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問過身邊很多人是否吃味精,多數表示對於味精還是有些排斥的,表示味精是經過化工合成的,但其實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味精是利用擅長分泌穀氨酸的細菌發酵得到的,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澱粉,所以味精也算是一種天然食品,並不是人們認為的化工合成製品。
穀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呈味物質。穀氨酸是人體中所需的一種胺基酸,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但是不會增加食物的鮮味,只有被提煉出來以後,才能變成游離的胺基酸鹽,才能為食物增加鮮味。
雞精跟味精相比,成分略有區別,除了有穀氨酸鈉以外,雞精還加入了一些其他的呈鮮味物質,比如雞油、核苷酸二鈉、其他香辛料等。相對於味精來講,複合型的呈鮮味物質,效果要好於單純一種,再加上一般雞精的包裝上都會有一隻大大的雞的圖案,所以近些年,雞精的銷量遠遠高於味精。
從高溫下的穀氨酸鈉來!穀氨酸鈉在超過120℃的時候,容易轉變成焦穀氨酸鈉。不知是誰造的第一謠,可能是這個 「 焦 」 字讓人浮想聯翩,便毅然決然地認定焦穀氨酸鈉可以致癌。這個純屬扯淡!焦穀氨酸鈉對人體無害,更不會致癌,只是焦穀氨酸鈉沒有鮮味,會使原本提鮮作用的味精喪失功能。所以才有做菜時 「 起鍋放味精 」 這個說法,就是為了避免越煮越沒味的尷尬。
雞精和味精的不宜人群嬰幼兒不宜吃,嬰幼兒大量食用雞精或者味精後,會使血液中的鋅轉變成穀氨酸鋅從尿中 過量地排出體外,從而導致急性鋅缺乏;哺乳期婦女不宜吃,哺乳期的母親如果食用過量味精,大量的穀氨酸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 體內,從而導致嬰兒缺鋅;孕婦不宜吃;有肝、腎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拋開劑量談危害就是耍流氓,又沒讓你當米飯來吃,哪有那麼多危害。正常家庭烹飪過程中,只要符合起鍋時放味精,在滿足你的味蕾的基礎上,這點劑量是不會有什麼危害的。當然,飯店、小館子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在麵館打過工的我,可是親眼見著廚子,一碗放一勺雞精的,這種情況必然是危害健康的,不過原因可不是什麼鍋都要背的 「 致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