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在話,作為一個農家子弟,那個時候並沒有多麼遠大的抱負和崇高的理想。就連高考完填志願,對著醫科大學那些複雜的專業系別名稱都是一知半解,沒想到會在這條路上走這麼遠。」
我國著名頭頸腫瘤專家、中國抗癌協會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教授笑著說,非要追根溯源,也許一切都起源於兒時記憶中那家小小的鄉鎮衛生院。
兒時常跟著姐夫待在鄉鎮衛生院
「醫生就好像神奇的魔術師」
葛明華出生在浙江諸暨農村,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父母都是農民,家裡的經濟條件差,日子總是過得緊巴巴。不過,父親卻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也許是吃了沒文化的苦,再困難也堅持要送孩子們去上學。
葛明華的一位姐夫是當時村裡衛生院的赤腳醫生,學校放假的時候,父母忙著下地幹農活,他有時就跟著姐夫整日待在衛生院。當時衛生院的人氣旺,赤腳醫生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比較高。年紀尚幼的葛明華通常都是安靜地坐在一邊,看著來往之間神色各異的病人,也觀察著在診室裡忙活的醫生。
「面露痛苦的病人被抬進門,被醫生稍微一處理,狀態就變得蠻好。從現在看當然都是些小毛病,但是當時年紀小,什麼都不懂,覺得醫生就跟魔術師一樣,真的很神奇。」不過,那個時候的葛明華只是粗淺地覺得醫生這個行當挺好,並沒有因此產生其餘的想法。
幼時種下的種子萌芽
最後走上行醫之路
在那個年代,成為一名軍人是很多男孩的夢想,一身戎裝,帥氣非凡,葛明華也不例外。1985年,參加高考後,本想報考軍校的他被朋友提醒近視不適合當兵,戴著眼鏡的葛明華這時才反應過來。
不當兵要幹點什麼呢?推敲著未來規劃,思緒飄得有些遠,村子裡的衛生院忽然在心頭浮現,就這麼一瞬間,他下定決心——學醫。
「我們高考的時候,是先填志願再出分數。口腔醫學系是當時浙江醫科大學所有專業裡報考分數要求比較高的,雖然也不知道到底學些什麼,簡單想想覺得分數高的肯定好。再加上考完之後自己預估分數也差不多,就填在了第一志願,後來很幸運地被順利錄取。」
1990年,葛明華從浙江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畢業,抱著留在杭州機遇更多的想法,進入浙江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工作。
前20年主攻口腔癌
敏銳察覺到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
增加研究方向
參加工作的前20年裡,葛明華把主攻方向放在口腔癌上。2009年,他發現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大幅提高。這一現象不僅在國內外各大文獻上被提出,自己在門診接診量上也能感覺到些許變化。以現在的數據來說,2010年之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是之前10年的3-4倍。然而,在那個甲狀腺癌發病率剛剛開始大幅增長的時候,各家綜合性大醫院基本沒有「甲狀腺外科」這樣一個科室,普外科的醫生很少關注到這一問題。
「我們當時還開玩笑,每一家醫院的外科醫生,除了婦產科醫師不在甲狀腺上動刀,幾乎人人都會做甲狀腺手術,但手術量都不多,所以專業性都不強。」
在這樣的情況下,葛明華敏銳地覺察到,甲狀腺這一學科以後一定會越來越重要,甲狀腺相關的疾病也會成為整個社會的關注重點。這個領域還有很多空白,但也同樣說明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早一步開始研究,必定會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從關注到行動,2010年,葛明華憑藉著自身豐富的專業積累,結合國內外診治指南和診治現狀,完成並出版了關於甲狀腺癌臨床診治的專著《甲狀腺癌的臨床診治》,這在全國範圍內實屬走在前列。書中所出現的所有手術圖片,均來自葛明華自己執刀的手術,實操結合理論,每一步都被細化、詳解。
就像青年演員對著老戲骨說「我是看著您的戲長大的」一樣,到現在,全國很多綜合性醫院的普外科醫生,甚至一些頭頸外科的醫生碰到葛明華時,常常會說一句話——「我是看著您的書做甲狀腺手術的。」
「不理性」的主攻研究方向——
惡性程度最高的甲狀腺未分化癌
據葛明華教授介紹,甲狀腺癌80%-90%的患者可長期生存,這些甲狀腺癌惡性程度低,通過正規手術治療後預後很好。剩下的為難治型甲狀腺癌,其中有一種甲狀腺未分化癌被稱為人類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之一,好發於老年人,佔全部甲狀腺惡性腫瘤的1%-2%,進展飛速且預後很差,從發現到死亡基本在6個月內。
近些年,葛明華教授團隊把甲狀腺未分化癌當做主要研究方向。他坦言,這個決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理性的」。因為它的發病率極少,自己一年最多能碰到十幾例,從全國範圍講,一年也只有3000-5000例。
