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來看!杭州各大著名食堂試吃報告

2020-12-20 環球網

江湖傳言:

有一家食堂,就連吃個包子,都有幾十種選擇!

有一家食堂,一天五頓,早餐到夜宵統統不要錢!

有一家食堂,每一道菜都標明卡路裡含量!

……

簡直不能忍,別人家的食堂到底怎麼好吃?

海康威視

食堂裡處處都是高科技 衛生乾淨一目了然

菜品種類/數量:★★★★

食堂特色:★★★★

就餐環境:★★★★

口味:★★★★

人均費用:15元

作為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和數據運營服務提供商,海康威視在食堂裡安上了自家研發的「明廚亮灶視頻聯網監管系統」。

二樓和三樓食堂算起來差不多上百個品種,從南到北,什麼口味都有。每層食堂都配有一個分管經理,會不定期試菜,根據員工意見改進菜品。兩層食堂的分布大致相同,都是兩條快餐線加上幾條特色線的組合。

海康威視的小涼菜做得很精緻。皮蛋豆腐、虎皮鳳爪、水果色拉,最開胃的是桂花山楂糕。一份有將近20個小山楂塊,分量很足,口感酸酸甜甜。

三樓食堂的自助餐也是性價比之王。菜品是稱重的,2.5元一兩,吃多少拿多少,人均15元左右管飽。自助餐區所有的菜,用的還都是無碘鹽。針對有些員工碘攝入過多的狀況,為了均衡營養,食堂特意設立了無碘鹽區域,非常貼心。

食堂裡還有麻辣燙、麻辣香鍋這樣的特色菜,菜也是稱重的,價格和自助餐類似,15元左右管飽。

爆款:酸菜魚、爆款餅

酸菜魚是食堂裡的一大特色,舀出高湯,燙熟配菜,放上先燙熟的魚片,最後澆上一勺滾燙的熱油,香味就順著「嗞嗞」聲蕩開……又快又美味,一份酸菜魚15元。

還有兩個爆款餅,分南北兩派,北方是雜糧薄餅,配料很豐富,裡脊肉、火腿腸都可以自己加料,嘗了一口,很像大學時候的味道。南派主打正宗的縉雲燒餅,以及杭州秋梅牌老底子傳統菜肉餅,生意好的時候,食堂裡光是燒餅就要賣一千多個。

濱江發布徵集的試吃網友小沈,90後,湖州人,他媽媽是北方人,所以儘管成長在南方,口味還是喜歡麵食。海康威視的燒餅和麵條都被他點讚。「外面的縉雲燒餅經常吃,這裡的味道非常正宗」。

新華三

一個包子都有幾十種選擇

就餐環境:★★★

人均費用:12元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做的是軟體開發及網絡設備製造。走進食堂,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男程式設計師。

桌椅、環境都有點像大學食堂。但如果你因此小看了新華三的食物,那就真的錯了。新華三的食堂就像是少林掃地僧,看似不起眼,其實是真正的美食高手。

這裡也是測評小隊成員唯一主動提出想打包買點帶回去的一家,因為實在是太好吃。

食堂共有兩層樓,快餐線自助式取餐+集結八大菜系的各類明檔和小吃。菜品價格不算太高,人均11元一葷一素。如果點的是鐵板蓋澆飯、麻辣香鍋、燒臘雙拼,不管是什麼特色品種,最貴不超過18元。

除了吃飯,還有新鮮水果區、現烤軟歐麵包區(麵包上都印著公司logo的),淨菜區(配好洗淨的食材,員工買回家煮炒一下即可)。

爆款:包子

食堂裡賣的包子是最出名的。兩家食堂共有15個麵點師傅,早餐的包子口味每天都會輪換,加起來超10個口味,大小、造型還都拗得不一樣,這十幾個品種,還不算上花卷跟饅頭。

大包子1塊錢,花卷5毛。包子皮很鬆軟,不會幹巴巴,只咬一口就能吃到裡面的餡。

包子饅頭做得太好吃,有的員工家裡辦大事,好比蓋房子上梁,就會到食堂裡來預訂幾百個。用什麼材料都是透明的,吃著放心。

想吃蔥包檜兒也有。麵點師傅自己現炸無礬油條,然後來做蔥包檜。常常因為油條本身太好吃,被哄搶一空。油條賣8毛一根,外面賣的油條均價是1.5元一根,因為麵粉漲、油價也漲了,食堂想稍微調高到1塊錢一根,幾次呈報上去,都沒被批准,8毛的油條延續了好幾年,是員工福利,雷打不動。

