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下的彬彬有禮,寫給最壞的「好孩子」

2021-01-07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肖博娜娜

今年在國內上映的《看不見的客人》,在國內小小地火了一把,首周票房就平了西班牙「五周票房冠軍」的綜合,最終憑藉口碑拿到1.7億,這一數據超過了影片在中國以外的所有市場總和。這部電影,讓觀眾見識到了「過山車」一樣的劇情發展,帶來的觀影體驗有多爽。

和過山車劇情比起來,我在澳門看的另一部拉丁語系影片,活生生把電影院變成了過山車,尖叫聲從頭到尾,第一排的一對小情侶中途嚇到離場以後,坐在第二排的我,簡直像是在坐過山車。這部驚悚到倒吸涼氣的電影,竟然還有一個溫柔的名字:《彬彬有禮》,就是披著羊皮的狼啊!

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內地觀眾,對拉丁語系國家的電影作品肯定是很陌生的。提到拉丁語系的文化,能想到的恐怕就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了。今年在大銀幕上,除了西班牙的《看不見的客人》、另一部大火的影片《尋夢環遊記》,故事背景也是拉丁語系的墨西哥。一個結構工整、一個魔幻現實。兩部贏得觀眾口碑的電影,僅僅撕開了拉丁文化的冰山一角。

記得在採訪《看不見的客人》導演之前,同行的記者就和我講,西班牙並不只是會做懸疑片,整個拉丁語言國家,在類型化方面都做的很好,只是我們平時不容易看到。直到看了這部來自巴西的《彬彬有禮》,我發現他們除了懸疑,驚悚也是可以做到極致的。

《彬彬有禮》的原名是As Boas Maneiras,澳門直譯成了《好孩子》,英語翻譯是Good Manners,片名都很溫和,完全看不出恐怖片的特質。

和片名一樣,影片的視覺語言也完全不是想讓你一驚一乍的樣子。前半段亮堂堂的大公寓,後半段色彩豔麗的晚會現場,完全沒有恐怖片那種陰森的質感。說到底,電影不是想通過預設驚悚故事和低端的視覺去刺激你的感官,讓你產生恐懼的心理。

電影的開頭,黑人女孩Clara被懷孕的Ana僱傭,成了她的保姆。Ana獨自住在巴西的富人公寓內,一個人做著孕前的準備。Clara的到來,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改變,曾經一直照顧外婆直到去世的Clara,知道如何照顧一個孕婦。

剛開始,兩人之間因為生活背景的差異,出現了一些小摩擦。Ana抱怨Clara做飯不好吃,Clara對富小姐的消費行為表示不滿,而且她驚奇地發現,Ana身上竟然帶了一把槍。但最後,兩人因為胎兒的變化,情感也越走越近。

但是,隨著胎兒越來越大,Ana身上也發生了一些詭異的變化。她變得越來越愛吃肉,導致胎兒的血壓升高。為了健康,Clara開始只給她做蔬菜,白天Ana很積極地在配合,她依舊很努力地調整自己的狀態,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當夜幕降臨,Ana的身體發生了很多變化,她變得躁動,在屋裡來回走動。被驚醒的Clara來到她的臥室,清醒的Clara被游離的Ana擁吻,兩個女孩第一次在銀幕前纏綿。正當畫面曖昧的時候,Ana突然發起獸性,在Clara身上咬下一塊肉,隨後心滿意足地睡著了。

畫風在這裡來了個急轉彎,照顧過老人的Clara發現,Ana的行為和月亮的變化有明顯的變化,後來她的狀態更加嚴重,一次月圓之夜,她夢遊走到了街上,在Clara的面前,親手殺死並生吃了一隻流浪貓。

這個過程中,Clara了解到了Ana的身世:她有一個很大的農場,本來已經定了婚,卻在結婚前和另一個男人發生了一夜情,懷孕之後被家人嫌棄,就來到城市,買下了房子,準備一個人生下這個孩子。在農場長大的她,一直有隨身帶槍防備野獸出現。而發生一夜情那天晚上,她在高潮後昏睡過去,醒來時發現身邊有一個野獸盯著她,這時候,她打出了一槍,從此以後也沒再見到那個男人。

搞明白孩子如何懷孕以後,高能的部分就開始了。預產期終於到來,同樣也是一個月圓之夜,Ana變得異常躁動不安。在房間裡,她來回踱步,Clara出去買菜的時候,最可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Ana肚子裡的東西,伸出利爪,直接剖開肚皮鑽了出來!

