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曾是日本侵略者維護統治教科書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作為鄰國,日本對《金瓶梅》的研究未曾間斷。除了娛樂消遣之外,日本人也會拿《金瓶梅》當學習中國語言的教科書,甚至日本侵略者也按圖索驥用來維護其佔領區的統治。雖然《金瓶梅》受到過知識、統治階層的歡迎,但是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卻對這部作品並不感興趣。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況?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日本神奈川大學副校長、外國語學部中國語學科教授鈴木陽一。

  《金瓶梅》作教材引入日本人喜看不敢承認

  鈴木陽一告訴記者,《金瓶梅》在日本的推廣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就是在江戶時代。當時的日本人為了學習漢語,就進口了一些中國的通俗文學,《金瓶梅》這樣的小說就被大量引入日本。後來,這些日本人在完成學習漢語的過程之後,更多地是注重閱讀中國小說本身,用以消遣娛樂,但由於其中比較多的性描寫,即便在性開放程度比較高的日本也仍然認為這是一部「淫書」,一直到明治時期日本的知識分子也都是私下偷偷閱讀,不敢公開說自己喜歡《金瓶梅》。

  但到了19世紀,一個名叫曲亭馬琴的作家,不僅積極評價《金瓶梅》,而且據此改編成了江戶時代背景的《草雙紙新編金瓶梅》,西門慶和潘金蓮在裡面都是以日本人的姓名身份出現的。

  「後來慢慢的有日本知識分子就說,除了比較多的性描寫之外,《金瓶梅》仍然是一部文學、藝術水平很高的作品。」鈴木陽一說。但即便如此,包括曲亭馬琴在內的不少日本知識分子仍然認為《金瓶梅》中的內容都是虛構的。

  《金瓶梅》民俗內容豐富 侵略者用其當教科書

  「《金瓶梅》在日本第二次推廣的原因是因為戰爭。」鈴木陽一說。

  鈴木陽一告訴記者,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帝國主義的日本領導者們不知道該如何在侵略之後有效統治佔領區時,他們開始向西方學習——若要統治好佔領區,必須學習佔領區的風俗習慣,更快地融入當地的文化。但是日本的海軍在江戶時代之後與中國的聯繫少了,大部分人已經不了解中國的風俗了,日本的軍部想要學習中國的風俗就無可借鑑。

  這時候有人就發現,《金瓶梅》中寫了很多中國的風俗習慣,可以作為統治佔領區時可資借鑑的指南。同時,由於日本迅速的現代化,日本傳統的民俗也在快速消失,日本民俗學因此開始興起,而對中國民俗的研究也有助於日本民俗學的開展,所以以《金瓶梅》為代表的民俗小說就成為了日本民俗學者的研究對象。「雖然日本的民俗學者並不願意為日本軍隊的侵略服務,但仍無形中為日軍的侵略與佔領起到了一定作用。」鈴木陽一說。

  就這樣,《金瓶梅》又一次成為了日本人的教科書並自上而下的推廣開來,只不過這一次是軍隊用來助其鞏固侵略「成果」。

  戰後「黃色」管制嚴厲《金瓶梅》至今沒有完整日文版

  二戰後,日本在反省戰爭的同時,知識分子也重新開始發掘與研究中國文化。「戰時和戰前,雖然對於中國民俗的研究也有,但是主要仍然是以研究孔孟的儒學為主,而戰後的日本知識界則開始大規模地介紹、研究中國的近現代、當代文學。但是當包括《金瓶梅》 在內的這些中國白話小說大規模地引入之後,許多日本人發現,這些小說中的語法、詞彙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樣的古代文言文相差萬裡。於是,對於中國這些有名的小說,日本的知識分子們開始著手其本土化的過程:自己編字典自己翻譯。」鈴木陽一說。

