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就考上中科院的「天才」,20歲卻被退學,媽媽:都是我毀了他

2020-08-27 湯臣媽媽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生活中,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做家務是浪費時間,應該把時間精力放在讀書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這時候,從小有沒有做家務的孩子,差距就非常的明顯。

他家還記得那個13歲就考上重點大學的神童魏永康嗎?從小成績就很拔尖的他在媽媽的陪讀照顧下,過五關斬六將,一路披荊斬棘,在2000年本科畢業後就順利考上了中科院碩博連讀,而這時候的他才17歲。

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妥妥的天才了,但讓他大失所望的是,在他讀研究生期間,由於沒有媽媽的陪伴,他竟然被學校勸退了,而勸退的原因是他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太讓人唏噓了。

一代才子,因為父母的悉心照顧,錯失了人生的大好機會,幸運的是,後來的魏永康在家人的幫助下,努力學習各項技能,後面也娶妻生子,過得很美滿。

通過魏永康的事件可以看出,學識並不是檢驗一個人是否成長的唯一標準。而具備生活技能在當今的社會卻是越來越重要了。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長達 76 年的研究,研究表明,比如那些從小不愛做家務的孩子來說,愛做家務的孩子更容易獲得職業成就,他們的就業率高出不愛做家務的孩子15倍,收入水平高百分之20,同時,他們的心理也更健康陽光,犯罪率較低,且離婚率也很低。

此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發起的調研也發現,有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孩子,成績優秀率要高出27倍。種種數據表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做家務可以增加孩子的技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增強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讓孩子具有更多競爭力。

通俗點說,這是愛做家務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強,且有很強的韌性,有很強的責任心。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如果切斷了動作與思維之間的聯繫,那麼,思維也得不到發展。而培養孩子做家務,就是通過動作培養思維,讓孩子的統籌、語言、解決問題等能力得到鍛鍊。

儘管做家務的好處這麼多,但人都有惰性,如果讓孩子自願參與到家務,並享受做家務帶來的快樂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學會示弱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現象,父母很強勢,孩子就很弱,如果父母比較弱,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強。明星胡可曾經分享過她的育兒心經,她覺得媽媽一定要示弱,通過示弱,讓孩子去幫助自己做一些他們能力許可內的事,這樣孩子不僅幫助了父母,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2、變相邀請

孩子都喜歡有趣的事情,所以如果讓家務活變得有趣好玩,相信孩子是非常樂意參與的。所以,我們可以用變相邀請的方式,把孩子帶入家務的情景當中。

比如,你想讓孩子幫忙拖地,你就可以說,寶寶,地板髒髒啦,我們要不要給地板洗個澡啊,我們一起來比賽看看水洗的又快又乾淨好嗎?

通過小小情景帶入,再加入小小的比賽,可以瞬間激發孩子的熱情,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適當鼓勵孩子

孩子在小的時候,心智還不成熟,這時候如果引導參加了勞動,父母也要適時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付出是有回報的。有些時候父母會過於關注孩子做的好不好,但其實,父母更應該關注孩子是否參與了這件事,只有參與了,才有機會把事情做到極致。

所以培養孩子的第一步,讓他們參與到裡面,然後激發孩子持續的興趣,再引導孩子如何做得更好,一步一步,一環扣一環。不要害怕孩子犯錯誤,因為這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只有在荊棘中成長,他們才能越來越強。

當然,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在做家務這件事上,家長們不能太心急,美國兒童教育家伊莉莎白·潘特麗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了一份《兒童做家務年齡表》,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9-24個月孩子,可以學著拿湯勺吃飯,髒汙的物品丟垃圾桶。

2-3歲的孩子,可以做簡單的收拾玩具、扔垃圾、幫忙拿輕東西的動作。

3-4歲孩子,要學會挑衣服,並且會疊衣服鋪床、獨立刷牙;5-6歲的孩子會穿衣,還包括簡單的家務,比如洗碗洗菜等。

7-12歲的孩子,要會收拾房間、做簡單飯菜、會疊衣服、幫助爸媽一起進行大掃除;

