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上次發自內心,無憂無慮,感到開心快樂是什麼時候?是不是很久都沒有開心過了?小時候的夏天,一根冰棍,就可以讓我們開心好久,而現在,就算你呆在溫度適宜、休閒舒適、裝修得體的冷飲店,吃著美味的冰淇淋,你依然很難再有小時候那種開心的感覺。
為什麼成年人的「開心」如此困難,為什麼「開心」在這個物質至上、壓力山大、幹什麼都累的社會甚至越來越少被提及。人們社交中的話題似乎永遠是,工作、收入、房子、車子、孩子、家庭……很少會有人問你過得是否開心。然而,越是閉口不談的,越是缺失的,我們應該直面它,而非迴避。
我們該如何拯救自己的不開心呢?《如何停止不開心》一書給了我們答案和行動指南。書中介紹了14種導致負面情緒的壞習慣,如內心的自我批評、與他人比較、討好別人、完美主義、故作堅強等等,作者根據每一種行為習慣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解決方法,跟著書中的指南踐行,相信你可以戒掉壞情緒,甩掉不開心,成為更好的自己。
建立邊界 停止取悅別人
有這樣一種老好人,時常委屈自己,不考慮自己的感受,來者不拒,不敢或不願對別人的要求說「不」。老好人的人生信條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真實的人際關係中,老好人的行為不但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還讓自己陷入不開心的泥沼。
停止取悅別人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邊界。邊界並不是有侵略性的對抗,邊界也不意味著好鬥或是威脅,邊界是你認定的生活中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事物,是你和他人之間的界限。這個他人包括你的親人、伴侶、孩子、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
《相處的藝術》中對於邊界感的描述是:「人與人之間,內心的自我界限。它不像身體上的邊界有一個特定的輪廓,但這種邊界感是在保護我們心理處於一個舒適的狀態。」而現實中,很多人卻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在依靠「漿糊邏輯」生活,他們如混亂,沒有界限的漿糊一般,隨心所欲地參與別人的生活,道德綁架別人還渾然不覺,他們的口頭禪是,「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那些八卦同事多大年紀了,結沒結婚,生沒生小孩的人;那些以擔心孩子學壞、早戀為理由,偷看孩子日記的父母;那些指導你該如何跟戀人相處,隨意評判你們之間感情的朋友;那些覺得你飛黃騰達了,應該為父老鄉親謀福利、做貢獻的陌生人……都是靠漿糊邏輯活著的人。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和《為何愛會傷人》都曾提到:「邊界感薄弱是很多感情成為傷害工具的原因」。事實上,有邊界感的感情才是健康的感情。
張愛玲晚年和宋淇夫婦、夏志清等人關係很好,但她待人接物一直很有邊界感,以至很多人說她清高。其實那並不是清高與否的問題,那是張愛玲心中的邊界,她認為的人格的底線,自豪感的底線,她必須用稿費來養活自己。
生活窮困的時候,她一天只靠蛋糕和咖啡生活,但她不會給朋友添麻煩,也不會借錢。而有些人向朋友借錢的邏輯是「你這麼有錢,我們的關係這麼鐵,借錢你在意嗎? 」張愛玲的邊界感很清晰,她喜歡互不相欠,朋友再有錢,那也是朋友的錢,跟朋友關係再鐵,你們也是獨立的個體,應當有分寸感和邊界感。
有句話說的非常好:「遠而不疏是種能力,近而不入是種智慧。」個人邊界之所以重要,因為它背後暗含著一個大家都懂,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道理,就是「每個人都應該且僅僅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健康的邊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意識的、以一種友好的方式劃定,它應該具有以下特質:清晰的、保護性的、堅固但靈活的、為自我建立的。建立了健康的邊界之後你會發現,邊界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設置邊界對於建立健康的關係很必要,對於鼓起自信很必要,對於尊重自己很必要,對於保護你的幸福很必要。
建立自我的坐標系 有效管理比較
心理學研究表明,比較是一個基本的人類傾向,也就是說,人生來就熱愛比較。我們習慣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以評估和理解自己的能力、社會地位、甚至是內心的感受。這就是為什麼心理學家會說,1萬塊錢的獎金能否讓你感到開心滿意,不取決於1萬塊錢本身,而在於你的同事拿到多少獎金。
因此,就算再過一百萬年,你恐怕也無法停止與別人比較,問題的關鍵在於管理它。與別人比較時,你往往輸多贏少,而如果你將自信和滿足建立在對別人短處的感知上,也是一個不健康的獲取自尊的方式。
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讓比較變得更加迅速便利,同時還加劇了你喜歡和人比較的這個壞習慣。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原本你心情晴朗,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某同事升職加薪了,某朋友在國外旅行,某家長的孩子又得了獎狀……瞬間,你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心情墜入谷底。在這種時刻,希望你可以意識到,你是在用你的日常生活與那些人們選擇在社交媒體上向全世界展示的極少數時刻進行比較。這種比較既不公平,還會危害你的健康。
下一次,當你又開始和別人比較時,你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學會親近你的成功。試著列一個簡要的清單,清單的內容是寫下自己獲得的一些成功,比如,通過了某項考試、戒了煙、學會了一個新的技能等等,出現在這個清單上的不一定非要是巨大的成功。你要明白,你的成就清單對任何人來說都無關緊要,除了你自己。下次,當你開始比較時,看看自己的清單,對自己說,我做了這一切。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你曾經覺得,身邊的每個人的都比你優秀,社交網絡都比你發達,其實你也不必過分擔心,因為你並不孤單。如果你以這種「孤獨感」作為動力,去主動接觸新的人,或者與許久未見的朋友們一起聚會,這種「孤獨感」也並非全無好處。事實上,它可以讓你與社會的聯繫更加緊密。
人生是一場修行,情緒更是修行中的八十一難,讓我們跟隨《如何停止不開心》的指引,利用冥想練習、列表測試、反省問答等可實操的方法,改掉那些導致負面情緒的壞習慣,換個姿勢過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