吉利集團

李連杰馬雲都來吃過食堂的小籠包

菜品種類/數量:★★★

這些年吉利出鏡率一直很高,這種積極上揚的氣場,貫穿整個企業各個角落,自然也包括了食堂。

吉利總部的食堂,今年年初剛剛裝修完畢,層高不算太高,但坐在裡面吃飯,完全不會覺得壓抑。

除了有數十種花樣的常規餐線,各色美味的檔口根本抵擋不住吃貨員工的熱情,火辣重慶小面、英式炸魚薯條、蘇州灌湯小籠包、陝西犇犇牛肉湯,涼皮、涼麵……

6塊錢一份的成渝四川冰粉,顏值非常高,飯後來這麼一碗甜品解油膩,主料有爽口的木蓮凍、紅心火龍果、蘋果粒、葡萄乾等等,感覺吃一口瘦一斤,美容又養顏。

爆款:蘇州灌湯小籠包

蘇州灌湯小籠包,是吉利食堂每天要排長隊的爆款之一。蘇州請來的幾位師傅,從擀麵皮到調配肉餡,都是一手落。咬一口下去湯汁就浸滿了口腔,薄薄的麵皮,脆脆的口感,肉餡的味道不是特別甜,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食堂負責人介紹,李連杰、馬雲等明星大佬來吉利都吃過這款非常拿得出手的小籠包。

想這樣好吃的食堂,還有6個——

華為杭州研究所

餐廳環境逆天 歐洲風情小鎮風格

食堂特色:★★★★★

口味:★★★

人均費用:一樓15元/二樓20元

在華為,每天中午,各棟樓的5000個小夥伴在12點到1點30分間分兩三批錯時就餐,以此分散高峰期人流。

說實話,剛走進華為杭州研究所一樓食堂的時候,並沒有預期中的驚豔。樸實的理工男風格,規規矩矩的流水餐線,快速就餐區,用的都是小鍋炒菜,小碟子裡的綠葉蔬菜始終保持鮮綠可口狀態,幾十個品種吃半個月也不會重樣,但價格不算太便宜,一葷一素一米飯基本在15元上下。隨機問了幾個華為員工,普遍表示這個價格完全能接受。

直到走上二樓,畫風突變,測評小隊集體看呆。來自濱江發布網友忍不住感慨:「這是要逆天啊!」

爆款:水餃

菜的口味怎麼樣?小分隊成員最點讚的是名餃坊出品的水餃,水餃吃出灌湯包的鮮美,皮薄大餡,汁水很足。明洞料理和過橋米線就會略辣一些,照顧到重口味員工。烤魚也是一絕,魚肉鮮嫩,98元一份,量很大,適合三四個同事一起吃。

杭州華為潘多拉項目經理梅明軍介紹,雖然很多都是社會餐飲品牌,但外面的門店不會像園區裡一樣,定期有人來檢查食材質量和安全衛生,菜品的口味和品種也會針對員工進行調整。

網易

早餐到夜宵 統統不要錢

人均費用:0元

在IT界有個段子:當其他網際網路公司還在比誰家飯補更高時,網易笑了。因為網易食堂早中晚三餐,外加下午茶和夜宵,統統不要錢,吃飽為止。

網易一共有三個食堂,食堂的一樓是快餐式的,分簡餐區和戶外區。菜單每天發到內部平臺,員工可以手機點單,全國八大菜系全都有。本幫菜、家常菜、川湘菜、炒飯/炒麵、健康菜和燒臘滷水,十幾個菜品天天不重樣。大廚都是從各大餐飲企業高薪挖來的,比如燒臘區,親自給你盛菜的大廚基本就是只會說粵語的正宗行家。

戶外區有一個蓋澆飯外帶套餐,分裝在塑料盒裡,拿了就能走。

二樓是麵食區和小吃區。麵食區提供米線、疙瘩面、手擀麵、方便麵、鹼水面、速凍餃子等主食,員工自己選取麵食後自助水煮,最後淋上澆頭,每一種面需要煮多長時間,都有詳細的操作步驟在旁邊。而小吃區,有蓮藕豬手、煲仔飯等。雖然東西選擇很多,但一些熱門的,比如煲仔飯,拿光了就沒了,要快準狠。

