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請不要把「放任不管」當作靜待花開

2020-10-13 考壹佰

【導語】「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教育子女如一本厚厚的書,家長們不能心急,而應慢慢的、認真仔細地一頁頁翻閱、思考乃至領悟,操之過急或用心不專則會領會錯意,造成壞的結果。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如同牽著蝸牛去散步。唯有慢下來,靜下來,才能讀懂孩子世界裡的美妙。今天考壹佰小編就跟家長朋友們一起來談談這一方面的問題。

01給孩子過多的自由,未必就是負責任

一位家長朋友,經常自豪地說:「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想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平時不怎麼敦促他學習,孩子就該無憂無慮的!」

看似自由的愛卻讓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吃力。

也有很多快畢業的孩子常常懊悔:

以前不知道讀書的意義,真的要步入社會了,才知道當初浪費了很多時間。假如能重來,應該會更努力吧。

正如作家蘇心曾經勸誡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做父母的,儘量不要讓孩子有這樣後悔的時刻。

學習上給孩子過多的自由會滋生出懈怠,行為上也是如此。

經常聽家長給闖禍的孩子開脫:「沒事,還小,樹大自然直。長大就好了。」

好像等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事實呢,很多孩子在被給予了過度的自由之後,行為產生了偏差,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種問題集中爆發,無論父母怎麼說孩子都不聽,因為孩子已經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間,自私、放縱、無視規則、任性等問題越來越難糾正。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是沒錯,但自由是有邊界的,父母需要提前教給孩子獨立、規矩和一定範圍內的自我負責。

愛和尊重是好的教育,但不是全部。

不過度幹預孩子,不插手孩子的人生,要給孩子獨立……很認同這一點。既然這樣,那很多家長朋友為什麼要焦慮? 既然這樣,您唯一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他長大,等待他長成他本該長成的樣子,不就挺好嗎。

02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都是兩種極端

做父母最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在巨大的學業壓力面前,仍然可以擁抱快樂。

記得前段時間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大致這樣說: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開的會更動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豔四方,且絢麗無比。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多麼美好的一段話。但是我以為,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

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世界上沒有什麼成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獲得,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是。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寫得一手好作文的時候。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堅持親子共讀。一有空就帶孩子走到生活中,聞花的顏色,看樹在風中舞蹈,看滿天繁星,聽一池蛙鳴……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體格很好,運動能力強。請別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帶孩子去遊泳,周末的時候一家三口爬山,露營,騎著自行車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蒼翠的山頂,看到了天邊的雲捲雲舒,遠處城市的高樓……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數學成績很好,邏輯思維很棒,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孩子玩數學遊戲、搭積木、吃飯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孩子對應家裡的人口來分配碗筷、講數學繪本,和孩子一起玩數獨、亦或者也會給孩子尋覓一個好老師,帶領著前行。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那麼有思想,那麼多規劃,那麼有創意的時候,你卻忽略了,在他還小時候,你從未為他打開過一扇窗,讓他看到這個世界的豐富,你也沒有在他的內心種下過一粒種子,讓他對他的未來產生過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時候,給他一點指引,讓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離她的夢想更近一點……

陶行知曾說:「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無法設計和幹預他的人生,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的每一個關鍵驛站,我們都應該在,不做決定,只告訴他:關於這件事,我們的建議是……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還沒有足夠大的時候,他需要我們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夠的視野,足夠大的力量的時候,他要選擇什麼樣的路,選擇走多遠,就是他的事情了。而那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轉過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延伸閱讀

靜待花開說的可不光是等待

靜待花開的本意是反對拔苗助長,是指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不去過早地要孩子去做和生理髮育不匹配的事情;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特性,不要試圖讓仙人掌變成玫瑰;當我們做好園丁該做的工作,有的花開得早,有的花開得晚,我們需要耐心地等待。

靜待花開是對結果的不強求,但不是過程的不作為,相反,它需要更多的作為,這個過程一點都不輕鬆。

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麼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因材施教。

可以嚴厲,但要有耐心,可以慈愛,但要有威信,用心澆灌,總會有花開的一天。

花開需要很多條件,合適的土壤,根據植物的特性澆水、施肥,有的植物需要多見太陽,有的也許不需要見太陽,有病蟲害需要殺蟲,需要時不時修掉多餘的枝叉,還要不趕上天災人禍,花才有可能開。

