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寶寶上了幼兒園以後,真正心急的是父母家長。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每天都會問老師好幾遍,看看自己家的寶寶在幼兒園怎麼樣啦。
現在有微信這麼方便的溝通方式。很多時候老師會在微信群裡發一些孩子們的照片或者是視頻,讓家長們可以多方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果果今年上幼兒園了,最近,果果媽媽的家長群裡面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為什麼呢?因為有一位家長,在看到老師發的孩子們吃飯的視頻以後,就在群裡跟老師說:「老師,幫我把孩子碗裡的青菜挑出來。我家寶寶他不喜歡吃青菜。」另外一位家長也跟著說:「老師,幫我把孩子碗裡的西紅柿挑出來。我家寶寶不喜歡吃西紅柿。」「我家寶寶不喜歡吃肉,老師幫挑出來一下。」……
各種各樣的挑菜要求都出現在了家長群裡,正當大家等著老師一一給孩子們挑菜的時候。老師在群裡對家長們說:「大家請放心,孩子並沒有出現你們說的這些情況。他們都愛吃菜吃飯,你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會吃完,他們很棒。」
聽著老師的回答,很多家長有些奇怪:怎麼孩子在家就很不喜歡吃菜吃飯呢?到了學校怎麼就會聽老師的話呢?
其實孩子挑食有時候跟大人有一定的關係,那麼為了防止孩子們挑食、不愛吃菜。家長們要注意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1、選擇味道正常的菜品
由於孩子們的嗅覺比較靈敏,再加上腸胃系統比較脆弱。群裡家長們在選擇菜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儘量不要選擇一些帶有刺激性味道的菜品,像洋蔥等其他一些食物。
有時候孩子們,一旦聞到這種比較刺激的一種味道,就會自動的認為這個菜不好吃。
大家們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選擇一些正當季節的菜品。在烹飪的過程當中儘量的少放一些鹽和味精,或者其他調料,味道清淡可口,既合乎寶寶的胃口,又考慮到了他們的健康。
2、家長的正確引導
有的父母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會不停的嘮叨。說些什麼呢?有的家長一旦看到孩子不喜歡吃一種菜,就會一直說「孩子不喜孩子不喜歡吃這個菜」、「孩子不喜孩子不吃這個菜」……這樣在這個反覆的過程當中,孩子就會留下記憶:我不吃這個菜。
所以家長們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們的飲食,多多鼓勵。看到孩子們不喜歡吃的菜的時候,可以告訴他這個菜味道好吃、營養豐富或者使用其他的一些有趣的語言,來引導孩子去吃這個菜。那麼孩子會在家長的幫助下克服這個心理上的障礙,嘗試著去吃這個菜
3、良好的就餐環境
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對於孩子的正常健康飲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長在孩子不吃飯不吃菜的情況下大聲的吼罵孩子,甚至會打孩子,這樣的一種環境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不舒服,甚至會懼怕吃飯。
我們在餵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充滿耐心、不要著急。站在孩子的角度,鼓勵孩子,與孩子互動,而不是命令式的讓孩子吃飯吃菜,和諧的就餐環境可以讓孩子輕鬆的就餐,開心的吃飯。
孩子的挑食問題,父母們要及時耐心的進行教導。切忌一味的加強對孩子不喜歡吃菜或者不喜歡吃哪種菜的記憶,而是要積極引導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他會好好吃飯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