夏天有擼串+啤酒暢飲;冬天則開設火鍋專場,正宗銅火鍋,鴛鴦鍋任選,據說火鍋場是邂逅丁老闆的最佳場合。

目前,網易員工有6500多人,食堂座位大概在1400個左右,相當於平均翻桌4次。

食堂A樓3層還有一家西餐廳,供應咖啡、牛排、意面、比薩、鮮榨果汁等,餐廳裡擺著一片近四平方米的樂高玩具,千萬別亂摸,旁邊有塊牌子寫著主人的提醒:「丁老闆的樂高,勿動!」,還裝著監控攝像頭。

我點一份肉眼牛排,端上來打開蓋子也是傻眼了,整個鐵盤上全是肉,分量是一般牛排的兩倍大,淋上滿滿的黑椒汁,附贈一大份蔬菜沙拉以及蛋糕一塊,真的是不差錢。

吃太胖怎麼辦?食堂旁邊就是健身房。鍛鍊完了,接著吃下午茶,各色精緻糕點送到辦公位上。加班?暢吃夜宵從晚上九點半開始一直供應到凌晨一點。

爆款:丁家豬

選網易食堂的爆款有點難,因為不要錢,而且品種繁多,如果一定要選,那只能是丁家豬了。

每個窗口上方都掛著一張「丁家豬」的宣傳海報,網易的員工說,海報上面的這隻黑毛豬是廠花阿花,園區裡走到哪裡都能見到它的巨幅形象照,洋溢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幸福氣息。

恒生電子

力爭抓住每個員工的胃

食堂特色:★★★

作為赫赫有名的金融電子上市公司,恒生80%以上都是90後員工,年輕人的口味更新快,對於新鮮事物好奇心強,但恒生為了抓住員工的胃,也是拼。比如之前推過一陣子貼心淨菜服務,把菜都洗乾淨配好,只要買回家就可以燒。但,90後員工大部分都不會在家裡燒菜,這個服務很快被取消,還是實打實在菜品上下功夫。

全透明的廚房配料展示櫃裡都會展示每天燒菜用到的各種調味料和油,食堂裡用的油是非轉基因菜籽油。

一樓餐廳以小吃為主,裝修是簡約北歐風,原木色桌椅和噴繪牆畫,視覺感不錯。

二樓食堂由「金金牛餐飲」託管,這個名字和恒生電子的主營業務很應景,而且「牛」很討彩頭。

每天40多道菜,每個月推20道創新菜。二樓食堂負責人姚建文,從廚20年,名人名家、花中城、新開元都待過。在廚房裡醞釀了一道又一道佳餚,東坡子排、爆炒小公雞都是看家菜。東坡子排的做法劍走偏鋒,切片再滷,不放老抽,熬糖色。

恒生對於保潔、保安等物業公司的員工也很貼心,不論拿什麼價位的菜,只要是一葷一素一飯一湯加起來統統5塊錢。

爆款:燒臘 一元特價菜

一樓十幾個檔口,人氣最高的是廣東燒臘。廚師原本是廣東請的師傅,現在由徒弟接手,做的叉燒供不應求。每一盤分量比起外面的茶餐廳都要翻倍,師傅現切,各色燒臘雙拼、三拼都可以,就怕你吃不飽,完全不吝嗇,滿滿一整盤,不超過20塊。

二樓食堂負責人每天推出一個1塊錢特價菜。自創的創意融合菜,在食堂裡也很受年輕人歡迎。比如一道時蔬燴蛋,雞蛋做成蛋糕的樣子,切成小塊,再跟蔬菜一起小鍋炒。做成雞蛋糕,比光炒雞蛋要耗時費勁許多,但廚師團隊都樂意做這樣的事情,畢竟目標群體都是年輕人。

英飛特

每個菜標明卡路裡含量 然而員工還是紛紛胖了

口味:★★★★★

如果企業也分星座,英飛特電子(杭州)有限公司一定是處女座。

一般單位企業的食堂都是招商外包服務模式經營,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英飛特選擇了自營模式管理食堂。誰來做都不放心,只有自己做吃得才完美。

