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料垃圾困局如何破解:有可行替代方案嗎

2020-12-14 環球網

那目前有替代塑料的可行技術方案嗎?

劉建國表示,總體來講,現在大面積替代塑料的條件還不具備,因為它自身具有的優越功能有很多,這是其他材料不具備的。而成本更是一大阻礙。

日本民間和政府系研究機構一直致力於研究塑料替代技術,比如一種可降解的購物袋,其成分70%樹脂,30%澱粉,通過食品級的添加劑可以調整強度。這個技術雖然通過了檢驗,但其價格是塑料的2.5倍,這就很難推廣。另外,日本的造紙企業研究以紙替代塑料容器。就是將紙表面通過噴塗加工,使其具有隔絕空氣和水分的特性,這樣可以作為軟飲料包裝袋。這項技術已經投入使用,但廢棄物作為廢紙回收後,不可再生利用,且增加了廢紙分選的難度,最後只能增加焚燒量。故從材料的角度,替代了塑料,從再生資源的角度,降低了可回收率。這個矛盾如何解決,是需要企業界不斷思考的問題。

BBC稱,生物塑料是由可再生的物質提煉製成,通常包括植物油脂、木薯澱粉、木片或食品垃圾。然而,印尼有初創公司則是用海藻包裝代替塑料。他們用海藻製造三明治和漢堡包的包裝紙、咖啡袋和調料包,以及肥皂的包裝。用海藻製成的調料包在熱水浸泡下可以溶解,然後直接食用,不需要扔掉包裝紙。具有可持續和有營養的雙重好處。

加強回收再利用法規監管是全球治理塑料垃圾的一個普遍做法。歐盟目前為其成員國提供了一個戰略框架,要求它們從2030年起回收再利用55%的塑料廢物。在美國,雖然沒有聯邦法律要求公民進行回收再利用,但各州有自己的立法。在日本,地方政府會組織和鼓勵居民進行垃圾分類。

韓國的一些「限塑」方案值得我們借鑑。根據韓國統計廳數據,2016年,韓國人均塑料製品消耗量為98.2公斤,位列世界第一;塑膠袋消耗量為216億個,這一數字為德國的6倍,芬蘭的逾100倍。以一次性咖啡杯為例,韓國年消耗一次性塑料咖啡杯總量高達260億個。

為減少塑料製品使用,去年8月起,韓國環境部禁止咖啡店使用一次性塑料杯。隨著新年到來,「限塑」範圍從咖啡店擴至超市和烘焙店等。今年1月1日,韓國《關於節約資源及促進資源回收利用的法律》修正案正式生效。其中規定,韓國2000家大型超市和1.1萬家面積超過165平方米的超市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袋。根據修正案,除肉類、魚類等含水分製品可使用塑膠袋外,相關超市和大型賣場只能為顧客提供由廢舊塑料重新加工製成的計量收費垃圾袋、環保購物袋和空紙殼箱等用於打包。修正案還規定,全國超過1.8萬家的烘焙店今年起也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

韓國政府還加大對違法者的處罰力度。執法人員不定期到咖啡店進行現場巡查,若違反規定將根據咖啡店面積、違規次數等處以最高200萬韓元(100萬韓元約合6000元人民幣)罰款。此外,大型超市被發現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商家將被處以最高300萬韓元的罰款。韓國政府於去年底出臺鼓勵措施,對於乾洗店和運輸包裝用塑料、雨傘塑料套、一次性塑料手套、食品保鮮膜等5種塑料製品,如果生產商能夠進行回收再加工,政府將根據回收再生產量為生產商提供資金支持。▲

