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0月25日訊(記者柯稱 李碗容 通訊員吳江龍)「我已經在這裡連續吃了一周,沒有覺得膩,明天還要來。」今天中午12時,來自比利時的競賽官員斯文塞爾,在武漢大學桂園食堂用餐時說。這裡是軍運會羽毛球賽事專供餐廳,雖然服務的是運動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仍執行著近乎苛刻的服務標準,還吸引了北京冬奧會組委會、杭州亞運會組委會的代表來考察。這裡的工作有多細緻,從「嘗菜嘗到撐」的後廚「試吃員」塗曉剛身上就可見一斑。
軍運會工作人員在武大桂園食堂就餐
出鍋上千盤菜都要嘗一口
中午11時許,武大桂園食堂的後廚裡,氣氛如不遠處羽毛球賽場裡一樣緊張,數十名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忙碌著。其中唯一一名沒戴口罩的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站在操作間門口,右手拿著大勺和筷子,左手拿著碗,每當有菜品出鍋,就會舀一口品嘗。
塗曉剛在後廚把控菜品質量
他叫塗曉剛,56歲,來到武大幹餐飲已經30多年。這位已走上管理崗位的中式烹飪高級技師,軍運會期間來到一線負責質量把關。塗曉剛說:「8個師傅同時炒菜,一頓中飯或晚飯約有150鍋,每鍋分為三盤,早餐稍微少一些。這樣算來每天從這裡要端出上千盤菜,每一盤送去窗口前我都要嘗一口。」
塗曉剛除了嘗味道,保證菜品鹹淡甜辣適宜,還要對菜的品相進行檢查,要求色香味俱全。「有一項不達標就要返工或者倒掉。之前我們有一道滑魚片,味道不錯但是看相不好,我就要求廚師返工做成了油炸魚片。」塗曉剛還介紹,針對包子餃子餡、丸子之類的菜品,他還要在加工之前品嘗生食,然後再漱口。
開水泡米飯成了自己正餐
試吃似乎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但卻沒人願意來頂替塗曉剛這個崗位。
「誰來也受不了啊,我也不放心讓別人來。」塗曉剛說,試吃要嘴靈敏、眼尖、手快,而且不能影響上菜的速度,發現問題才喊回來,所以嘗過的菜基本來不及吐,不管多燙要趕緊吞掉。一頓中餐,兩個小時裡不停有菜出爐,這讓他的肚子很快就吃飽了。到了工作人員就餐時,他既沒有胃口吃菜,也吃不下米飯了。
軍運會羽毛球賽事開賽一周以來,白米飯成了塗曉剛最想吃的。有一天實在饞不過了,他買了一瓶腐乳,用開水泡著米飯吃了一小碗,「感覺很香」。
比利時競賽官員斯文塞爾就餐
只是嚴密保障機制中一環
其實,除了專職試吃的塗曉剛,桂園食堂裡還常駐有各級食監機關工作人員,包括校長竇賢康院士在內的很多武大校領導,也專門來品嘗過菜品。
為保障軍運會羽毛球賽事1000餘名工作人員就餐,桂園食堂在今年7月進行了翻修,該校後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組成了近90人的團隊,還專門編制了一本70多頁的保障方案。廚師長周西農介紹,食堂提供早餐14個品種,午餐、晚餐15個品種,所有食材均來自組委會指定供應商,製作工程中菜品、調料、餐具等還要經歷多道嚴格的質檢。
桂園食堂提供的部分菜品
「武大是武漢的一張名片,這次盛會在武漢舉行,我們當然要確保萬無一失。」該校後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胡國瑜胡國瑜說,餐飲服務只是武大為軍運會做貢獻的很小一方面。據了解,武漢大學為辦好軍運會羽毛球賽事,進行了近兩年的籌備工作,組建了一支340多名各類工作人員、723名志願者的保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