環顧周圍的家庭,有的家庭喜歡社交,有的喜歡旅行,有的喜歡探險,有的喜歡藝術,有的家庭熱鬧一些,有的家庭安靜一些......在他們的孩子身上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家庭價值觀的影響,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不同, 這樣的土壤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巨大的。成長是孩子的責任,澆水是我們的責任,都不可推卸。

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推一把的,千萬不要讓孩子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那麼簡單。如果逼孩子一把,可能孩子的潛能就被激發出來了,也許就因為當初逼孩子一把,孩子一生的命運因此改變了。當然孩子在很多問題上是做不出正確的選擇,所以還是需要父母的引導,而不是將孩子的所有問題都交給孩子自己選擇。在面對一些大的事情上,特別是原則問題上,父母一定要督促與及時的指導,才能領導著孩子走向成功的未來。

好了,這一期探討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能給您和孩子帶來幫助,下期內容不容錯過,請您持續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從前讀來並沒有什麼感受,應了那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現如今,看到家人為了青春期的孩子操碎了心,不需要任何解讀就已經能夠深深明白其中的含義。生活 真的是最好的老師「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更是在電視劇《知否》中出現過多次。父母上一輩子的爭寵是為了孩子,盛明蘭盛墨蘭的婚後生活更是體現到這句話的深意。
  • 「父母之愛子,必將為之計深遠」,父母怎麼做才是真的愛孩子?
    「父母之愛子,必將為之計深遠。」原句出自劉向的觸龍說趙太后。作為父母,有時候需要適當克制自己過分的溺愛,因為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一定會考慮孩子的長久發展。而不是選擇當下溺愛孩子。父母怎麼做才是真的愛孩子?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聽了幾位朋友的故事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為未來做長遠的打算。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 致家長: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家庭教育中的「謊言」
    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都是兩種極端。做父母最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在巨大的學業壓力面前,仍然可以擁抱快樂。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麼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因材施教。
  • 從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上班想到的,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但凡有一點辦法,身為父母,誰願意讓孩子受這樣的罪。我們不要過多的去追問這位媽媽為什麼這樣做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從懂事的小寶寶的表現上,從這位媽媽的工作狀態和做法上,細想真的令人感動。 這讓我想起《三十而已》裡的帶著孩子推著小車做小買賣的夫妻倆,男的每天送外賣,女的每天守著生意攤還兼照顧孩子。
  • 【大地故事】我們都愛媽媽【大地教育】父母愛子,應為之計深遠
    活動期限:2020年12月12日——2021年1月2日招生電話:19931727259(劉老師)校園地址:中華大街73號(龍崗公園西200米路北)父母愛子,應為之計深遠      現在家家戶戶對孩子都非常寵愛,尤其是隔輩帶娃,更是寵溺萬分。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早有古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意思就是,父母疼愛子女,就應該為他們做長遠的考慮001前一段時間回老家,我和小侄兒親密接觸了一周多。這個十歲男孩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和我也很親近。每次看到這位三年級小學生在家上網課時,都有些心神不寧、魂不守舍的樣子,我就提醒他:好好學習,要不然學習就跟不上了!
  • 面對孤獨症孩子,父母應「著眼於當下」還是「為之計深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出自《戰國策》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主要講述了觸龍在趙國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說服了趙威后,讓她為了長安君以後的前程,同意愛子長安君出質齊國,解除趙國的危機。同樣身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孩子,我們是應該著眼於當下,還是為之計深遠呢?
  • 英國小留學生家長的自白——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
    疫情在國外的爆發,讓我們看到了那麼多真切的現實 :我們還在為孩子考慮買學區房,考慮公立私立學校,課外用哪家培訓機構的時候 ;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已經為孩子找好了捷徑。中國留學低齡化,逐年驟增!也真切感受到了,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到底有多遠!身為二寶媽,平時很關注育兒相關知識 !
  • 融媒銳評:請為孩子計深遠
    我們愛這片茫茫草原、我們更愛草原上每一個自由奔跑的小巴特、小高娃……正因為心懷這份沉甸甸的愛,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父母既愛子,就該為之計深遠!何為深遠?在最適合的年齡,多學習一門通用語言,此為深遠。在青春大好時,和所有年輕人一樣,能翱翔於祖國的廣闊天地,享受到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此為深遠。
