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 如何培養急缺的AI人才?

2020-12-14 TechWeb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林迪】6月28日,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據了解,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將是一個交叉學院,除了與清華大學其他院系合作,還將與 Google、騰訊、搜狗和地平線等公司,針對核心算法、新型 AI 硬體等方向展開研究。

其中,中國科學院張鈸院士擔任院長,Google AI 負責人 Jeff Dean 為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顧問委員會委員。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在 1953 年考入清華大學,1958 年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在自動控制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任教,1994 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995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 年獲 2014 CCF 終身成就獎。

Jeff Dean 1999 年加入 Google,曾參與開發 BigTable、MapReduce 等產品,目前是人工智慧部門 Google AI 負責人。

市場的巨大需求和政策的扶植引導下,人工智慧課程和人才成了實至名歸的「香餑餑」。

根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截止到2017年10月,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的需求缺口已經達到了百萬級。2017年前10個月內,AI人才需求量已達2016年的近兩倍,2015年的5.3倍,人才需求年複合增長率超200%,國內AI領域人才供應量少,人才嚴重短缺。

2017年7月,國務院頒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大力建設人工智慧學科,要完善人工智慧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慧專業,推動人工智慧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儘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慧學院,增加人工智慧相關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招生名額。

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支持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置人工智慧學科方向,完善人工智慧的學科體系,推動人工智慧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形成「人工智慧+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慧+X」複合特色專業,建立50家人工智慧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據報導,清華大學並不是第一家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的高校,但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再次印證了國內高校設立人工智慧學科的熱潮。

2017年9月,國科大成立「人工智慧技術學院」。2018年5月,復旦大學也與谷歌宣布成立復旦大學-谷歌科技創新實驗室。此外,南京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湖南工業大學等紛紛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

在此前的採訪中,中科院AI領域相關教授曾對環球網科技記者表示,「現在很多學校建立了專門的人工智慧學院,這種與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獨立開來的做法有待考察。」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本身是一個上層的應用,如果只了解算法,沒有計算機底層的知識和鍛鍊做基礎的話,很容易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對此,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清華人工智慧研究院將以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中堅力量,匯聚校內相關院系優勢研究團隊,以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研究為核心,積極推進大跨度的學科交叉融合,積極推進大範圍的技術與產業融合、學校與企業融合。