  但是翻譯《金瓶梅》時仍然存在困難。「戰前,《金瓶梅》是有翻譯的,但都是部分翻譯,並沒有全部的翻譯。因此戰後就開始著手全部翻譯。」鈴木陽一說。由於《金瓶梅》存在比較多的性描寫,加上當時日本社會對於「黃色」言論的管制較為嚴格,如何翻譯《金瓶梅》讓學者們頭痛。

  當時有一篇英國小說,由於審判機關裁定其屬於黃色作品,不僅該小說的出版社吃了官司受到處罰,就是翻譯者本人也受到了牽連。這之後,日本的出版社在翻譯出版「黃色」內容的作品時都特別小心謹慎。「之前,《金瓶梅》 的翻譯作品只是在性描寫的場面不翻譯,出版者把性描寫的中文原文放在全書的最後面。那之後,再出版的《金瓶梅》甚至把全書最後面的這些沒翻譯的中文原文也都拆掉了。」鈴木陽一說。

  有鑑於此,日本對於《金瓶梅》的研究雖然一直持續到今天,但是一般的日本老百姓根本看不到完整的《金瓶梅》作品。而由於經濟收益問題,即便現在可以翻譯全本的《金瓶梅》了,日本也沒有人再去做這件事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有本書,曾禁止讓國人看,傳到日本,日本人看後:寫得太好了
    比如秦朝的始皇帝,為了維護他的統治,把諸子百家的著作都付之一炬。那個時候,如果有人膽敢讀諸子百家的作品,真的會有殺身之禍。以至於很多諸子傳人,不得不離開繁榮的市鎮,逃到深山大澤密林裡去,隱姓埋名、提心弔膽地傳承他那一個門派的文脈。
  • 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組圖)
    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翻拍日軍開辦的崖城日語學校師生(資料圖片)  在日本侵華史的研究中,侵瓊史研究是一個相對薄弱的領域,本文以佔領期日本侵略者對海南的文化滲透為研究對象,揭示日軍對海南民眾實施文化滲透,妄圖將島民教化為天皇治下順民的侵略本質。  要摧毀一個民族的反抗力,就要摧毀這個民族的文化和意志。
  • 歌頌日本侵略者的"臺灣之塔",蔡英文還把名署上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 日本人藤井實彥在臺南腳踢慰安婦銅像的事情還未平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被指責,其曾在一紀念碑題詞歌頌日本侵略者角色,落款還把自己的大名給署上了。據臺灣《聯合報》9月13日報導,日本人藤井實彥日前在臺南腳踢慰安婦銅像,被國民黨臺南市議員謝龍介曝光,引起民眾憤怒。
  • 歌頌日本侵略者的「臺灣之塔」,蔡英文還把名署上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 日本人藤井實彥在臺南腳踢慰安婦銅像的事情還未平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被指責,其曾在一紀念碑題詞歌頌日本侵略者角色,落款還把自己的大名給署上了。據臺灣《聯合報》9月13日報導,日本人藤井實彥日前在臺南腳踢慰安婦銅像,被國民黨臺南市議員謝龍介曝光,引起民眾憤怒。
  • 假如日本統治中國,中華民族將更壯大?
    文懷沙對於中華文化非常推崇,並舉中國歷史上的歷次少數民族入侵為例,大膽推測,假如日本當年真的統治了中國,最終的結果也不過使中國的民族從56個變為57個,大和民族最終也將被漢化。因此,他認為世界競爭的結果就是文化的較量。(《南方都市報》7月20日報導)  文老的話中,不乏真知灼見,但有關日本侵華的這一推測,未免真的過於「大膽」。
  • 侵略者為掠奪資源建高檔住宅區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侵略者將罪惡的魔爪伸向鞍山。1905年後,日本侵略者加快了在鞍山的探礦步伐。1919年4月29日,1號高爐點火,日本侵略者控制下的鞍山制鐵所正式投產。 從統籌規劃到礦業公司成立,再到制鐵所成立、投產,日本侵略者在對鞍山礦產資源加速掠奪的同時,面臨著一個實際問題,那就是制鐵所日本管理者及家屬的居住與生活問題。
  • 除了日本,原來這兩個國家也統治過臺灣!