  • 《孩子被欺負,家長動手毆打對方》—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
    筆者認為,家長教育孩子,則應該為其計深遠,不要讓家長自己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在家裡的時候,孩子是父母的寶貝,孩子的需求容易被滿足,但是進入社會就不同,沒有誰會慣著你,寵著你,學校這個小圈子,本身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在學校,都是同齡的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間的表達方式還很稚嫩,孩子的需求不同,或者孩子和孩子的需求產生衝突,這樣孩子的需求有時候不被滿足,就不可避免的和同學之間產生摩擦,碰撞,這本身就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 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
    天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捨不得孩子,往往就隨孩子去了。但是這樣的放任,等到孩子長大就會變成悔恨。給孩子過多的自由是某種意義上的不負責我認識一位家長朋友,經常自豪地說:「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想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平時不怎麼報興趣班、輔導班,孩子就該無憂無慮的!」看似自由的愛卻讓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吃力。
  • 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
    天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捨不得孩子,往往就隨孩子去了。但是這樣的放任,等到孩子長大就會變成悔恨。學習上給孩子過多的自由會滋生出懈怠,行為上也是如此。放任不管,還指望孩子自覺是不可能的。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背後的付出優秀孩子,都離不開父母在背後默默的支持和付出。幾年前,一部《摔跤吧!
  • 致家長: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家庭教育中的「謊言」
    這句話相信父母們都不陌生。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看似自由的愛卻讓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吃力。我身邊也有很多快畢業的孩子常常懊悔:以前不知道讀書的意義,真的要步入社會了,才知道當初浪費了很多時間。假如能重來,應該會更努力吧。正如作家蘇心曾經勸誡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做父母的,儘量不要讓孩子有這樣後悔的時刻。
  • 半夜撞開兒子的臥室門,我泣不成聲:撒手不管不是靜待花開?
    為了不讓父母發現,兒子在門縫四周還擋了東西,從外面看以為屋裡黑著燈。閨蜜泣不成聲,「都說對孩子要靜待花開,我和他爸給他充分的自由,結果換來的不是自覺學習,而是墮落。」「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看來這句流行雞湯真是害了不少孩子啊!
  • 致家長: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家庭教育中的「謊言」 | 國慶精選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我身邊也有很多快畢業的孩子常常懊悔:以前不知道讀書的意義,真的要步入社會了,才知道當初浪費了很多時間。假如能重來,應該會更努力吧。正如作家蘇心曾經勸誡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做父母的,儘量不要讓孩子有這樣後悔的時刻。
  • 致父母:別再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
    「靜待花開」不是「撒手不管」很多家長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在很多家長的理解中,所謂的放養,正是「靜待花開」。這話並沒有錯,只是在實際教育中,很多家長卻誤把「靜待花開」當成了「撒手不管」。要知道,即使是「靜待花開」,背後也少不了「默默耕耘」。換言之,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指引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很多事情需要有長遠眼光,孩子可能看不到,父母卻可以看到。這時候,父母就有責任為孩子指引方向。
  • 《給孩子的思維導圖課》: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
    在看《知否》的時候,最讓我有所觸動的一句話,就是那句: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所以,真正聰明的父母,最好的「為之計深遠」就是幫助孩子找到正確通關的鑰匙。當作者描寫一處景觀可愛、動人的時候,不管文章中是否出現愛和喜歡,文章的中心其實都會圍繞這樣的感情線來寫。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真的父母想要看到的嗎?在劇中透露出的丁一父母的陪讀,對丁一的愛,為孩子在金錢上的付出。這種愛,是壓迫,是洪水,像溺水的人掙扎不出的絕望,對父母的愧疚感比壓力更可怕。又像擱淺的鯨魚,被禁錮,無法回到海洋,在自以為的陽光沐浴下死亡。
  • 真正的靜待花開
    共勉: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上保持平和與懷抱期盼,明白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材、因時施教,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靜候孩子逐步長成為品學優秀的好青年。近些年,放養式教育和快樂先行教育非常盛行。「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