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授權轉自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作者 | 錢志亮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這句話相信父母們都不陌生。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
給孩子過多的自由
未必就是負責任
我認識一位家長朋友,經常自豪地說:「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想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平時不怎麼敦促他學習,孩子就該無憂無慮的!」
看似自由的愛卻讓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吃力。
我身邊也有很多快畢業的孩子常常懊悔:
以前不知道讀書的意義,真的要步入社會了,才知道當初浪費了很多時間。假如能重來,應該會更努力吧。
正如作家蘇心曾經勸誡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做父母的,儘量不要讓孩子有這樣後悔的時刻。
教育
不要完全指望孩子自覺
優秀的孩子
離不開父母背後的付出
陶行知曾說:「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都是兩種極端。
做父母最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在巨大的學業壓力面前,仍然可以擁抱快樂。
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麼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因材施教。
可以嚴厲,但要有耐心,可以慈愛,但要有威信,用心澆灌,總會有花開的一天。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個人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教育,要用「廣角」來看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更多優質教育類原創內容;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有意思的教育類自媒體公號;
在這裡,你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看教育。
優質+原創+教育+自媒體,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個周末與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歡呢?
各位老師、家長,如果您在平時發現了這樣的文章,中教君歡迎您分享給我們。各位自媒體朋友,如果您想要在周末出現在中國教育報微信的平臺上,我們也歡迎大家來自薦!
歡迎大家發送文章連結到我們的郵箱:zgjybwx@163.com。
讓我們在這裡遇見更多的朋友,讓我們在這裡用廣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