13歲以上的孩子,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實現獨自一人在家也能過得不錯的狀態。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力股,做家務的孩子運氣都不會太差,家長們記得讓孩子動起來哦~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

相關焦點

  • 他是現代版的傷仲永,13歲上名校,17歲中科院讀研,卻被退學
    都說學習這種東西七分靠打拼,三分靠天分。不過,對於很多人的經歷,我們更加認為學習是三分靠打拼,七分靠天分。這樣的人被我們稱為「天才」「神童」,如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是一位十足的天才,從小就能作詩寫文,比我們大人都還要優秀。但是,最後卻因為父親的教育原因變成了一介凡人。
  • 17歲進入中科院的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學,愛情讓他的人生逆襲
    所以,在莫永康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母親就天天教他識字、背誦古詩。在母親的教導自家, 2歲的魏永康已經能夠掌握上千個漢字,4歲的時候就學完了初中的所有課程,8歲就上了當地重點高中。而且在年僅13歲的時候,就考上了湘潭大學。上了大學之後,他仍然在展現出了他神童的天賦,17歲就進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 最可惜的天才:17歲考上中科院卻被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幾乎每年高考,都會出現一些「高考學霸」,比如今年剛滿15歲就考上清華大學的鹿澤宇。這些天才少年年紀輕輕便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真是太牛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同樣是一位天才神童,他的名字叫魏永康。在很小的時候,魏永康便表現出了遠超同齡人的學習天賦,1歲多就能寫六七十個漢字。
  • 13歲上大學,17歲上中科院的少年天才魏永康,如今怎麼樣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那個1歲多就能認上千漢字的魏永康(想想咱們娃五周歲了還認不全100個字),13歲就上了大學,專業還是頗具學術氣息的物理系。那時的他沒有像方仲永那樣,止步於學習,而是一如既往兩耳不聞窗外事,在17歲時考上中科院:國家創新人才的聚集地。
  • 他13歲被重點大學錄取,17歲進中科院碩博連讀卻被退學,後怎樣?
    這個故事大家小時候可能都學過,說的是戰國時期有個宋國人,他非常期盼田裡的禾苗快點長高,於是就動手將禾苗一顆一顆拔高,然後回到家後還跟家人邀功說:「可把我累壞了」。他的兒子聽說這件事後趕緊去田裡查看禾苗,結果發現禾苗全都枯萎了。
  • 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後被退學!今如何了?
    從小他的成績就非常的優秀,對於我們普通的學生來說,13歲的年齡還在讀初中,但魏永康年僅13歲,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湘潭大學!僅僅這點就足以成為眾多父母羨慕的對象!而17歲的他更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科院進行碩士博士連讀!
  • 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成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現狀如何?
    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成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現狀如何?
  • 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慘被退學:獨立能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功夫不負有人心,魏永康的學習能力超乎想像,2歲時就掌握了上千個漢字,4歲就學完了初中課程,8歲就到縣屬重點中學讀書。在1996年13歲時就考上了湘潭大學,大學畢業後更是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碩博連讀研究生。
  • 天才13歲考上大學,後來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魏永康的母親就在他很小的時候為他規劃好了一切,在他身上寄予了厚重的希望,在魏永康13歲時他就是街坊鄰居和小夥伴眼中的「天才學生」。母親為他做好了生活中的一切,洗衣做飯乃至倒垃圾都是母親一手操辦,魏永康在母親的照料下只需要安心的讀書就好。母親只希望他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將來能靠自己的雙手賺大錢。
  • 13歲讀大學的神童,20歲被中科院勸退,沒邊界的愛會毀了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或許期望過自己的孩子更聰明,學習更好。但養育孩子也要掌握方法,一味追求培養「神童」,用錯誤的方法引導孩子,或許會毀了孩子一生。「錯失」的教育理念一、從小「天資過人」1984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一個小山村,父親身有殘疾,家境貧寒,從小他由媽媽帶著。不滿2歲的他,有一次竟然能寫出80多個字,媽媽意識到這個孩子可能不一般,所以開始重點培養他。
  • 天才少年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說服。母親:我等不及他要跳樓了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引導,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他長大成人後的行為。魏永康有著「東方神童」的稱號,是少年天才的代表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在他2歲的時候,就識得1000多個漢字,4歲就已經掌握初中知識,8歲上重點中學,13歲就考上大學了,在他17歲那年,他進入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他的這些閃閃發光的經歷,令很多同齡人自愧不如。
