緻的問診查體,發現患者不僅有主動脈瓣狹窄,可能合併冠脈血管狹窄,需住院全面檢查。但CT檢查又發現兩支冠狀動脈嚴重狹窄,這就給手術帶來新的問題,是先處理冠脈血管,還是先置換主動脈瓣呢?因為心臟血管的狹窄,極有可能成為手術中的不穩定因素,增加循環崩潰、圍手術期低血壓等風險。如果分次進行手術,必將給患者帶來二次創傷、圍手術期風險,以及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
  • 三門峽:血管裡開通「隧道」鑽石磨頭打開生命通道
    7月30日,黃河三門峽醫院心血管內科為一名64歲女性患者實施冠狀動脈斑塊旋磨術,並在血管內超聲的輔助下成功為患者前降支植入支架2枚,此兩項技術的開展在三門峽市處於領先地位。到底是怎麼樣的旋磨術?首先,來看一病例。患者系老年女性,因反覆活動時胸悶及後背部不適入院。
  • 「一站式」冠脈雜交手術讓冠心病患者不再「換乘」
    紅網時刻6月9日訊(通訊員 張維夏 陳飛 胡遵)說到「雜交技術」,大多數人可能只會想到農業方面,然而醫學領域也有「雜交技術」。這項技術使病人不需要在不同手術室間轉移和多次麻醉,在同一個手術室內,由多學科專家同時實施手術,一次性解決多項頑疾。
  • 冠狀動脈擴張病,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發病
    導語:冠狀動脈是心臟中的重要部位,其可以幫助運輸血液等。若是心臟中的冠狀動脈受損,那麼我們的血液運輸,甚至是生命也會受到影響。但是有一些疾病,就是發生在冠狀動脈上的,這一疾病就是冠狀動脈擴張病。2、冠狀 MRI成像該方法有較高的準確率、無創性和無輻射性,與冠脈造影具有相同的診斷價值,可以提供更多的測量數據,幫助分析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險,並經常用於治療後的隨訪。
  • ...應用最新技術「切割球囊聯合藥物塗層球囊」 成功實施兒童川崎...
    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高偉團隊在國內首次應用最新技術「切割球囊聯合藥物塗層球囊」,成功為一例兒童川崎病並發的嚴重冠狀動脈狹窄患兒實施介入治療,相比傳統「冠脈搭橋」手術,在有效保持血管通暢的基礎上大幅降低了創傷風險。
  • 花垣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超聲引導經皮靜脈球囊擴張成形術
    ▲張勇查房時為患者做舉臂試驗這位老年患者叫吳玉坤(化名),於11月27日實施了花垣縣人民醫院首例超聲引導下經皮靜脈球囊擴張成形術,採用介入無創治療技術,解決了動靜脈血管內瘻血管狹窄問題,當天下午即進行了正常血透。
  • 血管沒堵,怎麼看著像心梗呢?冠脈痙攣是什麼?
    我是劉健 今天是健哥說陪伴您的第363期 我們知道,冠狀動脈(冠脈)是給心臟供應血液的血管,一般來說,當冠脈堵了50%以上,心臟肌肉(心肌)開始缺血,可能出現胸痛症狀,這就是冠心病;如果冠脈完全閉塞,血流中斷,就會出現心肌梗死(心梗)。
  • 心臟超聲檢查,篩查肺動脈高壓的「利器」
    而檢查者的經驗、圖像質量對心臟超聲結果的準確率影響非常大。  但費洪文教授頂住了壓力,仔細地為患者進行了心臟超聲檢查,發現患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室間隔缺損,缺損的分流通過三尖瓣進入右房,曾被誤判為三尖瓣反流並診斷為重度肺動脈高壓,釐清了這一層迷霧,實際上這個患者雖然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但沒有嚴重的肺動脈高壓,不影響繼續妊娠。
  • 濰坊市中醫院採用中西醫綜合療法大幅降低冠脈支架植入率
    冠脈支架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為直接的開通冠脈血管的微創手術方式被廣泛應用,作為在濰坊地區最早開展心臟微創支架治療冠心病的醫院,濰坊市中醫院每年心臟介入手術近千例,是山東省開展介入手術最多的中醫醫院,積累了大量冠心病支架植入的經驗。  但據心血管病二科李傑主任介紹,在臨床實踐中遇到許多因為病情重無法安裝支架,或者不願意植入支架的患者。
  • 冠心病、心包積液、主動脈夾層和肺動脈高壓,超聲結果怎麼解讀?
    一 冠心病與超聲心動圖 目前超聲心動圖的解析度還不能夠對冠脈狹窄程度給出準確判定,這方面的診斷有賴於冠脈造影、心臟CTA和血管內超聲檢查。
  • 完全可降解支架引領第四代冠脈介入治療革命
    摘要:旨在推動醫生創新的首屆國際心血管技術和產業創新峰會下周四即將在上海召開。為此火石特邀會議舉辦方CCI秘書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沈靂教授做客,與大家率先分享「完全可降解支架的進展與創新」,也將進一步闡述CCI與會議相關動態。以下是沈靂教授的精彩分享。
  • 臺灣大學附屬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高憲立來我院做學術交流
    3月5日,國際著名心血管介入治療專家、臺灣大學附屬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高憲立醫師應我院心內科曲鵬主任邀請來我院做學術交流。高憲立主任是國際著名的心血管介入治療專家,現任亞太介入心臟病學學會委員,臺灣心血管介入治療學會委員等職,擅長冠心病複雜病變尤其是慢性閉塞病變(CTO)的介入治療,其學術水平及手術操作技巧在亞太地區有很高知名度,有「臺灣介入第一人」之稱。
  • 託起「心」希望!奔跑在生命線上的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
    對於閉塞病變,常規的處理方法是用導絲順著血流方向到達斑塊並將斑塊穿透,然後再植入血管支架以恢復血管形態及正常血流。但因患者的冠脈斑塊形成的時間久,病變長,鈣化嚴重,如果按照常規處理方法,導絲無法穿過斑塊直達病變部位。馮勝紅對病情進行了綜合評估,並組織全科醫生討論後,大膽決定採用逆嚮導絲技術解決問題。
  • 進博「趣」問答|再細的血管也能放個探照燈?看清深邃的血管才能...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秘書長沈靂:冠脈造影可以直觀的看到我們三根的主要的冠脈血管的狹窄程度。一般在過去來說,我們診斷通過平面的影像,70%以上的狹窄,我們認為它是需要幹預了,或者我們通俗的講可能需要放支架了。
  • 微記錄|介入手術根治罕見先天性心病 七歲男孩重獲「心」生
    拯救生命的故事七歲男孩罹患重病2013年小餘降生在雅安市名山區一個普通的家庭然而添丁的喜悅並沒有在這個家庭持續太久從此不再多過問「孩子的病,不能不治!」胸廓有畸形心臟位於右側胸腔(常人應該位於左側)心臟有雜音心臟及肺臟畸形心臟存在嚴重轉位(右位心)
  • 心房間隔缺損30毫米,心內科成功微創封堵
    據了解,目前心房間隔缺損佔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10%,佔成人先天性心臟病20%~30%。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心房間隔缺損小於20毫米主要以介入封堵為主,手術的成功率高,患者創傷較小、恢復快、預後好。      然而,曾小姐的心臟彩超顯示心房間隔缺損面積較大,屬於「巨大心房間隔缺損」,且缺損上部位置距離心房後頂、主動脈瓣非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