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中大多數體育知識貧乏,75%的學生沒有形成體育特長,90%的學生沒有自覺鍛鍊身體的習慣。究其原因,我認為:
一 、 長期以來,中學體育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上沒有明顯的改變,體現不出不同學段體育的特點和優勢,表現在內容重複,知識陳舊等方面。二、 對不同個體的人傳授相同的競技運動技術,忽視了個體差異,壓抑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特長,導致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三、體育教學的任務過分局限於增強學生的體質,忽視了體育健康知識和健身方法的傳授,忽視了體育能力,體育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使得「體育與健康」這一從小學到大學都設置的長線學科連起碼的「習慣」問題都未解決。隨著《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這一重要指導思想的提出,中學體育必將呈現出重健身、重時效、以人為本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改革趨勢。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幾個方面:
(一)轉變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1、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樹立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體育教育觀。體育課程要突破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必須確保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力爭吸引全體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和各種健身活動。
2、注重健康教育。通過體育和健康教育相結合,使學生正確理解健康的含義,關注健康,珍愛生命,從而使生理、心理、社會適應性都處於良好狀態。
3、樹立終身體育觀。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態度、興趣、習慣和能力,使學生終身享受體育的樂趣。
二、調整教學內容體系
1、建構教學內容新體系。建立新體系的指導思想是:扭轉以運動技術傳授為中心的舊內容體系;建立以人為本、淡化競技、注重健身、增強體育意識、發展學生個性、培養體育能力、養成鍛鍊習慣為中心的新的內容體系。旨在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體育的本質及體育鍛鍊對身體和心理的良好影響;自覺運用所掌握的體育知識和健身方法,指導自己主動參與體育鍛鍊,並使自己獲得終身鍛鍊和終身受益的能力儲備。
2、加強體育知識和健身方法的傳授。體育教學應該有一定的知識容量和文化底蘊,應有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該體系應包括體育社會人文學、運動人體科學和健康教育學等,必須尋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途徑,那就是教給學生體育的知識和健身的方法。
3、精簡教學內容,開設更多的體育項目。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個體差異,儘可能多的開設學生感興趣的、樂於接受的體育項目。比如:籃球、排球、足球、桌球、羽毛球、武術、健美操、舞蹈、輪滑等項目。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具有多樣性、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全面性、實用性、終身性,最大限度滿足個性與群體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現代體育教學提倡課堂教學結構的多元化,根據課的類型、教材內容、組織形式、學生實際情況和人體的活動變化規律,合理安排課堂結構.並在實際中靈活掌握與運用,既要完成一節課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也要在內容之間巧妙轉換,以體現體育教學的連貫性,不斷發展和突破提高教學質量。
三、轉換教學組織形式
將中學體育課重複的內容反覆炒冷飯的所謂打基礎和全面發展身體素質,扼制了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高中體育課雷同初中體育課而缺少新鮮感。實際情況是:人們往往並不因為要掌握某一運動技術而專門先去發展相應的身體素質,而是在學習掌握了某一運動技術的同時發展和提高了身體素質。現代教育歸根結底是個性教育,也就是創造性教育。學生的興趣都無法保證,還談何發展個性?因此,應根據學生興趣和學校實際轉換教學的組織形式,讓他們自由選項。開設選項課,使體育課真正變成學生最喜歡的課。
四、改變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是體育教學的突破口。體育教學的評價比較複雜,不是光看運動成績如何這麼簡單。因為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極大。人的智力差異也有,但沒有人的體質差異這麼大。說這個人比另外一個人聰明,是很難確定的,說這個人很矮、很胖這種界定很容易,這種個體差異是大家都可以看得見的。一個身高1、5米和一個身高1、85米的人同樣跳高,難度就很不同。而我們以往的評價標準比較單一,很少考慮到個體差異,是不夠科學合理的。實踐證明,只從最後的體育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是不夠全面的,要注重他在原來基礎上提高的幅度和他對體育的認識程度的提高,這就是體育過程評價。把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是評價的一個發展趨勢。學校體育是為了促進學生健康,因此,我們的評價標準要圍繞著健康這個核心目標,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方面來評價一個學生。
五、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素質是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學改革的核心。老教育家呂型偉說得好,教育是事業,是科學,是藝術。所以教師需要奉獻,需要探索,需要創造。這就告訴我們勝任教師工作是極其不容易的,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更不容易。要由「經師」到「人師」需要有高尚的品德、豐富的學識、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精湛的專業技能、不斷求學的工作熱忱和能感召學生的人格魅力。。。。。。因此體育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高素質的學生,也才能真正談得上素質教育改革。因此要採取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多種方法對教師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心理素質進行培訓,真正使教師成為高素質的複合型、創新型的「人師」。