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老支書投身新「戰疫」

2020-12-18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2月19日鹽城訊 「各位鄉親,疫情防控,人人有責,請大家不要著急,自覺排隊,我要把你們每個人登記下來,還要測一下體溫……」今天早上8:30,在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的「品客生活超市」入口處,只見一位戴著口罩的老人,正在忙著為進店的顧客進行體溫檢測。

這位老人名叫吳錦雄,今年已經70歲了,是東罾村(原頭罾鄉堆西村)的一位老支書,曾在堆西村擔任過23年的村會計、村書記,還當過頭罾鹽場黨支部書記、場長。現為東罾村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我們的吳老支書,不僅是一位老黨員、老幹部,更為我們東罾的全體黨員做出了表率!」說起吳錦雄老人,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葛兵元敬佩不己。他介紹道,吳老支書在50年的工作歷程中,不管是擔任村主要幹部時,還是到企業當了領導,或者退休後回到東罾村負責關工委工作以來,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近年來,他更是退而不休,老當益壯,全身心地投入到東罾村的「鄉村振興」中,從村莊拆遷到土地流轉,從環境衛生到村莊建設,他總是第一個帶頭行動,始終發揮著一名老黨員、老幹部的模範作用。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吳錦雄老人每天早早起床,戴上口罩,開始「串門」巡邏。每到一戶村民家門口,都會勸告村民們,一定要聽黨委政府的號召,聽醫學專家的忠告,近期少出門、不串門、不打牌、不聚餐、不逛街,出門要戴口罩,回家要先洗手等防控知識。村民們都稱讚他是「老支書又上了新戰場」。他總會謙虛地回答道:「疫情防控事關緊急,我這個老黨員更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為鄉親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由於東罾村地處濱海港工業園區、濱海沿海工業園區和濱淮農場、新灘鹽場之間,每天進出村裡的人流量比較大,人員情況也相對複雜。2月初,考慮到保障村民的正常生活需求,村裡決定組織人員,對一家農貿市場、三家超市進行實時防控時,吳錦雄不顧年已古稀,積極報名加入到黨員志願者的隊伍中,具體分工到「品客生活超市」負責疫情防控。每天早上,提前10多分鐘到店裡做好一天的工作準備。每天晚上,要等到超市關門,自己才回家休息。在這期間,他一個人負責一家超市,一刻也停不下來。對於進店的每一個人,既要登記,還要測量體溫。有時,也會遇到極個別不理解和不配合檢查的人,但他都會堅持原則,講明利弊,該查則查,該量則量,真正做到了一個不少,一個不漏。

從春節至今,吳錦雄老支書已在東罾村的防疫一線值守23天。村幹部們捨不得他,幾次準備安排年輕一點的志願者前來替換他,但都被他婉言拒絕。有時候,村幹部們想讓他回去休息一下都不肯,他說疫情防控越是危險、黨員越要向前。在他的感染和帶動下,東罾村的黨員紛紛行動起來,以吳錦雄老支書為榜樣,用暖心的話語、有力的行動,化身群眾健康的守護者,在最危險的地方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形成了一張覆蓋全村的「紅色防疫網」。(嚴佳志)

中國江蘇網2月19日鹽城訊「各位鄉親,疫情防控,人人有責,請大家不要著急,自覺排隊,我要把你們每個人登記下來,還要測一下體溫… … 」今天早上8 : 30 ,在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的「品客生活超市」入口處,只見一位戴著口罩的老人,正在忙著為進店的顧客進行體溫檢測。在他的感染和帶動下,東罾村的黨員紛紛行動起來,以吳錦雄老支書為榜樣,用暖心的話語、有力的行動,化身群眾健康的守護者,在最危險的地方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形成了一張覆蓋全村的「紅色防疫網」 。

中國江蘇網2月19日鹽城訊「各位鄉親,疫情防控,人...

