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透露啥焦慮?媒體走訪菜場、專家,多維度解析

2020-12-22 澎湃新聞

新華每日電訊12月21日消息,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對比此前爭奪流量入口的打車大戰、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部分輿論擔心此次網際網路巨頭會故技重施:先採取低價傾銷策略佔領市場,再「挾流量以令市場」擠壓中間商「賣菜者」生存空間,繼而剝奪終端消費者「買菜自由」。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帶著這些疑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訪了新老菜市場、買菜居民、行業人士,開展多維度解析,試圖揭開紛爭背後的社區團購真面目。

現實中的「社區團購」

「90後」李萌是一位年輕媽媽,每天加班到7點,出了地鐵,還得往返2公裡去菜市場買菜。現在有了社區團購,她只需要從「團長」那裡下單,在小區門口的便利店中把自己定好的菜帶回家就可以了。

「我省下了2公裡的往返體力與時間。」李萌說,社區團購的菜品相對固定,但她實在不想為多吃一兩個菜,每天多走2公裡。

在李萌看來,社區團購很方便,而豐富性是一家菜市場最打動她的地方。「我會在周末去菜市場採購一番。」

邁皋橋老街集貿是南京城北的一家老菜市場,臨近歲末年關,這裡的肉鋪生意異常火爆。每天清早,各家鋪子前擠滿了前來灌臘腸的居民,一眼望去,幾乎都是老年人,仿佛正在掀起的社區團購浪潮與他們無關。

記者隨機走訪了這家菜市場多個鋪位,他們也表示生意暫未受到社區團購的衝擊。「該買還得買啊,這段時間菜價也沒有受到波動。」張萌的蔬菜鋪子在菜市場入口,據她觀察,菜市場裡不乏年輕人身影。

「主要看時段,白天年輕人要上班,沒空逛菜市場,傍晚下班後來這裡買菜的年輕人不少。」張萌告訴記者。

「社區團購是人家幫你挑菜,肯定沒自己親手挑的好。」記者採訪間隙,一名穿著黃色美團外賣工作服的配送員過來挑菜。記者起初以為他是為客戶送菜,交談後才知道,他竟然是這家攤位的老主顧,每周要來買兩三次。

「民以食為天,最重要的還是食材新鮮。」在幹配送前,鄭世強曾是一名飯店廚師,他認為年輕人不會特別在意幾毛錢的折扣,更在乎買到手的菜放心不放心。目前他與另外兩人合租,平常一起搭夥做飯,由他來買菜、掌勺。

「社區團購不見得會取代線下菜市場,因為消費群體不一樣。」鄭世強說,團購群體以年輕人居多,一些上班族晚上回家想炒個菜,一打開冰箱發現是空的,就會用手機下單買菜。老年人如果不是住在樓梯房高層,團購需求並不緊迫。沒事逛逛菜市場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休閒娛樂方式。

「我們這裡不少攤主也會搞搞社區團購,賣自己鋪子裡的菜,幫客戶『跑腿』去其他鋪子買菜。」好鄰裡惠民中心的負責人吳殿昌說,為了吸引並留住客戶,有的攤主會自己「貼錢」為客戶代購。

好鄰裡惠民菜市場是南京第一家「智慧菜市場」。這家脫胎於夜市大排檔的農貿市場,如今被裝修成商業綜合體的樣子,是當地居民口中「五星級」菜市場,可覆蓋周邊12萬人的「茶米油鹽」。

菜市場四處懸掛著廣告條幅,上面統一標著「搜好鄰裡菜市場,省時間給生活」的字樣以及一些俏皮話:「菜炒一半缺點啥,手機下單全送達」「爺爺教我燉海帶,我教爺爺雲買菜」「孫兒太小走不開,手機買菜送上來」……「這些條幅年輕人很喜歡,會專門來拍照。」吳殿昌說。

