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人們將天然染料用於生活日常,染飯花是最常見的一種

2020-12-20 遠山墨雨

在有著"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美譽的雲南,生長著數量眾多的植物種類、動物品種,不乏珍稀品種,也有很多普遍眾生的資源。千百年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與自然唇齒相依、和諧相處。

生活在多彩的雲南,人們的生活也是多彩的。擁有全國最多的少數民族,這裡的人們對於彩色的應用就更加頻繁了。

食物、布料,雲南人有很多需要染色的日常用品,使用的染料,全部都來源於當地出產的天然植物,其中染飯花是最常見的一種。

很多人去過雲南曲靖羅平賞油菜花,或許您品嘗過那裡的五色花米飯。色香味美的五彩飯是布依人的特產,不但色彩鮮豔,而且味道悠香、綿長。

用天然植物染料將上等糯米染成紅、紫、黑、白、黃等顏色,蒸熟,就成了五色斑斕的花米飯了。現場品嘗熱氣騰騰的五彩飯、或是買上一些五彩米帶回家,都是不錯的選擇。

一直比較好奇這些五顏六色的來源,請教過當地人,也查詢了資料,大抵是這樣的結果,羅平花米飯常用的6種染色植物來源主要是:

染紅色,用茜草的根;染紫色,用滇紫草的莖和葉;

染黑色,用南燭的葉;染黃色,用密蒙花的花序(含花、葉、莖);

染綠色,用薴麻的葉;染藍色,用菘藍的葉。

這些都是天然生態可食用的植物,它們大多還具有中藥保健的效用,可謂色香味俱全,甚好。

在這些帶色彩的米飯中,黃色是我們最常見到的,它所用的染料是一種野生易得的小花兒,有獨特的香味,濃鬱卻不刺鼻。人們從山野裡採來這種小花,用花兒煮成的水泡米,米粒就變成金燦燦的黃色了。

新鮮採來的花兒可現用,用不完的晾曬放幹,過幾個月再煮水染飯,仍然是一樣的好效果。在雲南,我們將這種花兒叫做染飯花。

在我們家鄉思茅,使用染飯花最多的時候當數端午節了。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物資缺乏、商品流通不發達,端午節的粽子,都是由家裡能幹的父母親手包製。

包粽子有很多流程和講究,其中有一道程序就是染色。用染飯花煮成的水浸泡包好的粽子數個小時,將糯米染成金燦燦的黃色,同時留下一股清香,好看、好聞、又好吃,那是記憶中難忘的味道。

近年來經常參加周末徒步爬山,我們見識了新鮮的染飯花,知道了它的學名叫做"密蒙花",在山裡分布極廣,是一種易得的天然食用染料,有很好聞的花香。羅平花米飯中的黃色,用的就是密蒙花。

密蒙花,得之我幸,它有幸福到來的花語含義;密蒙花又叫染飯花,來源於花朵不小心掉進米中、煮飯後米飯變得更加清香的傳說。在雲南,人們喜歡用染飯花將米飯染成黃色,既好看、又好吃,美哉。

在雲南,利用天然染料染布是一種特別的民間傳統,有著悠久的歷史。蠟染、扎染……雲南有很多這樣的特色製品。

扎染布是大理的一個特色產品,純手工染制,是大理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什之一。去大理旅行的人們也喜歡買上些扎染布,做衣服、做裝飾皆可,將時尚與古樸完美結合。

在大理周城有很多染坊,我們曾經專門去參觀過。看上去扎染的工序不少,很需要技藝和耐心。

在白色的布料上預先畫好了圖案,幾個年紀不小的白族老奶奶坐在院子中,用手工一針一線地、專心地將白色的布料縫製起來。

年輕的小夥子將縫好的布料放入大大的泡桶,桶中盛滿了用板藍根煮出的天然藍色液體,泡製過程需要持續若干小時。

泡製結束,將布取出,經過清水漂洗、晾曬等工序,方可製得扎染布。通過藍白兩色,將植物、動物、各種花紋表現得栩栩如生,很是神奇。現在還使用其他植物染料,扎染布的色彩品種也增加了不少。

在雲南,人們將很天然植物染料用於生活日常,染食物、染布,染很多物件,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花開花落、四季輪迴,一切都是這樣自然。人類從來就不是亮相世界的主人,我們需要與萬物和平相處。保護自然、善待自然,自然也會給予我們更多的饋贈。

