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家庭教育中的「謊言」 | 國慶精選

2021-02-07 中國教育報

文章授權轉自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作者 | 錢志亮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這句話相信父母們都不陌生。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



給孩子過多的自由

未必就是負責任


我認識一位家長朋友,經常自豪地說:「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想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平時不怎麼敦促他學習,孩子就該無憂無慮的!」


看似自由的愛卻讓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吃力。


我身邊也有很多快畢業的孩子常常懊悔:


以前不知道讀書的意義,真的要步入社會了,才知道當初浪費了很多時間。假如能重來,應該會更努力吧。


正如作家蘇心曾經勸誡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做父母的,儘量不要讓孩子有這樣後悔的時刻。


學習上給孩子過多的自由會滋生出懈怠,行為上也是如此。經常聽家長給闖禍的孩子開脫:「沒事,還小,樹大自然直。長大就好了。」好像等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事實呢,很多孩子在被給予了過度的自由之後,行為產生了偏差,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種問題集中爆發,無論父母怎麼說孩子都不聽,因為孩子已經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間,自私、放縱、無視規則、任性等問題越來越難糾正。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是沒錯,但自由是有邊界的,父母需要提前教給孩子獨立、規矩和一定範圍內的自我負責。



教育

不要完全指望孩子自覺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滿足於眼前廉價的快樂,刷短視頻,刷微博,玩完「王者」又馬上奔赴「吃雞」戰場。常常1個小時的作業,非得到晚上10點才能完成;說好每天閱讀半小時,堅持不了幾天就又玩遊戲去了;報了興趣班,學幾天就不想去了..時間對孩子都是公平的,學習的路上,偷懶的孩子會越來越懶,堅持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前段時間,網上有位小學生的作業本走紅網絡,本子上一手漂亮字,字跡工整得像印刷體。


孩子每天端坐在桌前練字有一年半時間,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寫之前認真觀察字的機構。許多父母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這麼自覺?我家孩子永遠不知道主動?孩子還小的時候別指望他能自覺,面對電視、手機、遊戲、零食大人都很難保持克制,更何況幾歲孩子。這種監督主要是學習和生活習慣上的監督,當孩子養成了好的習慣,後面的路才有可能好走。


優秀的孩子

離不開父母背後的付出


幾年前,一部《摔跤吧!爸爸》風靡全國,影片中的爸爸非常「無情」,每天都逼著姐妹倆練習摔跤,許多人心疼孩子,卻忽略了爸爸為此付出了的努力。正是這份「無情」的付出,讓兩個女孩取得了成功。爸爸的遠見,女兒的努力,才讓她們的未來有了選擇的機會。世界上沒有什麼成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獲得,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是。當你羨慕別人家孩子作文寫得好時,卻不知道背後的父母早在孩子幾歲就開始親子共讀,流利的語言表達是幾百本童書滋潤的結果 ;當你羨慕別人家孩子學習不用操心時,卻不知道背後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下了多少工夫。



陶行知曾說:「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都是兩種極端。


做父母最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在巨大的學業壓力面前,仍然可以擁抱快樂。


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麼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因材施教。


可以嚴厲,但要有耐心,可以慈愛,但要有威信,用心澆灌,總會有花開的一天。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個人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教育,要用「廣角」來看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更多優質教育類原創內容;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有意思的教育類自媒體公號;

在這裡,你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看教育。

優質+原創+教育+自媒體,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個周末與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歡呢?

各位老師、家長,如果您在平時發現了這樣的文章,中教君歡迎您分享給我們。各位自媒體朋友,如果您想要在周末出現在中國教育報微信的平臺上,我們也歡迎大家來自薦!