12月15日,記者來到南京堯化門好鄰裡惠民菜市場,這家經過數位化改造的菜市場,四處懸掛著「雲買菜」的宣傳條幅。本報記者 潘曄 攝

「一個月前我們開始與『餓了麼』合作,把所有菜品都放到了線上,對線下菜市場做了數位化改造。我們菜市場人氣高,『餓了麼』會時不時過來搞促銷。」吳殿昌說。

他告訴記者,這種大平臺來做促銷,優惠力度非常大,對一些商戶衝擊不小。「有商戶來跟我抱怨,說大平臺『搶』他們生意。我跟他們說,即便『餓了麼』不來,以後也會有其他大平臺來。促銷只是一時的,重要的還是菜好不好,菜市場的環境好不好,有沒有人願意來。」吳殿昌說。

資本江湖中的「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事物,其萌芽源於社區電商。早在2014、2015年,各種社區電商服務就已經遍地開花,例如與體彩店合作,搭建社區O2O服務平臺的「咕啦電商」;再比如瞄準我國社區連鎖便利店空白的「購百特」;還有房地產公司孵化的以物業為基礎,定位於智慧社區服務的「愛助家」。

資本也在此時「盯」上了這些精耕社區流量的新勢力。企查查統計顯示:2014年以「興盛優選」「愛鮮蜂」「中商惠民」為代表的產品,開啟了社區團購「賽道」投融資先河。而各類資本的「注入」在2018年迎來高峰期,公開融資事件達23起,所披露的融資金額16.7億元。

社區團購在2018年前後短暫「火」了一陣。但由於訂單密度不夠高,平臺接連出現倒閉潮。疫情以來,不少用戶開始接受預售制的社區團購。訂單密度的激增,讓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重新看到了社區團購的價值和前景,紛紛加速布局,燒錢補貼隨之而來。

來自企查查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社區團購公開融資事件達19起,稍遜於2018年;但公開披露融資金額高達171.7億元,同比增長356.3%,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背靠網際網路巨頭的同程生活、十薈團、興盛優選、愛鮮蜂的融資次數最多。

通覽2020年社區團購賽道的投資方,阿里、騰訊、同程、滴滴、京東,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身影頻頻出沒,一個潛力巨大、群雄逐鹿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滴滴和美團把社區團購的戰略地位提得很高,但這和他們的主營業務固有優勢不匹配,靠砸錢補貼,沒有成本優勢;京東後進,但倉儲物流有優勢;拼多多布局很早很快,也有著農產品供應鏈的天然優勢;阿里的生鮮供應鏈主要對接本地生活事業部,主要是盒馬和餓了麼在布局。」對於社區團購在各大平臺的戰略地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助理教授雷瑩分析。

雷瑩認為,「買菜」是剛需,高頻且價格敏感。對於京東、拼多多、淘寶等本來就有生鮮電商布局的平臺來說,如果不進入社區團購,別人做了,消費者就不來線上買了。對於滴滴和美團來說,更多是出於對新業務和營收來源的開拓。

「當前社區團購市場區域特徵明顯,但尚無全國性龍頭。社區團購對網際網路巨頭來說極具吸引力,巨頭紛紛布局爭奪下沉市場流量入口。」中信建投研報中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達5.1萬億元,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2796.2億元,滲透率僅5.48%。

疫情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90億元以上,在生鮮電商中佔比達到21.9%,疫情培養了用戶社區團購的習慣,有望推動社區團購市場的高速增長。

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不管

資本介入的社區團購大戰,被看作是繼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後,網際網路巨頭們最激烈的一次混戰。憑藉5毛一斤土豆、3毛一個雞蛋等低價模式,網際網路巨頭對社區小菜販們造成碾壓。一些小菜販或關門歇業,或淪為網際網路巨頭的線下員工,以至於輿論開始擔心,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

「我也想加入社區團購,但是沒有這個渠道,也沒有人找我。」南京寶船菜市場商戶趙文鳳在板橋有十畝地,每天早出晚歸,賣的菜價格要比批髮菜高一點。她比較歡迎像京東買菜這種代買配送,但社區團購這種直接到源頭去買菜的,對他們衝擊太大。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生意不好,下半年疫情之後,不少地方習慣了網上配送,傳統生意還是不好。」南京市農貿市場協會副會長、南京綠恆市場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盛麗琴說,我們也鼓勵商戶加入社區團購,但團購上面的菜那麼便宜,他們是比不了的。

