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青銅大立人像,被譽為「世界銅像之王」

2020-12-22 騰訊網

青銅大立人像, 人像高180、通高260.8釐米,三星堆遺址 二號祭祀坑出土。重約180公斤,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的青銅器。現存三星堆博物館。

青銅大立人像,是現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銅立人像。被譽為「世界銅像之王」。

雕像系採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身體中空,分人像和底座兩部分。

人像頭戴高冠,身穿窄袖與半臂式共三層衣,衣上紋飾繁複精麗,以龍紋為主,輔配鳥紋、蟲紋和目紋等,身佩方格紋帶飾,製作之精美細膩,迄今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絕無僅有。其雙手手型環握中空,兩臂略呈環抱狀構勢於胸前。腳戴足鐲,赤足站立於方形怪獸座上。其整體形象典重莊嚴,似乎表現的是一個具有通天異稟、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

其所站立的方臺,即可理解為其作法的道場——神壇或神山。

他是三星堆古蜀國集神、巫、王三者身份於一體的最具權威性的領袖人物,是神權與王權最高權力之象徵。人像身佩的方格紋帶飾,當具有表徵權威的「法帶」性質。其衣服上的幾組龍紋裝飾似有與神靈交感互滲的意義,其所穿之衣很可能是巫師的法衣。

青銅立人像的雙手極為誇張,呈抱握狀。他代表的是國王兼巫師一類的人物,在下民眼中,他同時也是「神」,是集神、巫、王於一身的最具權威性的領袖人物,是神權與王權最高權力的象徵。它是中國,也是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同時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最為宏偉壯觀的青銅立人雕像,被譽為「銅像之王」。

