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2017,摒棄偏見,戮力前行,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

2020-12-17 芥末堆看教育

又是一年GET時。

自從芥末堆2015年開始舉辦GET之時,就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教育(Education)、科技(Technology)、全球(Global)。這分別代表了芥末堆作為一個行業第三方,試圖解決信息差和實現更多連接,這樣一個特別「存在」的願景和使命。

我不確定是不是每一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都是懷抱「改變點什麼」的想法在做事,但我非常確定我是,從創辦芥末堆第一天開始。

事實上,我對教育現狀是心存不滿的。我計算過自己的生命長度,創業時我26歲,沒有意外的話努力活到80歲,我有54年的時間,54年,只專注一個目標,並全力以赴,夠不夠影響和改變一些東西?

當然夠,毋庸置疑。

我相信,芥末堆也相信。

所以,這四年來,我們一直著力於解決行業的信息差,然後實現更多的連接。如同芥末堆的slogan,「我們只看教育」;如同芥末堆的願景,「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

在行業鏈條組成上,因為是從媒體出發,讓我們獲取了跟具體細分領域從業者更為不同的觸角。我們和一切教育行業的組成部分打交道,從而對每一部分的所作所為、一切的好與壞更有體感,於是我們從三個維度來理解和拼圖完整的教育行業:

從組成板塊上,它由七部分組成(學校、培訓、社會教育資源、政府、學術、公益社會創新、第三方);

從地理空間上,它由三部分組成(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

從科技維度上,它顯得更為形態豐富,我們首先定義了嚴肅教育+嚴肅學習與泛教育+泛學習,然後畫出了一個坐標圖。

我總是相信,關於世界,能夠看到多少、多大和多遠,是能對我們在回望自身、定義自身之時,產生巨大影響的認知。這就是芥末堆眼裡的「教育行業」。

為什麼我們選擇的是解決信息差,以及實現更好的連接呢?

因為整個教育系統太封閉了。

與其它行業相比,教育的行業鏈條並非是一條直線,而是在一個圓形裡更多看似互不相關但其實彼此作用和影響的組合體,比如:k12對職業教育就漠不關心,體制內外雖然在今天變得更加融合,但依然溝塹縱橫,學術和實際應用隔得太遠,來得太迅速的資本又讓這一池春水吹皺。

但它們之間真的毫無關聯嗎?

並不是,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死亡要走過多少道路,要一直不停地學習多少東西?才能在這個世間,更好地與自己相處,更好地和他人和世界相處?

如果我們回到本質,所以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都屬於「教育」行業的本質原因。是它讓這些互不相關的領域,都被連接在一起,在不可逆的時間裡,在共同的目標裡,一環扣一環,成就了一個整體。

家庭、學校和社會。

知識、技能和智慧。

基於此,再回過頭來看,現在的一切:是好的嗎?是對的嗎?

我相信每一個真正愛教育並試圖去做點什麼讓它變得更好的人,都在深受其痛,因為我就是其中一個。

有一個問題被問過無數次:你看到那麼多細分領域有可做空間,為什麼你不下海去創業?每一次我都回答:我就是在創業啊,你為什麼還要問我?

4年不是一個很長的時間,這4年來我一直不斷地思考:如果我是我,我該怎麼才能讓教育更好?如果我是其他人,站在同理心的角度,我又該如何才能讓教育變得更好?如果人作為一個社會性動物,總會面臨一些現實和枷鎖,我又該如何才能讓教育變得更好?

這些基本的、寢食難安的問題,有時候遠比作為一個公司的leader更讓我焦慮。

在過程中,我逐漸發現,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結構性問題,不是任何一方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即便他做到了100%完美。所以:

芥末堆2014年1月上線。2014年6月,我們在美國波士頓安放了第一個人,看世界;2015年8月,我們開始進入公立體系,開始關注教育信息化和新教改;2016年9月,我們成立冥王星計劃,開始觸達學術領域;2017年3月,我們開始組成共同基金;2017年8月,我們內測公益堆,希望能把教育公益、教育公平和社會創新企業連接在一起。