「我們勸商戶們忍一忍,等一等,熬下去,畢竟燒錢也燒不了多久。與此同時,我們也鼓勵商戶儘快適應這種變化,找到活下去的辦法。」盛麗琴說。

「電商巨頭進入社區團購,更多是希望通過高頻消費場景獲客,他們的低價競爭策略,會對傳統農產品市場供應量造成衝擊,不利於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布瑞克農業網際網路董事長孫彤說。

孫彤認為,農產品品類眾多、供應鏈長且資產重,在局部形成壟斷,打垮小菜攤後,漲價、殺熟是可能的。但目前很難有電商巨頭能夠完全掌控如此多的品類並形成壟斷。如果只做一兩個品類,就不會有規模效益出來,競爭力達不到,最多半年價格戰就會消停。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中就提出,不準「沒有正當理由,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排除、限制市場競爭」。但指南中也提出,「平臺經營者低於成本銷售可能具有以下正當理由:(一)在合理期限內為發展平臺內其他業務;(二)在合理期限內為促進新商品進入市場等」。

12月9日,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國率先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菜品社區團購的「團長」(負責人),視情應辦理相應的市場主體登記,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在該局同日召開的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座談會上,阿里巴巴、美團、滴滴、蘇寧等電商社區團購相關負責人已在告知書上簽字,承諾誠信依法經營,開展有序良性競爭,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

「來座談都是子公司,有的是分公司的分公司,他們做不了主,得聽總部統一號令。」據接近這次座談會的知情人士透露,美團、拼多多等平臺的總部甚至華東的中心都不在南京,發出告知書和召開座談會,是為了在出現低價傾銷等苗頭時及時提醒。記者注意到,南京市目前還沒有出現關於社區團購的行政處罰案例。

12月中旬左右,華海順達、衛龍、香飄飄等部分供貨商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稱,沒有授權,不得操作社區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

「現在的社區團購大戰,從全國看還是初級階段,但在長沙等地已經進入到了激烈競爭階段。巨頭們為什麼砸那麼多錢參與,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這個是未來電商模式的雛形,不單單是千億級市場的事情。」同程生活高級合伙人肖志龍說,未來的電商帶有社交屬性,此前的燒錢補貼模式是行不通了,一定要有完整的場景和履約來實現盈虧平衡。

「如今業內競爭愈加激烈。」南京建鄴區某社區團長「幸福小豬寶」向記者坦言,「團長」越來越不好當。在社群這類口碑消費場景裡,平臺所說的輕鬆賺錢是辦不到的。「平臺不能保證每批貨都好,得人去看了才敢推。2000塊錢的一個團,就賺200塊不到,我一個人跑不過來還得和人分。」

「疫情給了社區團購發展的機會,其爆發力和潛力都在進一步挖掘中。」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也認為,如果社區團購想靠性價比或交付服務突圍,終歸得靠強大的供應鏈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可以說社區團購是一門供應鏈的生意。只有全方位地服務消費者,把好品質關,才能長久。

雷瑩指出,和此前網約車、共享單車不同,各大平臺在社區團購業務上的優劣勢有很大差異度,所以不會像同質化競爭那樣完全成為價格戰,後期通過供應鏈和倉儲物流的優化,在成本優勢上就會拉開差距。

「對於社區團購模式本身的價值不能完全否定,該肯定的要肯定。」雷瑩說,社區團購在某些方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資本看到了這部分商業潛力。這條路能否走得通,不妨多給這一網際網路新業態一些成長空間。

「菜籃子關乎基本民生,要避免人為造成劇烈的市場波動,這是基本底線。同時,對社區團購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不管』。」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伯平說。

社區團購到底會帶來什麼?專家認為,不能簡單地作定性判斷,既不能把社區團購變成一個負面案例,影響資本進入民生領域投資的積極性,也不能任由資本無節制擴張,留下「一地雞毛」。

田伯平建議,各地有關部門要因地制宜,借這類案例探索對這類業態監管的新辦法、新模式。以基層社區為著力點、以居民需求為中心,探索政府、資本、社會的邊界,形成經濟治理的有效模式。