相關焦點

  • 尋找老支書精神│談起「老支書精神」這位老支書說得最多的一句就是......
    從大隊書記到上市集團黨委書記,經歷幾十年艱苦創業,永鼎集團創始人、老黨員顧雲奎當了大半輩子的「書記」。
  • 鹽城濱海農村將迎來新一輪巨變,農民們有福了!
    一、濱海縣農業園夾堆村在濱海縣農業園夾堆村集中居住點建設現場,充滿現代氣息的複式小樓有序排列,村黨群服務中心、衛生室、休閒廣場等配套工程一應俱全,小區內綠化、管網、電力等附屬設施正在施工中。二、陳濤鎮新灘村陳濤鎮新灘村 農民集中居住區是濱海縣今年重點實施的「一鎮十村」農民集中居住示範點之一。項目一期工程建設房屋48棟,可入住146戶村民;考慮到農民實際需求,提供4種房型供村民選擇。
  • 老支書的夢想清單
    原標題:老支書的夢想清單   時隔一年,朱玉國的三個夢想中,第一個已經實現,第二個指日可待。  朱玉國的夢想清單是:互助資金達到300萬元,就能為村民繳納醫療保險;達到600萬元就為村民繳納養老保險;達到800萬元,就能給本村的貧困大學生每人獎勵2萬元。
  • 河北最後「人民公社」難改頹勢 老支書得抑鬱症
    >第1頁:「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 第2頁:當時這裡並沒有分地的動力 第3頁:91歲的老支書還在工作著 第4頁:老支書也會感到「力不從心」 第5頁:形勢就是這形勢,個人改變不了
  • 單位回不去,探親的新疆民警投身家鄉戰疫!
    近日,山東德州禹城市公安局車站派出所迎來了一名「新戰友」,這個90後小夥子名叫宋亞鵬是新疆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墾區公安局的民警,而此時的他,正忙碌在家鄉戰疫一線 返鄉探親 投身「疫」線
  • 黃大發先進事跡報導 - 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的無悔人生_新聞頻道...
    他帶領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詳細]老支書黃大發:渠成再開致富路前兩天我們《新聞聯播》報導了貴州遵義的一位老支書黃大發,36年帶著村民絕壁鑿山,將山泉水引到村裡的故事。一渠通則百業興,黃大發沒有停步,又帶著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
  • 江蘇濱海縣未來發展變化有多大?
    濱海縣,對於許多外省網友來說比較陌生。要不是看到熱搜上,濱海縣一名初中老師向未滿13歲的女生發曖昧消息,還不知道濱海縣在哪。濱海縣,是江蘇省鹽城市下轄縣之一。濱海縣因東瀕黃海而得名,濱海縣有40多公裡的海岸線,是江蘇沿海最凸起的地方。
  • 「草包支書」,是不是罵人話?
    罵人家「草包支書」的人,是個女的。被罵「草包支書」的人是「社區支書」,也是個女的。又是社區!又是支書(記)!前有一聲招呼吃處分的盧書記,後有一巴掌被免職的張書記,他們已人盡皆知。張書記是書記,不去多說。同樣是社區,為啥大連的叫書記,畢節的叫支書呢?書記,從中央到村,都設立黨委,一把手都可以稱為書記。
  • 碩博連讀研究生不忘支書職責,站在抗疫第一線——中國農業大學 楊勇琴
    作為黨員,他不忘初心擔使命,在戰疫一線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他和他的團隊先後榮獲北京市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北京市「優秀團員」、全國大學生百強暑期實踐最佳實踐團隊、北京市高校紅色「1+1」示範評選活動一等獎等榮譽。
  • 河北最後「人民公社」難改頹勢 老支書得抑鬱症[組圖]
    一位村幹部叮囑,如果他走路時低著頭,就先別打擾,那是老支書在思考。老支書的思考決定著呂家莊村的命運和未來。比如他在1982年作出的思考,便直接決定了這個村莊現在的面貌。那一年,當「包產到戶」的浪潮席捲全國的時候,這個隸屬於河北省晉縣(今晉州市)東卓宿人民公社的生產大隊並沒有把地分了。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老支書都說:「分了不沾(方言,指不行)。」
  • 濱海縣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宣布省委決定
    7月18日,我縣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宣布省委決定:提名吳啟標同志為濱海縣縣長候選人,劉永軒同志不再擔任濱海縣縣長職務。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柏長嶺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孫軼主持會議並講話。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市委黨建辦主任華林泰宣讀省委決定。
  • 年輕「老支書」沈銀歡用15年堅守「刷新」金山護塘村面貌
    漕涇鎮護塘村黨總支書記沈銀歡(左)與村民聊家常。今天大家在兩個方案裡選出一個,我把兩個方案的利弊都跟大家說一下……」被40多位阿姨爺叔圍在中間,戴著黑框眼鏡的沈銀歡顯得文質彬彬,但他一開口就透出了一位鄉村「老支書」的沉穩幹練。  1979年出生的沈銀歡,是金山漕涇鎮護塘村黨總支書記,迄今已在村裡紮根工作15年。
  • 2021江蘇濱海縣第一批校園招聘教師347人公告
    2021年濱海縣教育系統第一批校園招聘計劃347名,在安徽師範大學、淮北師範大學、安慶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設點,並面向上述四所學校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實施招聘。具體崗位計劃及條件見《濱海縣2021年第一批校園招聘教師崗位表》(附件1)和《濱海縣2021年第一批校園招聘教師職位表》(附件2)。二、招聘資格和條件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權利。
  • 封丘縣李莊鎮:老支書心系教育,邀老師果園摘梨
    老支書心系教育,邀老師果園摘梨 教師節前夕,李莊鎮前辛莊黨支部曹廣仁書記為表示對家鄉教育事業的支持,對李莊鎮中心小學全體教師的關懷 ,向李莊鎮中心小學的全體教師送上親切的問候和節日的祝福,感謝他們為李莊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同時邀請全體教師到自己的梨園盡情採摘,給老師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
  • 老支書王世權36年任職見聞:從...
    「快了,老支書騎摩託過來,十幾分鐘就到村委了。」龍山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洪慶告訴記者。傍晚,在迫切地等待中,我們見到了眾人口中的老支書王世權。眼前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見證並參與了龍山村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如今撕掉絕對貧困標籤的歷史變遷。
  • 盧氏縣東明鎮峰雲村支書張小寶:高風亮節做表率 主動讓賢薪火傳
    「我在村委會已經工作了近40年,擔任支書也有13年了,雖然小有成績,但畢竟年齡大了,對新科技、新技術接受能力太差,已經跟不上時代了,所以我要主動讓賢,讓年輕人挑大梁,放開手腳好好幹!」近日,得知老支書準備主動退位讓賢的消息,三門峽市盧氏縣東明鎮峰雲村的幹部群眾感到十分意外,因為多年來正是在他的帶領下,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峰雲村才從一個偏遠貧窮的小山村一步步發展壯大並實現整村脫貧。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張小寶卻選擇急流勇退,許多人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