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文章的內容(所包含的主旨、情感等等)
導語:7年級的孩子在閱讀名著, 尤其是做閱讀題時,總是很難抓到題目要求,答題答不到得分點上,或者勉強答到也拿不到高分。對於我們正在閱讀的《朝花夕拾》等這一類名家名著,感覺上更是難上加難。
守仁先前所遇到的問題,應該是7年級孩子共性的問題主要有兩個:讀不懂文章的內容(所包含的主旨、情感等等);讀不出寫作手法(技巧)。
因此我們重新審視每一篇閱讀題材,並針對上述問題,也就是對應從兩個大的方向進行引導。果然經過一段時間,守仁的閱讀理解題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相信未來可期,考試也會拿下很好的分數。
守仁就是有上述做不對閱讀題現象的孩子,需增加對情感體驗和表達能力。這個可能與守仁的小學生活十分單純,家+五分鐘路程+學校,兩點一線,和外界接觸很少,不能體察人情世故,也就是說守仁完全不能體驗到文字裡人生百態。守仁是在青一這所寄宿學校上學,在家時間少,哪怕就是日常這些連情長意綿的電視劇也沒機會看。因而對於文章裡面隱含的情感,主旨等體驗太少, 和文章難以形成共鳴。
守仁很難領悟到文章的內涵, 更多的是因為「選擇性盲視」,可以說作者想要表達的重要的內容,守仁根本沒有看到。其實成年人也有這種現象,一個人喜歡讀小說,只是樂在其中,但是具體讓他說出來樂在哪裡,好在哪裡,作者是什麼方式傳遞給他的,同樣他們說不出來樂在哪裡。
也就是人們常常是一個讀者裡的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的閱讀者,一個好的評論者。 很多人閱讀到達的是表象,而沒有深入內裡。 如果孩子之前本身是以娛樂讀物為主,或者是以娛樂讀物的思維為主的,那會更是沿著自己的「傳統」思維去進行閱讀,讀到的都是各種娛樂搞笑。當然這也就是為什麼專家普遍反對孩子進行太多的搞笑漫畫淺閱讀的原因。
被您猜中了,守仁就是一個這樣娛樂式閱讀的實踐者。各種植物大戰殭屍漫畫,阿呆阿衰搞笑等等,一本都沒有落下。因而,當守仁讀《萬曆十五年》的時候,他潛心研究的是張居正先生的32平方米大轎子是多麼壯闊威武;當守仁讀魯迅先生的作品,他讀到的也是魯迅的各種花式幽默搞笑。
因此,守仁在閱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等文學作品時,先設置這些問題並逐一探索:
第一,這本書的內容是談些什麼?
所以守仁的第一步是要能夠說出《朝花夕拾》這本書的大意,並要能廣泛地包括作品的動作和變化。包括這本書的寫作背景,以及選題梯階變化。
第二,內容的細節是什麼?
守仁需要能夠辨識文章中不同的角色,並用自己的話複述在他們身上發生的關鍵事件。這個對於守仁來說是最重要的環節。 大部分家長對於男孩子都是秉承「訥於言」的教育,而事實上,現在的語文與文學,是多麼地期望孩子能夠口如懸河,口吐蓮花。
第三,這本書說的是真實的嗎?全部真實或者部分真實?
守仁覺得這本篇文章帶來了美嗎?或者是否有彌補自己的心靈或者心智?這一點的閱讀十分重要,因為守仁需要的就是心靈的體驗。要努力去欣賞作者,欣賞作品,借著自己的想像力,去體驗到魯迅先生帶來的世界。
只有反覆進行探索,守仁才會找到作者的思想,理念。 守仁才會摒棄眄(mian)視,摒棄娛樂閱讀,觸達作品的靈魂。
第四, 這本書與「我」何關?
也就是這篇文章帶給我們這些理念,我們要怎麼去做,去行動?當然這個行動不是說守仁拿著書本馬上去幹,而是一種「可以幹」的境界。
守仁受到文章的影響,是否會有激勵自己的宣言?或者行動力?甚至有想有嘗試的衝動?大部分人的基本衝動就是寫讀後感,或者書評。假如守仁能夠主動做到有話要說,有文要寫,那麼這個閱讀應該是比較成功的。
結論: 當孩子閱讀能力不夠的時候,儘管家長都知道著急也沒有用,可又怎麼會不著急呢? 分析美麗,比美麗本身困難多了。再加上各位守仁們腦子裡種下的還只有娛樂閱讀的種子, 想要轉開成文學深層閱讀的花,估計無論家長是焦急上火還是耐心靜等,似乎花兒都不那麼容易綻放吧,況且家長想要的還是累累碩果。
續: 7年級的孩子如何做好《朝花夕拾》的閱讀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