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老支書」沈銀歡用15年堅守「刷新」金山護塘村面貌

2020-12-23 東方網

原標題:走通群眾心路,走暢鄉村治理新路

漕涇鎮護塘村黨總支書記沈銀歡(左)與村民聊家常。黃勇娣 攝

  「鎮保名額分配涉及大家切身利益,所以方案一定要公開公平公正。今天大家在兩個方案裡選出一個,我把兩個方案的利弊都跟大家說一下……」被40多位阿姨爺叔圍在中間,戴著黑框眼鏡的沈銀歡顯得文質彬彬,但他一開口就透出了一位鄉村「老支書」的沉穩幹練。

  1979年出生的沈銀歡,是金山漕涇鎮護塘村黨總支書記,迄今已在村裡紮根工作15年。近年來,正是在這位年輕的「老支書」帶領下,護塘村「啃」下了基層治理中的一個個「硬骨頭」,成為周邊大小村莊中的「榜樣」,先後獲得了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等近10項市級和區級榮譽。

  拆「隔心牆」架「連心橋」

  15年前,沈銀歡原本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當時月薪 4000多元。2003年,聽說家鄉漕涇鎮招聘村主任助理,他毫不猶豫回鄉應聘,結果順利被錄用。彼時,這個崗位的月薪只有800元。

  雖然收入上落差巨大,但沈銀歡說得實在:「一來,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村幹部就是值得尊敬的人。二來,我覺得,農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家鄉建設也需要年輕人的參與……」

  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娃,沈銀歡滿以為自己地頭熟,聯繫群眾應該沒有障礙。不過,在跟著老書記跑遍全村的過程中,他漸漸察覺到,這些平時熟悉的阿姨爺叔竟有「兩副面孔」:平時,自己走下去見到他們,說起話來總是有啥講啥,但見到村幹部時,說話就客客氣氣了,不隨便多說一句。

  這個發現讓沈銀歡感到,幹群之間有一堵「隔心牆」,必須要找到突破口。拆「隔心牆」,架「連心橋」,既靠形式更靠實事。農民搬進動遷安置小區,還是習慣在宅前屋後種幾壟菜。以往針對毀綠種菜這一「頑疾」,常規治理手段就是規勸和清理。在走訪過程中,沈銀歡聽到了村民的真心話:「種了半輩子地,突然不讓種,真是不習慣。」村民一句「牢騷」,讓沈銀歡感到自己的工作不夠細,沒有站在群眾立場考慮問題和想辦法。

  很快,村裡平整了一個廢棄堆場,闢出了22畝「開心農場」,村民只要繳幾十元復墾費,就能申領一分菜地。目前,村裡有近150戶家庭有了自己的菜地,集中居住小區再也沒有出現毀綠種菜的現象。

  漕涇鎮黨委書記羅華品坦言,基層村居就需要沈銀歡這樣有想法、有幹勁、能做事的年輕人,為基層治理帶來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

  敞開門議事辦事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這些年來,不少大型市政工程落地護塘村,由此產生的動遷安置、鎮保名額等事項,牽動著村民們的神經。

  「過去,村民聽說鎮保名額要分配,隔三差五就到村部來找我,就怕我們以權謀私。也有不符合政策條件的人揚言,不給名額就鬧事。」沈銀歡說,這些情況讓他意識到,解問題癥結,必須先解群眾心結,只有敞開門議事辦事,才能走出基層治理的新路。

  從2012年開始,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村裡都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讓村民充分商議。「村民們發現,自己說話『管用了』,自治的熱情就更高了,大家對各項制度也就更支持了。」沈銀歡說,最近,護塘村20組村民代表聚在村民張仁均家舉行村民代表大會,議程是確定鎮保名額分配方案,其實大多數村民已動遷搬到別的鎮居住了,但只要通知一聲,他們馬上就趕回來開會。因為大家知道,自己講的話、投的票,真的有分量。

  「小沈書記」給護塘村注入了一股新風。在他的帶領下,村幹部作風轉變了,黨群關係更緊密了。這些年,護塘村接連創建為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各類矛盾在村組層面的化解率達98%以上,全村沒有發生過一起越級上訪事件。

  引領依靠群眾自治

  漫步在護塘村內,水清岸綠、綠樹成蔭、宅基整潔、埭頭美觀,一派精緻的江南水村好風光。這兩年,在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中,護塘村總是走在全區前列。其中奧秘,不妨從「一面公開牆」說起。

  因為村裡外來人口多,其他鎮動遷過來的居民也多,以往護塘村的群眾工作特別不好做。就拿拆違來說,個別外來村民不買村委的帳,他們拋下一句話:「我又不是你們村裡的人,你憑什麼來管我?」

  沈銀歡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覺得村民「懟」得還挺有道理:確實,與其勞神費力地去「管」村民,不如因勢利導地「引導」大家自治。去年,村部對面的醒目位置上,豎起了一面「五違四必」整治公開牆,牆上標明每戶村民的違建面積和拆違進度。事實證明,一面公開牆,比村幹部說一千句話還頂用,村裡馬上形成了相幫互督、唯恐落後的拆違面貌。去年一年,全村應拆2.27萬平方米違建全部拆除,同年早早成了金山區的首批「無違村居」。