這個段落,鏡頭依舊很平實,沒有一驚一乍,但是整個影廳就像燒開的水一樣,觀眾們終於達到了沸點,尖叫,議論,乃至生理上的反感,觀眾們的情緒,和電影融合在了一起。

當Clara回到房間,看到眼前的慘劇,和那隻怪物,她也徹底崩潰了。於是,她拿起槍,朝著那隻怪物,準備了結這一切。

關鍵時刻,女人的母性戰勝了衝動。她抱起這個剛出生的嬰兒,離開了這個家,回到了貧民窟,開始撫養起了這個小孩。

影片可以明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小狼孩的誕生,第二部分,就講了他的成長。轉眼十年過去了,Clara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男孩已經10歲,長得非常好看。由於「媽媽」不讓她吃肉,他比起同齡的小孩顯得弱小了許多,而且每個月總有幾天,她會把男孩鎖在屋子裡,等他過了變成狼人的日期,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

第二部分的故事裡,男孩的自我意識慢慢覺醒,開始反抗每個月讓他進小黑屋的環節,他想嘗試吃肉,想去找自己的父親。最終,鄰居們發現了他是狼人的事實,而面對男孩的叛逆,Clara該如何做出抉擇?這段高潮戲,就等你們能看到資源的時候,自己去尋找吧。

觀影當天,導演特地從巴西來到澳門,見到她的時候,她剛落地不到四個小時,時差、季節的轉換,讓導演顯得有些疲憊。第二天的採訪中,她向我們透露了自己的創作思路。這部影片的最初創意,來自影片另一位導演馬可·杜特拉的一個夢。兩人花了很長時間來打磨這個想法,最終成了我們看到的樣子。

關於狼人的文學作品相當多,但這樣大膽的、挑戰倫理的狼人電影,我是第一次看到。整部影片結構相當工整,攝影構圖也非常講究,世界觀的架構不落俗套。不得不再次佩服一下,拉丁文化國家的魔幻現實主義,真的太有魅力了。而且這樣一部優秀的電影,僅僅是導演的第二部長片。

觀影過程,我的情緒完全被電影的節奏帶著走,很難抽離出來,去考慮影片的寓意或者深層次的價值。回過頭來再去想想,狼人在電影裡探討的是人性的兩面:獸性和人性,就像月亮和太陽,或許我們都嚮往光明,但因為黑暗,我們的生活才是完整的。

另外,女性在當地社會當中的地位也值得我們推敲。影片讓一個小怪物進入兩個年輕女人的生活,用一種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待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因為意外懷孕,Ana的父親拋棄了她、未婚夫也離開她,最終只能自己去面對生活的壓力。生活在底層的Clara,則反映出了當地嚴重的階層固化,看完以後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相關焦點