歡迎大家發送文章連結到我們的郵箱:zgjybwx@163.com。


讓我們在這裡遇見更多的朋友,讓我們在這裡用廣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致家長: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家庭教育中的「謊言」
    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都是兩種極端。做父母最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在巨大的學業壓力面前,仍然可以擁抱快樂。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麼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因材施教。
  • 致家長: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家庭教育中的「謊言」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常常1個小時的作業,非得到晚上10點才能完成;說好每天閱讀半小時,堅持不了幾天就又玩遊戲去了;報了興趣班,學幾天就不想去了..時間對孩子都是公平的,學習的路上,偷懶的孩子會越來越懶,堅持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前段時間,網上有位小學生的作業本走紅網絡,本子上一手漂亮字,字跡工整得像印刷體。孩子每天端坐在桌前練字有一年半時間,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寫之前認真觀察字的機構。
  • 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
    劉歡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及自己女兒的教育問題時,充滿惋惜之意:「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我和我太太覺得對孩子應該從小奉行快樂教育,別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以一直沒有迫使她學這些那些,現在我覺得有點後悔。」天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捨不得孩子,往往就隨孩子去了。
  • 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
    但是這樣的放任,等到孩子長大就會變成悔恨。給孩子過多的自由是某種意義上的不負責我認識一位家長朋友,經常自豪地說:「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想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平時不怎麼報興趣班、輔導班,孩子就該無憂無慮的!」
  • 別再被「靜待花開」的謊言欺騙了!教育需要付出,不能放任自流
    相信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卻常常被人誤解,以為教育就是放任不管,忽視了種子從發芽、開花到結果的過程,不願意在這個過程中傾注更多的汗水和心血,從而讓家庭教育陷入一個誤區。一次,與老師進行交流時說出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老師說:「你大概是被『靜待花開』 這樣的謊言所欺騙,以為任其發展就是好的教育。其實教育需要父母辛勤的耕耘和默默的付出,不能放任自流靜待花開。
  • 致父母:別再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
    這裡是北辰教育【辰讀時刻】,在這裡您將聽到家庭教育類的美文音頻。其實,我身邊推崇放養教育的父母還有很多,「管得越少,孩子越自覺」已成為家長們的共識。但是,我們真的理解「放養」的內涵了嗎? 「靜待花開」不是「撒手不管」很多家長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在很多家長的理解中,所謂的放養,正是「靜待花開」。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請不要把「放任不管」當作靜待花開
    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開的會更動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豔四方,且絢麗無比。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多麼美好的一段話。
  • 華亭市馬峽鎮學區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動
    學區468名學生中農村留守兒童佔學生總人數的43.4%,單親家庭佔5.5%,學生的家庭教育一直是德育教育的痛點。學區通過親子閱讀、親子手工、家訪、家長會等多種方式,建立親子、師生、家校的和諧關係和親密無間的溝通渠道,有效提高了學區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是積極開展「親子教育」活動。
  • 除了「靜待花開」,還要「默默耕耘」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信息傳遞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往往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學習西方的「快樂教育」,放手散養,處處」尊重「孩子的需求,讓孩子釋放他們的天性,快樂、自由、獨立地成長,期待孩子的「靜待花開」。在快樂、自由、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我們是否想過,是否只看到了西方教育的片面,西方同樣有精英教育,很多孩子也有升學、應試的壓力,除了」靜待花開
  •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致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您好!2020年伊始,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在我們身邊打響,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戰「疫」四個多月的共同努力,偉大的中華民族在這場戰役中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階段性勝利!廣大人民的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秩序,學校也陸續開學。新學期開啟對每一個家有學子的家庭而言,都是件大事。
  • 劉歡談女兒後悔不已:把放縱當「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
    孩子一無所長,家長後悔不已。沒有一定的規則指引和良好習慣的制約,「放養」只是一種盲目的「放任」,最終無法養成優秀的孩子。把放任不管當做靜待花開,是教育中最大的謊言。劉歡和太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直崇尚「快樂教育」「放養教育」,尊重孩子的任何想法,不強迫孩子做她不想做的事。但是近期在一次採訪的過程中,劉歡卻表示現在「後悔了」。
  • 家校攜手 共管共育 汶川中學召開新學期通校生家長會
    為進一步加強疫情下通校生的常態化管理,使家長明確學校對通校生的管理規定、要求及自身職責,家校合力共同做好對通校生的教育和管理。2020年8月29日下午,汶川中學組織全校通校生家長召開了通校生家長會。會議由汶川中學副校長昌維清主持並作重要發言。
  • 別再被「靜待花開」的謊言所欺騙!教育需要付出,而不是對其放縱
    現在一些家長越來越尊重孩會,逐漸開始"放養"式教育,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以"靜待花開"的思想去教育孩子,但這種方式是錯誤的。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任其自由成長,但很多家長沒有明白這裡面的真正含義。這部分家長只想著"花"會盛開,但卻忽視了"花"在盛開前,離不開陽光的沐浴。
  • 真正的靜待花開
    共勉: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
  • 靜待花開,拔苗助長,任其生長?家長您選哪個
    做不到靜待花開1、靜待花開靠心態。孩子是花,花期不同;孩子是樹,沒有花香。不比較,不拔高,順照孩子的天性自由生長,一般家長很難做到。能夠靜待花開的家長靠的不僅是內心的強大,還對生活的淡定從容,有對孩子未來的自信。如果最後花沒有開,樹沒長高,也要相信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安排。
  • 臨沂市郯城縣第二實驗小學召開「家校共育 靜待花開」新學期家長會
    魯網9月14日訊 為促進家校溝通,有效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關鍵作用,進一步提升家校共育水平,郯城縣第二實驗小學於9月13日召開「家校共育 靜待花開——郯城縣第二實驗小學新學期家長會」。會上,班主任老師對學校的相關制度等進行講解,各學科任課教師與家長親切交流。接下來,全體家長聆聽教育專家報告。郯城縣婦聯聯合郯城縣第二實驗小學特邀全國知名家庭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專家雲舒老師做專題報告。講座中,雲舒老師首先介紹了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其次講解了如何與孩子進行高效溝通,並提出家風家訓是立德樹人根本,愛與尊重是孩子最需要的心靈營養!家庭、學校、社會三者要形成教育合力。
  • 暑假教育心得分享:陪伴成長,靜待花開!
    家庭教育關乎孩子的未來。暑假即將結束,又陪孩子度過了一個假期,關於教育,爸爸媽媽們都有了新的收穫和體會。心田君從心田家長的暑假教育心得中,精選了部分分享給大家。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講道理,而是家長講道理的方式無法讓孩子真正認同。02@露露爸爸:所謂陪伴,不僅僅是人在孩子身邊。這個假期終於有機會陪孩子一段時間,我慢慢發現,很多家長都誤解了「陪伴」的含義。
  • 暑假教育心得分享:陪伴成長,靜待花開
    心田君從心田家長的暑假教育心得中,精選了部分分享給大家。@elaine:教育是靜待花開的過程,而我們家長們總是太心急了。陪伴成長,慢慢等待吧。@果媽:建議大家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盯」好孩子的習慣,到了高年級真的會輕鬆很多!
  • 薦讀丨你還在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嗎?
    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開的會更動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豔四方,且炫麗無比。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多麼美好的一段話。
  • 靜待花開,蝴蝶自來?播優私塾姚明老師刺破教育最大「謊言」
    其實很多家長之所以接受新穎的教育理念,根子上還是想偷懶,就像網上說的當個白素貞多好,生個兒子,不用養,二十年後直接媳婦兒也有了,狀元也中了,瀟灑的推倒雷峰塔,輕輕鬆鬆成神仙,這種等待多爽?等待他長大,等待他長成他本該長成的樣子,這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