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塑性·形式美(下)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雙思惟造像經由單尊思惟像至雙尊像的演變。曲陽修德寺東魏武定元年(539)、興和二年(540)像皆是具有圓形項光的半跏思惟像。項光上還有蓮花苞枝。日本書道博物館藏東魏武定二年思惟像也極著名。北齊階段曲陽修德寺具圓項光的思惟像仍有多件。河北正定文管所有徵集所得的北齊武平四年像(537),形式恰為兩件具圓項光的半跏思惟像並列相聯而成。兩像皆以半跏姿態而坐,分別為左舒相、右舒相對稱而坐。此像已將單尊造像拓展成對稱並置的像。曲陽修德寺的天統二年(566)高市慶造像與河北正定文管所藏像非常相似,也是兩件思惟菩薩像以半跏姿態對稱而坐,即分別為左舒相坐和右舒相坐,但細細加以觀摩,可見高市慶像旁有殘損的部分。應為所雕雙樹之枝幹。因而此像很可能應屬思惟像中另一類雙樹像。雙樹像是思惟像中另一類型。即雕出的雙樹,從臺座兩側升起,枝葉相互疊接。枝葉間又常雕出飛天、盤龍、塔龕、華繩等紋飾,非常精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迦多寶像(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雙樹思惟像中較早的作品是東魏武定五年(547)邸顯造像。可惜此像殘損較重。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半跏思惟五尊像是非常精美的作品。還有美國舊金山亞州藝術館藏北齊天保二年(552)像等,也是在雙樹下雕出半跏而坐的思惟像,枝葉間鏤刻化生和飛天奉塔。

河北藁城出土有一批北齊石雕造像,其中有河清元年(562)比丘尼員度造像。天統五年(569)像和武平元年(569)賈蘭業兄弟造像,都是極為精湛的雙半跏思惟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河清四年(565)年像也是著名的雙半跏思惟像。全像高95.4釐米,雙像具圓項光半跏而坐。雙樹上雕有牽華繩的立飛天和二龍奉塔。藁城出土像雕造工藝較曲陽造更為精緻複雜。這些像都是前後兩面皆雕造像。樹的枝葉間也鏤空雕飾成兩層。有的像枝葉間還雕成鏤空的龕形。

新德裡國家博物館藏飛天(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從這些造像由單尊至雙尊的演變,體現出相當豐富的造型形式。我們知道,一般說來,佛教中的雙尊像多是釋迦佛和多寶佛,其典出《妙法蓮花經。見寶塔品》,經中說多寶佛聞釋迦佛說法,以寶塔從大地湧出,並分座與釋迦尼佛共坐,「爾時大眾具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座」(《法華經•見寶塔品》)。造像中多有二佛並坐的樣式,造成與單尊佛像、單尊菩薩像不同的形制。也區別於有眷屬的背光三尊、五尊、七尊等等以主像為中心,輔以脅侍的像制。

北齊至隋代的雙尊造像,有雙釋迦,雙彌陀和雙立佛,雙觀音和雙菩薩等,顯然不是釋迦多寶佛的題材,佛典中也不易找到根據,但這些造像對釋迦多寶佛並坐的形式有借鑑和發展,體現出很強的運用對稱等形式美法則的意匠。特別是雙半跏思惟像,形式發展非常豐富而精緻,對說明造像形式的演進變化是極好的例證。

河北省博物館藏飛天(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從佛教信仰內部變遷來看,菩薩造像增多和流行說明了菩薩信仰。特別是觀音信仰及相關的阿彌陀信仰的增長。曲陽造像題材的數量變化說明了彌勒信仰的減弱和阿彌信仰、觀音信仰的增長。另一方面,雙尊造像中無論立像仰或坐像,除釋迦多寶佛出自嚴格的經典依據,而雙觀音、雙釋迦、雙彌陀和雙思惟像似非嚴格依據佛典。但如果從形式演進的角度來看,這些造像的發展變化也是非常自然和合乎規律。

我們知道,儘管佛教造像儀軌嚴整,依粉本流傳,但在千年以上的流傳發展變遷中,仍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樣式,每個時代的作品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這些風格氣韻的變遷,尤其是造型樣式及種種細節的演進,也是經由歷代匠師的創製,由一點一滴,發展遞進。才形成了佛像美術既有沿革已久的題材,又有無數變化的豐富樣式的源流。