相關焦點

  • 農村一種常見的野果,農民用來泡水喝,種子是天然的黃色染料
    農村一種常見的野果,農民用來泡水喝,種子是天然的黃色染料現在已經是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寒冷的冬季讓人出門都沒有勇氣,山裡的植物們也都枯萎了,大地上都是一片肅殺的景象,雖然也有一些耐寒的植物在冬日裡依然保持翠綠,但是寒冷的天氣實在沒有讓人去好好欣賞的勇氣
  • 紡織前沿:真絲綢天然染料印染
    1996年德國:開始禁用部分偶氮染料,科學家發現這些染料對人體有致畸變、致癌和致過敏等危害。這喚起了人們對綠色環保染料的重視。天然染料尤其植物源染料正是一種對人體非常安全的綠色產品,而且很多種可提取染料的植物又是有一定療效的草藥,在染色同時可使織物獲得一定的保健治療功能。許多植物染料帶有一種特殊清香,這也是有別於合成染料的一大特色,很多青睞天然染料紡織品的消費者正是為這種獨特清香所吸引。
  • 天然染料何處來(三) 黑、紫與綠
    除了植物染料外,還有天然的動物染料如五倍子、墨魚汁等。而近代後,主要用硫化黑(一種含硫的高分子化合物)來染色。至於黑色的顏料,則主要來自炭黑。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幾種。 烏桕(Sapium sebiferum),為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是咱們身邊非常常見的綠化樹種,也是是主要的彩葉喬木。然而除了觀賞外,烏桕的用途其實十分廣泛,不僅種子外有蠟層可以制蠟燭,葉片還能用於給衣物染黑。
  • 來自大自然的色彩 首屆天然染料雙年展亮相中國絲綢博物館
    五月的鮮花,開遍原野,鮮豔燦爛,展開一幅天然的畫卷。此時的玉皇山下,一場別樣的色彩盛典正在中國絲綢博物館內進行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天然染料歷史學者、天染染色匠人、染色藝術家相聚於此,共同展望擁抱自然的生活方式,挖掘傳統工藝中蘊含的古老智慧和歷史文化,並把這些歷史和天然的色彩,用於裝飾和美化人們今天的生活。這便是首屆天然染料雙年展的現場。
  • 農村一種野草,它是天然的「植物染料」,古代人用它給衣服上色
    如今不同往日,人們身上穿得衣服五顏六色,可以說要有什麼顏色,就有什麼顏色,但是如今的染色劑大多是化學「合成品」,容易掉色,為何古代人的衣服不會掉色呢?其實它們用的就是天然的染色劑,也就是俗稱的植物染料,其中運用比較多的就是這一種野草—茜草。
  • 草木浸染,華採衣服—讀詩經,獲得天然綠色染料
    綠色給人的感覺是清新嬌俏,蓬勃生發,所以喜歡自然之人總是親近這樣的天然生動的顏色。但是在古代,從綠葉中提取汁液染衣服並不容易,就像把鮮葉佩在身上,一日之內就慢慢變色乾枯。所以古人其實很難從草木中獲得天然的綠色染料,不得不採取套染之法獲得綠色。常見的方法是,先將面料用靛青染料染成藍色,然後再用黃色染料染色從而得到綠色。
  • 天然植物中取染料 美女染布年入幾十萬
    扎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染工藝,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稱其為「沒有針線的刺繡」。周城是白族扎染之鄉,周城白族扎染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張翰敏回到家鄉在天然植物中提取染料,創作扎染作品,也是為了留住傳承下來的古法扎染技藝,也為了讓更多的人通過扎染認識大理、感悟自然。
  • 這種樹在農民眼中不值錢,想不到它有珍貴价值,還是一種天然染料
    這種樹在農民眼中不值錢,想不到它有珍貴价值,還是一種天然染料農村的山林裡生長著許許多多的植物,雖然農民們世世代代在農村生活,但是對於大多數植物,農民們都是不知道其作用的,農民只會把這些植物砍了當柴燒,或者乾脆不理睬它們。
  • 教你陪孩子玩:一起製作蔬菜水果天然染料
    教你陪孩子玩:一起製作蔬菜水果天然染料 2020-10-10 0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印度開發出多種天然染料
    印度開發出多種天然染料 2007-12-04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近日,印度大學技術學院研發小組利用溶解萃取和酶萃取方法從植物和水果中開發出天然染料
  • 江西「五彩」土壤孕育近百種純天然染料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見到許多形形色色的植物。在這些植物中,「暗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染料植物。染料植物本身顏色並不一定豔麗,但從其體內能提取出鮮豔的色素,成為人們常用的純天然染料。進入酷暑時節,江西各地烈日炎炎。在這段時間前往原始森林避暑,成為了許多都市人的首選。