(原題為《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
  • 社區團購來勢洶洶 家門口菜攤能否擋住層層圍攻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
  • 你喜歡菜場買菜,我喜歡社區團購,可不可以?
    作者:今綸最近關於社區團購的討論很熱烈,我的看法:焦慮可以理解,但其實有解決辦法。而且社區團購未必能幹掉菜市場,至於壟斷,呵呵,你以為是那麼容易的,不要想太多。20多年以前我在某一線城市打車,20多塊錢的路程,計程車司機繞路,收了60多塊,當時沒有導航系統,我也不識路。十年前,我在同一個城市打車,又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企圖繞路,後來可能我打電話的內容暴露了我和媒體關係非常熟,而且我去的那個地方也離某著名媒體很近,計程車司機嚇得半路就把我放下,說他找不到我要去的地點。
  • 家門口的菜攤會不會被社區團購「玩」壞?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帶著這些疑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訪了新老菜市場、買菜居民、行業人士,開展多維度解析,試圖揭開紛爭背後的社區團購真面目。
  • 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 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社區團購是破壞市場秩序還是商業創新?為此,證券時報記者走訪各個市場主體,解讀社區團購背後的爭議。動了誰的「奶酪」?
  • 給社區團購降溫的背後
    「小區裡社區團長有幾十個,有的一個樓竟然有10個團長,業主開玩笑說『都能按照樓層區分進行團購了』」「1公裡內有30多個自提點,小賣部、連鎖便利店、小旅館、五金店、水果店都是各平臺社區團購的提貨網店」「前段時間幾家平臺都把我籤了團長,籤團長他們真是大籤特籤,30米遠一個,但沒到一個月有的平臺就開始優化,讓能出單的團長繼續接單,單子少的就停業一個月」「社區團購的主力軍主要是『大媽們』,但她們也很不好
  • 實探丨爭議社區團購:「價格戰」下的「新業態」,誰動了誰的奶酪
    一方面,社區團購有效對接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平臺因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擠壓其他市場主體的生存空間、擾亂市場秩序而備受詬病。 一時間,有廠家發文抵制社區團購,也有零售商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
  • 社區團購「不香了」?人民日報評論聚焦「社區團購」,都說了啥?
    巨頭紛紛布局哈囉出行此時放棄「惠生活」社區團購自2016年起就小有發展,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社區團購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今年下半年,凡是有名的網際網路巨頭一一跑步入場布局社區團購。「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 濟南水果攤主對社區團購「很無奈」:網上賣的價格比我進貨都便宜...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一段時間以來,隨著社區團購的火爆,關於社區團購的爭議也越來越多。近日,一位湖南菜販@長沙謝姐菜園也通過網絡發聲,表達了社區團購帶來的影響,「這個菜市場裡死氣沉沉、冷冷清清,那我們還能呆下去嗎?」言語中儘是無奈。對此,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呼籲要給這些靠賣菜為生的人「留條活路」。
  • 近期對社區團購的這股批判潮,歪了
    近期,火的一塌糊塗的社區團購模式就遇上了一股批判潮。我們先來看幾張廣為流傳的截圖。相信很多朋友也都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微博看到了這些內容。本來我以為這種帶節奏的言論漏洞百出,沒啥傳播市場,也沒必要理睬。後來發現我周圍很多資深人士和企業家也做了轉發,那就有必要來聊聊了。在我看來這種反智邏輯很搞笑。
  • 社區團購火熱背後:巨頭燒錢搶灘,農產品順勢進城
    巨頭們燒錢搶灘背後,農產品順勢進城,有些人在「薅羊毛」,但還有些人卻「心情複雜」。近期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在濟南進行了走訪,調查社區團購背後的故事。記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新型經營主體把目光放在了社區團購上,有的躍躍欲試蓄力「殺」進社區,有的則是在嘗到社區團購的甜頭後準備大規模進軍。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巨頭搶灘,一邊則是躍躍欲試的小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記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新型經營主體把目光放在了社區團購上,有的躍躍欲試蓄力「殺」進社區,有的則是在嘗到社區團購的甜頭後準備大規模進軍。