我們今天分析宗教造像的變遷演進,應該考慮到多重因素。佛教造像首先要服從佛教本身,使之具有佛像的屬性,依經據典,規定其為釋迦佛、彌勒佛或阿彌陀佛、大日如來及各種菩薩等。佛教造像的演化首先與信仰宗派的變遷有關。佛教發展有階段性。印度佛教既有原始、部派、大乘、密教四階段。在中國也經過了般若學的六家七宗和唐代八大宗派等。不同宗派往往敬奉不同的主神和輔神。顯教和密教所奉神祗也大有不同。第二是社會民族的習俗和審美心理心態。不同的國家、民族所信奉的主神往往要符合本國人的形貌特徵。世界各國的宗教藝術中都可以見到這一點。佛教在絲綢之路上傳布,戰勝了諸多其他宗教而成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原因除了理論的浩博完整外,當然與其重視造像,以「像教」的特色,塑造了各民放各地區尊奉的「佛」有關。中國造像從雲岡到龍門,佛由穿偏袒、通肩袈裟而穿褒衣博帶就鮮明地說明這一點。第三,工匠與藝術家運用形式美法則,在形式演進上的努力與創製,也是不可否認的一個因素。佛教藝術中,匠師們既依據粉本,又有所改進、創造,粉本也根據經典創製。從視覺藝術角度看,新樣式的出現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點點滴滴,積累創製,由量變累至質變,才有新的風格面貌湧現,才會產生豐富多彩的形式。綜上所述,我們將佛像樣式變化歸之於宗教信仰、民族習俗審美心理和匠師創製這三方面的因素,從中是否可以見到佛性與塑性的間隙與交融呢?

相關連結:

佛性·塑性·形式美(上)

