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160個老年友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裡有太多暖心故事

2021-01-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不久前,北京市2020年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名單公布,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建設開始向基層醫療單位延伸。在此次入選的182家醫療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佔據了160席。而這些守護著老年人健康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老年人的「友善」體現在哪些方面?記者為此進行了探訪。

「加大碼」的指示標語,改造成緩坡的樓前階梯,裝著放大鏡、「急救包」的便民服務箱,加了軟墊兒的候診座椅,降低高度的結算臺……記者發現,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對硬體設施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同時,建立方便老年患者的就醫服務流程,為老年人規範開展上門服務,為社區或居家老人提供長期照護等別具特色的服務,也在這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逐漸鋪開。

開通夜間熱線 當好「夜班守護天使」

「大夫,我肚子疼,好像是吃壞了,怎麼辦啊?」深夜12點,馬連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4小時「小靈通」電話響了起來,附近社區的韓大爺突然感到不適。

這是服務中心的「夜間熱線」,專門為轄區居民解決夜間的健康突發狀況。來社區就診的,超過七成都是老年患者,而撥打「夜間熱線」的幾乎全部都是老年人。

這天,值班接聽熱線的,是醫務科科長馮慧玲,她細心了解了韓大爺的病情。「您有腹瀉情況嗎?」「沒有。」「那您感到胸悶嗎?」「是有些悶,我以前就有冠心病。」

一問一答間,馮慧玲判斷,韓大爺不是「吃壞了」這麼簡單,這可能是心梗的前兆。「您得撥打120!」在馮慧玲的催促下,韓大爺撥打了急救中心電話,即時被轉送到了醫院。等急救車的時間裡,馮慧玲又指導韓大爺測量了血壓。得知老人血壓在正常範圍,她趕快讓大爺含了片硝酸甘油片。

對於馬連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來說,這樣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在疫情期間,「夜間熱線」還為不少附近的大爺、大媽治好了「心病」。

「大夫,我這幾天咳嗽得厲害,不會是『新冠』了吧?」電話那頭的王大媽哆哆嗦嗦,語氣裡透露著緊張和焦慮。「您有發熱症狀嗎?」「沒有。」「您最近去過中高風險地區,有過『高危』接觸嗎?」「沒有,我平時不怎麼出門……」

馮慧玲立刻明白了,王大媽得的不是「新冠」,而是「新冠恐懼症」。她趕緊給老人寬心,「您把心放肚子裡吧,您沒啥典型症狀,也沒有流行病學史,不考慮是『新冠』!您要是實在不放心,在家別出門『觀察』兩天,有什麼情況隨時給我來電話。」兩天後,老人打電話來道謝,症狀果然緩解了,心裡頭也一點兒不害怕了。

「許多疾病容易夜間發作,老年人身邊如果沒有照護者,就可能發生搶救不及時的情況。」馮慧玲說,馬連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個「夜間熱線」就是為了在容易被忽略的時刻,及時接收到老人的「求助」,守護周邊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目前,該中心共有11個醫護團隊輪流守候在電話旁,充當周邊老年患者的「夜班守護天使」。

提供安寧療護服務 陪伴老人走完「最後一程」

在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四層,有一個特別的診區。來到樓梯口,「讓生命更有尊嚴」的標語張貼在對面的牆上。這個樓層分布著安寧療護諮詢室、安寧療護病房、搶救室等單元。

「我們中心,是全市第一家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社務衛生服務中心,至今已超過十年。」安寧療護病房主任王友青介紹。記者看到,安寧療護諮詢室牆上貼著色彩素雅的印花壁紙,天花板上垂下溫馨柔和的歐式吊燈,茶几上擺放著明豔的花卉。

十年間,有太多動人的故事發生在安寧療護病房。四年前,76歲的劉大爺,由家人推著輪椅送進了安寧療護病房。劉大爺患的是晚期前列腺癌,並發生了骨轉移。家屬告訴王友青,專家判斷,老爺子可能挺不過三個月。

雖然劉大爺身體狀況還算平穩,但疾病向腰椎轉移之後,他站不起來了。癱瘓在床的劉大爺,每天最關心的,只有一個問題——「大夫,我什麼時候能站起來走路?」

原來,劉大爺的三個閨女誰也不忍心把病情告訴他,老爺子一直都以為自己得的是腰椎間盤突出,還心心念念盼著能重新走路。

「大夫,您看我還能站起來走路嗎?」這一天,劉大爺再一次問王友青。「您覺得自己是什麼病呢?」王友青決定抓住機會,讓老人自己發現並接受真相。「這麼長時間了,我覺得可能情況不算太好吧。」劉大爺回答。

「那能是什麼病呢?」王友青反問。他明白,其實劉大爺心裡有「最壞的打算」,只是沒有人忍心捅破這層窗戶紙,反而讓老人特別焦慮。「不會是腫瘤吧?」劉大爺小聲說出了「那兩個字」。

