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女生輪番圍毆女同學;
中學生校外群毆;
15歲男生在宿舍內被3人圍毆致死;
廣西2女生被扇耳光一小時,一人被打到耳膜穿孔……
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讓我們心驚,然而爆出的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黑暗中有著超乎人們想像的校園暴力存在著。
01
中國人民大學一份調查數據顯示:
近一半(49.6%)的初中生遭受過言語形式的校園暴力
37.7%的初中生遭遇過關係欺凌
19.1%的初中生在校園裡遭受過身體上的暴力傷害
49.6%!!!
可見校園暴力並不是少數人的不幸,而是廣泛存在的社會現象。
在校園暴力案件:
11%的暴力受害人死亡
31%的暴力受害人涉及重傷
38%的暴力受害人涉及輕傷
27%的暴力受害人涉及輕微傷
暴力發生時,
只有4%的嚴重情況老師和家長才會介入幫助
10%的情況會有同學朋友介入
高達80%的情況是沒有人出面幹預
02
有人說,孩子的惡能有多惡。
群毆、扒衣欺凌、燙菸頭、往同學眼睛裡塞紙片、跪下來叫爸爸,甚至於堵在衛生間讓其吃糞便等等。
這些極其殘忍的方式,卻在校園暴力中非常常見。成年人看了都毛骨悚然,那忍受這一切的孩子,他們的世界會有多絕望?
很多人不理解,面對校園暴力,為什麼孩子不尋求幫助?
因為大部分的人會說:「怎麼就霸凌你,不霸凌其他人呢?」
03
校園霸凌很隱秘,也很多樣化,除了身體傷害、傳播謠言、徹底孤立受害人等常見形式外,還有很多我們並不熟悉的霸凌方式。
所以防止霸凌事件在校園內的發生,我們所有人都責無旁貸。
尤其是老師們能做到更多,因為校園暴力,就發生在老師們的眼皮子底下的。
為減少校園暴力發生,這裡有8個建議/方法,希望能夠幫助老師。
包括:如何讓學生了解霸凌,如何更準確有效的找出霸凌事件,如何聯動家校的力量以及處理霸凌事件的小技巧。
Tip1:談論「霸凌」
讓學生們知道「霸凌」的定義,同時認識到「霸凌」的不良影響。
告訴學生面對「霸」者,絕不能容忍,要學會尋求幫助、勇於發聲,施暴者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制裁。
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們充分認識、懂得應對霸凌事件,教會他們尊重、友善為人的重要性。
關於活動形式:
可用圖片+文字或視頻的方式來展現「霸凌」的危害,而後與學生們展開一場討論,鼓勵他們說出自己或身邊存在的霸凌事件,如果覺得面對面的溝通太「赤裸裸」,也可讓學生把事件寫下來匿名上交,小打小鬧可以挑出來講講;如果發現大的事件或者閃爍其詞的孩子,可以對照筆跡,私下跟他們聊聊。
Tip2:創建一個「無隱形」地帶的校園氛圍
把「逛校園」安排進工作的一部分,讓學生覺得你無處不在,如此一來能夠減少施霸者的場地機會。
「突擊檢查」也無疑是一種好方法。如果你不按「套路」的隨機檢查,那麼施霸者也就很難獲得施暴空間和時間。
Tip3:了解及熟悉「施暴者」的行為
作為老師,必須能辨別出最常見的霸凌事件,當然也包含網絡霸凌事件。
男生和女生間霸凌事件有些不同:
Tip4:用心與學生保持溝通
用心嘗試與學生建立良好關係,了解他們每一個人。
如果可以,希望你:
1)每天都跟學生打招呼,觀察他們每個人的表情;
2)有計劃和規律的跟學生「談心」,了解他們在做什麼,有什麼想法;
3)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盡全力幫助他們實現夢想,提供一個老師可以給予的一切支持。
在這一系列的過程當中,就能極容易掌握學生的變化及動向,從而更好的指導和保護他們。
Tip5:增強家長在「霸凌事件」方面的意識
可以組織一個「防霸凌學習小組」項目,鼓勵學生家長參與其中。
關於項目內容的安排,首先要讓家長對「霸凌」有概念,然後進行案例分享,讓家長們通過小組活動或討論,深入學習如何預防及應對霸凌事件的發生。
因為有學生會把在學校的經歷或身邊事件與家長分享,所以家校合作是防止霸凌事件的良方。
Tip6:提前阻斷有不良傾向的小團體形成
學生們在一起很容易形成小團體,尤其是同班同學。
當進行分組任務時,經常出現平時玩在一起的小夥伴聚集在一組,而排擠不受歡迎的個體。
為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老師可以事先做好統一分配,讓班級裡的每一個學生都有隨機與別人合作的機會,避免一些學生刻意的「聚集」。
Tip7:對霸凌事件進行快速反應
當你發現霸凌事件發生,哪怕只是很輕微的事件,也要立刻有效的進行制止。
如果因為覺得事件很小而忽略它們,那其實就傳遞出了一個非常錯誤的信息:霸凌是被允許的。
學生們會因此不安,而施霸者則會覺得只要不犯大錯就可以為所欲為。如此繼續,「紀律和規則」將不復存在。
Tip8:分別與「施霸者」和「受凌者」談話
當霸凌事件發生後,與施霸者和受凌者分別談話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對於受凌者,他們並不願意面對傷害他們的人,而且在一種「對峙」的場景下,他們也無法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施霸者知道你與受凌者談話。當與施霸者談話時,不要一味的責備,要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思想過程,聆聽他們的「故事」,然後用引導的方式使其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所在及改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