在這條路上,芥末堆最早的出發之地,以及芥末堆要做的事情,都在繼續。

我們通過投資+自建的方式,深入到更多細分領域:早幼教、素質、國際學校、教育大財經……

2017年,整個芥末堆的飛行紀錄均攤下來全年每人每天兩次,在中國,我們走遍了每一個省市;在世界,我們跑遍了七大洲。

秉承解決信息差和連接的願景。

對於這些,大家可能更為熟悉的是產出文章和內容。對於我們來說,則意味著更多:

截至2017年9月,芥末堆新媒體內容覆蓋全球教育領域,其中原創佔比70%以上。Alexa榜單位列中國區月均排行3900、教育文化領域排名11(次於聚合類平臺媒體)、產業垂直媒體排名第1;新榜教育資訊領域排名第1,今日頭條教育內容相關度排名第2。

聯手6大國度(美國、以色列、英國、卡達、新加坡、泰國)聯合主辦6場教育科技會議,帶領154個中國教育公司、292位創始人及管理者出海交流:我們和全球各類頂尖教育hub達成了合作:美國ASU/GSV和SXSWedu(美國前五教育科技峰會)、英國 BETT(英國第一教育展會)、Edtechxeurope(歐洲第一教育科技峰會)、EdutechAsia(東南亞教育科技峰會)、Edutechxasia(新加坡第一教育科技峰會)、Education Changemaker(澳大利亞最大的教師組織)、IES(以色利第一教育科技峰會)、WISE(全球教育科技峰會)。

當然,還有「李文星事件」「聚智堂跑路事件」等一系列調查報導。至於四年從不拿紅包車馬費這種事情,就更不用說了,因為我們默認這是職業道德和商業倫理。

在芥末堆兩周年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全世界探索教育,在這裡與你分享。

我想可以再重述一遍吧:

如果將行業比作一棵樹,那芥末堆就是與它共生的藤。樹長得多高大,多茁壯,藤就能長得多麼茂盛,多麼有力量,所以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行業越來越好。傳遞信息,建立連接,獲得信任,然後陪著你們,一直走下去。

曾經在一些場合我開過很「認真」的玩笑:誰更在意這個行業?創業者失敗了可以換方向,投資人認為教育不合適可以投別的,那芥末堆呢?

我們不選,也不能選。我們就出生於這裡,我們就成長於這裡。教育必須好,我們也必須讓它好,不是多麼高尚的理由,但是很真實。

我已經很久沒寫東西了。

但是在GET倒計時的第四天,特別想寫一下。主題是我在3月就定了的:

共建,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

其實每一年在GET上的演講,我總是沒有很多時間去表述,我是主人,要把時間留出來給到每一位分享者,每一位參與到GET裡的分享者。他們是誰?他們在思考什麼?他們如何做?

然後,這樣的人越多越好,越真實越好。

春秋戰國之所以讓人神往,因為可以百家爭鳴。

因此,每一年的GET,我們都希望,更多的百家。

所以每一年我們的演講嘉賓都在成倍增加。但是,我們依然覺得不夠,也依然有很多挑戰。比如,會有人覺得:你們誰啊你們?你有啥資格?我牛我說了算。

我們不是誰,但我們也不認為「牛」就是一種特權。

我們固執地認為:真知、平等,才能真正令人尊重和敬畏。

作為初九,我挺虎的,因為我總是想:如果人和人之間必然會產生化學反應,事兒和事兒之間也必然有互作用力,我們就貪婪一點,努力很多,然後一點點朝它靠近。

謀同道者,尋同行者。

作為芥末堆,這就是信仰,因為我們不相信一切總是那麼一成不變。

要活,就要活得絢爛和精彩。

我曾經害怕過我會改變。

但是很好,我和芥末堆都未曾讓我失望。4年不長,4年很短,去掉旅途中一切的各類挑戰和幹擾,到今天,我很開心,在我們逐步成長的路上,有你們,每一個來到GET的人。無論我們什麼身份、地位,都不重要。作為東道主,愛和感謝都將過於膚淺:

我們,想和你們一起。

做點什麼,做成什麼。

今年的參會人數已經爆掉了。屆時,必將有招待不周的情況出現,我們會儘量避免。我們不會完美,但是我們總是想著盡最大的努力在行徑路上儘可能地好。

我的微信是derhunger,還能再加1170個好友,我的郵箱是chujiu@jmdedu.com,可以收無限的郵件。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一起同行;如果有你有任何的建議,一起做事;如果你有批評,我們改進。