邱勇還指出,人工智慧是當代科技最前沿,是未來科發展的制高點。同時,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的本質理解還不夠深刻、全面,人工智慧還處於發展初級階段,尚未形成系統的體系。大學需要承擔人工智慧基礎領域研究的重任。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揭牌成立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為校級的跨學科的交叉科研機構,研究院以「一個核心、兩個融合」作為發展戰略,即以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研究為核心,積極推進大跨度的學科交叉融合,積極推進大範圍的技術與產業、學校與企業融合,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在多學科綜合、優秀人才匯聚、高水平國際合作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人工智慧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上開展源頭性和顛覆性創新,力爭將人工智慧研究院打造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高端研究機構
  • 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的成立標誌著清華大學人工智慧技術、產業和治理三駕馬車的布局和人工智慧科研的矩陣初步形成,人工智慧研究從硬到軟的光譜也正逐漸呈現。研究院依託清華大學在人工智慧與國際治理方面的已有積累和跨學科優勢,面向人工智慧國際治理重大理論問題及政策需求開展研究,致力於提升清華大學在該領域的全球學術影響力和政策引領作用,為中國參與乃至引領人工智慧國際治理提供智力支撐。
  • 東華大學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
    12月30日,東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揭牌成立。在人工智慧「賽道」,東華開啟加速跑!人工智慧研究院名片東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是專門從事人工智慧產學研用結合的跨學科校級科研機構,承擔人工智慧方向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及對外交流等職責。
  • 中國欲量產AI人才,本科招生爆發後如何培養?
    今年 4 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提出支持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置人工智慧學科方向,形成「人工智慧+X」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到 2020 年建設 100 個「人工智慧+X」複合特色專業,建立 50 家人工智慧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此政策引導下,2018 年,各大高校紛紛成立人工智慧學院。
  • 清華大學成立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
    8月27日,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研究院在中央網信辦、科技部等相關部委的支持下成立,依託清華大學多學科優勢,面向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應用對社會治理的綜合影響開展研究,為全球人工智慧社會影響的研究與治理提供理論支撐。
  • 北航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整合全校AI資源,建設「新工科」典範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科技評論消息,近日北京航空航天舉行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大會,這也是繼武漢大學在2019年11月22日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之後,又一雙一流高校具體落實人工智慧工作布局校黨委書記曹淑敏、校長徐惠彬,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鄭志明、黨委書記金蓉為研究院揭牌。從左到右依次為金蓉、徐惠彬、曹淑敏和鄭志明。新成立的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由鄭志明院士擔任。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知識中心成立儀式隆重舉行,發布知識計算...
    (以下簡稱「知識中心」)成立儀式暨知識平臺發布會在清華大學東南門內 FIT 樓隆重舉行。作為清華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的首個研究中心,知識中心的成立是清華大學推進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人工智慧研究院的裡程碑事件。知識中心主任由李涓子老師擔任。
  • AI人才供需比例失衡 曠視完善培養體系塑造頂級AI團隊
    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根據相關教育部門測算,我國AI人才缺口至少超500萬,國內的供求比例約為1∶10,供需比例嚴重失衡。作為中國人工智慧領軍企業,曠視就正致力於AI人才的培養與投入,以此推動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並在近日獲評「CV工程師理想企業Top5」。人工智慧人才隊伍的建設對於行業與企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 共謀「AI+教育」的藍圖 助力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
    紅網時刻8月23日訊(記者 何青 實習生 陳宇麗 通訊員 雷蕾 任彬彬)人工智慧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產學研深度融合如何助推人工智慧發展?8月23日下午,湖南省科技活動周重大示範活動——2020人工智慧與創新教育思享匯暨第二屆湖南省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論壇在長沙舉辦。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創業精英從產業發展、產學研融合、創新教育等角度出發,圍繞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後備人才的培養,共謀「AI+教育」的未來藍圖。
  • 上海正籌辦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培養AI時代設計人才
    活動透露,「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正在籌備中,這將是一所培養AI時代設計人才的專門學院。此外,滬蘇浙皖四地工業設計協會共同成立「長三角工業設計產業聯盟」。11月20日開幕的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主題活動現場。
  • AI來襲!我校成立人工智慧學院
    ,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紮實工作,取得實效。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能源電力領域的深度融合已成為趨勢。華北電力大學成立人工智慧學院,從研究方向、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教學科研條件、管理架構、保障條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這將對學院建設成為人工智慧與能源電力交叉學科的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和創新成果產出基地,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對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應用、推進未來能源電力領域科技創新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 聚焦AI賦能教育 助力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
    人工智慧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產學研深度融合如何助推人工智慧發展?如何提升新工科人才培養能力?8月23日下午,湖南省科技活動周重大示範活動——2020人工智慧與創新教育思享匯暨第二屆湖南省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論壇在長沙舉辦。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創業精英從產業發展、產學研融合、創新教育等角度出發,圍繞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後備人才的培養,共謀「AI+教育」的未來藍圖。
  • 高校如何創新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專家這樣說……
    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旺盛的人才需求。李彥宏出席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時表示,百度要在未來5年為社會培養500萬名AI人才。面對巨大的人才缺口,高校應當如何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人工智慧的發展又對高校學科建設產生哪些啟迪?在9日召開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多位知名學者給出了各自答案。
  • AI你好 你要的人才,在路上
    人工智慧公司第四範式創始人兼CEO戴文淵坦言,目前人工智慧人才競爭比較激烈,相關公司多,想向人工智慧方向轉型的傳統企業也多,這些「坑」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智慧人才來填。「AI人才是剛需,但是AI人才供需矛盾顯著,主要就是卡在現在的AI人才存量較少。而且,AI人才培養階段長至六到十年,人才缺口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填補。」
  • 神仙打架:清華獲姚期智,北大聘朱松純,誰將引領國內AI學科?
    如今,國內的高校是如何建設人工智慧學科的?經過多年建設,誰正引領國內人工智慧學科,乃至整個計算機領域的發展? 以清華、北大為首的高校,更是斥巨資引入了行業領軍的人才。 2019年4月,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宣告成立,當時便由國內電子領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如擔任首任院長。今年8月,北大人工智慧研究院邀請微軟公司前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到訪進行學術交流,並聘任其為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 北大元培要搞通用AI實驗班!朱松純帶隊
    一句話,名校、名師,名徒,然後主打基礎研究,培養更加優秀的本科人才。由此,北大元培學院也成為北大招生的金字招牌之一,自創辦以來,吸引了諸多各省文理科狀元。進北大和進北大元培,幾乎成為兩個概念。而且北大元培,也成為與清華搶奪人才的重要利器。直到近年來AI復興,以及清華姚班、智班等名聲大噪。
  • AI高端人才如何培養?聽聽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
    人工智慧時代的高端人才培養如何開展?跨國界、跨學科的人工智慧學術研究怎樣大有作為? 9月17日下午,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全球知名高校校長圓桌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我們需要反思和探尋,大學如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大學的優勢在於 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建議大學要主動融入社會,開門辦學,如果不參與其中,很難了解到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科研項目。要主動和企業合作,開展校企聯合實驗室,並讓學生參與其中。 說到校企合作,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很有感觸,他們和微軟等企業合作,建設了重點實驗室,研發了一些人工智慧技術。
  • 人工智慧怎麼教?清華張鈸院士剛剛給我們講了一堂課
    一年後,清華大學宣布成立「人工智慧學堂班」,也就是「智班」。這是「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的第 8 個實驗班,由姚期智院士出任智班首席教授,此前,姚期智也是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的牽頭者。清華大學並非國內最早開設人工智慧專業的高校,但無疑是專業建設水平最高的高校。
  • 清華智能產業研究院成立,張亞勤喊來了半個朋友圈
    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英文簡稱AIR)成立,擔任院長的張亞勤喊來了他的半個朋友圈: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亞信科技董事長田溯寧、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萬科創始人王石、小米公司總裁林斌、搜狗CEO王小川、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鐵軍等大佬全來了。
  • 南京人工智慧晶片創新研究院成立
    現場,雙方揭牌成立南京人工智慧晶片創新研究院和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長三角所友會,將打造國家級的人工智慧晶片研發和成果轉化基地。潘多拉盒車載後視鏡和晶片、仿生機器魚、教育機器人……論壇開始前,參會嘉賓在會場一睹人工智慧產業領域最新技術和產品風採。論壇上,各位大咖探討了人工智慧的技術創新和產業機遇,為麒麟科創園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出謀劃策。「晶片是人工智慧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