英飛特食堂是下沉式廣場的設計,餐廳裡面是時下最流行的北歐風裝飾。英飛特的餐盤嚴格一體化自動消毒,乾淨程度就跟家裡洗過的碗碟一樣,筷子和調羹可以直接放在上面。因為分管餐飲的老總原來是航空公司的,航空餐出了名的高標準嚴要求,英飛特的餐線,基本就沿用了航空餐標準。

後廚分區極嚴格,專人專房。葷菜、蔬菜、冷菜、甜品、粗加工、精加工,全部單獨分開,葷菜區的砧板分紅藍黃三種顏色,配有專門的刀。紅色切牛羊豬肉,藍色剖魚,黃色切雞鴨。洗菜的水池也分工明確,魚有魚的水池,雞有雞的水池。

英飛特還有濱江區目前唯一一臺蔬菜切割機,土豆、蘿蔔,切丁、切片、切絲,只要更換刀片,切出來粗細長短,都是統一標準,大大減少了人力切菜成本。

在食堂,拿好要吃的菜品,到了結帳區,只要把餐盤往電子顯示器上一放,每個盤子底部的晶片都會自動感應出菜價,並且快速合計出總價。這個智盤系統,節省了人工計算的時間,避免排隊。

員工每月餐補比較高,菜可以無限吃,但前提是必須光碟。在英飛特,如果剩菜太多是會動真格的,第一次提醒,第二次就會解除合同。我的盤子裡稍微剩了一點菜,沒有徹底光碟,剛端起來就被走過旁邊的一個廚師鄙視,「以後吃多少打多少」。

到了下午茶時間,從五星酒店聘請來的西點師,每天兩款不同種類的甜品會送到每個員工工位上,咖啡免費自助。比如天鵝泡芙,抹茶慕斯,還有自創的「難受香菇」菜,操作難度都在五顆星以上。

走心,是英飛特食堂給人最大的感受。走出食堂,門口的廣場上還種植了一片有機蔬菜,都是廚師自己種的。以家人的方式款待員工,說的大概就是這種追求完美到極致的食堂了。

爆款:每日滋補靚湯

英飛特的殺手鐧是每日滋補靚湯,還有口號:「一周十盅湯,天天不重樣」。靚湯的種類非常豐富:珍菌煲烏雞、養生豬肚湯、幹茶樹菇煲豬尾、銀牙龍力鮮魚湯、杜仲排骨湯、玉竹枸杞斑鳩湯、玉竹龍骨湯、火筒水鴨湯、生地龍骨冬瓜湯、藥膳雞爪湯、竹蓀煲烏骨雞、花生大骨湯、芡實煲豬肚。煲湯要煲四小時以上,大鍋裡的高湯每周換新,廚師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往鍋裡投50斤左右的新鮮雞骨、豬骨等熬煮煉製。

在後廚的調料品區域,找不到雞精和味精,菜品調鮮靠的同樣是這鍋高湯。每天除了一盅湯,還有花式甜湯,根據不同時令,紅棗銀耳湯、椰果玉米汁、紫薯銀耳湯、綠豆百合湯、木瓜椰果奶茶、古法龜苓膏……

萬輪科技園

不可錯過的蕭山蒸菜

先交代下背景,杭州萬輪科技園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具備培育大學生、留學生及中小科技企業創業孵化、產業化加速的功能的綜合性產業園區。

這麼大一個綜合性產業園,裡面目前有170家企業入駐,將近5000名員工都在園區吃飯。食堂壓力不小。2004年建起第一個食堂,設施跟校園食堂差不多,四個檔口+一條餐線,原先是浙大食堂託管,後來園區自己管理,菜品中規中矩,但全國各地的口味都能找到,包容性很強,木桶蓋澆飯、連鎖品牌麻辣燙、嵊州炒年糕、山東煎餅,等等。

員工多,園區裡還開了第二、第三食堂。第三食堂主要是順旺基經營的快餐。在這個區域,比較貼心的是水果切盤服務,10元左右一盒,三四種水果任意搭。

重點要說的是第二食堂。2015年建起來的,「施家廚房」接管,廚師長是蕭山本地人,主要做的是地道的蕭山蒸菜。蕭山人對於吃,也是很有一番研究的,它主要講究鮮得原汁原味。傳統的蕭山蒸菜,不用複雜製作,原汁原味的味道就足夠吸引人。

