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小時 濱州市中心醫院心成功為患者開通閉塞的冠脈動脈

2020-12-13 瀟湘名醫

冠脈慢性完全性閉塞(CTO)在冠脈介入中佔比約16-20%,存在開通率低、併發症高、耗時長等特點,被稱為「冠脈介入最後的堡壘」。對於無殘端齊頭閉塞的CTO病變,具體閉塞處路線指引不清大大增加了手術難度及風險,開通率更低。近日,濱州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二病區在血管內超聲(IVUS)指引下,歷時三小時成功為患者開通閉塞的冠脈動脈。

患者為60歲男性,因「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入院。冠脈造影示前降支(LAD)齊頭閉塞(具體閉塞處不詳),閉塞段長約20mm。患者LAD閉塞合併缺血症狀,提示存在存活心肌,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對於改善患者症狀及預後有顯著臨床意義。

LAD無殘端完全閉塞,閉塞端路線不清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為保證順利攻克這最後的堡壘,首先術前我院介入團隊詳盡閱讀冠脈造影影像,組織科室討論病情、分析手術難度及風險,論證手術器械的利弊,選擇合適器械。其次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解釋病情、講解手術的難度及風險,以及術後患者的獲益,得到患者家屬的配合。最終經過反覆論證,我們決定實施在血管內超聲(IVUS)指引下開通閉塞冠脈完成PCI手術。

經橈動脈途徑成功送IVUS導管至冠狀動脈LCX內,逐漸回撤超聲導管,成功找到LAD閉塞處。IVUS影像提示LAD齊頭閉塞,在LCX發出前2mm處閉塞,與LCX呈120°夾角,臨近閉塞處還有中間支前發出。結合IVUS檢查,患者冠脈特點逐漸明確,大夾角病變、閉塞段大於20mm、無殘端閉塞病變、閉塞處有小分支發出,J-CTO評分大於3分,手術難度屬於高級別。

LAD在LCX發出前約1mm處完全閉塞,與LCX呈120°夾角 LCX及超聲導管

依據術前制定的手術策略,選擇6F EBU GC,在Finecross微導管支撐下,採用逐漸升級導絲技術,成功送Gaia second GW突破冠脈閉塞處,後續採用降級導絲技術、平行導絲技術,順利送GW至LAD遠段。IVUS超聲導管送閉塞冠脈內證實GW全程在冠脈真腔內。

最終,歷時3小時成功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植入兩枚DES,介入術後經IVUS優化指導完成支架內後擴張,IVUS影像提示支架膨脹良好,前降支開口有效面積達12mm2, 。造影示前向血流TIMI3級。