  • 他是天才神童,17歲成中科院碩士,後來卻因為這個原因被勸退
    今天就來講一位特殊的「神童」,他13歲就考上重點大學,17歲還成功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但因為一個特殊原因被勸退。 出生於湖南的魏永康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他的家庭條件一般,父親曾經參加抗美援朝變成一位傷殘退伍軍人,常年待在床上,母親是一個百貨公司的員工,雖然經濟條件不好,但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培養。剛生下來兩三個月,母親就教他認字,給他讀唐詩。
  • 13歲考上重點17歲入中科院,「揠苗助長」的母親:恨不得他死
    其實這些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特點,真的跟「天生」沒有關係,跟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直接的關係,不管是10歲考上大學的張炘煬,還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人公魏永康,都是在父母的督促和逼迫式教育下才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神童」,而這些孩子最後泯然眾人矣,當然也跟受到的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 兒子17歲考上中科院碩士。幾年後,他被說服辭職,母親對他的愛態度...
    兒子17歲考上中科院,幾年後被勸退,溺愛他的母親態度卻變了!魏永康,是一個神童,他兩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學習天賦。同齡的孩子在牙牙學語,他已經可以掌握1000多個漢字了;4歲的時候,同齡孩子上幼兒,他已經把小學的課程學完了。
  • 13歲天才考上大學,但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從小她的母親就教他背古詩,識漢字。雖然說小小的孩子可能並不能完全掌握,但是這對他後來的學習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他在不斷跳級的過程中讀完了小學、中學、高中。13歲就考上了大學,可以說是天才神童,可是這樣的一個學習成就優異的神童,卻被中科院勸退了。
  • 兒子17歲考上中科院碩士,幾年後被勸退,溺愛他的母親態度卻變了
    兒子17歲考上中科院,幾年後被勸退,溺愛他的母親態度卻變了!魏永康,是一個神童,他兩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學習天賦。同齡的孩子在牙牙學語,他已經可以掌握1000多個漢字了;4歲的時候,同齡孩子上幼兒,他已經把小學的課程學完了。
  • 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慘被退學:獨立能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1996年13歲時就考上了湘潭大學,大學畢業後更是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碩博連讀研究生。按照魏永康這樣的學習天賦與努力,前途將無可限量。不過,令人唏噓的是,3年後魏永康竟被中科院退學,最終並沒有拿到畢業證書。
  • 他13歲考上大學,17歲進入中科院,母親卻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雖然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當看到自己的孩子不爭氣時都會非常生氣,但不管他們如何教育孩子,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絕對不會捨得孩子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但是在我國卻有這樣一位母親,直接對外說「我恨不得他死才好,」這個「他」就是指自己的兒子魏永康。
  • 中國天才13歲考上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他母親:我恨不得他死
    中國天才13歲就考上了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他的母親卻說:我恨不得他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母親對教育的高度重視魏永康的故事曾經風靡一時,因為當時他以十三歲的幼齡考上了大學因為他在學習方面表現出來的獨特天賦,一時間風頭無量,備受媒體和社會的關注,人們更是稱他為「天才」。魏永康在學習上的成功,令許多家長羨慕,他們紛紛詢問其母親的教育方法,而母親也大方地分享了出來。他的原生家庭條件並不算很好,他的家庭長久以來就靠著母親的收入維持生活,可以說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資源。他能夠接觸到的,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教育,以及母親長久以來的輔導。
  • 天才少年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引導,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他長大成人後的行為。魏永康有著「東方神童」的稱號,是少年天才的代表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在他2歲的時候,就拾得1000多個漢字,4歲就已經掌握初中知識,8歲上重點中學,13歲就考上大學了,在他17歲那年,他進入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他的這些閃閃發光的經歷,令很多同齡人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