  對此,沈銀歡感觸頗深:「引領並依靠群眾自治,村幹部權力小了,威信反而提升了,工作推進順暢了。」眼下,曾經的「拆違公開牆」,已變為一面「美麗宅基創建公開牆」。

  據了解,為推進村民自治、培育大家的主人翁精神,村裡還先後修訂完善了《村民公約》12條和《村民自治章程》32條。翻開這些村規民約,每一條都以「我們」起筆,字裡行間透露著自治精神。而村部門口的「幸福牆」上,則貼滿了村民們質樸無華的笑臉。

相關焦點

  • 金山區漕涇鎮護塘村黨總支書記沈銀歡:紮根農村15年只想為村民辦實事
    這是如今擺在一些年輕人面前的選擇,15年前,這道選擇題同樣擺在了金山區漕涇鎮護塘村黨總支書記沈銀歡面前。  當年沈銀歡從中專畢業後進外資企業擔任部門主管,月薪4000多元。一次偶然的機會,沈銀歡看到自己的家鄉護塘村在招聘村主任助理,對農村有著特殊感情的他選擇了去應聘。「當時家人反對過,公司領導也挽留過。」
  • 河北最後「人民公社」難改頹勢 老支書得抑鬱症
    >  [提要] 河北呂家莊村至今保留工分、集體勞動這些人民公社時期的印跡,村領導是一位91歲的老支書,老支書曾帶著大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現在村民們經常鑽空子,拔草的時候,不連根拔怕下次不能再拔,農活時記了工,就一鬨而散,老支書看著這一切很難過。
  • 尋找老支書精神│談起「老支書精神」這位老支書說得最多的一句就是......
    從大隊書記到上市集團黨委書記,經歷幾十年艱苦創業,永鼎集團創始人、老黨員顧雲奎當了大半輩子的「書記」。
  • 金山多個村鎮徵地、拆除昔日「標誌性」酒店…只為確保這條國道...
    近日,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也發布了擬徵地告知書,涉及多個村鎮擬徵地告知書滬金擬徵地告〔2020〕第1012號漕涇鎮護塘村;金山衛鎮橫浦村、衛通村、農建村;山陽鎮華新村、中興村擬徵地範圍內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根據滬發改投(2016)271
  • 上海金山區護塘村「四張清單」:探索村居治理新模式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作為超大型城市,上海體現出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大,老齡化程度高、外來人口比例高等鮮明特徵。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產業結構、城鄉布局、居住空間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直面「時代之問、大城之需、人民之盼」,是大城治理需要破解的大課題。
  • 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老支書投身新「戰疫」
    這位老人名叫吳錦雄,今年已經70歲了,是東罾村(原頭罾鄉堆西村)的一位老支書,曾在堆西村擔任過23年的村會計、村書記,還當過頭罾鹽場黨支部書記、場長。現為東罾村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我們的吳老支書,不僅是一位老黨員、老幹部,更為我們東罾的全體黨員做出了表率!」說起吳錦雄老人,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葛兵元敬佩不己。
  • 河北最後「人民公社」難改頹勢 老支書得抑鬱症[組圖]
    一位村幹部叮囑,如果他走路時低著頭,就先別打擾,那是老支書在思考。老支書的思考決定著呂家莊村的命運和未來。比如他在1982年作出的思考,便直接決定了這個村莊現在的面貌。那一年,當「包產到戶」的浪潮席捲全國的時候,這個隸屬於河北省晉縣(今晉州市)東卓宿人民公社的生產大隊並沒有把地分了。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老支書都說:「分了不沾(方言,指不行)。」
  • 金山區護塘村黨總支書記沈銀歡有何...
    圖片說明:護塘村村部  今年38歲的護塘村黨總支書記沈銀歡,每天都要在村裡四處轉轉,和村民們聊上幾句家常。圖片說明:沈銀歡(右一)在村民家中  就這樣一天天在村裡圍著老老少少「轉」,沈銀歡已經在護塘村當了15年的「村官」。問他累不累、煩不煩?
  • 老支書的夢想清單
    原標題:老支書的夢想清單   時隔一年,朱玉國的三個夢想中,第一個已經實現,第二個指日可待。  朱玉國的夢想清單是:互助資金達到300萬元,就能為村民繳納醫療保險;達到600萬元就為村民繳納養老保險;達到800萬元,就能給本村的貧困大學生每人獎勵2萬元。
  • 黃大發先進事跡報導 - 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的無悔人生_新聞頻道...
    他帶領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詳細]老支書黃大發:渠成再開致富路前兩天我們《新聞聯播》報導了貴州遵義的一位老支書黃大發,36年帶著村民絕壁鑿山,將山泉水引到村裡的故事。一渠通則百業興,黃大發沒有停步,又帶著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