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多年以前,葛明華曾經碰到過一位甲狀腺未分化癌的病人,是杭州一位較有名氣的畫家。這位病人的腫瘤很小,直徑不到2釐米,入院時精神狀態非常好,甚至看不出生了病。術後兩個月復發,再次被送到醫院,病人整個頸部都是巨大的腫塊,還轉移到了肺部。由於腫瘤太大壓迫到氣管,實施了氣管切開。然而,才沒幾天,氣管切開處又被新長出的腫瘤堵住。沒有有效的針對性藥物加上那樣的情形根本無法手術,很快病人就去世了。
難過、遺憾、不甘心,各種情感在心中交織。葛明華教授說,不管當了多久的醫生,眼睜睜看著鮮活的生命消逝,是永遠都無法習慣的事情。
「這幾年我們整個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在甲狀腺未分化癌,包括它的發病機制、藥物靶點研究等,當然製藥是製藥企業的工作,但我們臨床可以為他們提供理論依據。在手術及放、化療都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最終肯定得從藥物方面突破。雖然不一定會有結果,但只要能取得點滴進展,能夠在治療上起到效果,就是極其有意義的。」
攻克複雜、疑難甲狀腺癌
開創浙江省頭頸腫瘤
MDT多學科診療模式
說起自己的團隊,葛明華教授表示整個團隊對於疑難、複雜的甲狀腺癌的攻克方面很有信心,事實上,他們也的確出色地解決了許多棘手的難題。
2010年開始,葛明華教授帶領團隊走在全國前列,率先開展頭頸腫瘤MDT多學科診療模式。「很多時候,局部晚期的甲狀腺癌不是單靠我們一個團隊能夠解決的,當出現其他部位的侵犯或轉移時,多學科聯合起來,術業有專攻,成功的機率更高。」
起先,由於經驗不足,MDT模式開展得並不算順利,通過不斷地堅持與摸索,2013年底,時任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的葛明華教授,參照國際成熟經驗,全面、規範推廣開展了頭頸腫瘤MDT多學科討論,做到了幾乎每一位頭頸黏膜鱗癌和複雜甲狀腺癌都得到了多學科團隊的聯合診治。2018年12月,就任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後,葛明華教授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快速完善醫院的MDT學科。目前,浙江省人民醫院收治的常見惡性腫瘤都建立了MDT團隊,生殖等複雜診療項目也建立了MDT團隊,並常規開展工作,「光靠開刀只是解決個體問題,但MDT模式惠及的是群體。」
此外,葛明華教授考慮到極大部分甲狀腺癌預後良好,為了讓這些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質量,他帶領團隊2005年初就開始了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手術研究。2017年初在國內創新性開展的「無充氣腋窩入路完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從腋窩切開約2-4釐米切口,腔鏡下完成整個手術操作。既確保安全切除腫瘤,又避免在頸前及胸前留下明顯疤痕,受到甲狀腺癌患者,尤其年輕女性患者的歡迎。
在口腔癌方面,葛明華教授團隊最大的突破在於頜面部缺損的精確重建,比如上、下顎骨的缺損,基於3D列印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製造,用腓骨或髂骨等精確重建,這些技術的開展在省內外開展都相對較早。
作為浙江專家首次出任
國內甲狀腺疾病領域的全國主委
去年,葛明華教授接任中國抗癌協會甲狀腺癌專委會主任委員,這是浙江專家首次出任國內甲狀腺疾病領域的全國主委。他表示,在任期間將把工作重點放在三個方面。
首先,從全國的範圍來說,重點研究將不僅局限於未分化癌,還要拓展到高發的甲狀腺疾病。如最近20年和甲狀腺癌發病率同步大幅增長,且更甚於甲狀腺癌發病率的橋本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最終將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下降甚至喪失,從而影響到整個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因此社會關注度也非常高。
其次,普通的甲狀腺癌大部分預後非常良好,研究怎樣的治療是適度的,又可以儘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預後好和預後差的惡性腫瘤治療應當有所區分,如果是預後差的惡性腫瘤,為了保住患者的生命,要下『狠手』;如果預後好,多種治療方式帶來的預後差異不大,那麼幫助患者根治腫瘤的同時,使他們擁有最佳的生活質量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
最後,通過全國多研究中心、與企業合作等開展甲狀腺未分化癌/低分化癌等難治型甲狀腺癌的研究。一個研究中心的樣本有限,如果把範圍擴大到全國,研究樣本就能大幅增加,更容易加快研究的進程。
「當然,作為行業主委,還應該積極推動甲狀腺等頭頸腫瘤的診治規範的培訓和適宜技術的推廣,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各級醫院之間診療水平的同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