  • 農村手工土法染布,用的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植物
    在農村裡保留著土法染布的技藝,這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發明創造,利用的都是身邊就能找到的天然染料。過去剛紡織出來的土布自身都是白色,這及其不耐髒,並且在過去也被認為不吉利,需要經過染色後才能做衣做被。土法染布是自染自用,在以前是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不少老人都有自己染布的經歷。
  • 夏季美容小幫手:這個天然染料能塗卻不能吃,大家千萬別隨便試
    染頭髮、做美甲、塗口紅,哪一個少的了染料呢?現在的化學染料非常的成熟普遍,可是如果有條件,誰不想用天然的染料呢?天然之所以高大上,就在於它不僅能美還能養,不會傷害你的頭髮和皮膚。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季節最好的天然染料。在說這個染料之前,小編先為大家科普兩種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塗用的天然染料。
  • 布依族五彩糯米飯的秘密,原來是用天然染料做的,顏色都各有寓意
    布依族五彩糯米飯的秘密,原來是用天然染料做的,顏色都各有寓意。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豐富文化都是不一樣的,這點從人們的著裝、飲食和當地的建築就能體現出來了,就像雲南白族有一道風味獨特的小吃,叫做生豬肉,顧名思義就是把用稻草燒過的豬皮切下來,再加切成片的生豬肉,吃的時候要蘸醬料,當地過節和招待顧客的時候都要吃這道菜,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道菜就有點重口味了。所以各民族之間的飲食還是很有差異性的。
  • 南京染料中間體
    南京染料中間體,公司建有行業先進的染料生產線,年總產能1.3萬噸,包括1.1萬噸商品染料和0.2萬噸中間體。但大大都染料都是構造復純的有機化合物,如根據其有機構造定名,則名稱非常復純,同時也不克不及反映出染料的顏色和應用機能,所以染料的化學構造名稱正在實際應用中其實不適宜,儘量是分離染料的應用機能賜與適當的名稱。
  • 古代皇室們專用的御用天然染料應該如何檢測?
    說起天然染料,那就要從新石器時代說起,那時候的人們就已經會用植物和礦物來提取染料了。後來周朝,便出現了專門收集染草浸染衣物的官員。到了秦漢時期,植物做的天然染料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東漢時期許慎寫的《說文解字》便有39種色彩的記載。
  • 古代少不了的3種野草,用來給衣服染色,是天然染料
    古代少不了的3種野草,用來給衣服染色,是天然染料如今栽種植株成為了大多數人的一種愛好,很多花友家裡的植株雖然表面看上去是拿來裝飾觀賞的,其實除了這種作用之外,在古代還有其他的作用,比如可以拿來給衣服染色,一些植株更是一種天然的染料
  • 植物染料之化學結構篇
    今天的植物染料小課堂是從另一面的角度來介紹植物染料——化學結構。常見植物染料主要有茜草、紫草、蘇木、靛藍、石榴皮和薑黃等。而在這些植物中,所含的染料成分通常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主要分為以下七類:1.靛藍類色素,含靛類結構的主要植物染料是靛藍,靛藍可以稱之為最古老的植物染料,也是運用最廣泛,最為普及的的一種植物染料,便不再過多贅述。2. 類胡蘿蔔素,熱帶地區最有名的植物染料——胭脂樹(學名:Bixa orellana)就是典型的類胡蘿蔔素化合物。其普遍存在於動物、高等植物、真菌、藻類的黃色、橙紅色或紅色的色素之中,是一類重要的天然色素的總稱。
  • 這種野花是「天然染料」,農民常用來染指甲,如今價值更高少見了
    文/豬友巴巴這種野花是「天然染料」,農民常拿來染指甲,如今價值更高少見了生活在農村,俗話說「花開半夏,也落一秋」,隨著氣溫的節節攀升,農村也變得花團錦簇,在田間、在地頭,都有野花盛開的景象!這也讓很多城裡人羨慕不已,紛紛在休息的時候,回到了農村,去感受這種美好!
  • 可以進廚房的天然染料,留住植物表情,草木染尋覓最初的顏色
    色彩變換是從古到今人們不斷的追求,生活需要色彩。新石器時代,人們開始廣泛應用礦物染料的同時,開始關注到,幾乎所有植物的根、莖、葉都可以用來提取染液。經過不斷實踐,人們掌握了使用植物染料染色的技術,這就是草木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