  • 看,最美同安軍營村有個永遠「年輕」的老黨員
    村民高土牆到現在還記得,老支書當時專門在工地上放了一個喇叭,每天早上他自己早早就過去,看到誰第一個來就記下名字,九點鐘休息時間到了的時候,老支書就拿起喇叭高聲表場幹活積極的好人好事。這些招數相當靈驗,有老支書的言傳身教,也有模範典型的帶動,群眾的積極性果然都被調動起來了。路通了就是晴天,贊!
  • 老支書王世權36年任職見聞:從...
    本系列將為廣大讀者連載推出龍山村尋路出山的溫暖故事,生動展現基層一線幹群後發趕超、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真實面貌。「快了,老支書騎摩託過來,十幾分鐘就到村委了。」龍山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洪慶告訴記者。傍晚,在迫切地等待中,我們見到了眾人口中的老支書王世權。眼前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見證並參與了龍山村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如今撕掉絕對貧困標籤的歷史變遷。
  • 黃衝局長帶隊赴金山開展「十四五」規劃調研
    黃衝局長帶隊赴金山開展「十四五」規劃調研 2020-11-18 2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拉什福德收穫歐戰第15球,超越魯尼刷新最年輕紀錄
    進球後,拉什福德也將他在歐戰賽場上的進球總數刷新到了15球,這也讓他超過了曼聯隊史最佳射手魯尼,成為曼聯隊史最年輕的歐戰15球球員。首先我們來看看拉什福德的這粒進球,在比賽進行至第32分鐘的時候,曼聯後場長傳發動進攻,拉什福德接球後形成單刀,在底線附近,就在拉什福德準備射門之際,博林戈利將其放倒,當值主裁果斷的指向了點球點。
  • 「草包支書」,是不是罵人話?
    罵人家「草包支書」的人,是個女的。被罵「草包支書」的人是「社區支書」,也是個女的。又是社區!又是支書(記)!前有一聲招呼吃處分的盧書記,後有一巴掌被免職的張書記,他們已人盡皆知。張書記是書記,不去多說。同樣是社區,為啥大連的叫書記,畢節的叫支書呢?書記,從中央到村,都設立黨委,一把手都可以稱為書記。
  • 封丘縣李莊鎮:老支書心系教育,邀老師果園摘梨
    老支書心系教育,邀老師果園摘梨 教師節前夕,李莊鎮前辛莊黨支部曹廣仁書記為表示對家鄉教育事業的支持,對李莊鎮中心小學全體教師的關懷 ,向李莊鎮中心小學的全體教師送上親切的問候和節日的祝福,感謝他們為李莊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同時邀請全體教師到自己的梨園盡情採摘,給老師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
  • 浙江溫嶺牧嶼山老神仙大戰東海海妖|金山之謎
    請細聽——《牧嶼山老神仙大戰東海海妖》。牧嶼山上矗立一白鬍子老神仙,手握金光閃閃的寶劍,毫不退縮,左劈右砍,一袋煙的功夫,蝦兵蟹將屍骨累累,滔天巨浪無法向前逾越一步。東海海妖氣急敗壞,利用車輪戰術,命令蝦兵蟹將輪番對老神仙進行攻擊。老神仙腳踩波濤,冷面相對,從容不迫,浩然正氣。衝在老神仙身邊的蝦兵蟹將皆被斬首。幾個個回合下來,東海海妖勢力大減,露出頹勢。東海海妖惱羞成怒,窮兇極惡地躍上一塊巨浪浪尖,張開大嘴,向老神仙撲去。
  • 盧氏縣東明鎮峰雲村支書張小寶:高風亮節做表率 主動讓賢薪火傳
    「我在村委會已經工作了近40年,擔任支書也有13年了,雖然小有成績,但畢竟年齡大了,對新科技、新技術接受能力太差,已經跟不上時代了,所以我要主動讓賢,讓年輕人挑大梁,放開手腳好好幹!」近日,得知老支書準備主動退位讓賢的消息,三門峽市盧氏縣東明鎮峰雲村的幹部群眾感到十分意外,因為多年來正是在他的帶領下,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峰雲村才從一個偏遠貧窮的小山村一步步發展壯大並實現整村脫貧。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張小寶卻選擇急流勇退,許多人難以理解。
  • 田福堂,作為支書是失職的,作為父親是失敗的
    其中塑造了一個農村支書形象,形象豐滿,性格鮮明,耐人尋味,他就是田福堂。田福堂有一對兒女,和老伴一起一家四口,年年有餘,吃喝不愁,穿戴不愁,在雙水村過得風生水起,是雙水村一等一的富裕戶。田福堂作為雙水村的老幹部老支書,在村民中是遊刃有餘,對村裡每一個人的特點把握得相當精準,和上級領導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又加上弟弟田福軍是原西縣的領導,所以一直以來他支書的位置無人能撼動,多年來一直穩坐村裡頭把交椅,但是作為支書的他完全失職。他的最大的特點是不是時機讓村民知道自己的好,以加固自己在雙水村的地位。
  • 臺北金山老街 吃遍傳統古早味(圖)
    金山老街與金山地瓜經常共生共體,地瓜儼然成了金山的招牌名產。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臺灣媒體介紹,臺北金山是個頗富歷史的小鎮,以臺灣島北海岸鄉鎮人口的規模,金山的市區街容,看來頗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