相關焦點

  • 每天消耗6000萬個塑料餐盒 外賣垃圾問題受關注
    如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在2000萬單左右,產生的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燒周末不想做飯又想改善夥食,北京市民劉科以前經常點外賣。「一開始還不覺得,後來發現包裝等真是太浪費了。
  • 每天消耗6000萬個塑料餐盒,外賣垃圾環保問題受關注!
    如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在2000萬單左右,產生的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燒周末不想做飯又想改善夥食,北京市民劉科以前經常點外賣。「一開始還不覺得,後來發現包裝等真是太浪費了。
  • 塑料汙染解決方案,真真假假如何辯?
    塑料垃圾的解決方案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議題,除了傳統的垃圾回收、焚燒等,近年來還出現了諸如「生物塑料」「零廢棄」等概念。面對目前嚴峻的塑料垃圾問題,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解決辦法,需要面對怎樣的挑戰?人們對這些問題的認知是否有偏差?今天我們通過生物塑料、垃圾回收、垃圾出口、零廢棄等方面,和大家聊聊塑料問題解決方案的探索與挑戰。
  • 評論:北京玲瓏巷的拆遷困局該如何破解
    評論:北京玲瓏巷的拆遷困局該如何破解 新京報
  • 什麼東西可以替代塑料垃圾袋?
    垃圾袋對人類的「最」主要作用就是「裝垃圾」。從這一點上來看,它的替代品還是很多的,如竹簍、木桶、塑料桶、布袋子等。因為,它們同樣「能裝東西」,具有收集的能力。但若從塑料垃圾袋的性能來對比,能替代的東西真的是少之又少。首先從防漏水這一點來看,竹簍、布袋子不適合。然後從輕盈便攜這一點來看,木桶,塑料桶也不適合。
  • 可口可樂連續三年被評為最大塑料汙染者,塑料真的不可替代?
    2月8日消息,來自國外媒體的報導,可口可樂今年再次被評為最大塑料汙染者,緊隨可口可樂之後的,是百事可樂和雀巢,三家公司一起被評為全球三大塑料汙染企業,且被指在減少塑料垃圾汙染方面處於零進展「最大塑料汙染者」的帽子已經扣了可口可樂三年
  • 可持續包裝:塑料被淘汰後,該用什麼材料來替代呢?
    在全球範圍內,塑料汙染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緊迫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飲料製造商和消費者開始採取可持續包裝方案,共同助力環境問題的有效改善。劍橋大學可持續發展領導力研究所(CISL)發布的一份報告曾提出一個願景,即所有瓶裝水和飲料包裝都採用100%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製成,讓不可回收和難以回收的塑料逐步被淘汰。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
  • 塑料吸管全國禁用後,替代方案有哪些優缺點?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前言:我是在幾年前看到大海龜鼻子裡插了一根12釐米長的塑料吸管,才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那之前,畢竟咱們都是普通打工人,生活一般是怎麼方便怎麼來,雖然沒有到亂丟棄垃圾的地步,但是也從未覺得方便你我他的小小吸管有什麼不妥。
  • 不用塑料用什麼?我們來找替代產品
    「限塑減塑」 保護生態環境 包裝袋、垃圾袋、塑料吸管等 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製品 無所不在的塑料製品 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但是產生的塑料垃圾 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少的汙染
  • 泰國用香蕉葉替代塑料包裝 全球還有這些「神仙」塑料...
    塑料是20世紀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之一,但為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目前世界範圍內的塑料汙染問題極為嚴重,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共生產了83億噸塑料,其中63億噸為塑料垃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到2050年,垃圾填埋場、環境和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將達到120億噸。在這些廢棄物中,菸頭、塑料飲料瓶、食品包裝紙和塑料購物袋是最大的汙染源。
  • 山東英科掘金快餐盒等廢棄白色塑料 花10年研究垃圾
    山東英科被美雜誌評為「再生塑料領域最具創意企業」【產業·公司】如何在白色泡沫垃圾裡掘金《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董陶 | 山東報導白色泡沫垃圾,是指包括快餐盒以及各種家用電器、商品防壓外包裝等使用的,以發泡聚苯乙烯塑料為材料的廢舊垃圾(國際英文統稱PS
  • 你的品牌還在使用塑料包裝嗎?看國際品牌如何「減塑」
    其中,三大國際美容個護集團歐萊雅、聯合利華、寶潔把包裝「減塑」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嘗試各種創新方案,包括生物基塑料回收技術、環保材料替代方案、循環包裝配送等 ——《華麗志》本文將對這些努力進行詳細解讀,希望給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品牌與企業帶來啟發。
  • 中國「洋垃圾」禁令全球衝擊波
    過去,發達國家通過將過多低標準的垃圾轉移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境外市場進行處理而轉移了大部分的環境保護壓力,而如今,隨著中國逐漸向「洋垃圾」say no,他們將如何應對垃圾處理問題?換句話說,這一波中國「洋垃圾」禁令衝擊波,對全球環境治理而言或不失為一件好事。
  • 「限塑令」前夜 替代材料升溫 塑料重塑
    當前,有部分品牌已開始使用符合政策要求的替代材料,未來你將會用可降解材料、紙製品喝奶茶、裝外賣、包快遞,然而隨著替代材料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更多的問題也陸續暴露出來。  「最強限塑令」倒計時,多種塑料製品將成歷史。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
  • 可口可樂使用海洋塑料垃圾生產可樂瓶,你能接受嗎?
    這不在最近,可口可樂就有了一個新的方案,可能是為了迎合全球的環境保護者,給公司營造一個好一點的民生,所以他們開始從海洋上回收大量的塑料垃圾,並且用塑料垃圾製作可口可樂的新瓶,在目前新一批的可口可樂塑料瓶裡,有25%的原材料是來源於海洋塑料垃圾,可以說這是完美的實現了廢物利用,並且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 面臨全球環境問題,塑料巨頭是怎麼做的?設計師又該如何應對?
    對科思創來說,循環經濟並不只是紙面上的文字,2019年,這家全球領先的材料製造商啟動了一項全球戰略計劃,重點包括:1替代性原材料:使用生物質、二氧化碳以及報廢材料與廢棄物來替代石油等化石原材料3可再生能源:循環經濟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替代能源發電不可或缺。4聯合解決方案:為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科思創正努力尋求跨領域合作。
  • 2020吉林省考申論熱點:中國對塑料垃圾再出重拳
    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甚至會影響群眾健康安全。[綜合分析]中國是全球塑料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每年生產塑料原材料一億多噸,塑料消費製品則有6000多萬噸。但塑料消費過後的棄置環節,尤其是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方面並不理想。
  • 如何破解鄰避困局?看看臺灣回饋制度怎麼做
    鄰避運動指居民反對在住所附近修建具有一定負面影響的項目,如垃圾場、核電廠、殯儀館等)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重要挑戰,近十年來已經成為了高頻詞彙,由於鄰避運動引發的鄰避困局,已成為政府關注的熱門議題。民眾美好需求與滯後的制度建設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推進,基礎公共服務設施承載量與人口數量之間的矛盾愈加尖銳,而推進城鎮化的出發點就是讓民眾享受到更高美好的生活品質,為了破解垃圾圍城、能源短缺等問題,以垃圾焚燒廠、發電廠為代表的大量基礎公共服務設施開始興建,這些服務設施本身又是「多數人收益,少數人受損」的鄰避設施,不可避免地觸及到民眾的鄰避情結,鄰避衝突事件開始大量出現
  • 2020全球禁塑政策和降解塑料生產現狀分析
    通知指出,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確保如期完成2020年底塑料汙染治理各項階段性目標任務,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增強做好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大工作落實力度。8月中旬前出臺省級實施方案,狠抓重點領域推進落實!  (1)加強對禁止生產銷售塑料製品的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