PCI術前與PCI術後管徑及有效管腔面積比較

PCI術前及PCI術後造影比較

術後患者無心絞痛發作,三天後康復出院。此閉塞冠脈動脈的成功開通,得益於全科醫護人員密切合作、術前精心準備、合適手術策略、術中導絲選擇及IVUS合理使用。血管內超聲(IVUS)是指無創性的超聲技術和有創性的導管技術相結合,通過心導管將微型化的超聲換能器置入心臟血管腔內,顯示心血管斷面形態和血流圖形,在指導複雜冠脈病變的介入治療及術後優化均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此手術的成功實施充分展現我院冠脈介入治療技術的實力,在複雜冠脈病變治療中已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來源:濱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濱醫煙臺附院成功開通閉塞11年冠脈CTO病變
    近日,濱醫煙臺附院心內科以逆嚮導絲技術成功完成一例高危複雜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手術。患者為中年男性,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冠脈症候群入院。入院後完善冠脈造影術示:三支血管病變,左前降支近端90-95%瀰漫;迴旋支近端70-80%節段性狹窄;右冠近至近段閉塞。患者病變嚴重,右冠為CTO。劉現亮主任詳細閱片並查看患者後,決定為患者行血運重建治療。
  • 心內科成功救治一名支架術後再閉塞患者!
    8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間斷胸悶,氣短,部位位於心前區,伴有壓榨感,每次持續時間約5-20分鐘不等,含服速效救心丸後緩解,2013年曾加重並就診於某醫院,考慮下壁心肌梗死,行冠脈造影后右冠植入2枚支架,術後規範冠心病II級預防治療。
  • 頸動脈重度狹窄幾近完全閉塞 黑龍江省醫院成功為患者取出動脈斑塊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康豔立 董宇翔)近日,一名動脈斑塊將右側頸內動脈近完全堵塞的患者在黑龍江省醫院神經外一科成功接受了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醫生憑藉嫻熟操作在顯微鏡下將斑塊完全剝離,讓堵住的血管重新恢復了供血。術後第二天,患者即能下地行走,反覆發作的肢體無力也立即消失。
  • 新餘市人民醫院成功搶救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左主幹閉塞患者
    中國江西網訊 江小兵 夏金蘭報導:近日,一位患者來到新餘市人民醫院,將兩面錦旗分別獻給了心血管內科二病區的醫生和護士,感謝醫護人員挽救了他的生命。他是新餘市首例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左主幹閉塞患者,在醫務人員全力搶救下轉危為安,並且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時間要追溯到一年多以前,這位41歲的男性患者因突發胸悶、胸痛半個多小時,於2014年10月19日上午到新餘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住院治療。
  • 冠脈介入入徑新探索 —— 橈動脈遠端入路病歷分享
    因患者橈動脈常規穿刺部位因近期皮膚外傷有大片結痂,而患者的心絞痛症狀仍頻繁發作,心內一科舉行全科病例討論認真評估患者病情後,制定了經遠端橈動脈冠脈介入技術的手術方案。  2020年6月10日,手術如期進行,該科王海濤主任帶領實施,精準穿刺患者右側橈動脈遠端,順利進入導絲、植入鞘管。
  • 新泰市人民醫院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右下肢動脈閉塞患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坤 通訊員 趙霞2020年12月9日上午10:35分CCU科有一位68歲男性患者突發劇烈胸痛並伴有右下肢疼痛,經新泰市人民醫院CCU科李彬主治醫師通過症狀、體格檢查、心電圖及心梗三項,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右下肢動脈閉塞
  • 以心救「心」與死神搏鬥的人 記南溪山醫院共產黨員、心內科專家...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導致心肌嚴重而持久的缺血,臨床表現常常是以持續胸痛為首發表現,住院死亡率30%以上,經成功介入治療後下降至4%以下。  2019年7月,朱漢華接到醫院胸痛急會診電話,立即趕到急診科。患者趙某,46歲,桂林人,持續胸痛1小時,心電圖診斷急性前壁心梗。
  • 上海中山醫院成功救治煙霧病合併複雜高危...
    今天(10月26日),38歲的林先生來中山醫院心內科趙剛副主任醫師的門診,做冠脈介入術後2個月的隨訪。他妻子激動地說:「感謝中山醫院的白衣天使給了我丈夫新的生命,讓我們仍有一個完整的家庭。」 2個月前,林先生因急性胸痛送至中山醫院急診。一線醫生接診後很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而心梗後介入手術儘早開通梗死相關的血管是最佳的選擇。病人年紀雖輕,但患有煙霧病史且有兩次開顱手術史。
  • 大拇指旁入口 心臟支架植入 濰坊市中醫院新技術讓患者更安全舒適
    該病人為68歲的老年男性,患者2年前曾行冠脈支架植入術,為避開此前手術穿刺部位的手術瘢痕組織及避免橈動脈二次穿刺給患者帶來的潛在橈動脈損傷風險,心內一科介入團隊再次行經遠端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手術由王公利副主任中醫師帶領實施完成,造影可見右冠狀動脈中段約95%狹窄,植入支架1枚,冠脈狹窄解除,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 漯河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團隊成功為冠心病合併椎管內腫瘤患者實施...
    近日,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 漯河醫專一附院)心胸外科團隊成功為冠心病合併椎管內腫瘤患者實施冠脈搭橋手術,令病情危急的患者轉危為安。被嚇壞的鄰居急忙撥打120急救電話,將靳先生送到了最近的醫院,做了急診冠脈造影后提示:三支血管病變。為求進一步治療,靳先生一家在老鄉的介紹下來到了漯河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
  • 濱州市中心醫院正式獲得「中國胸痛中心」授牌
