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觸的中小學生學習的諮詢案例中,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大學的學生,都存在粗心問題。
粗心問題在一年級還並不是很迫切的問題,因為一年級孩子面臨的主要問題首先要適應上學,養成好的習慣,但是粗心的根源是從一年級就開始的;所以我把這個問題也放在一年級前後來講,讓家長從一年級開始注意關注粗心問題。
那麼粗心是怎樣發生的呢?小學生粗心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有如下幾類原因:身體原因、習慣、智力活動特點、情緒、自控力品質、外在因素等。
1、身體因素方面
孩子粗心的原因,家長首先要考慮身體的、生理的因素。
大腦是生物器官,需要足夠的生物條件才能好好工作。
如果睡眠不足、營養不足、大腦獲氧不夠、能量不夠,就不可能高質量地工作,粗心必然發生。六七歲的兒童尤其如此。
視力和聽力的問題也是粗心的原因,孩子的視覺加工能力落後於年齡階段水平,視覺掃描書面符號信息的時候,容易看錯符號,跳行、錯行;還有就是眼手配合不足,訓練不夠,看到的與寫出來的不一致,抄寫就出錯。
視覺記憶不足也是出錯的原因,剛剛看過的數或字詞,轉眼就記不準確,寫錯了;計算正確的結果,寫出來卻是錯的。
聽力有輕微障礙的孩子,由於聽力不穩定,聽課、聽題也不穩定,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容易出錯,總是似是而非的,自己也搞不清楚。
輕微的聽力障礙不易被察覺,但家長要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首先確定是否病理因素引起視力、聽力等問題,查明身體方面的因素,及時治療矯正。
2、智力活動方面
智力活動包括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粗心反映的是思維的邏輯性、縝密性、條理性的不足,還有知覺的細化不足、秩序性不夠等,所以粗心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大腦的智力活動質量的問題,這幾個方面的訓練不夠,就會導致智力活動質量不高。
一年級開始的基本訓練「聽說讀寫」,家長要重視是否紮實。
比如字詞掌握需要能聽懂、能讀出、能說出意思、能寫,是需要經過一定次數的重複練習才能達到的。
練習的「習」字,就是「鳥一遍一遍練習飛」的意思。
有的家長認為能認得就行了,多寫幾遍就反感,認為是加重孩子負擔,殊不知恰恰是練習不夠,沒有真正掌握,要麼聽錯、要麼讀錯、要麼筆畫錯、要麼詞義錯,家長還以為是「題目是孩子會的呀,就是粗心」。
有的家長輕視「粗心」,忽視基本訓練,認為粗心只是「大意了」,並非孩子不懂、不會做,所以沒有當回事兒。
還有的家長甚至帶有炫耀地說,「我那孩子越是難度大的題越不會錯,越是簡單的題越容易錯。」這也許是事實,但家長此種態度有問題,至少,在無意間讚許、強化了孩子的粗心,甚至強化了孩子基礎不紮實的毛病,也顯得家長的教育心態有些「浮」,不應該提倡。
什麼是短時記憶呢?平時我們臨時記一個電話號碼,記下了然後撥打,之後並不需要記住這個號碼,這種記憶就是短時記憶。
孩子抄寫字詞或算式,就是短時記憶。由於短時記憶不穩固,在黑板上、書上看到的是5+6,轉過頭寫在本子上就成了8+6,「b」寫成了「d」,有時候打草稿算對的數,抄在試卷上就錯了,這種情況與孩子大腦神經發育還不夠成熟有關,也與訓練不夠、方法不夠有關。
對短時記憶的訓練,在抄寫數字或字詞的時候,通過小聲地讀來幫助鞏固知覺記憶,這樣「68」就不容易寫成「86」。
孩子才七八歲,短時記憶不穩定是正常的,我們成人有時候記一個電話號碼也會記錯,對一年級的孩子,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促進,耐心等待。
3、學習習慣方面
有時候孩子粗心並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學習習慣不好,聽課、作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動作不利索,沒有條理性。
還不會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文具,放到固定位置,上課時耳朵到課堂、眼睛到課堂、心到課堂,這樣才有條理。
糾正孩子無條理、不利索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一定要堅持,孩子只有「自己去做」才能學會有條理、學會利索地料理自己上學的一攬子事情。
檢查習慣差也是錯題的原因之一,有孩子不知道做完了題要檢查,或忘了檢查,或不會檢查,所以家長要從一年級開始,注意孩子是否學會了完成作業或考試題之後就開始檢查,如果還不會,就教孩子怎樣檢查。
養成仔細檢查的好習慣,要教給孩子檢查方法。對一年級小孩子,教給方法有時候比講清道理更重要。
反覆叮囑細心,不如叫孩子具體怎樣做。有個男孩很粗心,作業、考試錯誤不斷。仔細看看大約20%的題都是因粗心做錯,家長找原因發現孩子不會自己檢查,總是等家長、老師說哪裡錯了,他才去改正。
後來家長就教他寫完作業自己檢查,從頭至尾檢查一遍,這樣慢慢有了檢查的習慣和檢查的方法,粗心的情況減少了一大半,孩子非常高興,還在班裡介紹怎麼檢查作業的學習經驗。
教孩子克服粗心,「及時糾正錯誤」這個方法的效果最好。在孩子出錯時,及時找到正確的,再對比一下細化區別,會克服掉大部分類似的粗心。
有位家長見孩子「末」與「未」弄錯了,在孩子檢查的時候,提醒這倆字是不是混淆了?孩子仔細一想是寫錯了,於是家長說我們來想辦法記清楚這倆字,「末」是上面一橫長,下面一橫短,越來越短,末尾的意思。記住這個「末」字就行了;而上面一橫短、下面一橫長的肯定是「未」字了。
4、情緒、專注力方面
對待孩子的粗心問題,家長首先反思自己是不是情緒化,家長的粗暴情緒讓孩子緊張、慌張、恐懼,怎麼可能仔細看清楚呢?
糾正孩子粗心,首先要讓孩子內心安靜下來,有安全感,才可能專心作業、思考作業。
家長要記住,不用情緒化處理智力活動,不以「粗心」為理由懲罰孩子,作業出錯了,就事論事,讓孩子從作業中去找原因,而不是製造緊張、讓孩子恐懼。
反之,也不因為孩子做題全對,就欣喜若狂地獎勵孩子細心。一年級孩子,經不起家長的大喜大怒,家長情緒要有分寸,正面強化不等於大喜過望。
此外,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耐心和耐力,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枯燥的、簡單重複的需要耐心的事情,告訴孩子完成上學任務會有很多困難,需要有耐心、有耐力才能學好。
有位家長從孩子四五歲時就交給他一項餵金魚的任務,每天要按時給金魚餵食,到時間了不管在哪兒玩耍,都要去做這件事情。
家長的目的就是培養「任務意識」、培養耐心,讓孩子有耐心去完成任務。孩子上學後很有「任務意識」,有耐心,很少煩躁,學習成績一直不錯。
文/趙石屏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首席家庭教育專家
節選自《孩子要上一年級》,內容略有刪節
博沃思教育是一家知名認知力訓練品牌,在全國開設了20多家博沃思認知力訓練中心,累計為5萬多名學員提供了專業的認知力訓練服務。博沃思教育倡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父母,讓世上儘是快樂的孩子」的使命,為5-16歲青少年提供認知力訓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