請告訴我。

希望是這樣的東西,它可能一生都無法實現,但是當我們堅持和不放棄,我們總能一點點靠近。

加繆說:意義是被賦予的。

我想,和你們一起賦予這個意義:

摒棄偏見,戮力前行。

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

歡迎來到GET2017。

GET見,愛你們。

相關焦點

  • 外國人:到中國走一回,是摒棄對華偏見的有效途徑
    新華社法蘭克福2月2日電 專訪:到中國走一回,是摒棄對華偏見的有效途徑——訪《我眼中的青島》一書作者埃格「我去過中國很多次,50次以後就不再數了……」現年77歲的諾貝特·埃格1日在法蘭克福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 學會摒棄偏見是成為合格父母的重要一課
    1寫完回答後,覺得說得還不夠透徹,所以想借本文就我的回答裡面的一個核心觀點稍微展開一下:摒棄偏見是一個合格家長的基本素質。 「快樂教育」這些年真的是大行其道,以至於很多家長已經將此當做聖經一樣堅信不疑。
  • 外交部:奉勸蓬佩奧摒棄冷戰思維和政治偏見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今天(11日)的網上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蓬佩奧的演講罔顧中美關係的歷史和現實,通篇充斥冷戰思維和政治偏見,中方對此堅決反對。耿爽指出,中國走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並將不斷取得更大輝煌。任何人都不要幻想阻擋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
  • 外交部:敦促美方摒棄冷戰零和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王賓)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敦促美方摒棄冷戰零和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推動兩國關係回到協調、合作、穩定的正確軌道。我們敦促美方摒棄冷戰零和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正確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停止負面言行,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兩國關係回到協調、合作、穩定的正確軌道。」來源:新華社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中國外交部:奉勸蓬佩奧摒棄意識形態偏見 停止誣衊中國政治制度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電 (黃鈺欽)針對美國務卿蓬佩奧近日要求美地方政府慎重開展對華合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1日在網上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奉勸蓬佩奧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尊重中美關係歷史和基本事實,停止誣衊中國政治制度。
  • 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即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省市相繼叫停校外培訓機構的線下授課、延遲大中小學的開學時間,教育公司們也隨之進入「至暗時刻」。  對整個教育行業來說,2020年必定是令人難忘的一年。相較此前更多「形式」的考慮,如今形勢這麼差,如何能夠「活下去」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但與此同時,2020年也是整個教育行業的關鍵轉折點。
  • 這樣的偏見早該摒棄了
    連中國數學會前理事長袁亞湘院士近日在接受《中國婦女報》採訪 時也給出了明確的判斷: 「女生不擅長數學是偏見摒棄以往偏見,對孩子學習多鼓勵,不要言語刺激。2. 提升孩子學習興趣,比如選擇一些有趣的書,讓孩子對數理化學習有新鮮感,不枯燥乏味。 比如樂樂趣的奇趣大課堂系列,分別是《奇趣大化學》《奇趣大生物》《奇趣大物理》《奇趣大數學》和《奇趣科學實驗》。
  • 外交部回應「國際宗教自由報告」:美方應摒棄偏見,反思自身
    華春瑩表示,美方所謂的報告涉華內容和蓬佩奧的有關言論罔顧事實,充滿了意識形態的偏見,大肆詆毀中國的中央政策,嚴重幹涉了中國內政,中方堅決反對。中國政府依法保護中國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國各類信教群眾有2億人,宗教教職人員38萬餘人,宗教團體約5500個,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4萬多所。中國各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這些事實早已是有目共睹的。
  • 還是大眾的偏見?