    1895年,中日籤訂《馬關條約》,向日本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日本得以殖民臺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投降。1945年,中國政府在臺北舉行"臺灣對日本的受降典禮",標誌著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臺灣正式重回祖國版圖。你可知道,歷史上除了日本統治過臺灣外,還有兩個西方國家也侵佔統治過臺灣。
  • 日本新版教科書歪曲歷史 中國民眾三萬封信駁斥
    4月12日下午3時,中國民間對日索賠奠基人童增召開新聞發布會,亮出了日本當年侵華的有力證據。  20世紀90年代初,童增發起民間對日索賠以後,民間反響強烈,從1992年到1993年,他陸續收到了3萬多封控訴日本侵略者暴行的信件,除臺灣外,所有省、市、自治區均有人給他寫信。
  • 北洋軍閥真如教科書上評價的那麼不堪嗎?
    比如說吳佩孚以趕走外國侵略者為畢生追求,反對籤署任何賣國條約;段祺瑞一生清廉如水,面對真金白銀的禮物他置之不理;馮瑞祥用自己的一生去探索救國之路,多次起伏仍不改赤子之心。清廉如水段祺瑞段祺瑞是北洋武備學堂的第一期預備生,在校期間成績十分優異,得到了李鴻章的賞識。
  • 媒體:臺北三峽祖師廟,記錄著侵略者的兇殘和精神殖民的坍塌
    我曾在福建工作數年,當然知道清水祖師。他又稱「麻章上人」,閩南、臺灣地區民間都尊稱為「祖師公」。清水祖師原是宋代一名僧人,後來逐漸演變成在閩南有廣泛影響的佛教俗神,至今在福建、臺灣及東南亞擁有數以千計的分爐和眾多信仰者。據說,宋神宗元豐六年,福建安溪、永春一帶大旱,當地百姓請求祖師公祈雨。
  • 日本統治臺灣50年幹了些什麼?
    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代價,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第二旅團長山根信誠被擊斃,4800名日軍被打死,近一半的日軍被打傷。日方曾有記載:「不論何時,只要我軍一被打敗,附近村民便立刻變成我們的敵人。每個人,甚至年輕婦女都拿起武器來,一面呼喊著,一面投入戰鬥。我們的對手非常頑強,絲毫不怕死。他們隱藏在村舍裡,當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毀,他們就鎮靜地轉移到另一所房子裡去,等一有機會就發動進攻。」
  • 臺官方通過高中課綱微調決議 中立描述日本殖民統治
    原標題:臺官方通過高中課綱微調決議 中立描述日本殖民統治   中國臺灣網1月27日消息 臺灣當局「教育部」十二年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今天通過高中課綱微調,歷史科中立描述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國民政府遷臺後的功過,臺灣史部分調整較多。
  • 日本統治臺灣的五十年間都做了些什麼?
    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代價,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第二旅團長山根信誠被擊斃,4800名日軍被打死,近一半的日軍被打傷。日方曾有記載:「不論何時,只要我軍一被打敗,附近村民便立刻變成我們的敵人。每個人,甚至年輕婦女都拿起武器來,一面呼喊著,一面投入戰鬥。我們的對手非常頑強,絲毫不怕死。他們隱藏在村舍裡,當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毀,他們就鎮靜地轉移到另一所房子裡去,等一有機會就發動進攻。」
  • 日本、俄羅斯和越南的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述對越反擊戰的?
    看看他們的歷史教科書就知道了。首先來看日本,日本歷史教科書上表明的態度比較模稜兩可,但其中的意味值得琢磨。在描述這場反擊戰的時候,日本著重描寫了越軍的傷亡人數,短短幾天內,越軍傷亡不計其數。雖然這是事實,但日本教科書的描述很容易令人誤會這場戰爭的正義性。