醫生的「默認」讓劉大爺陷入了情緒的低落:不說,不動,不回應。為了幫助劉大爺度過低落期,王友青找來精神科醫生,幫助老人治療失眠,淡化老人壓抑心情;他還找來志願者,陪老人讀報紙、看新聞、下棋……

半個多月後,老人終於接受了事實,開始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餘下的生命。精神狀態好了,身體狀態也隨之穩定了。原本被專家預計僅餘三個月生命的劉大爺,在安寧療護病房又度過了三年時光。

劉大爺去世後,他的女兒們送來了一面寫著「生命關懷,大愛無疆」的錦旗,如今就掛在諮詢室牆上。

去年5月,出於防疫考慮,中心暫時關閉了安寧療護病房,僅開放諮詢室。即便如此,仍不斷有面臨困境的病人和家屬前來「求助」。王友青和同事們也「以心換心」,竭盡所能為他們提供幫助。截至目前,這個科室一共服務了近560位臨終患者,從未收到過一次投訴。

疫情期間送醫上門 續上被迫中斷的支持治療

「服務病患,溫暖人心」,不久前,這樣一面錦旗被送到了清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辦公室。

「小小錦旗見證人間大愛,感謝護理組的全體護士們!」送錦旗的張阿姨是專程來感謝中心護理組在疫情期間對她老伴兒無微不至的療護和照顧的。感激的話,在小小的辦公室裡,格外響亮。

張阿姨的老伴因患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需要每周兩次肌肉注射藥物治療以維持生命。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去年3月,老人每周的肌肉注射治療被迫中斷,張阿姨一家都感到非常焦慮。

清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知情況後,立刻派出護理組,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堅持每周兩次上門為張阿姨的老伴進行肌肉注射治療。「別擔心,過兩天我們再來。」醫護人員的噓寒問暖,在精神上給了老人很大的支持。雖然現在老伴兒還是去世了,但張阿姨每每想起那段時光,仍會感動落淚。

「是你們,為我老伴兒多爭取了一個多月。雖然他現在已經不在了,但這件事一直都在我心上。現在我終於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就想著一定要做一面錦旗,來謝謝中心的醫護人員。」張阿姨哽咽著說道。

樸實的言語,折射出的是醫患間彼此的真誠與和諧;鮮紅的錦旗,展現出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友善服務的深得人心。「日常護理看似事小,卻能讓老人掛念這麼久。每一份真心都不會白白付出。」中心護理組護士長田紅迎代表組員們接過了這面錦旗,回憶起這件事,她依舊心緒難平。

【連結】

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評價標準

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評價內容分為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服務和老年友善環境四個方面。其中,在老年友善服務的評價標準上又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適用於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包括建立老年患者轉診服務的綠色通道;門急診建立便於老年人就診就醫服務流程,醫院自助掛號機、綜合查詢系統等要便於老年人就診;建立針對高齡、超高齡、失獨、傷殘無人陪伴等老年患者的就醫綠色通道;建立老年醫學科或開設老年病房等。

第二部分適用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包括建立方便老年患者的就醫服務流程;應有適老化設施和無障礙設施;為老年人規範開展上門服務;為社區或居家老人提供老年長期照護等。