    我們致力於將全球經典或是前沿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術、學習理論、實踐案例等文獻翻譯成中文,並希望能夠通過引進這類優質教育研究成果,在全球教育科學的推動下,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關於「遊戲行為失調」此次截止到2017年11月13日的ICD-11草稿與遊戲相關的兩項條目分別為QF03和6C91。6C91就是文中提到的遊戲行為失調。
  • Better:讓未來的美好來得快一些、更快一些
    十一場啊,意味著我與十一位教育大咖,在那個當下,共振同頻了。我與三百多名共道者一起,傾聽著他們的術語、吸收著他們的感受、體驗著他們的無畏、敬佩著他們的崇真。帶了兩隻筆,會場發了一隻,最終用沒油了兩隻。我飛速地吸納、還原、撿要、記錄……25頁筆記待整理成文,恨不得把整個場都永久的復錄在自己的生命裡。
  • 【GET2017】Kellie Lauth:利用高校和工業界的資本改革K12教育
    【GET2017】Kellie Lauth:利用高校和工業界的資本改革K12教育 作者:怡彭 發布時間:
  • 【GET2017】BrainPOP創始人:如何構建有影響力的教育產品
    【GET2017】BrainPOP創始人:如何構建有影響力的教育產品 作者:子航 發布時間:
  • 「GET2017」教育公益圓桌對話:辦好教育就是最大的公益
    主持人劉斌、流利說副總裁劉牧洋、新東方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學文、好未來集團副總裁萬怡挺、VIPKID公益負責人米振華、滬江合伙人兼首席教育官吳虹(從左到右)11月16日,GET2017教育科技大會「教育公益分論壇」上,新東方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學文、好未來集團副總裁萬怡挺、VIPKID公益負責人米振華、滬江合伙人兼首席教育官吳虹和流利說副總裁劉牧洋就教育企業社會責任的新方向這一話題展開圓桌對話
  • 「GET2017」VIPKID聯合創始人陳媛:共享模式將在教育行業爆發巨大...
    芥末堆 11月14日 怡彭 報導在以「共建·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為主題的GET2017教育科技大會「領袖論壇」上,VIPKID聯合創始人陳媛以「在線教育的創新與未來」為題進行了主題演講。陳媛在演講中表示,少兒英語的網際網路滲透率僅為6%,金融行業的24%和零售行業的15%來說仍有巨大潛力。
  • 新帝斯兒童吉他讓孩子更快掌握音樂奧妙
    但吉他畢竟與英語的情況有所不同,大多數的家長很明白學好英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是對何時開始學以及怎樣的方式學習英語有所疑慮而已;而真正了解吉他這門樂器的家長就很少了,甚至很多人對這個樂器還有些許的錯誤認識或偏見。所以,孩子究竟幾歲適合開始學習吉他?怎樣選擇好的兒童啟蒙教材?新帝斯兒童吉他讓孩子更快掌握音樂奧妙。
  • 【GET2017】智來時代邢煉:為STEAM教育行業從業者提供決策依據
    【GET2017】智來時代邢煉:為STEAM教育行業從業者提供決策依據 作者:東耳 發布時間:
  • 「異性相吸」的爭議,其實來源於家長的教育偏見
    早在2017年的時候,人民日報就刊文呼籲「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應坦然面對」。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科學開展性教育,引導父母配合進行,是一項艱巨且任重道遠的任務。這都是因為家長的觀念是存在偏見的,對性教育的認識不全。
  • 父母要拋開「性別偏見」,才能做好性格教育
    這並不是一個規定,但卻是父母給予孩子的一種規則,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性別偏見"。什麼是「性別偏見」?"性別偏見"就是指對於性別有一些錯誤的看法,或者說因為性別不同而產生一些對他人不友善、不正確的看法,並堅持自己的意見。這種偏見充滿了負面情緒,對他人很容易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 昂首致遠 戮力前行——市機關幼兒園開展2020年秋季新學期「開學第一課」活動
    遼陽市機關幼兒園於2020年9月1日新學期第一天,以「疫情防控」和「勤儉節約」為重點教育內容,積極組織各班上好「開學第一課」。勤儉節約美德課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觀看小視頻,學習傳統故事、兒歌、古詩詞,對幼兒進行勤儉節約教育
  • 摒棄固有的第一印象
    《傲慢與偏見》中,伊莉莎白和達西在第一次見面,她就對達西留下了深深的偏見。這樣的第一印象,讓他們在這在後面的相處中誤會越來越深。以至於當誤會解開,伊莉莎白才知道對達西一直以來的偏見有多深。而這由於達西在第一次舞會上給伊莉莎白留下的第一印象開始的。不可否認,達西第一次見面給人的感覺確實很高冷。但是隨著我們對他了解的加深,才知道他只是性格慢熱而已。對待朋友,他真誠而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