最特色和爆款:各種蒸菜

萬輪科技園的特色和爆款密不可分。蒸菜區裝修得很古樸,灰色的牆磚,幾口大蒸鍋,上面擺滿了一疊疊藍花邊碗蒸菜,噌噌冒著熱氣,滿眼的懷舊感。蒸菜的品種有三十幾個,醬排骨、白切雞、梅乾菜汪刺魚、倒篤菜春筍……杭州人愛吃的本幫菜這裡都有。這裡的菜都是屬於粗線條的農家美味,菜的分量很實在,食堂裡一般都是幾個小夥伴點幾個菜湊一桌,我旁邊有一桌是6個男生一共點了6個菜,加起來88元,人均15元不到。食堂裡的桌椅是老底子的條凳和四方桌,一些年輕員工對這樣的懷舊設計也蠻認可,並不覺得老土。

樓上還有一塊點菜區,江鮮活的就養在樓梯口的一排魚缸裡,這也是濱江區企業食堂裡唯一一個放海鮮魚缸的。

中控科技園

飯後散步的後花園 就是那條美哭的櫻花跑道

人均費用:14元

去中控科技園這天,朋友圈正好被濱江的最美櫻花跑道刷屏。這條大約7.4公裡的塑膠跑道,從東信大道一直到閘站河,一共種植了將近2000株櫻花,現在正好是櫻花盛開期,左手江景右手繁花,網友直呼美炸了。

當大家哭著喊著要來看櫻花的時候,中控科技園裡的員工卻集體淡定,因為這條櫻花跑道就在他們單位門口,不到5分鐘路程。園區裡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不只櫻花,秋天銀杏、紅楓葉還要好看,我們中飯吃好,經常走過去的。」這就是人家日常飯後散步的後花園啊,難怪一點也不覺得稀奇。

在絕美外部環境的加持下,中控科技園的食堂走的是小而美路線,速派品牌承包。可容納600人,11:00開飯,到12:30放飯結束,分批吃飯。

食堂餐線每天供應四十幾道菜,一周更換一次菜單。中控食堂的牆上貼著一張滿意度調查反饋表。這大概是我見過最詳細的調查表格了,裡面包括了員工提出來的各種意見、整改措施,比如有人提出來早餐種類太少,拌麵量太少,可否提供豆漿。對應的整改措施欄裡寫著:拌麵由十斤增加到二十斤,美食檔口增加豆漿和水餃系列。下面還有兩欄落實責任人名字以及完成時間。員工反映的事,不論大小都能重視並迅速解決,多少也體現出一個企業的用心。

爆款:淮南牛肉湯

食堂裡的安徽淮南牛肉湯最具人氣,一到飯點隊伍排得很長。用江淮一帶的黃牛為原料,一口大鍋,師傅用長勺子掏底撈上來大塊大塊的牛骨,每天要用30斤牛骨熬8小時以上,湯味醇厚,搭配粉絲或者米線,15元一大份。

做冷盤的燻魚也是供不應求,每天限量100份,先到先得。用的是4斤重的草魚,醃製後大油鍋炸,再浸泡在有米醋的秘制醬汁裡。口味有點偏酸,很開胃。測評小分隊隊員小沈是湖州人,他說湖州地區不叫燻魚,叫爆魚,同樣是下油鍋炸,但沒有浸泡這一步,所以食堂裡這份咬開來會有濃鬱的汁水,爆魚就會相對幹一點。

同樣限量供應的,還有紅燒大排,只有每周二專享。一般家裡做大排都會先敲敲松,但食堂大廚表示,「敲其實是不科學的」,會把肉纖維破壞,這裡的大排不用敲,好吃全靠肉的新鮮度以及醬油、糖等調味料的比例。很多員工的家屬,來食堂吃過大排,就忘不了了,一到周二,除了自己吃,打包大排帶回家的人也不在少數。

(原文標題《快來看濱江區這九家 你覺得哪家最逆天!》,編輯趙路)