相關焦點

  • 從彝族畢摩文化視角解讀三星堆和金沙遺址青銅立人像的差異性
    從彝族畢摩文化視角解讀三星堆和金沙遺址青銅立人像的差異性作者:勒巫吉布內容摘要: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青銅立人像,給與世界主流學界的專家和學者一個非常困惑的差異性問題。關鍵詞:三星堆和金沙遺址、青銅立人像、畢摩文化、祭祀、詛咒、繁衍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青銅立人像,給與世界主流學界的專家和學者一個非常困惑的差異性問題。為什麼三星堆的青銅立人像這麼大,而金沙遺址的青銅立人像又這麼小?這對於世界主流學界的很多專家和學者來說一直都是個想不明白、解釋不通的問題。
  • 三星堆「青銅大立人」,手裡原來握的是什麼東西,至今困擾考古界
    導言在三星堆眾多的青銅雕像群中,足以領銜群像的最高統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屬,不論是從服飾、形象還是體量等各方面看,這尊大立人像都堪稱它們的「領袖」人物。以往殷墟出土的玉石銅人像與之相比,真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
  • 三星堆文明管窺:從歷史語言學破解夏代王族自稱之謎
    三、太陽崇拜與太陽家族(一)虞夏聯盟與太陽家族三星堆二號坑出土有一件青銅大立人像(K2:149,150),兩手呈抱握狀,左手屈臂置於胸側,右手上舉齊右頰,由人像和像座兩部分組成,人像高180釐米,含底座則通高260.8釐米。
  • 素描和銅像兩種藝術的完美碰撞
    中國古代的青銅雕塑絢麗璀璨,有著永恆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傳世和近年發現的大量青銅雕塑表明,青銅雕塑自身有著一個完整的發展演變系統。
  • 金文:青銅上的歷史記憶(探秘文字)
    肖知雨攝  核心閱讀  青銅器作為權力象徵,被古人視為祥瑞之物,而金文鑄刻其上,存世綿延上千年,人們對它更是青睞有加。相比於甲骨文研究,我國金文研究的歷史更長。   一尊青銅,數行銘文,引發無限遐想:聲勢浩大的宗廟祭祀,塵土飛揚的戰亂殺伐,觥籌交錯的節慶盛宴……斑斑銅綠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塵封的歷史。
  • 初中歷史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河南安陽商代遺址出土的&34;以其莊嚴的造型,龐大的體積和神秘的花紋,成為商朝貴族王權與神權藝術的最典型代表,同時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國青銅文明的傑出代表。那麼青銅文明究竟有哪些傑出成就呢?
  • 「三星堆」來到了上海,古蜀「人與神」呈現上大博物館
    展覽現場「三星堆」是一個充滿謎題的名字,提起這個名字,世人腦中馬上浮現出雙手環握中空的青銅立人像,縱目大耳的面具、青銅神樹等文物,青銅立人像手握之物為何?有何作用?都是未解之謎。從「青銅縱目面具」到「太陽神鳥」回到上海大學的現場,展覽以三星堆文明與古埃及、西亞、印度同時期文明的時間表開啟,從中依稀可以了解「三星堆」所處時代的世界文明的格局。展覽以公眾最為熟悉的青銅立人像文物圖片帶公眾走進「三星堆」。
  • 國寶失蹤之謎,盤點歷史上消失不見的十大寶物
    國寶失蹤之謎,盤點歷史上消失不見的十大寶物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縱觀幾千年的歷史,在中國這片浩大的土地上出現過很多奇珍異寶以及價值連城的寶貝,當然隨著時間的發展,朝代的變更,有很多價值連城的國寶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也沒有找到任何相關的線索
  • 美媒: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走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銅像
    參考消息網6月22日報導據美聯社紐約消息,紐約市長白思豪當地時間21日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走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一尊青銅像。多年來一直有人抗議,認為該銅像象徵著殖民擴張和種族歧視。報導稱,該銅像是1940年樹立的,位於博物館中央公園西入口處。在整組塑像中,羅斯福騎在馬上,而一名印第安人和一名黑人則站在馬的兩邊。白思豪在聲明中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要求移走西奧多·羅斯福的銅像,因為它明確刻畫出黑人和原住民在種族上低人一等,應該服從。」
  • 2020年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燦爛的青銅文明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 山東· 濟南——峽谷仙境 · 青銅山大峽谷
    ,這就是有著「峽谷仙境」之稱的濟南青銅山大峽谷。景區內現有千年大佛、中華龍門、九龍壁、月老、財神、行禪棧道、玻璃棧道、錦繡宮溶洞、銀河飛瀑、銀河餐廳兒童樂園、空中7D玻璃橋、玻璃滑道等諸多景點,致力於打造祈福聖地、幽谷奇峽、福緣仙境之旅遊文化品牌,有「朝千年大佛、遊仙境福地、上天梯棧道、入億年溶洞」之說,被譽為濟南市的「後花園」!
  • 大洋洲鎮青銅博物館揭秘商代歷史 感受青銅特色文化旅遊魅力
    」,一座以青銅方鼎為外觀模型的博物館矗立在一片視野開闊的土地上,這裡是改寫了江南文明史,被專家稱為「長江中遊的青銅王國」的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她的旁邊就是新幹商代墓葬遺址。工作人員介紹,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是展示、宣傳、參觀新幹青銅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新幹保護和利用文物資源,弘揚歷史文化,打造青銅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強縣、旅遊強縣建設的重要載體。她因1989年新幹商代大墓的發掘應運而生。該館於2003年6月建成並對外開放,2009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千年古墓中,為何65個兩千公斤的青銅編鐘,整齊懸掛在木架上?
    上篇文章中我們講到,1978年5月底,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墓發掘現場,當考古工作人員將墓室內的積水和淤泥清除乾淨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曾侯乙編鐘驚現於世,現場所有人都被這套氣勢恢宏的青銅樂器深深震撼,居住七裡八鄉的群眾,更是一傳十十傳百,如潮水般湧入發掘現場,爭相一睹這中華歷史文明的瑰麗奇觀
  •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河南安陽商代遺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以其莊嚴的造型,龐大的體積和神秘的花紋,成為商朝貴族王權與神權藝術的最典型代表,同時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國青銅文明的傑出代表。那麼青銅文明究竟有哪些傑出成就呢?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 三星堆遺址出現青銅樹,完全符合《山海經》的內容,是不是巧合?
    司馬遷說:「此書,荒遠滑稽,不可作歷史參考之物」。但,今天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其記載的眾多山川地理都與現實相符合。四川廣漢,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1929年,在農民燕道城的機緣巧合下,四川廣漢走上了《山海經》正名的道路。1929年的一天,對農民燕道城來說是傳奇的一天,他沒有想到自己淘溝竟然會淘出今後的三星堆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