相關焦點

  • 北京新增182家老年友善醫療機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
    市衛生健康委近日公布了北京市2020年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名單,北京同仁醫院等182家醫療機構被確定為2020年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十四五」時期,全市老年人口將增長100萬人,增速將明顯超過「十三五」時期,2025年將達到500萬人,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時期。為積極應對老齡化需求,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老年友善醫院建設,主要從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服務、老年友善環境4個方面推進醫療機構為老服務。
  • 朝陽區43個老年健康服務中心正式掛牌!
    朝陽區43個老年健康服務中心正式掛牌!10月23日朝陽區43個老年健康服務中心掛牌了!2019年朝陽區共有12家二、三級醫院通過「老年友善醫院」評審驗收,今年有23家醫療機構積極申報北京市「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工作。
  • 北京確定首批20家老年友善醫院 協和醫院等入選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中,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正在經歷人生周期後半段的老年人,理應得到更為周到的照護。因此,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遵循世界衛生組織老年友善原則,制定評估標準,組織開展老年友善醫院建設工作。通過自願申報,區級評估、市級覆核、綜合評價,確定北京協和醫院等20家單位為北京市首批老年友善醫院。
  • 北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342個 社區衛生服務站1602個
    12月18日,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之健康北京建設專場發布會召開。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現場獲悉,現場記者提問,「十三五」期間北京衛生健康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作為百姓身邊的健康「守門人」,基層衛生建設有哪些新發展變化?
  • 每個社區鄉鎮都要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將開啟全民健康新時代
    截至2019年底,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3歲,嬰兒死亡率降至千分之二以下,孕產婦的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五以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間,首都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穩步提高,健康北京理念深入人心。
  • 北京市政協督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案辦理,將建老年人口資料庫
    昨天下午,20多名市政協委員到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驛站、養老照料中心視察調研,稱辦理。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向委員介紹情況時表示,本市將推出「北京健康信息互聯互通與大數據應用行動計劃」,逐步實現老年健康數據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互聯互通。
  • 本市將開啟全民健康新時代 每個社區鄉鎮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原標題:每個社區鄉鎮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本市將開啟全民健康新時代截至2019年底,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3歲,嬰兒死亡率降至千分之二以下,孕產婦的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五以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 這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拿下國家級榮譽
    通訊員 楊吉鋼近日,西湖區蔣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功創建「全國敬老文明號」。蔣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於2015年7月,現有職工160人,其中黨員數26人。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5808人,老年人佔總人口數的14.3%。近年來,蔣村中心以創建「敬老文明號」活動為契機,圍繞「六個老有」的老齡工作目標,以「關愛老人、構建和諧」為宗旨,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行業優勢,在創新「老有所醫、老有所助、老有所愛、老有所尊」的服務能力上下功夫、定舉措。
  • 鯉城首個「老年心理衛生服務點」揭牌
    老年心理衛生服務點」,在開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揭牌成立。該服務點今後將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專業心理諮詢服務,共同搭建老年人心理關愛平臺。據介紹,該服務點位於開元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樓,專設「老年人心理諮詢室」,為老年人心理諮詢營造隱秘、舒適空間。
  • 國家衛健委:老年友善醫院入口可增設無碼通道
    原標題:關愛老年人 開設無碼愛心通道本報訊(記者劉歡)昨天,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開展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入口可通過增設老年患者「無健康碼」通道等方式,協助老年人完成流調。
  • 破解老年人就近就醫難題 北京已建成超50家老年健康服務示範中心
    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 楊卉)北京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加速完善。11月28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市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小娥透露,目前全市已經通過驗收的老年健康服務示範中心已經超過50家。據悉,每年全國有4000多萬人次老年人,會前往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看病就診。為更充分地滿足老年人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六個環節的健康需求,本市開始探索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建設老年健康服務示範中心(基地)。王小娥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已建設超50家老年健康服務示範中心(基地)。
  • 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田曉航、何磊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長啥樣,怎麼建?適老化改造如何避免「叫好不叫座」?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 河北省第八人民醫院:踐行「老年友善」文化 關愛老年群體健康
    長城網見習記者 史葉 攝河北省第八人民醫院是河北省衛健委直屬醫療機構,河北省職業病防治臨床中心。醫院始建於1984年,是中國老年醫學會副會長單位、河北省老年醫學會會長單位、河北中醫學院教學醫院。先後榮獲全國老年友善醫院、河北省知名品牌等諸多殊榮。
  • 安亭鎮黃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全國「敬老文明號」稱號
    ,建立健康檔案,讓每一位老人都有一個家庭醫生朋友,護航晚年安康。同時,中心引進遠程醫療診斷技術,不出家門便能享受大醫院專家的診斷,給社區老人們帶來更方便舒適的就醫體驗。圍繞「健康環境、健康人群、健康社區」的目標,中心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促進工作,邀請三級醫院專家開展「名醫健康大講壇」,目前已陸續開展10場次,惠及民眾2500人次。
  • 如何讓社區更「適老」 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何磊靜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長啥樣,怎麼建?
  • 石家莊市橋西區:老年生活有品質
    8月19日早9:00,83歲的劉利逢老人像往常一樣來到家門口的振頭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老姐妹一起在這裡健享受按摩椅服務。「這裡風吹不著、雨淋不到,有空調、有暖氣,還有這健身器材、娛樂設施,自從有了這個養老中心,附近的老人們可幸福了不少!」說起這個2018年開啟的養老中心,劉阿姨高興地合不攏嘴。「之前,我們這些老姐妹們都是坐在牆根下拉家常。
  • 民生直通車|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老年友好型社區離我們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何磊靜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長啥樣,怎麼建?
  • 青島市市北區敦化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介
      青島市市北區敦化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於鞍山路86號,財政劃撥建築面積1480平方米,中心醫療服務區域2.2平方公裡,轄區服務人口2萬餘人。  中心現設有全科診室、中醫診室、口腔診室、婦女保健科、兒童保健科、康復理療科、中西藥房、門診注射室、醫學檢驗室、兒童計免接種中心、公共衛生信息資料室及健康教育活動室。
  • 北京將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33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
    12月18日,北京市舉辦「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健康北京建設專場。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副主任鍾東波在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將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完善中醫藥領域科技布局,創立中醫藥傳承學科,開展多學科、跨領域的研究,並加強中醫藥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應急救治能力,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
  • 石家莊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時間延長至21時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張淑會)從日前舉行的石家莊市社區首席專家工作室啟用儀式上獲悉,石家莊市推出了社區衛生服務十項便民舉措,其中根據社區居民就醫需求,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延長工作時間,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8:00至20: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8:00至21:00,並保證節假日和公休日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