  • 社區團購平臺:哪個是最好用的社區團購系統軟體?
    《中國計算機報》聯合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對目前市場上主流行的多款社區團購系統進行了相關調研和評測。首先,對於社區團購平臺來說,哪個是最好用的社區團購系統軟體?我們要從技術角度,也就是開發語言上進行對比,目前市場上在售的社區團購系統軟體主要分兩種:php和Java,這兩種開發語言做出來的社區團購系統軟體有哪些區別呢?
  • 社區團購 會是網際網路巨頭的一道送分題嗎?
    美團、滴滴都把社區團購作為戰略業務在布局,拼多多董事長黃崢在拼多多五周年講話上也有一半篇幅都在講多多買菜業務。橙心優選總裁劉自成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滴滴從2019年下半年就在關注社區團購賽道,著手布局最核心的原因是需要更多元的能力與新的增長曲線。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社區團購作為2020年被網際網路巨頭瞄準的又一個新風口,引來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無一缺席地爭相入場,美團、滴滴、拼多多、騰訊、阿里、京東都快速殺入這一賽道,打響社區團購之戰。 這是網際網路史上首次有如此多巨頭共同參與同一場戰役,也是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首次集中優勢兵力搶奪同一塊蛋糕,社區團購大戰愈演愈烈。
  • 京東也加入社區團購混戰?網際網路巨頭密集發力的社區團購真香?
    10 月底開始,快手針對社區團購的第一批調研人員已奔赴湖南長沙,重點考察湖南本地企業興盛優選,時間持續約兩周。不過到底是親自下場還是以投資形式入場,尚未確定,目前來看,快手不排除通過投資入場。同時,有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透露,字節跳動已經開始考慮孵化社區團購業務,在討論方案中,項目被命名為「今日買菜」。
  • 美團「殺入」社區團購
    我們這裡再闡述下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型。從本質上來說:社區團購是一種基於真實LBS小區,由C端驅動B端的電商渠道。其主要以二三線城市的線下真實小區為單位,線上建立微信群,招募社區寶媽、小區便利店店長、快遞站站長為團長,在線上微信群內發布商品預售和團購商品信息。用戶下單後,再統一發貨到小區,用戶到線下提貨點取貨,完成整個交易。
  • 商戶抱怨被大平臺搶生意 社區團購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蛋殼」?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電訊特稿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
  • 江瀚;京東也加入社區團購混戰?網際網路巨頭密集發力的社區團購真香?
    10 月底開始,快手針對社區團購的第一批調研人員已奔赴湖南長沙,重點考察湖南本地企業興盛優選,時間持續約兩周。不過到底是親自下場還是以投資形式入場,尚未確定,目前來看,快手不排除通過投資入場。同時,有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透露,字節跳動已經開始考慮孵化社區團購業務,在討論方案中,項目被命名為「今日買菜」。
  • 實探社區團購:當新業態遇上「補貼大戰」
    已經發展了兩年多的社區團購為何突然惹來爭議?誰在受益誰在受損?各方究竟在抵制什麼?社區團購是破壞市場秩序還是商業創新?證券時報記者走訪各個市場主體,解讀社區團購背後的爭議。動了誰的「奶酪」?這種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但讓社區團購遭受詬病的,是平臺商品的銷售價格低於市場價,因此有人認為,線下菜販和商超的生意被搶走,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記者走訪了深圳寶安和南山多個菜市場和社區生鮮零售店。「影響不大,一個月可能就少三五百塊錢。」寶安一菜市場菜販王先生對記者表示,他賣菜很多年了,每天進的蔬菜基本都能賣完。
  • 湧金樓 | 社區團購 會是網際網路巨頭的一道送分題嗎?
    美團、滴滴都把社區團購作為戰略業務在布局,拼多多董事長黃崢在拼多多五周年講話上也有一半篇幅都在講多多買菜業務。橙心優選總裁劉自成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滴滴從2019年下半年就在關注社區團購賽道,著手布局最核心的原因是需要更多元的能力與新的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