相關焦點

  • 吃貨福利:免費試吃來不來?!
    招募試吃員啦!.只要你愛吃,敢吃,會吃,即可無門檻參與,各類新品超低價甚至免費試吃!吃貨們,還等什麼,你們的春天來啦!繼地頭選貨、24小時送達之後,「大河鮮生」又雙叒叕成立試吃品鑑團,在線招募真實吃貨,你的每一次試吃也將成為「大河鮮生」對顧客的一份承諾。
  • 「試吃」網絡蛋糕悄然而至·杭州日報
    「喜大普奔」地告訴你,它已經寫入了李克強總理的《2015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網際網路+」已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將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 吃貨集結令大駐馬試吃團正在招募中
    大駐馬試吃團又要啟程了,10月20日(本周六)11時30分,駐馬店日報試吃團將組織30人到位於市文明大道與緯二路交叉口南100米的朝天門火鍋參加「一周年店慶感恩試吃活動」,快來報名吧!據了解,重慶火鍋源自朝天門,是重慶的老字號,享有重慶名片之譽,進了朝天門,就到了重慶城。
  • 八款品牌肉粽試吃報告:肉要肥瘦搭配 糯米要有嚼頭
    在吃貨們最愛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二集「主食」中,粽子就是系列美食之一。  再過一周就是端午,這段時間,走進超市,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粽子,散裝的、禮盒的,杭州本地產的、著名粽子產地嘉興產的,肉餡的、豆沙的、蛋黃的,琳琅滿目,讓人不知道該挑什麼品牌的下手。
  • 《吃貨大食堂》烤魚怎麼得 烤魚獲取攻略
    導 讀 吃貨大食堂是Kairosoft(開羅)公司推出的一款飯餐館題材的模擬經營遊戲,玩家需要經營一家日式的餐廳
  • 試吃「霸王餐」!看看潢川這些吃貨有沒有你認識的?
    試吃「霸王餐」!看看潢川這些吃貨有沒有你認識的?如果你還沒有吃過小龍坎火鍋,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吃小龍坎火鍋,那麼,請跟著潢川在線的試吃團一起來吃「霸王餐」!不同口味的人群,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口味的鍋底。菌湯、番茄、紅湯……想怎麼吃都能滿足。菜品是店長提前安排的特色菜,想吃什麼自己隨便添加,真的是很貼心了呢!
  • 北京將支持「深夜食堂」,吃貨們等不及了!
    北京正在召開兩會,小鮮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北京將出臺繁榮夜間經濟政策,支持24小時便利店建設,在各區打造一條「深夜食堂」餐飲街區。牛街小吃,以做工考究、色香味美而著名。如果說天安門是遊客心中的北京地標,那簋街絕對是吃貨心中的聖地。
  • 吃貨大食堂手遊餐廳布局攻略
    無論你是不是吃貨,只要你是一個模擬經營遊戲愛好者,那這款吃貨大食堂可千萬不容錯過哦。 如何才能在吃貨大食堂中賺到大錢呢?餐廳布局也是會影響餐廳經濟效益的,下面就讓18183小編來混沌大王為您解讀一下如何以最優的方式布局餐廳!
  • 「2018杭州吃貨榜中榜30強」新鮮出爐!邀你來票選「人氣王」
    在杭州,哪家餐廳是你的最愛?今年十一以來,浙江24小時杭州吃貨聯合城市日曆啟動了「有胃合伙人」徵集活動。截至11月15日,來自浙江24小時APP、杭州吃貨微信、微博平臺和杭州吃貨+小程序的推薦提名,已經超過了8000份。2018杭州吃貨榜中榜吃貨推薦餐廳30強結果終於出爐了。點這裡查看最終結果並參與「我喜歡的餐廳人氣王」票選。
  • 武大軍運食堂「試吃員」每天嘗上千盤菜,現在最想念白米飯
    今天中午12時,來自比利時的競賽官員斯文塞爾,在武漢大學桂園食堂用餐時說。這裡是軍運會羽毛球賽事專供餐廳,雖然服務的是運動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仍執行著近乎苛刻的服務標準,還吸引了北京冬奧會組委會、杭州亞運會組委會的代表來考察。這裡的工作有多細緻,從「嘗菜嘗到撐」的後廚「試吃員」塗曉剛身上就可見一斑。
  • 「試吃」網絡蛋糕悄然而至
