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冒出了一個段子:一個男孩去相親,有車有房人長得也是又高又帥,卻因為不是拼多多的新用戶被女孩拒絕了。雖說只是一個段子,但是也可以側面反映出拼多多的滲透力之強。
雖說小編本人並沒有在拼多多上購物的經歷,但是「被逼無奈之下」還是下載了這個APP。原因是身邊的人用的太多了,他們總是會用各種方法軟硬兼施得請你去幫他「砍一刀」,並且有些朋友已經「拼」得魔怔了,假如你假裝沒看見他的「幫忙砍」請求,他還會一個電話打到你的手機上。
於是好奇之下,小編詢問,這個「砍到0元」真的可能嗎?能收到商品嗎?朋友告之:有時間限制,成功就可以收到,不過越到後面越難砍。換句話說,除非你的人脈非常廣,並且願意挨個去請別人幫忙,否則沒有人能保證你可以一分錢不花收到心儀的產品。
於是很多網友覺得拼多多「虧」了,被一些愛佔小便宜的網友們擼了羊毛。本著「不擼白不擼」的精神,更多的人加入了砍單的隊伍,下到穿著校服的學生,上到退休買菜的大媽,都糾結上了自己的「小團體」,每天互相砍單,樂此不疲。甚至已經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了,哪怕最後沒有收到貨他們也會說上一句:沒事,反正沒花錢。
但是事實上拼多多真的「虧」了嗎或許你買上一份報紙就會知道答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報紙都是一塊錢一卷,很多品牌甚至厚厚的會有幾十張。然而一塊錢真的夠這份報紙的成本嗎連上報社的員工工資、成本,或許連十分之一都沒有達到。那麼為什麼很多報社運營多年卻依舊活的有滋有味呢
相信很多網友都已經猜到了答案,就是報紙上面的廣告。在網絡還沒有發達之前,讀書看報是很多人每天必需要做的事情,而想要自己的產品名聲大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它登上報紙。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報紙上面的每一個字都可以被稱為「寸土寸金」。
雖說如今網絡發達了,報紙也沒落了,但是即便如此,報社公司們的廣告收入還是能讓他們不至於虧本。而拼多多則學習了這種模式,他們巧妙地利用了人們愛貪小便宜的心裡,靠著「砍一刀」和「拼一下」來吸引流量,甚至根據拼多多內部財報顯示,如今拼多多的活躍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京東商城。
這也是拼多多能夠迅速崛起成為我國第三大電商品牌的原因——前期寧願虧本,寧願負債經營也要打下用戶群體,創造流量。所以說那些認為拼多多「虧本」的網友們,實際上你只不過在給拼多多免費打工,無償宣傳罷了。
大家在拼多多上有「砍」到過免費的東西嗎?你覺得拼多多虧本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