  • 由日本中學教科書出版看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影響
    日本教科書上的「南京大屠殺」(圖片來自網絡)日本的教科書出版都是按照日本文部科學省的「新學習指導要領」提前一年開始編寫下年的教材,根據該「要領」,2010大眾讀者中的一些家長們不僅自身受到不良影響,而且還把這種不良影響傳達給老師們,從而對老師們在挑選教科書上產生不良作用。在2008年至2011年的4年間,日本全國約有20萬(平均每學年5萬)初中生使用了扶桑社的歷史教科書。因此,育鵬社和自由社也想步其後塵,大撈一 把。但由於這兩家出版社找人編寫的教科書錯漏百出,質量低下,日本「教科書檢定委員會」沒敢大開綠燈。
  • 專家駁李登輝言行:臺灣光復是對日本殖民統治的否定
    臺灣人民從此擺脫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70年前的歷史場景,早已記錄在史冊上,無人可以撼動。  在這個極為重要的歷史紀念日裡,下臺多時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近來卻大放厥詞,不僅在臺灣,而且在日本,公然聲稱:他和他的哥哥曾在戰時加入日本軍隊,為他們的「祖國」而戰。他還說戰時臺灣和日本是一個國家,臺灣沒有抗日。「臺灣很感謝被日本統治」。
  • 臺獨歷史教科書到底長啥樣?
    日本殖民末期,為配合殖民母國的全面侵華與戰爭動員之需,殖民當局在臺灣開始推動無孔不入的「皇民化運動」,教科書當然也不例外,目的在於將殖民地臺灣人民改造為盲目崇拜日本天皇、為天皇犧牲的臣民奴才。這部《認識臺灣》教科書,歷史篇將臺灣史分為「史前時代」、「國際競爭時期」、「鄭氏治臺時期」、「清領時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與「中華民國在臺灣」等階段,不分本質,將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中國均視壓迫臺灣人的「外來政權」。同時美化日本在臺殖民統治,不再稱之為「日據」,強調日本為臺灣帶來「工業化」以及「守時」、「衛生」、「文明」等「現代化」,避談其中的剝削與民族差別待遇。
  • 日本侵佔臺灣後,是如何進行殖民統治的?
    臺灣在歷史上曾有多個稱呼,秦稱「瀛洲」;隋至元朝稱「流求」;明稱「雞籠」、「北港」等;清朝命名為「臺灣」,並設立府衙轄制。自宋元起,已有漢民經澎湖遷居臺灣,到明末時,因閩南大旱,數萬沿海災民舉家前往,墾殖臺灣,兩岸交流日趨頻繁。如今的臺灣民眾,其祖上多來自福建沿海地區。在臺灣歷史上,曾有兩次被外族侵佔。
  • 呂紅:《金瓶梅》的突破與失落——《金瓶梅》性描寫的文化批判
    《金瓶梅》(日本藏校正繪畫足本)為便於分析,我們不妨先就其性描寫的寫作側重做一番梳理。大致說來它有四方面特徵:其一,是令人驚愕的縱慾。笑笑生常讓筆下的男男女女公然不分場合、不分對象恣意地尋歡作樂。原始初民的兩性關係從混沌到有序,在中華民族曾有過一個重要轉折階段——「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瀆」(《通鑑外》)。
  • 美漢學家芮效衛辭世 曾用30年時間翻譯《金瓶梅》
    芮效衛是芝加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他曾經用30年時間將《金瓶梅》譯成英文出版。 2013年12月,芮效衛翻譯的《金瓶梅》(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最後一卷出版,全書共全五冊,總長達2500多頁。當時已經被醫師診斷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的「漸凍人」)的芮效衛說,很開心自己能夠「活」著完成這項工作,這套《金瓶梅》將是他此生最後一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