  •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那麼佛性從何而來?動物也會有佛性嗎
    他首先不說疑問,他先讚嘆佛的果地,說: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這裡講到的這七種,都是佛圓滿了果位以後所得的殊勝功德。
  • 【走近佛教】竺道生的包括惡人在內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學說
    在這種形勢下,興起很多學派,涅槃、成實、地論、毗曇、三論、攝論以及楞伽、法華等學派,活躍於大江南北。從研究內容看,這些學派各側重於一部或幾部經典,如地論學派主要據《十地經論》,但實際上幾乎涉獵一切大小乘經典。從學者來看,兼習兩種學說的人很多。這裡僅介紹涅槃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竺道生的佛性學說。
  • 你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你知道什麼是佛性嗎?
    佛性的光芒被覆遮了,只有智慧才能得到我們說一個人的相貌好,都說她有「菩薩相」而這種菩薩相是內在悲心與清淨心的顯示。若以美好的色相、悅耳的聲音來尋覓真如佛性,那是一種邪知邪見,並不能領悟如來真正的佛性。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覺」和「覺他」的德行。佛性,最講一個「善」字;禪境,最講一個「淡」字。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善行,點亮心燈;慧心,使心燈長明。
  • 彬彬有禮的中國人
    從小,對老師,我知道喊一聲「老師好」。對其他人,我常常不知道怎麼稱呼,感覺說「謝謝、對不起、你好」都是非常彆扭的事情。父母也不重視對我的禮貌教育,父母比較看重的,是我的學習成績。我好像從來沒有對父母說過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話。父母也好像從來沒有跟我說過謝謝、對不起。長大後我無數次想對他們說聲謝謝,總是感覺彆扭。
  • 佛教最靈性的四句偈語,反覆讀誦喚醒佛性!
    居士又問:「師父,如何才能喚醒自己的佛性?修行佛法最終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老僧回答道:「修行佛法的目的,只為了脫生死,斷除煩惱,煩惱就是無明,通過修行佛法獲得無上智慧,擺脫無明我執,從煩惱的此岸到達極樂的彼岸,這個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老僧接著又說:「這四句最有靈性,反覆去讀,能喚醒你的佛性。」
  • 佛性與禪心是一種生命的境界
    沒有佛性的人,何以明心見性?沒有禪心的人,何以當下即佛?有的人,談佛論道,看上去佛性十足,禪心若然,平靜而淡定,但是,一遇到事情,就無法管控情緒,甚至失態。這就是對修行不理解,佛性沒有建立起來,禪心沒好好涵養成功。說白了就是色厲內荏,修行不深。
  • 嚴師出高徒,還是彬彬有禮的老師能教出好學生?
    嚴師出高徒,還是彬彬有禮的老師能教出好學生?這其實是關係到老師如何平衡對學生的嚴和愛的問題,我比較贊同「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管理理念,我們對學生應該嚴而有愛,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嚴」和「體罰」不能簡單地劃等號,同樣「彬彬有禮」也不意味著「不會體罰」學生。
  • 佛性·塑性·形式美(下)
    還有美國舊金山亞州藝術館藏北齊天保二年(552)像等,也是在雙樹下雕出半跏而坐的思惟像,枝葉間鏤刻化生和飛天奉塔。河北藁城出土有一批北齊石雕造像,其中有河清元年(562)比丘尼員度造像。天統五年(569)像和武平元年(569)賈蘭業兄弟造像,都是極為精湛的雙半跏思惟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河清四年(565)年像也是著名的雙半跏思惟像。全像高95.4釐米,雙像具圓項光半跏而坐。
  • "彬彬有禮"用英語怎麼說?
    「彬彬有禮」,漢語成語,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例句:他彬彬有禮,但實際上卻是在告訴我,我不可能得到這份工作。He was very polite but effectively he was telling me that I had no chance of getting the job.他是個好小夥,非常溫和,彬彬有禮。
  • 每個人所具有的佛性到底是什麼?
    第五個比喻是地下寶藏喻:在一個貧窮人的屋舍下,埋著非常豐富的珍寶藏,但寶藏不能說話,而人也不知道自己家裡有寶藏。只有當寶藏被勘探出來以後,那個人才知道,即使是以前自己最貧苦的時候,寶藏也一直都在自己的家裡。