    資深吃貨們能品味出乳脂奶油、黃油、芝士、可可粉的優良質感,水果的新鮮度,蛋糕恰到好處的甜度和絲滑感,同時,蛋糕和其包裝設計也迎合著都市年輕一族的品位。 「試吃」讓人認識了網絡蛋糕 昨日(3月16日)下午,記者致電21cake市場部,無人接聽,輾轉銷售部才得知,市場部人員全部外出搞活動了。
  • 吃貨大食堂 配方大全
    吃貨大食堂 配方大全 2012-08-09 00:00 | 作者:SORA | 來源:265G QQ群號:624022706 |
  • 覓食在杭州 美味在私廚·杭州日報
    或許正是杭州人的口味,杭州廚師的務實直率,聞香小店上線覓食APP後,迅速在杭州吃貨圈裡,打開局面,已經有不少吃貨對於聞香美食如數家珍。尤其一道聞香私房醉蟹,是當之無愧的招牌貨。光看那介紹:用精選太湖大閘蟹,配以秘制醬料,炮製36個小時製成,開罐之後,果香、酒香、蟹香四溢,就足以讓人食指大動。
  • 吃貨明試吃網上買來的「蜂巢蜜」,吃起來很甜,上面的蜂蠟能吃嗎
    吃貨明試吃網上買來的「蜂巢蜜」,吃起來很甜,上面的蜂蠟能吃嗎現如今在網上購物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不少人懶得去超市買東西都會在網上購買。網絡的覆蓋也是非常廣的,很多在當地買不到的東西都能通過網絡買過來。而對於吃貨來說,每次上網買的東西自然都是跟吃方便有關係的,像小編就喜歡在網上買一些零食回來吃。雖說網上可以買到的東西是非常多的,但其中難免也有一些美食是我們不了解的。因此每當我們想買一種不熟悉的美食時,就會找一些吃播試吃的視頻來觀看,畢竟但看買家的評論是很難感覺出來的,能直觀的看到吃播吃完後的評價,對我們的購買也是很有幫助的。
  • 中國餐廳周,我在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試吃了138元的午餐
    三年前,一時興起和網友們一起做過一個杭州美食榜單搜集【吃貨推薦榜單】,其實三年後再回頭看,這些好吃的餐廳依舊活得很好。其中有一家酒店,幾乎所有杭州的吃貨都會去那打卡,那就是四季酒店金沙廳。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杭州,想要體驗一次美好高級的杭幫菜,我同樣也會推薦四季酒店。先來說一下四季的背景,這應該是算杭州最好的酒店之一。
  • 揭秘杭州學校食堂3大「潛規則」
    最近,江幹區教育局為中小幼各學校的廚房師傅們辦了一個培訓班,在辣麼多主廚那裡,鹿姐姐了解到,幾乎每所學校食堂都有一份菜單
  • 吃貨大食堂手遊最貴菜譜攻略
    無論你是不是吃貨,只要你是一個模擬經營遊戲愛好者,那這款吃貨大食堂可千萬不容錯過哦。 吃貨大食堂最貴菜其實也並不是很多,下面18183小編混沌大王就向大家詳細介紹那些最貴的菜組合,以及菜的配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餐館排隊請吃飯 試吃心得受追捧 吃貨也有一片天
    每逢重慶開了新的食店,他總會第一時間跑去試吃並在網上發帖,不少吃貨都把他的試吃心得作為行動指南。  「有的飯店老闆主動聯繫我,請我去他店裡試吃,提意見。」楊洋說,由於自己嘴很刁,又敢於發言,每周都有四五家店打電話叫他去試吃提建議。但多數時候他會推掉,悄悄地去尋找美食,「那才是一個店的真實水平。」
  • 《有味杭州——2019吃貨指南》正式發布,杭州首個城市美食自媒體...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各位餐飲大咖發表了真知灼見,收錄年度30家推薦餐廳的《有味杭州——2019吃貨指南》也正式對外發布,杭州本土首個「城市美食自媒體聯盟」成立。杭州人自己的美食指南出爐今年10月,在杭州市旅委和杭州市商務委的指導下,「2018杭州吃貨榜中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 如何投食程序猿 杭州高科技公司食堂大揭秘·都市快報
    為了安撫這些「核心資產」,各大公司紛紛練就了一身美食攻心計和投食本領。 谷歌應該算是這些高科技公司裡的鼻祖。位於美國矽谷的谷歌總部食堂,享有「全球最牛公司食堂」的美譽,每年都為此豪擲近億元的經費,用以改善員工的夥食;高薪從各大星級餐廳挖高級廚師;三年時間開發出3000種甜品,菜品的數量則多到無法計算,百分百地延續了「不創新會死」的工程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