    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工作委員會和胸痛中心總部為2020年度通過認證的醫院進行了授牌,濱州市中心醫院正式獲得「中國胸痛中心」授牌,標誌著醫院胸痛中心的發展建設以更高的起點走向新徵程。  據悉,2020年第一批次胸痛中心認證,全國共有265家單位提出申請。
  • 濱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開展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日前,濱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為一名14歲的小患者順利實施了「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手術採用微創方式,不開刀,只需穿刺外周血管,患者術後24小時下床活動自如,術後3天即可出院。直到近期,孩子的父母聽說市中心醫院技術水平高,百姓口碑好,於是趁著暑假帶孩子前來就診。心血管內科王文英主任醫師經過詳細問診和認真評估,建議患者留院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父母表示:「大家都說中心醫院的技術好,我們相信您!」入院後,通過術前全面檢查及全科醫護人員討論,決定對患者進行「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並制定了詳細的手術預案。
  • 「一站式」冠脈雜交手術讓冠心病患者不再「換乘」
    近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實施「一站式」微創冠脈內外科雜交手術,成功救治了一名60歲的複雜冠心病患者。6月9日,該患者恢復良好,即將出院。血管嚴重狹窄,最嚴重堵塞達95%以上家住長沙的60歲向爺爺平時喜愛爬山、跳舞。但近1個月來,他常感到胸痛、胸悶、呼吸困難。
  • 濱州市中心醫院開展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日前,山東省濱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為一名14歲的小患者順利實施了「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手術採用微創方式,不開刀,只穿刺外周血管,患者術後24小時下床活動自如,術後3天即出院。據悉,該患者2個月大時曾因肺部感染到當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當地醫生告知患者父母要去濟南做外科手術治療,手術費用及風險都很高,為此,其父母遲遲下不了決心,給孩子治療的事一拖再拖。患者平日活動量大時會出現胸悶、心悸的情況,在校無法完成體育課活動,並且活動耐量有逐年降低趨勢。
  • 太原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妙手仁心喚春歸
    2018年,心臟外科更名為心胸血管外科,對主動脈夾層患者提供24小時內解決方案,同年成功完成各類主動脈夾層術38例,居全省前列。在省內獨家開展靜脈曲張局麻下射頻消融手術,年平均手術量100餘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在省內領先,18年開展19例,無一例併發症。此外,實施糖尿病足血管開通55例,並發率1.8%。
  • 我國專家發布一項中英文版共識:旨在推動動脈入徑診療規範和安全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指經動脈入徑,憑籍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從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新方法。但在臨床大範圍普及和推廣應用中,動脈穿刺伴隨而來的併發症也逐漸被學術界認識到,嚴重者如骨室筋膜症候群、動靜脈瘻、假性動脈瘤、動脈閉塞等,甚至需要外科手術加以補救。有鑑於此,國內外專家學者們開始關注動脈入徑的改進,發現遠端橈動脈介入新路徑不僅能夠減少患者大出血、前臂附近動脈閉塞等風險,且能提升患者及術者的舒適度,因此受到越來越多介入醫師的認可和好評。
  • 老人一動就「心如刀絞」,醫生妙手打通閉塞10年的心血管
    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療團隊攻堅克難,採用先進的介入技術,為老人成功打通了堵塞10年的心臟血管。76歲的朱老先生家住漢口。2010年,他因急性心梗在醫院進行了急診PCI治療,打通了急性堵死的右冠狀動脈,另外一根迴旋支自開口處是慢性完全閉塞。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和技術,醫生沒有嘗試開通迴旋支。
  • 下肢動脈閉塞,離你並不遙遠
    最新一項流行病學統計結果顯示,55歲以上人群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病率是10%~25%。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也迅速增加。如果患者有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可增加4倍,腦卒中的風險增加2~3倍。因此,下肢動脈硬化閉塞也是發生全身動脈硬化閉塞的重要信號。
  • 黑龍江省醫院CT室一站式多部位聯合掃描為患者解憂愁
    (徐勁松董宇翔)近日,前來黑龍江省醫院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的張奶奶(化名)遇到了煩心事,原來這位張奶奶今年已經83歲了,由於糖尿病導致的下肢動脈閉塞,左腿之前已經因為動脈閉塞進行了截肢治療,這次特意來治療右腿,同時張奶奶還伴有腦梗、冠心病、頸動脈血管狹窄等嚴重併發症。
  • 一周5臺「含金量」手術,慈林醫院·哈特瑞姆心臟中心精彩紛呈
    在排查心衰病因時,冠脈造影顯示:患者右冠近端100%閉塞,側枝緣於穿隔支。前降支近中段長病變,最嚴重達90%狹窄,屬於冠狀動脈的慢性閉塞(CTO)病變。 除了冠脈CTO手術本身的難度,患者的身體狀況也不容樂觀:心功能3級、胸腔積液、高血壓病2級(高危)、鎖骨下動脈狹窄…… 當天,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核心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金重贏教授帶領慈林醫院·哈特瑞姆心臟中心龔世峰主任和孫小勇一起順利完成了手術:取右上肢橈動脈為穿刺點,成功將導絲通過血管堵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