  • 一課譯詞:彬彬有禮
    Photo by Anna Shvets from Pexels「彬彬有禮」,漢語成語,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後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例句:他彬彬有禮,但實際上卻是在告訴我,我不可能得到這份工作。他是個好小夥,非常溫和,彬彬有禮。He was a nice fellow, very quiet and courteous.
  • 《爸爸的16封信》,是寫給孩子的,還是寫給家長的?
    《爸爸的16封信》,是寫給孩子的,還是寫給家長的?
  • 【上海】《佛性論》討論:第三場
    佛性(tathāgatadhātu)即「眾生皆具成佛之因」,也就是「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印度佛教主流的佛性、如來藏教法,與中國文化本有的大乘氣象相結合,形成了佛教中國化的代表——禪。一方面,融匯原始儒道之精神,進而透悉宋明理學的弊端;另一方面,在認識論上,分析近代德國理性哲學和意志哲學的開展,以至貫通懷德海的機體歷程哲學。希望針對目前的科技文明的困境,給人類找一條可以實現下去的、可以具體操作的路線。期待因指見月,在實際證量上,經驗到《佛性論》所述的種種。那正是我們本有佛性的展示,更是入世行願的開始。
  • 偶爾「佛性」一下,輕鬆做教學!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和學生希望老師佛系一些,日子都好過。脾氣超級好,超級有耐心,不批評,不要求,總是隨便、都行、OK,其樂融融,得過且過……大部分人的理解中,認為佛系就是無欲無求、得過且過的一種處世態度,比較消極。
  • 靈魂神識佛性自性到底說的是什麼
    懇定不靈,要靈為什麼不投生到好地方去呢?為什麼還受這輪迴之苦呢?應該叫「迷魂」比較確切,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正如《易經》對靈魂的定義挺恰當,「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中國先祖有這樣認識很有智慧,對「靈魂」的定義很接近實相。「遊魂"自己做不了主,受業力牽引,因報受生。那我們修行修什麼?
  • 無情有佛性,山水悉真如,佛性本具足,一切不外求
    「歸路」、「故鄉」,是禪宗經常用來象徵本心、佛性的意象,如「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蹤跡處妙難量」(《五燈會元》),「踏得故鄉田地穩,本來面目露堂」,(《領古聯珠通集》)等等。國清寺第一、第二兩句說故鄉無處不在,歸鄉之路無處不有,其實是說本心、佛性的遍在性。在禪宗看來,無情有佛性,山水悉真如,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 好的孩子教不壞
    教育可以做的範圍大概如此,即使再天才的教育家也不應該渴望把榕樹變成松樹,比較不幸的是,我們目前的教育,似乎都是在努力著,希望每一個小孩子都成為紅豆杉,於是耗神費力地做改變種子特質的工作,這是因為大家都是相信紅豆杉才是最有價值的緣故。其實,國寶級的紅豆杉固然可以做雕刻、做家具,平凡的榕樹又何嘗不能做風景,不能讓人在廟前乘涼呢?
  • 「夜讀」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
    朗讀 | 李洋有個很奇怪的現象,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別人,卻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家人。有時候,我們明知他們會受傷,還是會在看家人不順眼,便橫加指責;在期待未被滿足時間,便嘶吼咆哮;在家人如有錯時,便惡言相向。
  • 一個心態佛性又瀟灑自我的星座
    人生之羈絆如滿天繁星,親情、友情、愛情、現實、感情、生活,這其中任意一個出現問題都有可能會製造羈絆,或念想或回憶,或不舍或希冀,這些敏感的情愫總會慢慢的填滿我們的內心,而它們對我們的認知以及內心的軌道都會產生影響,有些痛苦是我們放不下的,有些快樂是我們一直在盼望的,而我們就夾在了這兩者這間
  • 致父母: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他長大以後的性格
    他請老師準備好熱水,給孩子們洗澡,孩子們在氤氳的霧氣中嬉笑打鬧。攝影師又給每個小朋友都發了一根棒棒糖,孩子們別提多開心。就在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攝影師惡狠狠地搶走棒棒糖,直接扔進垃圾桶。小朋友不明所以地愣了,然後哭了。哭聲就像傳染一樣,所有的小朋友都哭了起來。攝影師趕緊拿出照相機,拍攝下來這「難得」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