具有獨特風格的印度佛教造像

中國最初的佛教造像

相關焦點

  • 【ETABS】塑性鉸的定義
    關鍵詞: 塑性鉸、鉸屬性 解答: 塑性鉸用於定義非線性的力-變形行為,用於模擬結構構件的屈服後行為。 鉸屬性可以由程序識別構件截面後基於一定準則自動生成,或者完全由用戶自行定義。可以看到,程序對生成的鉸屬性進行自動命名,命名形式為 LabelH#。其中,Label 為框架對象的標籤,H 代表 Hinge(鉸),# 代表鉸的編號。例如:框架對象的標籤為B1,則該框架對象的第二個生成鉸屬性名稱為B1H2。
  • 【上海】《佛性論》討論:第三場
    佛性(tathāgatadhātu)即「眾生皆具成佛之因」,也就是「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印度佛教主流的佛性、如來藏教法,與中國文化本有的大乘氣象相結合,形成了佛教中國化的代表——禪。一方面,融匯原始儒道之精神,進而透悉宋明理學的弊端;另一方面,在認識論上,分析近代德國理性哲學和意志哲學的開展,以至貫通懷德海的機體歷程哲學。希望針對目前的科技文明的困境,給人類找一條可以實現下去的、可以具體操作的路線。期待因指見月,在實際證量上,經驗到《佛性論》所述的種種。那正是我們本有佛性的展示,更是入世行願的開始。
  •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那麼佛性從何而來?動物也會有佛性嗎
    他首先不說疑問,他先讚嘆佛的果地,說: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這裡講到的這七種,都是佛圓滿了果位以後所得的殊勝功德。
  • 佛性與禪心是一種生命的境界
    沒有佛性的人,何以明心見性?沒有禪心的人,何以當下即佛?有的人,談佛論道,看上去佛性十足,禪心若然,平靜而淡定,但是,一遇到事情,就無法管控情緒,甚至失態。這就是對修行不理解,佛性沒有建立起來,禪心沒好好涵養成功。說白了就是色厲內荏,修行不深。
  • 你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你知道什麼是佛性嗎?
    若以美好的色相、悅耳的聲音來尋覓真如佛性,那是一種邪知邪見,並不能領悟如來真正的佛性。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覺」和「覺他」的德行。佛性,最講一個「善」字;禪境,最講一個「淡」字。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善行,點亮心燈;慧心,使心燈長明。
  • 什麼是拉伸試驗的塑性指標?
    塑性是指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而不致破壞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標是延伸率和斷面收縮率。延伸率又叫伸長率,是指材料試樣受拉伸載荷折斷後,總伸長度同原始長度比值的百分數,用δ表示。斷面收縮率是指材料試樣在受拉伸載荷拉斷後,斷面縮小的面積同原截面面積比值的百分數,用ψ表示。
  • 黏性土的塑性指數( )。
    黏性土的塑性指數( )。 2019-01-22 18:14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非晶合金剪切帶塑性的「蝴蝶效應」
    導讀: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蝴蝶效應」。在非晶合金中,微小的結構狀態變化會引起宏觀樣品塑性的巨大差別,但其物理機制仍不是很清楚。
  • 每個人所具有的佛性到底是什麼?
    喻義對照:佛像被隱藏著,這代表在煩惱中安住的如來藏;包裹佛像的萎敗花葉,代表以貪心隨眠為主的八萬四千煩惱;天人代表佛陀,當佛陀以佛眼見到眾生都有佛性以後,為其說法,去除如枯萎花葉般的八萬四千煩惱,顯露佛的功德。一般來說,這個比喻對應未入道的凡夫。
  • 靈魂神識佛性自性到底說的是什麼
    身體回歸法性,而靈魂本該回歸佛性只因迷惑去流浪生死。神識神識或心識都是佛教定義。佛陀在開悟前最先遇到的一些修苦行的人,極盡種種辦法讓身體受苦而求精神的解脫之樂。讓身體受苦不是精神解脫的因,身體沒有心意識的參與同木石一樣。佛陀出家初期就己悟到修行應從心意識(神識)下手,而不是這身體本身。
  • 北工大《Science》評述:首次發現超強塑性變形單晶材料!
    導讀:塊體形態下的範德瓦爾斯材料往往較脆,限制了其加工方式和應用前景。《Science》上報導了InSe單晶超常規的塑性性能。對此,北京工業大學韓曉東教授發表評述,展望了其在鍛造加工和實際應用方面的潛能。
  • 無情有佛性,山水悉真如,佛性本具足,一切不外求
    「歸路」、「故鄉」,是禪宗經常用來象徵本心、佛性的意象,如「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蹤跡處妙難量」(《五燈會元》),「踏得故鄉田地穩,本來面目露堂」,(《領古聯珠通集》)等等。國清寺第一、第二兩句說故鄉無處不在,歸鄉之路無處不有,其實是說本心、佛性的遍在性。在禪宗看來,無情有佛性,山水悉真如,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 論大震彈塑性分析基本規律的不靠譜性
    詳細理論研究可參考《地震作用下結構彈塑性時程分析位移響應研究》(第十二屆高層建築抗震技術交流會,2009)和《高層建築結構剛度退化與地震作用響應關係的理論分析》(建築結構學報,35(4),2014)。02關於「彈塑性地震力大於彈性地震力」如果說關於彈塑性位移規律的認知較早得到了爭論並得以明確的話,那麼對地震力的基本規律則出現爭論的時間較晚,其中一種爭論就是「彈塑性地震力出現增大到底對不對」,這一爭論大約發生在5年之前。當時某超高層項目在超限評審時,兩個彈塑性分析的結果均顯示有一些地震波的結果彈塑性地震力比彈性結果更大。
  • 充滿佛性的偈語,讓書法看上去更美!
    這句話出自六祖慧能法師,看似簡單直白,卻充滿了佛性和哲理!其實這句話出來之前還有另一句話!只有把兩句偈語放在一起,才能知曉這偈語的來龍去脈,還有它妙在哪裡。那是在鹹亨三年(672),五祖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時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 連續梁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的計算
    【學員問題】連續梁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的計算?  【解答】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的計算法充分考慮了材料的塑性性質和非線性關係,解決了彈性計算法的不足(幾個相關概念)。  1.塑性鉸混凝土受彎構件的塑性鉸是其塑性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由於鋼筋和混凝土材料所具有的塑性性能,使構件截面在彎矩作用下產生塑性轉動。
  • 《塑性工程學報》2019年(第26卷)目次
    剪切模式下Ti-1300合金組織及織構演變規律[J].塑性工程學報,2019,26(5):147-152.WANG Xinhan, YANG Xirong, LU Jinwen,et al.不同形變溫度下Mg-Al-Ca-Mn合金的變形機制[J]. 塑性工程學報,2019,26(5):174-179.XIAO Zhendong, LIU Yukun, GUO Hongwei, et al.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Mg-Al-Ca-Mn alloy at different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J].
  • 科學網—二維結構InSe無機半導體單晶具有超常塑性
    本報訊(記者黃辛、張行勇)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走近佛教】竺道生的包括惡人在內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學說
    在這種形勢下,興起很多學派,涅槃、成實、地論、毗曇、三論、攝論以及楞伽、法華等學派,活躍於大江南北。從研究內容看,這些學派各側重於一部或幾部經典,如地論學派主要據《十地經論》,但實際上幾乎涉獵一切大小乘經典。從學者來看,兼習兩種學說的人很多。這裡僅介紹涅槃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竺道生的佛性學說。
  • 廣義儒學之佛家系列課——竺道生的佛性思想
    ,詳細分享了道生「一闡提」皆可成佛和成佛方法論——「頓悟」的佛性思想。道生(355~434),中國東晉、南朝宋時僧人,是中國佛教史上扭轉佛學發展方向,大力提倡佛性思想的第一人,從畢竟空到佛性有,為後來禪宗完成佛教中國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論,禪宗主張的明心見性,見的就是道生提出的佛性,禪宗所採用的頓悟方法也是受道生的頓悟觀影響
  • 大力出奇蹟,金屬塑性加工有哪些種類和特點
    金屬加工種類包括切削加工、塑性加工、焊接加工等。其中,塑性加工通常也被稱為衝壓加工,使金屬在外力(通常是壓力)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獲得所需形狀,尺寸和組織,性能的製品的一種基本的金屬加工技術。塑性加工的種類塑性加工可分為在常溫下進行的「冷塑性加工」,以及需要加熱的「熱塑性加工」2種。由於金屬受熱會膨脹變形,因此會儘可能地採用冷塑性加工,如遇加工物材質硬度較高等情況,則進行熱塑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