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過傳單,擺過地攤,做過支教,幹過中介,還運營過自媒體,中國海洋大學大三學生劉良禹是個愛折騰的「90後」。當眾多同齡人正為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就業而糾結時,這個從貴州小鎮來青求學的小夥子已經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就在上個月,他與另外兩名合伙人共同創建了青島謙禹順海洋文化有限公司,他們結合具有青島特色的語言文化包裝,以及時下流行的O2O電商運營模式,打造青島伴手禮品牌「三個蛤蜊」。
來青旅遊能帶回去什麼?
烤魚片、貝殼、珍珠項鍊……昨天上午,在中山路的一家旅遊紀念品專賣店,幾名從石家莊來青旅遊的遊客轉了幾圈仍然很「糾結」,「這些東西在我們那也司空見慣,超市裡都有賣的,似乎找不到很有青島特色的伴手禮買回去帶給家人。」這不僅是一個困擾許多來青旅遊外地遊客的問題,也是讓許多青島人饋贈友人時所犯難的問題。就是這麼一個普遍卻又急切的需求,讓還在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學院讀大三的劉良禹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目前青島市場上的伴手禮大多缺乏特色,有的開發設計缺少創意,沒有紀念價值;有的做工粗糙、製造工藝落後,從外觀上很難吸引人;有的在全國隨處都可以買到,體現不出青島地域特色,讓遊客無法產生購物慾望。」劉良禹說,這就是外地遊客的「痛點」,他們不知道從青島離開時,該帶點什麼回去最合適。數據顯示,2014年青島市共接待旅遊人數6600萬人次,旅遊收入為1060億元,這也意味著遊客具有龐大的消費能力。
伴手禮重點在於體現文化
「大家對於天津的印象是『嘛,幹嘛呢』;對於成都的印象是 『巴適得很』;正是這些交織在方言和生活習慣裡的點點滴滴,形成了一個城市獨有的文化。而青島給外地遊客最深的印象就是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和黃渤那一口充滿蛤蜊味的青島話。」劉良禹的想法正是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打造一個以伴手禮為載體,讓遊客多方位了解青島、認識青島、愛上青島的品牌。「拿伴手禮市場開發成熟的中國臺灣來說,走向成功的伴手禮品牌無一不是因為結合了當地固有的旅遊資源與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劉良禹說,他認為最能代表青島的就是「蛤蜊」,無論是從美食的角度,還是從方言的角度。
「我和很多外地遊客一樣,來青島第一天吃的就是蛤蜊,而它也是家喻戶曉的青島美食,只可惜來青島的遊客並不容易將它帶走。」劉良禹萌生了想法,能否把蛤喇變成伴手禮?「三個蛤蜊」品牌由此而生。「一份來自青島的掛念」是「三個蛤蜊」品牌的廣告語,他希望打造一種融入情感富有創意的伴手禮,讓邂逅青島的人多一份驚喜,讓青島的表達也多一種可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